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化学实验基础复习一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 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3. 提纯方法:结晶、干燥、吸附等。
4. 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详细的课件和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 理解除杂原则及应用。
3. 学会使用结晶、干燥、吸附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教学难点:1. 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2. 除杂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复杂物质体系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单元检测

高二化学训练学案使用时间:2014年2月27号编制:宁风岐王帅帅邱志刚毛学文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高二化学第2章训练学案编号02【使用说明】1.先用15分钟复习本节知识,再用30分钟闭卷完成,仔细审题,独立规范作答。
2. AB层完成所有的训练题目。
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定时训练1.化学工作者从反应受到启发,提出在农药和有机合成中可同时获得盐酸。
这一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物中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A.蒸馏法B.水洗分液法C.升华法D.有机溶剂萃取法2.下列有关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同时也互为同系物C.互为同系物的物质一定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具有相同通式的物质互称同系物3.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4. 下列各有机物中,按系统命名法命名正确的是()A.3,3—二甲基丁烷B.3—甲基—2—乙基戊烷C.1,3—二甲基戊烷D.2—甲基—3—乙基戊烷5.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2H4与C3H6B.C3H8和C5H12C.C4H6和C5H8D.正戊烷和异戊烷7.已知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6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八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 .6种 B.8种 C.10种 D.12种8.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硫酸的洗气瓶B.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气瓶C.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D.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9.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最恰当的实验方法是()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B.先加适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是否有浓烟D.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10.有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CH2推测它不可能具有下列哪种性质()A.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C.能发生加聚反应D.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12、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B.2CH3CH2OH+O22CH3CHO+2H2OC.ClCH2CH=CH2+NaOH HOCH2CH=CH2+NaClD.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种官能团决定一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B.由于烯烃和炔烃中存在不饱和碳原子,使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C.与苯相比,甲苯较苯易发生取代反应D. 1mol乙烯与HCl完全加成。
化学实验基础和基本操作 物质的分离提纯

化学实验基础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物质分离与提纯题型练习一、化学实验基础和基本操作1.对下列有关实验说法、做法的正误判断.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2)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3)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气体(4)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还没有发生水解(5)用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检验CCl 4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6)用广泛pH 试纸测得饱和氯水的pH 约为2.2(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溶液浓度偏小 (8)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后才能进行滴定(9)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中,要将盐酸逐滴加入烧碱溶液 (10)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11)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12)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13)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14)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15)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 ,一定会使结果偏低(16)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17)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18)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19)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浓硝酸洗涤,以加快银的溶解 (20)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21)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22)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23)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 溶液冲洗(2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25)实验室里需要480 mL 2.0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 g ,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移液、定容、摇匀等步骤进行操作(26)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 -1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27.8 g 绿矾,放入500 mL 容量瓶,加水溶解、稀释、定容、摇匀(27)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取出导管(28)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29)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30)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硝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31)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溴蒸气与二氧化氮 (32)盛放纯碱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33)浓硝酸、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34)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35)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化学实验基础复习二次过关

高二化学学案 使用时间:2014.05.30 编制: 宁风岐 王帅帅9班刘畅10班李政一 审核:__ ______包科领导: __ _____ 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评价 _________高二化学实验二次过关【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限时用30分钟闭卷完成,标有★的训练题目C 层选做。
2.训练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审题要全面,不要未审完题就急于答题,要明确题中的关键信息,规范思考,找准思维切入点一步步分析,规范作答,养成一笔一划书写的好习惯。
