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项培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二轮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项培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二轮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项培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N B.120N C.20N D.18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

1

F f

n

=得

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3,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360N180N

f F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缠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A、B均重为20牛。当用力F2匀速提升物体B 时,以滑轮的轴为参照物,物体B是______ 的(选填“静上”或“运动”),此时力F2大小为_______牛。若F1和F2所做的功相等,物体A、B移动的距离之比是_______,当绳子自由端上升1米时,力F2所做的功为________焦。

【答案】静止101:110

【解析】

【详解】

[1]以滑轮的轴为参照物,物体B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2]B物体使用的是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拉力:

F2=1

2

G=

1

2

×20N=10N

[3]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当F 1和F 2所做的功相等,物体A. B 重力相同,移动的距离相同,故距离之比是1:1。

[4]当绳子自由端上升1米时,力F 2所做的功为:

W=Fs =10N ?1m=10J 。

3.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8N 的物体匀速提高1m ,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用此动滑轮将重为18N 物体也提高1m 时,所做的总功是_______J 。(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80 20 【解析】 【分析】

使用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2h ,有用功就是将物体提升对物体做的功(W Gh =有),拉力F 做的功为总功(W Fs =总),再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根据W W W =+总有额求出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做的功W G h =额轮,知道提升的高度,可以求出动滑轮重;再利用()1

F G G n

=

+轮物求拉力大小,知道s =2h ,利用功的公式求拉力做的功(总功)大小,根据W Gh =求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使用动滑轮时,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1m ,拉力移动距离

21m 2m s nh ==?=

有用功为

8N 1m 8J W Gh ==?=有

拉力做的总功为

5N 2m 10J W Fs ==?=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J

100%100%80%10J

W W η=

?=?=有总 [2]根据W W W =+总有额可知,额外功为

10J 8J 2J W W W =-=-=额总有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W G h =额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

2J

2N 1m

W G h

=

=

=额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有

()()1

2N 18N 10N 2

F G G ''=

+=+=动物

拉力做的总功

10N 2m 20J W F s '='=?=总

4.小夏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80 N 的物体匀速提起。已知他自身所受的重力为500 N ,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 cm 2 ,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20 N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小夏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Pa 。

【答案】7500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夏对绳子的拉力为

280N 120N 200N 11

(22

F G G =++?==动())

小夏受到绳子的拉力F 拉、重力G 、地面的支持力F 支,因为小夏静止,小夏受到的重力等于拉力加上支持力,则地面的支持力

500N 200N 300N F G F =-=-=人支拉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小夏对地面的压力

300N F F ==压支

受力面积

22400cm 0.04m S ==

小夏对地面的压强

2300N

7500Pa 0.04m

F p S =

==压

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2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拉力为50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N ,额外功为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答案】3060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n=3,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拉力

F=1

3

(G+G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

G动=3F﹣G=3×50N﹣120N=30N [2]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20N×2m=240J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3h=3×2m=6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50N×6m=300J

额外功

W额=W总- W有用=300J-240J=60J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240J

300J

W

W

有用

=80%

6.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答案】100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60%G G G η=+物

物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150N

=

-=

-150N=100N 60%

G G G η

动物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7.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12G G =,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1F 和2F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1P 和2P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12F F > 12ηη< 12P P <

B .12F F > 12=ηη 12P P =

C .12F F < 12ηη= 12P P <

D .12F F < 12ηη> 12P P >

【答案】B 【解析】 【详解】

CD .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

1

F G n

G =+动()

12n =,23n =,所以绳子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111

2F G G =+动()

221

3

F G G =+动()

因为12G G =,故:

12F F >

故CD 项错误;

AB .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 G h =额轮,W G h =有用物,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由100%W W 有总

η=?可知,机械效率相

同,即:

12ηη=

又因为所用时间相同,由W

P t

=

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 12P P =

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

8.如图所示, 甲滑轮组中滑轮的质量均为 m ,乙滑轮组中滑轮的质量均为 0.5m ,用甲、乙滑轮组分别使重力均为 G 的重物在相同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 h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 F 1 、F 2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力 F 1 小于 F 2

B .拉力 F 1 的功率小于 F 2 的功率

C .拉力 F 1 做的功小于拉力 F 2 做的功

D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图甲、图乙滑轮组,n =3,因为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摩擦,所以

