塞尺校验规程

合集下载

塞尺校验标准书

塞尺校验标准书
主辦單位:品質保證處
999-012
版次:第0版,頁次:2/2
生效日期: 2004年8月1日
塞尺校驗標準書
6.3.2允收標準:
各部位校驗結果之誤差值應±0.002mm,如有超出標準時應予以標識,暫停使用,並予以
處理.
6.4處理方式:
6.4.1將測量值計算出誤差值,並確認誤差值是否在允許誤差內,並填寫儀器校驗報告,並記錄
6.2.1將已校正之標準分厘卡去量取塞尺厚度尺寸.
6.2.2量取進不少於5點,取其平均值做為厚度尺寸測量值.
6.2.3取長度方向上重複上術步驟.
6.2.4記錄各數據供判定用.
6.3數據處理:
6.3.1根據下式計算絕對誤差:
△=X-X0
式中:△-絕對誤差值, X-標準塞尺示值.
X0-塞尺測量平值.
東莞廠區-勤德.智得.日盛
核准
審核
制訂
6.1.3以棉花棒沾無水酒精清潔塞尺表面及標準分厘卡,再以無塵紙擦凈.
6.1.4清潔完畢之待校驗塞尺與標準分厘卡應置入於平臺上至少半小時以上,使所有器件與
待校驗環境溫度一致.
6.1.5校驗實施前應檢視校驗環境是否維持在溫度: 18~25°C,濕度40%~65%.
6.1.6戴上棉紗手套開始校驗
6.2校正方法:
主辦單位:品質保證處
工程標準類
標準書號:
版次:第0版,頁次:1/2
生效日期: 2004年8月1日
塞尺校驗標準書
1.目的
對公司內所有用於測量和生產的進行塞尺內部校準,確保其準確度和適用性保持完好.
2.適用範圍
公司所有用於檢測和生產用涂的塞尺.
3.權責
3.1品管課QE組負責儀器的校準.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1.0目的规范塞尺检定的操作,确保塞尺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0.02~3.00)mm塞尺的检定。

3.0校验设备测长仪:测量范围(0~600)mm4.0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3±3)℃相对湿度:≤70%RH。

对温度的最低要求,根据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而定。

环境的温度变化应尽量控制。

5.0校验方法5.1检定前的准备用符合要求的清洗剂清洗送检的塞尺。

并让被测件和仪器等温至少30分钟以上。

5.2检定项目塞尺厚度,塞尺硬度,塞尺弯曲度。

5.3操作程序5.3.1仪器调整在卧式测长仪上加以3N测力,使测长仪的球形测帽与Φ12的平面测帽接触,此时测长仪上的读数值作为测量时的相对零点。

5.3.2厚度测量5.3.2.1标称厚度为(0.02~0.10)mm塞尺的测量:移动测长仪的测量轴使两测量帽离开,将塞尺放入测量帽之间。

在塞尺上均匀找出七个点,1,2,3,4,5,6,7,读出七个点的数值,这些数值分别与相对零点数值差值的最大值为塞尺的厚度值。

5.3.2.2 标称厚度0.10mm<d≤3.00mm的塞尺的测量:移动测长仪的测量轴使两测量帽离开,将塞尺放入两测量帽之间。

同样,分别读出均匀分布的七个点的值,再将塞尺翻转180°,对另一面的1,4,7,点进行测量;将1,4,7三个点正,反两面对应数值中的最小值分别与2,3,5,6四个点的数值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塞尺的厚度值。

取塞尺的厚度值与其标称值之差作为测量结果。

5.3.3塞尺弯曲度根据之前测出的数据,计算1,4,7三个点正,反面各对应值之差,取三个差值中绝对值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5.5允许标准校准结果在合格范围内为合格,贴上合格标贴并填写校准报告,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维修和报废处理,维修后须再做校准。

5.6校准记录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塞尺安全操作及维护点检规程

塞尺安全操作及维护点检规程

塞尺安全操作及维护点检规程(ISO9001-2015)1.0目的为了规范测量设备点检工作,提高测量设备的可控性和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确保使用时得到正确数据,使用者有一致操作方法。

