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与景观设计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ity,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o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wetland protectionand exploitation in China.W Hongkong Wetland Park,Ecologic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一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邮编200092电子信箱titan999@126.com收稿日期20080225图1香港湿地公园区域位置图1关于湿地城市湿地公园。
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湿地是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数为26个(第一批1个,即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些低洼地区、泛洪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城市湿地公园,第二批9个,第三批12个)。
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众多的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中,虽不乏成功的能和效益,特别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湿案例,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手法和认识并不成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熟。
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
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自1971年《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诞生以来,到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2006年5月,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608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2香港湿地公园概况积140123652hm2。
我们国家1992年7月31日加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湿地公约”,目前已有30处湿地被列入名录,面源紧缺,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并于1987积达3.43×106hm2。
结合香港湿地公园谈谈我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想法

结合香港湿地公园谈谈我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想法我这次展示香港湿地公园的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对其各景点的分析来学习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目的。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享有“自然之肾”、“生命摇篮”的美名。
首先我要说的是湿地的景观功能,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师们通过各种手法向人们传递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信息,如利用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藏于地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访客中心等。
设计师充分调动景观元素满足生态需求,利用土丘、树林及建筑物分割访客中心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其次我要说的是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各种设施要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前提。
湿地公园的交通流线设计是很适合游览的,换句话说,就是时间可以控制、活动丰富多彩而不走冤枉路。
从访客中心出发,可以先参观室内展览,然后自然过渡到户外景观体验,最后回到访客中心礼品店。
从理性认知到感性体验再到旅游纪念,总体功能布局紧凑而合理,让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再分析户外湿地的游赏环路,串联了主要景点,形成非常简洁,并且是比较罕见的类似单循环式的交通布局平面,这就跟我们在以后的景观中的园路设计中,起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右图呈小幅波动状的园路实际上却是一条尺度适宜步移景异的园林路)然后是设计要让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更注重的是设计本身的使用功能,而不是仅仅追求平面上的美观,有时候一些小家子气的设置往往却是尊重自然最好的选择。
(如右图的户外湿地岸线少有人工雕凿的痕迹,是设计尊重自然生态基底的表现)最后我想所说我个人对湿地公园的看法,我觉得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大自然,这点我想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我觉得香港湿地公园开放的时间很和谐,每周一、三、日及节假日对外开放,不像其他很多的景点,每天都对外开放,过度关注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对动物、植物、管理等人性化的关怀;另外湿地公园还有教育的意义,让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了解湿地公园,了解我们的大自然,才能更好的保护大自然。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情怀,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美丽空间。
本文将围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湿地公园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征。
通过对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要素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景观设计的基本框架。
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景观节点,如湿地花园、观景台、生态步道等,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湿地的美丽风光。
其次,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湿地公园的功能需求。
除了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外,湿地公园还应该具备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生态展示区、科普宣传牌等设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再者,景观设计还应注重人文情怀的融入。
可以在湿地公园设置一些文化景点,如湿地公园纪念馆、文学长廊等,以展示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同时,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增加湿地公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此外,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游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景观节点的设置上,需要合理规划游客通道和休息区,保证游客能够方便地游览和休息。
同时,还需要考虑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如栈道、观景台等建筑物的结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最后,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建设的理念,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考虑景观设施的可维护性和更新换代的可能性,以保证湿地公园长期稳定运行和发展。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功能需求、人文情怀、便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平衡的情况下,才能打造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湿地公园,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具有保护湿地生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多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范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以下是一些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的要点。
1. 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湿地公园的设计首要考虑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组成等因素,并依据不同的湿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植被的合理布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湿地公园的景观元素应与湿地特色相融合,营造出与湿地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建筑、景观雕塑、水体、植被等元素的布局应与湿地的水系、地形、植被等特点相协调,形成景观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3. 注重参与性体验湿地公园的设计应注重参与性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设施,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设置观鸟台、湿地教育展示馆、生态步道、亲水平台等,供公众进行观赏、学习和体验。
