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分析汉字的结构;1.人2.女3.首4.目5.自6.马7.牛8.木9.水10.泉11.舟12.日13.月14.弓15.斤16.衣17.眉18.电19.一20.二21.三22.亦23.上24.下25.寸26.刃27.本28.末29.朱30.取31.各32.出33.即34.既35.戒36.析37.伐38.及39.光40.宗41.男42.从43.步44.武45.北46.友47.比48.歪49.棋50.逆51.唯52.政53.在54.江55.河56.院57.打58.训59.购60.问61.闷62.徒63.郎64.围65.胡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 35. 36. 37. 38. 39. 40. 41.42. 43. 44. 45. 46. 47. 48. 49.50.三、名词解释;1.汉字2.文字3.文字学4.异体字5.古文字6.今文字7.现代汉字8.象形字9.会意字10.通假字11.六国文字12.形声字13.大徐本14.小徐本15.六书说16.三书说17.指事字18.合体字19.独体字20.繁简字四、简答;1.简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2.简述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3.简述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4.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5.举例说明假借的类型;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7.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8.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9.简述大篆的特点;10.简述小篆的特点;11.简述隶书的特点;12.简述章草的特点;13.简述今草的分类;14.简述行书的特点;15.列举五部文字学着作;16.列举五位文字学家;17.简介说文解字;18.说文解字中有哪些字体;19.三体石经有哪些字体;20.花草的“花”和花钱的“花”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五、论述;1.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2.谈谈你对汉字前途的认识;3.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4.举例阐述古代文献中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5.谈谈你对汉字起源的认识;6.谈谈你对唐兰先生、陈梦家先生、裘锡圭先生三书说异同的认识;7.谈谈你对汉字与文化关系的认识;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分析汉字的结构;1.象形2.象形3.象形4.象形5.象形6.象形7.象形8.象形9.象形10.象形11.象形12.象形13.象形14.象形15.象形16.象形17.象形18.象形19.指事20.指事21.指事22.指事23.指事24.指事25.指事26.指事27.指事28.指事29.指事30.会意31.会意32.会意33.会意34.会意35.会意36.会意37.会意38.会意39.会意40.会意41.会意42.会意43.会意44.会意45.会意46.会意47.会意48.会意49.形声50.形声51.形声52.形声53.形声54.形声55.形声56.形声57.形声58.形声59.形声60.形声61.形声62.形声63.形声64.形声65.形声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1.云2.山3.雨4.木5.水6.象7.羊8.牛9.又10.人11.犬12.口13.耳14.禾15.元16.王17.月肉18.弓19.舟20.目21.自22.我23.手24.井25.斤26.足27.武28.相29.皿30.力31.西32.南33.大34.学35.文36.院37.特38.立39.汉40.语41.言42.中43.华44.共45.国46.天47.安48.门49.长50.城三、名词解释;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如江、河;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四、简答;1.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2.字形表意性消弱而示音性加强;由日益繁化变为逐渐简化;不断变异又不断规范;3.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略加评述;4.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国文字;5.1无本字的假借;例:语气词“耳”假借耳朵的“耳”字,没有本字;疑问代词“奚”假借本来当一种奴隶讲的“奚”字,没有本字;2本字后造的假借;例:师——狮,为了表示狮子的狮加注犬旁;仓庚——鸧鹒,为了表示仓庚鸟,加注鸟旁3本有本字的假借;例:艹——草,借“草”为“艹”;册——策,借“策”为“册”;6.象形性强,但已经符号化;结构上六书皆备;字形不固定,异构多;合文多;笔画瘦硬夺方折;行款自由;7.合体字明显增加;字形较甲骨文稳定;合文数量减少;笔画逐渐线条化、平直化;行款基本固定;8.形声字多;假借现象多;省变,讹变多,难以尽用六书分析;偏旁不固定;仍有合文;文字美术化;9.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笔画线条化;形体定型化;合体字多;10.形体定型;字体符号化;字形简化;笔画圆润无方折;形声字多;11.全面符号化;彻底笔画化;变体字多;笔画多波折;方块化;12.保存了隶书的笔势;许多笔画勾连不断;字形较隶书简单;13.笔画勾连,上下字牵连;没有波势;艺术化,实用性淡化;14.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实用性强;15.说文解字、玉篇、类篇、汉简、隶释任意五部16.许慎、徐铉、杨树达、陈梦家、裘锡圭任意五位;17.作者东汉大学者许慎;首创部首编排法;以形说义;我国第一部字典;我国文字学诞生的标志;18.小篆;古文六国文字;籀文大篆;19.古文六国文字;小篆;隶书;20.花草的“花”中“艹”是义符,“化”是音符;花钱的“花”是假借字;五、论述;1.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2.汉字不是低级文字;文字发展三阶段说是错误的;汉字时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与汉字没有优劣之分;清末以来否定汉字有认识上的偏误;建国以来的简化汉字运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汉字的前途应该让历史来回答,不应该人为规定;目前看不出汉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倾向,但是要警惕矮化汉字和神化汉字的不良现象;3.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例:鸡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例: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例:“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例:“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4改换形声字偏旁;例: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5意符音符组合而成;例如“梅”、“镁”等;4.