2.0范围适合本厂用来检测使用的塞尺。

适用于使用、维护、保养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

3.0定义塞尺:是一种检验间隙用的薄片式量具。

4.0职责4.1使用人员:依本规范进行测量设备的日常点检。

4.2管控人员:监督使用人员按本规范执行点检工作,并复核点检结果,跟踪异常处理过程。

4.3工程人员:负责测量设备异常处理。

5.0作业内容5.1操作使用规范内容5.1.1使用有之前首先要确认是否在校正期限内才可以使用,否则要作出送校正处理。

5.1.2使用时首先检查塞尺是否生锈或氧化,甚至有变形情况,出现这些要作出停用处理。

5.1.3量测某物体空隙,先要判定空隙的大小,然后再选择大约相近塞尺,从大至小。

5.1.4如果量测规格空隙规定,就按规定的规格选择塞尺规格,量测时刚好能放入塞尺,且塞尺要贴于被测物体空隙两面相贴,说明此塞尺就是量出的数据。

5.1.5使用塞尺,最好戴上手套,防止手粘于塞尺寸表面,使用完后,要用防锈油去污,及抹掉塞尺污物。

5.2点检管理要求5.2.1日常点检由测量设备操作者执行,并由管控人员复核点检结果。

点检表上应有点检人员和复核人员的签字。

5.2.2点检要求每班进行,根据表1“点检技术要求”逐项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将结果记录于“测量设备点检表”,状态正常用“√”表示,异常用“×”表示,检查项不适用“/”表示。

早班或日常班在每一项的上方格中记录,晚班在每一项的下方格中记录。

5.2.3点检项全部正常方可进行产品的测试,异常时不允许继续使用。

异常报修需由工程人员进行处理,确认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5.3点检技术要求序号检查部位内容周期方法判断标准处理方法1 外表工作面无划伤、毛刺、锈斑测试前目视无划伤、毛刺、锈斑异常送检校正2 标称值标识厚度标称值确认测试前目视每片塞尺上应标出厚度的标称值异常送检校正3 相互作用塞尺与保护板的联接测试前目视联接可靠、转动灵活无松动、无卡滞异常报修4 计量标识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测试前目视无脱落,有效期内异常送检。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标题:塞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孔径、内径等尺寸。

正确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塞尺的操作规程,匡助读者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塞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适合测量对象的塞尺。

1.2 清洁测量对象的孔径或者内径,确保表面光滑无杂质。

1.3 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无损坏或者变形。

二、测量操作2.1 将塞尺轻轻插入待测孔径或者内径中,确保塞尺与孔壁或者内壁接触。

2.2 缓慢旋转塞尺,直至感觉到轻微的阻力,住手旋转。

2.3 读取塞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测量结果。

三、校准和调整3.1 定期校准塞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如发现塞尺刻度有误,及时进行调整或者更换。

3.3 避免将塞尺与硬物碰撞或者摔落,以免损坏刻度或者影响测量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4.1 使用塞尺时需轻柔操作,避免造成表面划伤或者损坏。

4.2 避免在高温或者潮湿环境下使用塞尺,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4.3 存放塞尺时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者受热变形。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塞尺表面和刻度,保持塞尺的清洁和光滑。

5.2 使用塞尺后要及时收纳并放置在专用箱中,避免灰尘或者杂物污染。

5.3 如发现塞尺有损坏或者变形,应及时更换或者修理,确保测量准确性。

结语:正确的塞尺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介绍的操作规程,希翼读者能够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并注意维护保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愿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塞尺的精度和有效性,规范塞尺的检定操作,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准确,追求精确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二、检定要求1.检定前对塞尺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外观是否完好,无任何损坏。

2.检定时应选择可靠的检定设备进行,同时应供应充足的适用于不同精度等级的塞尺。

3.检定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塞尺检定规则》来进行。

4.定期对塞尺进行检定,建立检定记录,确保检定结果的可追溯性。

三、设备与环境要求1.检定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计量证书。

2.检定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验,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3.检定设备应放置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避免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检定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清洁塞尺表面及工作环境,确保无尘,无污垢。