4. 考虑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湿地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安全要求。
根据公众需求设置合适的休闲活动区域、休息设施、游憩设施等,同时加强路灯、围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园的安全性。
5. 制定管理与维护计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考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包括定期清理湿地水体和植被、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管理园区的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6. 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例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降雨收集设施等。
同时,提高公园内的水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 融入城市规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
公园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绿地环境相匹配,确保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设计规范需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元素、参与性体验、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管理与维护计划、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融入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
湿地公园园林设计重难点的几点体会

湿地公园园林设计重难点的几点体会作者:周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Abstract: With China's continuous city, the land utilization have been concerned, then the city garden can manifest its value, city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andscape, this paper mainly on wetland design, and discusses the city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s to gauge, aquatic plants, aquatic plants as the main landscape elements, design model for city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through the plant selection and different plant landscape.Key words: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对湿地的思考“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
香港观光必游自然景观

香港观光必游自然景观1、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围北部,其所处的土地塬本拟用作生态缓解区,以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
在1998年,前渔农署(现更名为渔农自然护理署)及前香港旅游协会(现更名为香港旅游发展局)展开了一项有关把该生态缓解区扩展成为一个湿地生态旅游景点的可行性研究,名为「国际湿地公园及访客中心」。
研究的结论是可在该生态缓解区发展一个湿地公园,而不削弱其生态缓解功能。
香港湿地公园的发展更可将该生态缓解区提昇成一个集自然护理、教育及旅游用途于一身的世界级景点。
香港特区政府及后亦将香港湿地公园计划列为其中一个千禧年发展项目。
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在繁华都市以外的郊野其实不乏景致怡人的沼泽,以及空远辽阔的渔塘,而沿岸则有许多曲折深邃的海湾、苍翠浓密的红树林和壮丽迷人的泥滩。
这些湿地世界不单只教人神往,内裡更拥有多釆多姿而饶富趣味的湿地生物,当中更有些如卢氏小树蛙般只是香港特有的,令人对香港湿地生物的多元化及独特性另眼相看,啧啧称奇。
香港的湿地世界,或许你从不认识,但内裡美丽醉人的风景及热闹丰盛的生命却期待你的欣赏和爱护。
愿藉着香港湿地生态游踪的介绍,能让市民深入地了解湿地自然护理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多些香港湿地世界各种奇妙而有趣的野生生物。
让多些人知道香港不只是一处许多摩天高楼挤在一起的城市,在腹地深广的新界,在港湾杂错的海岸,这城市其实拥有许多壮丽迷人而缤纷多姿的湿地世界。
2、太平山顶海拔554米的太平山是香港岛之巅,也是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的最佳地点,这里是游览香港的第一焦点。
惊险奇特的缆车旅行、迷人壮阔的维港夜景、惟妙惟肖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和汇聚众多美食店的凌霄阁,是游玩太平山的四大卖点。
山顶缆车搭太平山的山顶缆车是登顶赏夜景最好的方法,在中环花园道山下缆车总站乘缆车,只需7分钟就能到达山顶。
记得要选择靠近月台的右边的位子,能拥有较好的视野。
搭缆车下山在快抵达花园道总站,就是缆车最陡的时候,可以站成让自己与车厢地板形成30度的夹角,错觉会觉得自己飞了起来,很有趣。
湿地公园案例.ppt

设计特色:
设计者成功将空间、天、水连 接起来,并在屋顶设有大片草 地,游客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缓 缓倾斜的草坡屋顶上漫步,欣 赏周围的湿地风光。从广场入 口看,彷佛前面升起一座绿色 的山丘。这一巧妙设计,不仅 体现了园景与建筑物的完美融 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的 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环保设 计的理念。
•
观鸟屋及小品建筑的设计
环保的理念: ①木质观鸟屋利用双层天窗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 光,使游客感觉舒适; ②观鸟屋前的入口的廊道两侧采用天然芦苇编制的围墙,不 仅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并能和周边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③休息亭通过双层隔板,中间架空以减少太阳辐射; ④其他小品如观察平台、桥、栏杆、椅子、垃圾箱、路牌等 采用可更新的软木材,不仅环保,而且和周边自然环境结合 得非常融洽。
环保理念: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仔细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叶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作用,以尽量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升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消耗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园内河道总长100多公 里,约70%的面积为河巷、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 约500万立方米。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 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 湿地景致。 西溪之美,美在生态。野、冷、幽、静,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 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 以上。 西溪之重,重在文化。西溪湿地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 文词章,西溪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
论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论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引言:受到传统自然保护文化的影响,在进行湿地公园建设以及颞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设计人员往往会受到知识领域的局限以及束缚,不能够有效的将景观设计与湿地科学理论进行良好的结合。
在当前的设计过程中,现有湿地公园的内部并没有建立起自然的堤、岛等湿地所特有的自然景观特征,缺少相应的自然景观植物、引进的自然植物群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成活率也比较低。
所以,重视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一、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湿地公园的内部建设需要合理的应用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又需要考虑湿地公园内部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由于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当今人类,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基础。
但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单一的湿地公园无法发挥奇特有的生态功能,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优先生态原则热使用,确保湿地公园内部的动植物等群落能够和谐生存。
首先是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
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是。