古代文献中的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同词异字:古今字,如反与返;通假字,如蚤与早;异体字,如群与羣;繁简字,如国与国;2异词同字:主要由假借形成,如蚤代表早晨的早和跳蚤的蚤;由音译形成,如佛用在仿佛一词中,也用在佛经一词中;回答时各举2例5.1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6.1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表意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2唐兰先生是从形体着眼,所以没有假借,陈、裘二先生大致一样,从用字的角度出发,多了一类假借;7.汉字字形反映了中国物质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制度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精神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民俗文化;汉字字形还产生了许多艺术样式,如对联、书法;由汉字还产生了大量游戏形式,如拆字等;均需举例。
汉字学概论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汉字学也称为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概论》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掌握汉字的日常运用,而且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汉字学的理论和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汉字,而且有助于提高汉语古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二、学习方法与要求要求考生在阅读一定数量古代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以了解有关汉字的常识和理论,识记一定数量的相关字例,并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凡内容范围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
对于具体问题的阐述,凡参考书跟指定必读书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必读书为准;如果面授时的讲解有修正的,原则上以面授讲解为准,但答题可以按指定必读书的说法。
学习汉字学理论,必须密切结合文献用字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不宜脱离具体的文献语言而把汉字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
必须把常识、理论、例证及应用能力四者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自学和助学的依据。
三、汉语文字学的内容和思考题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汉字的起源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2.对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的认识3.对出土原始陶器符号的性质的认识4.从历史文献的产生看汉字起源的时代(二)汉字的演变1.商代文字—甲骨文、一般金文和族徽文,商代文字的特点2.西周文字—西周金文,西周文字的特点3.春秋文字—春秋金文,鸟虫书4.战国六国文字—出土文字、《说文》“古文”,战国文字的特点5.秦系文字—出土秦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秦始皇东巡刻石、《说文》“篆文”和“籀文”6.隶书文字—古隶、东汉隶书,隶变7.草书文字—章草、今草8.楷书文字—东汉魏晋行书、六朝楷书【本章思考题】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仰韶文化陶器刻符及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符是什么性质的符号?3.为什么说用于记载历史的文字大约在夏代初期已经出现了?4.甲骨文与商代一般金文的区别主要有哪些?何者更接近原始面貌?5.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6.谈谈春秋文字的美术化倾向。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童庆斌)

《文学概论》思考与练习及答案(上)《文学概论》试题(第一到八章)第一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
4、在西方文论中,有名的“直觉”说是由意大利美学家提出的。
5、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
6、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为文艺学开辟了新篇章。
7、文学社会学在中国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说。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评4、文学史5、文学社会学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二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2、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的学者。
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
5、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
6、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
7、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作为理论指南。
8、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文字学》(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文字学术语解释1.小学 2.小篆3.大篆4.古文 5.合文6.以形会意字7.借形变体字 8.合音字9.异体字10.古今字二、填空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金文编》的作者是()。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文字。
6.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文字、()文字三类。
7.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12.异体字的()和()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而表音性(),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削弱而()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5.笔画的简省,是汉字字形简化的主要方面,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字形中间,而并非所有的字形都有。
(完整word版)文献学