(2)推荐使用标准工作台进行塞尺检定操作,确保平整度和稳定性。

(3)准备充足数量和正常状态的塞尺供检定使用。

2.检定前的校验(1)使用符合要求的外径测量工具预先测量待检塞尺外径,并记录测量结果。

(2)确保待检塞尺的使用状态,如是否有明显的变形、损坏等。

3.检定过程(1)使用检定设备测量待检塞尺的外径,按照检定要求确认测量值。

(2)依次检定塞尺的各个测量范围,记录测量结果。

(3)检定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振动、温度变化等。

4.检定结果的处理(1)确定塞尺是否合格,根据测量结果和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2)如果塞尺的测量值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合格。

(3)如果塞尺的测量值超出规定误差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需要予以修复或淘汰。

5.检定记录与报告(1)检定记录应记录检定设备的编号、仪器系列号、使用时间等信息,并附上检定证书。

(2)检定报告应包括待检塞尺的型号、精度等级、检定结果,以及不合格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1.根据塞尺的使用情况和检定结果,确定检定周期,确保及时检定。

2.对于不合格的塞尺,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淘汰,并重新检定确认其准确性。

塞尺检定规程2017

塞尺检定规程2017

塞尺检定规程2017塞尺检定规程是用于确保塞尺的准确性和精度的一套标准化操作程序。

它是制造业和测量领域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内径和深度。

塞尺的准确性对于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塞尺检定规程。

一、检定设备准备1.检定仪器:需要准备专业的塞尺检定设备,包括标准塞尺、校准块、检定台等。

2.环境条件:检定设备和塞尺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温度保持在20℃±1℃,湿度保持在50%RH±5%RH。

3.检定记录:准备检定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检定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二、检定程序1.校准块准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校准块,将其进行清洁、干燥,并在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2.塞尺外观检查:检查塞尺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磨损或腐蚀,如有则需要重新选择塞尺或进行修复。

3.校准块检定:将校准块置于检定台上,并使用塞尺进行测量。

记录每个校准块的测量结果,并与其标称值进行对比。

4.塞尺的零位检定:使用校准块进行对齐和调整塞尺的零位,确保其与标准值相符合。

5.内径检定:使用标准塞尺进行内径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6.外径检定:使用标准塞尺进行外径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7.深度测量:如果需要进行深度测量的话,使用标准塞尺进行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8.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测量偏差、误差范围等参数。

9.结果判定:根据规定的精度要求和误差范围,判定塞尺是否符合检定标准。

如超出误差范围,则需要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塞尺。

三、检定频率和周期1.新购塞尺:新购塞尺需要在使用之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记录校准日期和结果。

之后,根据需要和使用频率,每年进行一次检定。

2.常规使用:对于经常使用的塞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定,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一、操作准备
1. 检查塞尺的表面和刻度是否清晰,有无损坏。

2. 确保被测物体的表面平整,清洁无杂质。

3. 确保塞尺使用前已经进行了校准。

二、操作步骤
1. 将塞尺的主体和可动刻度片分别轻轻放置在被测物体的两侧,并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尽量与被测物体表面平行。

2. 调整塞尺的可动刻度片,使其与被测物体的表面紧密贴合。

3. 读取被测物体表面和塞尺刻度的示数。

4. 如需测量多个位置,重新调整塞尺位置,按照前述步骤进行操作。

三、注意事项
1. 使用塞尺时,避免在尖锐或硬物体表面上测量,以免刮伤塞尺。

2. 在测量时应保持塞尺的稳定性,避免因摆动或晃动而导致测量误差。

3. 接触式塞尺测量时,应尽量保持被测物体和塞尺表面干净,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 使用完毕后应将塞尺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或受到外力撞击。

四、维护保养
1. 使用后应将塞尺进行清洁,并避免与化学品接触,以防损坏塞尺表面。

2. 定期对塞尺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如发现塞尺表面刻度模糊或损坏,应立即更换新的塞尺。

总结:塞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的工具,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维护保养,才能有效地延长塞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标题:塞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塞尺是一种用来测量内径和深度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领域。

正确使用塞尺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塞尺的操作规程,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塞尺的类型和规格:根据需要测量的尺寸范围选择合适的塞尺。

1.2 清洁塞尺表面: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塞尺表面,确保没有灰尘或杂质影响测量准确性。