F 1=

13 (G +G 甲)=1 3 (G +mg ),F 2=13 (G +G 乙)=1

3

(G +0.5mg ) 故F 1> F 2,故A 错误;

BC .重物在相同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 h ,则拉力移动距离s 相同,拉力做功

W 1= F 1s ,W 2=F 2s

故W 1> W 2,因为做功时间相同,所以拉力 F 1 的功率大于 F 2 的功率,故BC 错误; D .甲滑轮组和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G 甲> G 乙,则甲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故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 正确。

故选D 。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为300N 的物体以0.2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拉动,拉力为125N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N ,5s 内人拉绳子做的功是_____J 。

【答案】75 3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看图可知动滑轮上绕过的绳子股数n =3。根据滑轮组受力关系

+G G F n

=物动

300N+125N 3

=

G 解得动75N G =。 [2]绳子末端移动距离

30.2m/s 5s 3m 物===??=S nh nv t

5s 内人拉绳子做的功

125N 3m 375J ==?=W Fs

1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用它们将相同的重物G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滑轮组所用拉力较大

B.甲滑轮组拉力做的功较多

C.两滑轮组拉力做功的功率一定相等

D.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F=(G物+G轮)/n,且n甲=3,n乙=2,

所以,绳子受的拉力:

F甲=(G物+G轮)/3,

F乙=(G物+G轮)/2,

即F甲﹤F乙,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

W甲=F甲s甲=(G物+G轮)/3×3h=(G物+G轮)h

W乙=F乙s乙=(G物+G轮)/2×2h=(G物+G轮)h∴,

W甲=W乙,

故B错误;

C.甲、乙两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时间不知道,故无法比较功率,故C错误;

D.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轮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因为η=W有用/W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答案】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 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G Mg

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F N G

+=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

N G F Mg mg M m g

()

故C错误。

故选D。

12.如图所示的滑轮装置,重为5牛的物体挂在绳端,力F作同在滑轮的轴上,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和物体向上运动的速度为

A.10牛,4米/秒B.2.5牛,4米/秒

C.10牛,2米/秒D.2.5牛,2米/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重物的速度为:

2×2m/s=4m/s

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

F=2G=2×5N=10N

故选A.

13.如图,小华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900N的物体,人拉绳的力F为350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2100N的物体,绳未断裂,人的拉力为()

A .650N

B .700N

C .750N

D .80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n =3,

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拉力:

F 1=

1

3

(G +G 动), 由此可得动滑轮重:

G 动=3F 1-G =3×350N-900N=150N ,

当提起2100N 物体时,人的拉力:

F 2=

13(G 1+G 动)=1

3

×(2100N+150N )=750N . 故选C .

1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 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 ,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m/s 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 和其移动速度的大小为( )

A .300N 0.1m/s

B .150N 0.1m/s

C .60N 0.2m/s

D .30N 0.2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滑轮组是由两根绳子承担动滑轮,所以绳子末端拉力

11

60N=30N 22

F f =

=? 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故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

v =0.1m/s×2=0.2m/s

故选D 。

15.如图所示,小华用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 的物体,人拉绳的力F 为2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用这个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1200N 的物体时,人的拉力F 为( )

A .400N

B .450N

C .500N

D .600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n 为3,提升一个重为600N 的物体时,拉绳的力F 为250N ,根据()1

F G G n

=

+物动求出动滑轮的重力为 33250N 600N 150N G F G =-=?-=动物

当提升一个重为1200N 的物体时,人的拉力为

()

()11

1200N 150N 450N 3

F G G n ''=

+=+=物动 综上所述,AC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 故选B 。

16.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10N 的力F 沿水平方向拉滑轮(不计滑轮重力)木板B 静止,木块A 在粗糙木板B 上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5s 内木块A 移动了0.5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 .地面对木板B 的摩擦力为4N

C .5s 内绳子拉力对木板B 做的功为2J

D .拉力F 的功率为0.5W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根据公式2=

W F s

W F s

η有绳总

拉=

可算出绳子上的力为 80%10N 80%

=

=4N 22

F F ??=拉绳 木块A 在粗糙木板B 上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绳子上的力,为4N ,A 错误;

B .木板B 静止,受力平衡,对其受力分析,受到绳子的拉力为5N ,方向向右,还受到木块A 的摩擦力为4N ,方向向左,因此地面给木板B 的摩擦力大小为1N ,方向向左,B 错误;

C .5s 内木板B 静止,绳子拉力对木板B 做的功为0J ,C 错误;