文献学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在现存古书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2.关于“文献”的最初定义,东汉郑玄把“文"解释为文章,将“献”解释为贤才。
3.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它是由陈梦蕾等编纂的。
4.陈垣所提出的“四校法"是指对校法、他效法、本校法、综合考政法。
5.《四库全书》之“四"部指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6.文献错讹的类型主要有讹、脱、衍、倒 .7.《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编选者分别是蘅塘退士和朱孝臧。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纸 .9.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是《铁云藏龟》刘鹗。
(作者、书名)10.《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史记集解》(刘宋。
裴骃注)、《史记索隐》(唐。
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_。
(注者和书名)11.“南钱北纪”中,“南钱"是指__钱大昕____,他的一部有关校勘的代表作是__《廿二史考异》____.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有卷子装、经折装__ 蝴蝶装_、___包背装_、___线装。
13.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刘氏父子有关目录的两部著作是__《别录》___和__《七略》___。
14.王氏父子在文献校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王念孙的代表作是____《读书杂志》___;王引之的代表作是__《经义述闻》。
5.四大书”中,其中类书是《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选集为《文苑英华》。
7.丛书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和纸 . 10.“春秋三传”是指__《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11.杜泽逊在《文献学概要》中认为,文献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著、述、编和译。
12.一部典型的目录应当由_书名、篇卷、撰人及朝代、版本__、___提要___、大小序六个部分构成.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一字形的因袭比较 二辞例的推勘 三偏旁的分析 四历史的考证 五掌握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六审音求义
第二节中古音韵
第一节音韵学与语 音学
第三节上古音韵
第四节上古音 知识的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一语音学名释 二音韵学名释
一 《切韵》时代的声母系统 二中古音的韵部
一上古音的声纽 二上古音的韵部 三商周古音探索
第四节青铜器的定名、 分类与礼器制度
01
第五节青铜 器铭文分代 研究
02
第六节三代 封建与金文 分域研究
03
第七节族氏 铭文研究
04
第八节兵器 铭文研究
06
思考题
05
第九节青铜 器铭文选读
一古器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青铜器纹样研究
一商代金文的分代标准 二西周铜器断代 三西周历法
一三代封建之政治制度 二文字与器物的从同与趋异 三分域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一大小徐对《说文解字》的勘正与研究 二汉字结构的研究 三古文资料的汇集 四金石学的建立 五字书、辞书与韵书
一元明两代的文字学 二明代的字书
一上古音韵的研究 二 《说文》学研究的深入 三金石学的复兴与古文字学研究 四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1
第一节六书理 论
2
第二节古文字 形旁的通用
3
第三节古文字 声旁的通用
一国、族、氏的区分 二 “亚”的含义 三商周日名、族徽应用的普遍性
一兵器铭文的发展 二兵器铭文所见物勒工名制度
一商代金文 二西周金文 三东周金文
第一节简帛文献 第二节盟书
第三节石刻文字
第四节古玺、封泥与 陶文
第六节简帛及其他 古文字文献选读
第五节货币文字
《语言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整理

wozhij 《语言学概论》复习思考题导言1.了解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3.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什么不同?西欧和我国的语言研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转折点是什么?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属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西欧和我国的语言研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转折点分别是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
4.我国传统语文学的“小学”指什么?是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5.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发展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他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人2.女3.首4.目5.自6.马7.牛8.木9.水10.泉11.舟12.日13.月14.弓15.斤16.衣17.眉18.电19.一20.二21.三22.亦23.上24.下25.寸26.刃27.本28.末29.朱30.取31.各32.出33.即34.既35.戒36.析37.伐38.及39.光40.宗41.男42.从43.步44.武45.北46.友47.比48.歪49.棋50.逆51.唯52.政53.在54.江55.河56.院57.打58.训59.购60.问61.闷62.徒63.郎64.围65.胡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 35. 36. 37. 38. 39. 40. 41.42. 43. 44. 45. 46. 47. 48. 49.50.三、名词解释。
1.汉字2.文字3.文字学4.异体字5.古文字6.今文字7.现代汉字8.象形字9.会意字10.通假字11.六国文字12.形声字13.大徐本14.小徐本15.六书说16.三书说17.指事字18.合体字19.独体字20.繁简字四、简答。
1.简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2.简述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
3.简述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
4.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5.举例说明假借的类型。
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
7.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