定 时 训 练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A.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B.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都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C.测溶液的PH 值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待测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的中央,待变色后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用将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移入容量瓶.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滴管伸入试管内②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立即倾入容量瓶中, 继续进行洗涤和定容③用NaOH 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Al(OH)3④制取Fe(OH)2时,吸取NaOH 溶液的胶头滴管的末端应插入FeSO 4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溶液⑤蔗糖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水解液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即可见银镜 A .①②③ B .②⑤ C .④ D .以上都不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1)配制100 g 10%的CuSO 4溶液,称取10 g CuSO 4晶体溶于90 g 水中 (2)测定CuSO 4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3)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H 2SO 4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4)用98%的浓H 2SO 4配制1∶5稀H 2SO 4时,把14 g98%的浓H 2SO 4溶于54 g 水中 A .只有(1) B .只有(2) C .(2)(3)(4) D .(1)(3)(4) 4.为了区别五瓶无色溶液:HCl 、AlCl 3、Ba(NO 3)2、NaCl 、Na 2CO 3,四位学生都没有用酒精灯, 三位学生另用了试剂,一位学生没有另用任何试剂.其中操作步骤一定最少的是( ) A .甲另用了酚酞试剂 B .乙另用了NaOH 溶液 C .丙另用了石蕊试液 D .丁不另用任何试剂 5.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 ① KOH 、Na 2SO 4、AlCl 3 ② Na 2CO 3、Ba(OH)2、H 2SO 4 ③ HCl 、Na[Al(OH)4]、NaHSO 4④ Ca(OH)2、Na 2CO 3、BaCl 2A .①②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2. 掌握常用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等;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分离和提纯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等;2. 物质的除杂方法: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3. 物质的提纯方法:蒸发、结晶、吸收等;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分离、除杂和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方法的操作过程;4.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分离、除杂和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学生能独立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分离和提纯方法;3. 学生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漏斗、烧杯、蒸馏器等;2. 实验试剂:食盐水、酒精、碘酒等;3. 教学课件: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相关课件;4. 教学参考书: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和适用条件。
2. 理解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除杂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学会通过实验操作对混合物进行有效的提纯。
教学难点:1. 蒸馏和分液的原理理解及操作技巧。
2. 针对不同混合物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
3.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实验演示和实操练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实验基础复习6训练有机实验

,2.检验苯中含有苯酚的方法是3.分离苯与苯酚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右边竖直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边试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肥皂的制备1.皂化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2.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或食盐细粒)和乙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六)糖类的化学性质实验1.为验证蔗糖水解后得到的是还原性糖,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蔗糖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H 2SO 4 ⑤再加热 ⑥加入碱液,中和并使溶液呈碱性 ,则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 某学生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H 2SO 4溶液 NaOH 溶液碘水(1)甲方案:淀粉溶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没有水解H 2SO 4溶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2)方案乙:淀粉溶液 水解液 无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没有水解H 2SO 4溶液 NaOH 溶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3)方案丙:淀粉溶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红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色沉淀。
H 2SO 4溶液 碘水(4)方案丁: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银氨溶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部分水解 微热 以上四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一小团棉花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搅成糊状。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化学实验基础复习定量实验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使用时间:2014年5月22号编制:17班尹汝莎魏蜀吴 18班杨世煜 19班石昊 20班靳双玉邱志刚毛学文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定量实验编号21【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溶液配制、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等定量实验的操作方法,能准确进行定量实验设计。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定量实验的分析思路和误差分析方法。
3.体会定量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严谨细致的学科素养探究案一、溶液配制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室用固体NaCl配制100g10%NaCl溶液,请回答:①所需NaCl的质量是多少?②所用的仪器有哪些?③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室配制480ml 1mol/LNaOH溶液:①所需NaOH的质量是多少?②所用的仪器有哪些?③定容操作时应注意什么?【拓展应用】1. I.实验室要配制100 mL 2 mol/L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化学仪器有________(填选项的字母)。
A.烧杯B.100 mL容量瓶C.漏斗D.胶头滴管E.玻璃棒(2)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其质量为________g。
实验前,需要检验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②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③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Ⅱ. 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3 mol/L的稀硫酸100 mL。
由于错误操作,使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A.用量筒量取一定浓硫酸时,俯视液面读数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C.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溶液移入容量瓶中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F.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二、中和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1. 滴定管的结构:滴定管分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两种,可以准确控制流出液体的体积,滴定管在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2.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第二节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第二节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一、物质的分离、提纯 分离: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彼此分开得到几 种纯净物的过程。
提纯: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 程。 常用化学方法: 1. 加热法 2. 沉淀法 3. 转化法 4. 酸碱法 5. 氧化还原法 6. 调节pH法 常用物理方法: 3、冷却结晶 2、蒸发结晶 1、过滤 4、蒸馏 5、萃取、分液 6、洗气 7、升华 8、盐析 9、渗析
3、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H2 CO
操作
现象
SO2
CO2 NH3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 火焰呈淡蓝色;有水雾 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和沾有 生成;澄清石灰水不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 火焰呈淡蓝色;无水雾 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和沾有 生成;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灼热CuO, 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褪色,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加热后恢复原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继续通入后变澄清;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白烟生成。 气体
④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如上。
⑤金属钠常温:醇、酚、羧酸。
常用无机试剂归纳:
碱类 NaOH Ba(OH)2 NH3· H2O Cu(OH)2 酸类 HCl H2SO4 盐类 Na2CO3 NaHCO3 (NH4)2CO3 FeCl3 Al2(SO4)3
试剂