D .5s 内木块A 移动了0.5m ,则拉力拉着滑轮移动了0.25m ,拉力F 的功率为

10N 0.25m 0.5W 5s

W Fs P t t ?=

=== D 正确。 故选D 。

17.使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物体时,若分别沿如图所示的方向用力F 1、F 2和F 3,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3>F 2>F 1

D .F 2>F 3>F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固定绳子的一端与动滑轮接触的地方为支点,各力臂如下:

可知F 1的力臂为直径,力臂最大,F 2的力臂较大,F 3的力臂最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当阻力与阻

力的力臂的积固定时,力臂越大,力越小.故三个力的关系为:F 1

18.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 的物体在大小为20N ,水平向左的拉力F 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 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 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 ,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

A .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 1的功率P 1=60W

B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20N

C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40N

D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所做的功W 2=80J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甲可知,绳子承担物体受到的拉力的段数n 为2,物体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拉力作用下绳子末端的速度为

223m/s 6m/s v v ==?=物

则物体向左运动时,由W Fs P Fv t t =

==可得拉力F 1的功率 1120N 6m/s 120W P F v ==?=

故A 错误;

B .图甲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而绳子承担力的段数n 为2,所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12220N 40N f F ==?=

故B 错误;

C .物体向右运动时,由于物体和地面没有改变,则所受摩擦不变,方向向左,同时物体向左还受到两股绳子施加的拉力,每股绳子的拉力为20N ,物体右侧的滑轮为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2F 2,则有

212280N F F f =+=

解得F 2=40N ,故C 正确;

D .在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时,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所做的功

22240N 21m 80J W F s ==??=

故D 正确。

故选CD 。

19.如图所示,重300N 的物体在20N 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以0.2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 .拉力F 的功率为4W

D .有用功为120J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n =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绳=3s 物=3v 物t =3×0.2m/s×10s =6m

故A 错; B . 因为

=

100% =100%=100%=100%=80%33W fs fs f

W Fs F s F

η????有物物绳总物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380%320N 80%48N f F =?=??=

故B 正确; C .拉力做的功为

W 总=Fs 绳=20N×6m =12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120J

12W 10s

W p t =

==总 故C 错误; D .有用功

W 有=fs 物=fv 物t =48N×0.2m/s×10s =96J

故D 错。 故选B 。

20.小明用如图的滑轮组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使其在5s 内匀速上升2m ,动滑轮的重为10N ,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拉力F 为50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C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

D .拉力的功率为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 =2,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

物动1

()(100N 10N )=55N 2

F G G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绳端移动的距离:

2224s h m m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所做的有用功:

有物100N 2m=200J W G h ==? ,

拉力做的总功:

总55N 4m=220J W Fs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有用总200J

100%=100%90.9%220J

W W η=

??≈ , 选项符合题意;

D .由C 可知,拉力做的功:W 总=220J ,拉力的功率:

220J

=44W 5s

W P t =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三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例题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请请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⑴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⑶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 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⑵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划线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凹透镜对光束是发散的,不可能会聚,作者将凹透镜和凸面镜混淆,显然为一误。 ⑶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暴露居民的生活隐私,聚光甚至要引起火灾。 ⑷要限制开发商在居民区造商务大楼。对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范围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光污染进入居民家或公共设施内。 例2.夏天,我们使用的吊扇配有一个调速器,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慢时,过一会儿,调速器摸上去有点热。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到最慢时,调速器摸上去温度最高。而当吊扇转速最快时,调速器几乎不发热。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请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与解答]:吊扇的调速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变阻器,它与吊扇串联连接,通过的电流相等。当它的 电阻变大时,吊扇的转速变慢,根据公式P =I 2 R 调速器的电阻也将消耗电功率,而这部分电能将转化为内能,所以调速器发热,当吊扇转速最小,调速器的电阻最大,消耗电功率最大,所以调速器温度也最高,反之亦然。 例3.家庭使用的可调的台灯是有一个小灯、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成的,若小灯上标有“220伏,0.44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00欧,请你分析图1 所示两个电路的台灯在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得R 灯=U 灯/I 灯=220伏/0.44安=500欧,如图a 所示,在变阻器电阻为零时,小灯两端电压为220伏。此时小 灯最大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小灯 电流最小I 1’=U/R 总=U/(R 灯+R 滑)=220 伏/(500欧+1000欧)=0.15安小灯不会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小。 对于图b 所示电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并联电路,小灯两端为电源电压。此时小灯电流最大I 2=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滑片位于最左端,小灯短路,此时灯两端电压为零,则I 2’=0,小灯完全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大。 在小灯同样亮度下,图a 所示电源输出电流小于图b 电路。如:(1)在小灯最亮时,图a 电源输出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图b 电源输出电流I 2=I 灯+I 滑 =U/R 灯+U/R 滑=220伏/500欧+220伏/1000欧=0.44安+0.22安=0.66 安。⑵在通过小灯电流为零时,图a 中电源输出电流I 1’=0图b 中电源输出电流I 2’=U/R 滑=220伏/1000欧=0.22安,因此图b 电路较消耗电 能,不经济。 例3.饮水机的电路如图2 所示,水沸腾前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正常 1 温控开关2 加 热 管 图2 (a ) 图1 (b)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项培优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6块相同的砖从地面运送到楼顶,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三次运送,第一次运1块,第二次运2块,第三次运3块。每次运送时,砖都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高度,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这三次拉力依次为F 1、F 2、F 3,拉力做的功为W 1、W 2、W 3,有用功率为P 1、P 2、P 3,机械效率为η1、η2、η3,则( ) A .F 1+F 2=F 3 B .W 1+W 2=W 3 C .η1+η2=η3 D .P 1+P 2=P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为2股;绳重,摩擦不计时,用F=1 (+)n G G 动 分析F 1,F 2,F 3之间关系;再依== +W Gh G W G h G G η=有总 总动 。通过计算特殊值,判断等式是否成立。 【详解】 A .由题意得 F 1=11 (+)=+2 G G G G n 动动(); F 2= 11 (2+)=+2 G G G G n 动动(2); F 1+F 2= 111 (+)++(3+2222 G G G G G G 动动动(2)=) F3=11 (3+)=+2 G G G G n 动动(3) 因为 11 (3+2)>(3+22 G G G G 动动) 所以 123(+)>F F F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升高均为h ; W 1+W 2=F 1h +F 2h =(F 1+F 2)h W 3=F 3h ;

因为(F 1+F 2)>F 3 所以 123(+)>W W W 故B 不合符题意; C . 依= = +W Gh G W G h G G η=有总 总动 ,说明滑轮组一定时,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大,即123<<ηηη ,故C 不合符题意; D .由W 有=Gh ,P = Gh t 可知 1223++Gh Gh Gh P P t t t = = ; 33Gh P t = 所以P 1+P 2=P 3,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一个不加条件成立等式,可以用某种情况时不成立来判断它不成立。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2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拉力为50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N ,额外功为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答案】30 60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n =3,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拉力 F = 1 3 (G +G 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 G 动=3F ﹣G =3×50N ﹣120N =30N [2]拉力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h =120N×2m =240J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 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 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勾股定理》期末专题培优复习含答案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期末专题培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b=2,c=3 B.a=7,b=24,c=25 C.a=6,b=8,c=10 D.a=3,b=4,c=5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ABC中,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ABC中,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边a,b,c的大小关系式( ) A.a<c<b B.a<b<c C.c<a<b D.c<b<a 4、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5、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AF⊥BC,垂足为点F,∠ADE=30°,DF=4,则BF的长为() A.4 B.8 C.2 D.4 6、若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0 B.30 C.40 D.60 7、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

A.﹣1﹣ B.1﹣ C.﹣ D.﹣1+ 8、如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边为直径作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 B. C.2π D.12 9、在△ABC中,∠ACB=90°,AC=40,CB=9,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A.6 B.7 C.8 D.9 10、如图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乙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A.52 B.42 C.76 D.72 11、如图,要在宽为22米的九州大道两边安装路灯,路灯的灯臂CD长2米,且与灯柱BC成120°角,路灯采用圆锥形灯罩,灯罩的轴线DO与灯臂CD垂直,当灯罩的轴线DO通过公路路面的中心线时照明效果最佳,此时,路灯的灯柱BC高度应该设计为( ) A.(11-2)米 B.(11-2)米 C.(11-2)米 D.(11-4)米 12、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5,则S2的值是( )