8.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
9.简述大篆的特点。
10.简述小篆的特点。
11.简述隶书的特点。
12.简述章草的特点。
13.简述今草的分类。
14.简述行书的特点。
15.列举五部文字学著作。
16.列举五位文字学家。
17.简介《说文解字》。
18.《说文解字》中有哪些字体。
19.三体石经有哪些字体。
20.花草的“花”和花钱的“花”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五、论述。
1.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2.谈谈你对汉字前途的认识。
3.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4.举例阐述古代文献中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5.谈谈你对汉字起源的认识。
6.谈谈你对唐兰先生、陈梦家先生、裘锡圭先生三书说异同的认识。
7.谈谈你对汉字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象形2.象形3.象形4.象形5.象形6.象形7.象形8.象形9.象形10.象形11.象形12.象形13.象形14.象形15.象形16.象形17.象形18.象形19.指事20.指事21.指事22.指事23.指事24.指事25.指事26.指事27.指事28.指事29.指事30.会意31.会意32.会意33.会意34.会意35.会意36.会意37.会意38.会意39.会意40.会意41.会意42.会意43.会意44.会意45.会意46.会意47.会意48.会意49.形声50.形声51.形声52.形声53.形声54.形声55.形声56.形声57.形声58.形声59.形声60.形声61.形声62.形声63.形声64.形声65.形声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雲2.山3.雨4.木5.水6.象7.羊8.牛9.又10.人11.犬12.口13.耳14.禾15.元16.王17.月(肉)18.弓19.舟20.目21.自22.我23.手24.井25.斤26.足27.武28.相29.皿30.力31.西32.南33.大34.学35.文36.院37.特38.立39.汉40.语41.言42.中43.华44.共45.国46.天47.安48.门49.长50.城三、名词解释。
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四、简答。
1.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字形表意性消弱而示音性加强;由日益繁化变为逐渐简化;不断变异又不断规范。
3.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略加评述)。
4.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国文字。
5.(1)无本字的假借。
例:语气词“耳”假借耳朵的“耳”字,没有本字;疑问代词“奚”假借本来当一种奴隶讲的“奚”字,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
例:师——狮,为了表示狮子的狮加注犬旁;仓庚——鸧鹒,为了表示仓庚鸟,加注鸟旁(3)本有本字的假借。
例:艸——草,借“草”为“艸”;册——策,借“策”为“册”。
6.象形性强,但已经符号化;结构上六书皆备;字形不固定,异构多;合文多;笔画瘦硬夺方折;行款自由。
7.合体字明显增加;字形较甲骨文稳定;合文数量减少;笔画逐渐线条化、平直化;行款基本固定。
8.形声字多;假借现象多;省变,讹变多,难以尽用六书分析;偏旁不固定;仍有合文;文字美术化。
9.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笔画线条化;形体定型化;合体字多。
10.形体定型;字体符号化;字形简化;笔画圆润无方折;形声字多。
11.全面符号化;彻底笔画化;变体字多;笔画多波折;方块化。
12.保存了隶书的笔势;许多笔画勾连不断;字形较隶书简单。
13.笔画勾连,上下字牵连;没有波势;艺术化,实用性淡化。
14.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实用性强。
15.《说文解字》、《玉篇》、《类篇》、《汉简》、《隶释》(任意五部)16.许慎、徐铉、杨树达、陈梦家、裘锡圭(任意五位)。
17.作者东汉大学者许慎;首创部首编排法;以形说义;我国第一部字典;我国文字学诞生的标志。
18.小篆;古文(六国文字);籀文(大篆)。
19.古文(六国文字);小篆;隶书。
20.花草的“花”中“艹”是义符,“化”是音符;花钱的“花”是假借字。
五、论述。
1.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
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
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
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
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
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
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
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
2.汉字不是低级文字;文字发展三阶段说是错误的;汉字时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与汉字没有优劣之分;清末以来否定汉字有认识上的偏误;建国以来的简化汉字运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汉字的前途应该让历史来回答,不应该人为规定;目前看不出汉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倾向,但是要警惕矮化汉字和神化汉字的不良现象。
3.(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例:雞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
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
(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
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
例: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例:“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例:“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
(4)改换形声字偏旁。
例: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5)意符音符组合而成。
例如“梅”、“镁”等。
4.古代文献中的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同词异字:古今字,如反与返;通假字,如蚤与早;异体字,如群与羣;繁简字,如國与国。
(2)异词同字:主要由假借形成,如蚤代表早晨的早和跳蚤的蚤;由音译形成,如佛用在仿佛一词中,也用在佛经一词中。
(回答时各举2例)5.(1)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
6.(1)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表意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