试剂鉴别答题规范: 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5、为了除去酸性ZnCl2 溶液中的FeCl3 ,可在加热搅 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使溶液的 pH 值升高, 产生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这种试剂是( CD ) A.KOH B.氨水 C.ZnO D. Zn(OH)2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化学实验基础复习分离提纯
玻璃棒的用途
1.引流: 过滤、移液
防止液体外洒
2.搅拌: 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
搅拌,加速溶解
蒸发结晶、晶体脱水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或晶体飞溅出来
萃取分液装置图: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 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
分液漏斗
蒸馏装置图: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温度计蒸馏烧ຫໍສະໝຸດ 瓶冷凝管牛角管 锥形瓶
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水流方向)、 牛角管、锥形瓶 5、灼烧: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坩埚、 玻璃棒、坩埚钳
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1.不相溶的液液分离:分液 2.混溶的液液分离:蒸馏 3.相溶的固液分离:蒸发 4.不相溶的固液分离:过滤 5.把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溶剂中:萃取
过滤装置图: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
化学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
自主探究展示 合作交流解疑
展示内容 课题一 ①组装仪器,②学案探究内容 课题二 ①组装仪器,②学案探究内容 课题三 ①组装仪器,②学案探究内容 课题四 ①组装仪器,②学案探究内容 课题五 ①组装仪器,②学案探究内容 展示小组 1,2组 3,4组 5组 6,7组 8,9组 展示位置 前黑板 前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蒸发装置图: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 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灼烧装置图
1、由CuSO4溶液制取CuSO4 ·5H2O操作是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从NaCl溶液中制取NaCl
将溶液加热蒸发,直到析出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 用余热使溶液蒸干
3、由FeCl3溶液制取FeCl3· 6H2O操作是______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由FeCl3·6H2O制得无水FeCl3,操作是----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
昌乐二中2014年原创化学实验基础气体制备训练学案13
氯气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制备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向上排空气 NaOH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氨气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CO2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NO2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结论:仪器组装的顺序
常见的排水量气装置
排水量气实验中的液封密闭装置
下图是第二册课本P158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中的排水 量气装置。【2005年江苏】
学习目标
1.熟练Cl2 NH3 CO2 O2 NO2气体的制取原 理,灵活选择气体制备装置。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仪器的作用, 准确连接仪器。 3.全力以赴,养成规范严谨的学科素养。
展示内容
1 T4 分析每个装置的作用及SO2的转化率的计算思路
2 T3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3 T3 分析排水量气的原理,如果滴定管中液面高,如何调整 4 T2 连接仪器分析各装置的作用 5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装置与试剂 6 T5 用D装置制备的气体及所需药品
拓展提升 • 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 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用一件 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 填的试剂为___。
NaCl中混有Na2CO3进行含量的测定 Na拓展提升 CO (NaCl) 的纯度测定 2 3
稀硫酸 稀硫酸
1
试样溶液 碱石灰 试样溶液 浓硫酸 碱石灰
2
稀硫酸
B
碱石灰
4
试样溶液
3
浓硫酸 碱石灰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分离提纯》专项训练
【使用说明】1.先用15分钟复习本节知识,再用30分钟闭卷完成。
仔细审题,独立规范作答
2.AB层完成所有题目。
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实验室欲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的质量,称量前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侧(托盘内无任何其他物质),这时可考虑进行的操作有:①使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②旋转螺母,调节天平至平衡;③将左右托盘对调;其正确的是()
A.①或②B.①C.③①②D.①或③
2.下列操作,不妥的是(B)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需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块质量相等的小烧杯.
B.用25 mL滴定管量取25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将调好零点的滴定管内所有液体放出.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用将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移入容量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有零刻度的仪器有温度计、容量瓶、滴定管、量筒。
B.标有使用温度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滴定管、分液漏斗
C.可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表面皿、坩埚、烧瓶、锥形瓶
D.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5.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简B.1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6.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7.提纯少量含碳酸氢钠杂质的碳酸钠固体所需用的仪器为()
①试管②泥三角③蒸发皿④试管夹⑤坩埚⑥玻璃棒⑦石棉网⑧坩埚钳
A.①④B.②⑤⑧C.③⑥D.⑥⑦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B.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称取19.0 g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SnCl2溶液
9.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个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
合理的是()
A.a-a′→d-d′→e B.b-b′→d-d′→g C.c-c′→d-d′→g D.d-d′→c-c′→f
12.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分液的方法除苯中的甲苯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13.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
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渗析法分离
14.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15.下图的实验装置用来分离CO和CO2气体并干燥。
图中a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c、d两个球胆,现装置内空气已排尽。
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溶液是()
A.NaHCO3饱和溶液,12 mol·L-1盐酸,
18.4 mol·L-1H2SO4
B.Na2CO3饱和溶液, 2 mol·L-1 H2SO4,
NaOH饱和溶液
C.NaOH饱和溶液,2 mol·L-1 H2SO4,
18.4 mol·L-1H2SO4
D.18.4 mol·L-1H2SO4,NaOH饱和溶液,
18.4 mol·L-1H2SO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
16.按要求填空:
⑴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0.100mol/L的Na2CO3溶液100mL,所需的仪器为
⑵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⑶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17.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下同)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________
(5)若用C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18.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Ⅰ.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Ⅱ.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将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然后放入坩埚中称重;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重复本操作,直至两
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Ⅲ.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有哪些?
(2)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什么?
(3)步骤⑤的目的是什么?
(4)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几次?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乙
CO CO2 b
a
甲
Y形管 c
d
丙
排
尽
空
气
的
球
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