中考物理 滑轮组压轴题

2013中考物理滑轮组压轴题及答案 【例题1】 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 处用一竖直力 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 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 F大小不变,但F<G B. F大小不变,但F>G C. F逐渐减小,但F>G D. F逐渐增大,但F<G 【解析】 过A、B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F、E ∴AF∥BE ∴三角形AFO∽三角形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 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AF/BE=AO/BO ∵AO/BO是不变的∴AF/BE也不变 又∵G不变,∴F也不变 ∵AF始终大于BE,∴F<G 【例题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 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 盘上的: A.“3”的位置; B.“6”的位置; C.“9”的位置; D.“12"的位置。 【解析】 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转轴的摩擦阻力、重力。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重力和摩擦阻力的和相等。当秒针在“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摩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秒针受平衡力,会在原地静止。答案:C。 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但每时每刻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当秒针在“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的大小。当秒针在“12”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所以,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反思】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培优试题集锦(含解析)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 二. 填空题(共5小题) 11. 已知Rt A ABC 中,/ C=90 °a+b=14cm , c=10cm ,则Rt A ABC的面积等于_. 12. 观察下列勾股数 第一组:3=2 X1+1 ,4=2 X1 X(1+1 ) ,5=2 X1 X(1+1 ) +1 第二组:5=2 X2+1 , 12=2 X2 X(2+1 ) , 13=2 X2 X(2+1 ) +1 第三组:7=2 X3+1 , 24=2 X3 X(3+1 ) , 25=2 X3 X(3+1 ) +1 第四组:9=2 X4+1 , 40=2 X4 X(4+1 ) , 4仁2 X4 X(4+1 ) +1 ??观察以上各组勾股数组成特点,第7组勾股数是 _ (只填数,不填等式) 13. 观察下列一组数: 列举:3、4、5,猜想:32=4+5 ; 列举:5、12、13,猜想:52=12+13 ; 列举:7、24、25,猜想:72=24+25 ; 列举:13、b、c,猜想:132=b+c ;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______ , c= ___ . 三. 解答题(共27小题) 14. a, b, c 为三角形ABC 的三边,且满足a2+b2+c2+338=10a+24b+26c ,试判别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15.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匚,CD=匸,DA=1 ,且AB丄CB于B. 试求:(1)ZBAD的度数; (2)四边形ABCD的面积. 16. 如图,小华准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作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 5, .r的三角形,请你帮助小华作出来 17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 60方向走了100二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 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18. 如图,在气象站台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该台风中心 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 1.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1、F1,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 2.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3.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1=_________,F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 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 _____,若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7.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那么m2应 等于__________ kg。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 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9、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1、用图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1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F F2 F3 A B G M1 M2 F1 F2 F 3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勾股定理培优练习修订版

勾股定理培优练习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勾股定理 【知识点】1、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90° 2.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b=2,c=3 B.a=2,b=3,c=4 C.a=2,b=4,c=5 D.a=3,b=4,c=5 3.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20,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6,则OM=() A.4 B.5 C.6 D.7 第1题第3题第5题第6题 4.在△ABC中,∠ABC=30°,AB边长为10,AC边的长度可以在3、5、7、9、11中取值,满足这些条件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5.(2015?石家庄模拟)图1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A.51 B.49 C.76 D.无法确定 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树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在△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2=(b+c) (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在△ABC中,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在△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8.如图,在高3米,坡面线段距离AB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长度至少需米.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处,已知CE=3,AB=8,则BF= . 10.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度. 【例题讲解】 例1、)阅读以下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错解:∵a2c2﹣b2c2=a4﹣b4…(1), ∴c2(a2﹣b2)=(a2﹣b2)(a2+b2)…(2), ∴c2=a2+b2 (3)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发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的原因是.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例2.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 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一直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 (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 (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 例3、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后,都知道“勾三、股四、弦五”.

20届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 专题18 电学大综合(原卷版)

压轴专题18 电学大综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电阻是50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1的功率是P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2和R3的功率之和是3.2W;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的功率是P1′;已知R2:R3=3:1,U1:U1′=3:2,P1:P1′=1:3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 B.R2的阻值是30Ω C.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2.1A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64W 2.(2018?南京)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1;当滑片P移至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V,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且P1:P2=5: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B.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位置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由P1变为P2的过程中,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化了0.6W 3.(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