1.3 检查塞尺的刻度:确保刻度清晰,无损坏或磨损现象。

二、测量操作2.1 握持塞尺正确位置:将塞尺握持在手柄部分,避免手指接触测量部分,影响测量准确性。

2.2 缓慢移动塞尺:将塞尺轻轻插入被测孔内,避免用力过猛或快速移动,以免损坏被测孔或塞尺。

2.3 读取测量数值:当塞尺与被测孔壁接触时,停止移动,读取塞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测量结果。

三、使用注意事项3.1 避免碰撞和摔落:塞尺是精密测量工具,使用时要避免碰撞或摔落,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3.2 定期校准:定期使用标准尺具进行校准,确保塞尺的准确性。

3.3 储存保养:使用后将塞尺清洁干净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氧化。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塞尺读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塞尺表面脏污或损坏导致,应清洁塞尺表面或更换新的塞尺。

4.2 塞尺插入困难:可能是因为被测孔有毛刺或内壁不光滑,应先清理被测孔,确保塞尺能够顺利插入。

4.3 塞尺刻度不清晰:可能是因为刻度已经磨损,应及时更换新的塞尺。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塞尺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测量操作、使用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

正确使用塞尺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指导,正确操作塞尺进行测量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尺校验规程
1.0目的
为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用的计量器具能溯源至国家标准,保持其量值的准确可靠,规范内校操作,特制订本内校操作规范。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0.02~3.00)mm长度为(75~300)mm塞尺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0校验设备
数显千分尺
所用装置应有CNAS认可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合格,每年需校准一次。

并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0环境条件
常温常湿。

温度:(20±5)℃
湿度(30~80)%
5.0校验方法
5.1校准项目
表1 校准项目

首次校准后续校准使用中校准准类别
校准项目
外观+ + +
相互作用+ + +
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 -
塞尺厚度+ + -
注:表中“+”表示校准项目,“-”表示可不校准项目。

5.2外观
5.2.1 目力观察。

首次校准的塞尺的工作面应无划痕、毛刺、锈斑;后续校准的塞尺工作面允许有不影响使用计量特性的外观缺陷。

5.2.2 保护板上应标出制造厂名(或厂标)、规格、出厂编号,每片塞尺上均应标出厚度的标称值。

5.3相互作用
手感试验。

塞尺与保护板的联接应可靠,塞尺绕联接件转动应灵活,不得有松动和卡滞现象。

5.4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测量或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

表2 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塞尺厚度d/mm 表面粗糙度Ra/μm
0.02≤d≤0.05 ≤0.4
0.05<d≤3.00 ≤0.8
5.5塞尺厚度
每片塞尺选择几个受检点用数显千分尺测量,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塞尺的厚度值,取塞尺厚度值与其标称值之差作为测量结果。

塞尺厚度d
塞尺厚度极限偏差
首次校准后续校准
0.02≤d≤0.10 +0.005
-0.003
+0.005
-0.005
0.10<d≤0.30 +0.008
-0.005
+0.008
-0.008
0.30<d≤0.60 +0.012
-0.007
+0.012
-0.012
0.60<d≤1.00 +0.016
-0.009
+0.016
-0.016
1.00<d≤
2.00 +0.028
-0.015
+0.028
-0.028
2.00<d≤
3.00 +0.048
-0.025
+0.048
-0.048
注:距工作面边缘1mm范围内的厚度偏差不计。

5.6校准结果处理和校准周期
5.6.1 将校准数据进行整理,按表3塞尺厚度偏差判断塞尺是否合格,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规定的“仪器计量校准记录表”中。

5.6.2 校准证书应出具实测值。

将校准数据及原始记录﹑校准证书等数据进行归档处理以便备查。

5.6.3 被校塞尺各项要求均符合本指导书中相应项目的要求,则说明该塞尺校准合格,否则为校准不合格。

合格的贴上绿色合格标签,不合格的注明不合格项,并贴上蓝色限用标签。

5.6.4计量校准不合格的允许降级处理或限制使用。

5.6.5校准证书及其原始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

6.0校准周期
塞尺校准周期根据使用情况,一般不超过一年。

新购塞尺需经校准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使用。

7.0参考文件
JJG 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8.0记录表格
内校合格证
塞尺校验记录表
内校合格证
内校合格证
仪器编号
校准日期
复效日期
校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