右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至中点时,R3的功率增大了0.05W,且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已知P1:P2=2:1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2=5.4W B.U=12V C.U1=6V D.R2=20Ω 4.(2019?硚口区二模)定值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器R3接入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1,电流表的示数I1=1A;滑片P 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5.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两个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3:1.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及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为4.5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压为10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4Ω C.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 位于 a 点时,R3消耗的功率为8W D.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滑片P 位于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2W 5.(2017?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U1:U3=2:3,U1′:U3′=5:2.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二轮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项培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N B.120N C.20N D.18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 1 F f n =得 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3,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360N180N f F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缠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A、B均重为20牛。当用力F2匀速提升物体B 时,以滑轮的轴为参照物,物体B是______ 的(选填“静上”或“运动”),此时力F2大小为_______牛。若F1和F2所做的功相等,物体A、B移动的距离之比是_______,当绳子自由端上升1米时,力F2所做的功为________焦。 【答案】静止101:110 【解析】 【详解】 [1]以滑轮的轴为参照物,物体B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2]B物体使用的是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拉力: F2=1 2 G= 1 2 ×20N=10N

[3]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当F 1和F 2所做的功相等,物体A. B 重力相同,移动的距离相同,故距离之比是1:1。 [4]当绳子自由端上升1米时,力F 2所做的功为: W=Fs =10N ?1m=10J 。 3.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8N 的物体匀速提高1m ,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用此动滑轮将重为18N 物体也提高1m 时,所做的总功是_______J 。(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80 20 【解析】 【分析】 使用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2h ,有用功就是将物体提升对物体做的功(W Gh =有),拉力F 做的功为总功(W Fs =总),再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根据W W W =+总有额求出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做的功W G h =额轮,知道提升的高度,可以求出动滑轮重;再利用()1 F G G n = +轮物求拉力大小,知道s =2h ,利用功的公式求拉力做的功(总功)大小,根据W Gh =求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使用动滑轮时,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1m ,拉力移动距离 21m 2m s nh ==?= 有用功为 8N 1m 8J W Gh ==?=有 拉力做的总功为 5N 2m 10J W Fs ==?=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J 100%100%80%10J W W η= ?=?=有总 [2]根据W W W =+总有额可知,额外功为 10J 8J 2J W W W =-=-=额总有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W G h =额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 2J 2N 1m W G h = = =额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有 ()()1 2N 18N 10N 2 F G G ''= +=+=动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t 单位:m/s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 b=2 c=2.5B.a:b:c=5:12:13 C.∠A+∠B=∠C D.∠A:∠B:∠C=3:4:5 2.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G的边长是6cm,则正方形A,B,C,D,E,F,G的面积之和是() A.18cm2 B.36cm2C.72cm2D.108cm2 3.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0厘米和50厘米,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木棒的长一定为() A.30厘米B.40厘米C.50厘米D.以上都不对4.在△ABC中,∠A=30°,AB=4,BC=,则∠B为() A.30°B.90°C.30°或60°D.30°或90°5.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6.为比较与的大小,小亮进行了如下分析后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

角边的长分别为与,则由勾股定理可求得其斜边长为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小亮的这一做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A.分类讨论思想B.方程思想 C.类此思想D.数形结合思想 7.“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A.9B.36C.27D.34 8.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 A.12B.15C.20D.30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是.10.设a>b,如果a+b,a﹣b是三角形较小的两条边,当第三边等于时,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1.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将△ABC扩充为等腰三角形ABD,使扩充的部分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CD的长为.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1.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拉力的功率为200W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 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拉力F的功率为20W D.拉力F的大小为90N 4.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使用一个重力为G1的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物;不计绳的重力和滑轮上各处的摩擦,这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用重力为G2的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回来提升这个重物,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升到85% 。则新动滑轮的重力是原来动滑轮的重力的倍。 6.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甲>P乙 B.P甲

中考物理 电路类问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1R 、2R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a 、b 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a 的示数不变,b 的示数有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 .只闭合S 、S 2,移动滑片P ,则a 示数的变化量与b 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 12R R + C .若将b 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 、S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2R 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 .若将a 与b 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 、S 2,则a 的示数与b 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2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R 与R 2并联接在电路中,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有变化,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R 2,但没有电流流过R ,a 的指针明显偏转,b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两个电压表测的都是电源电压,指针均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电源电压不变,那么两表的示数是不变的,这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也不成立;综上所述,b 不可能是电压表,只能是电流表,A 错误; B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b 表,b 表有示数,a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有示数,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b 的示数有变化,a 的示数是不变的,大小还是等于电源电压,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a 可能是电压表;只闭合S 、S 2,这时R 1与R 串联,电压表a 测的是R 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