以人为本的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湿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得到便利,而不是针对少数人,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再是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首先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至少会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性以及奇异性等。
充分利用湿地水体和生物的特点,创造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审美境界。
二、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在进行湿地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湿地体验区的方式强化人们与自然湿地环境的接触,使人们能够切身实地的与大自然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与生态设计
摘要:
以香港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香港湿地公园的环保优先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生态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景观设计在生态方面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现设计;香港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源紧缺,所以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地资源。
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 万m2的生态缓解区。
这就是后来的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 万m2 。
公园北侧紧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南侧为天水围新市镇,极富香港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衬托天然的湿地背景,格外引人深思。
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本着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原则而建设的。
2.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手法
(1)功能布局
整个湿地公园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
其中旅游休闲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 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①游休闲区的布局。
设计中将游客设施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避免对
栖息地不必要的侵扰,并能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
湿地公园中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访客中心、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中心。
a 入口广场为游客提供进入湿地公园的准备场所,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及管理机构。
入口处的水景和草坡地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而入口处独特的景观墙和广场上富有特色的灯柱以及草坡地上的陶艺作品则提前让人们感受到了湿地公园的奇妙。
b访客中心是整个湿地公园的聚焦点,布置在接近
入口和城市的位置,不仅在最
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类活动对
外界生物的干扰,并完成公众
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
动。
c 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
中心。
一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
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
的各种生物了解到历史上曾
经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居民重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湿地农耕方法。
②在全园的规划构图中,由于设计者尽可能得减少对自然的影响,所
以在构图中采用自然式,回避规则图形对自然产生的压迫感。
③路面材料选择地方乡土材料为主,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以曲折平滑的
曲线为主, 竖向上结合地势的变化处理道路的坡度, 随地形起伏敷设。
香港湿地公园, 道路分四级道路系统, 主要包括主干道、次要干道、支道、简易步道等。
主干道连接入口与各主要景区,主要满足步行与不会造成污染的游览交通工具使用, 次要干道是各景区通往各景点的道路。
支道和简易步道专供游客步行, 通常宽度在不大,路面常选择块料或碎料铺设,香港湿地公园除了使用一系列木板通道外, 还包括浮桥和一条小径, 前往公园外围地区和 3 个观鸟站, 每条木板通道延伸至100 m, 使游人可以感受潮水影响, 并被红树林包围的河道中穿行, 近距离观察湿地中的动物和植物, 浮桥的高度可以随水位的高低变化而起伏。
除此以外还设有几条主题鲜明的游览道路,如原野漫游径,溪畔漫游径,演替之路。
④在小品设计中,指示牌等标识性强的小品大多采用鸟的形象增加其
可识别性。
为为达到生态的目的,材料的再利用成了重要的课题,包括军器厂街警察总部拆卸下来的花岗岩废料、动物折纸造型的雕塑、周边流浮山渔村中弃置的蚝壳等,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公园入口景观的设计中。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①湿地保护区的布局。
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要素,避免人类活动的干
扰,营造良好的生境是其布局的原则。
湿地保护区的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同时,设计中,利用土丘、树林及建筑物分隔访客及生物栖息地,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水系统的设计
水是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湿地公园水系统的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①利用可以获得的天然水资源,重建了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
咸淡水栖息地依赖于自然的潮汐运动;淡水湖和淡水沼泽以来自于周边城市排放
的雨水作为其主要水源,这些雨水需经
过三步处理:首先收集在一个沉降池中,
然后通过水泵提升到天然芦苇过滤床
中净化,最后通过重力作用流入淡水湖
和沼泽;2水的流速和水深由一系列简
单的手动控制的堰来进行调控
(3)驳岸与道路。
水体营造的技术关
键运用在护岸的处理、生物廊道的设计
等。
主要措施有:a 护岸处理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充分考虑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b 栈道采用全木制,采用浮桥的形式减少下方空间支撑结构物的面积,保存栈道下方原有生物环境;
c 公园内是全步行系统,采用裂纹式铺装,标高和地面一样,中间留有通道,避免隔断生物物种的迁移;
d 硬质铺装道路尽量避免穿过湿地保护区,如需硬质铺
装道路,则设有水流涵洞或排水涵管,并在涵洞、管底堆放中小型碎石,增加动物通过速度和局部隐秘性;
(4)种植设计。
香港本地的野生湿地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在配置时应遵循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
点,植物生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等,
主要措施有:a 大量使用在香港苗
圃不常见的乡土湿地植物物种,可
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
将维b 除考虑到水生植物自身的水
深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其花期和
色彩、高低错落搭配,并安排好游
人的观赏视角,以免相互遮挡
(5)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引进:一般
来讲, 适宜的湿地植物环境会使许
多野生生物如甲虫、软体动物、蜻
蜓、蟾蜍、青蛙等很快加入, 随着湿地植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低层生物链的完善, 会给鸟类创造更好的栖息环境, 为飞禽类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这样, 植物、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就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链, 保持整个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景点介绍:
溪畔漫游径溪畔漫游径连接访客中心和湿地探索中心,沿途设有解说牌向人们介绍由高地溪流至河口的湿地的生态特点。
漫游径由木栈道铺成。
蜿蜒曲折。
身后是高楼林立,面前尽收眼底的却是一幅天然图画。
演替之路以折线式的行进方向在湿地中前行,沿途可以一边漫步一边了解在该处栖息的昆虫的演替过程。
后海湾观鸟屋观鸟屋朝向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可以观察到大量水鸟。
观鸟屋的外立面为木百叶材质,入口处用干芦苇编成围墙,自然美观同时体现了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结语
通过对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和生态设计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城市区域中湿地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一定的技术支持,实现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多重目标。
香港湿地公园生态的生态规划理念贯穿了其整个过程。
建成后的香港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而且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休闲娱乐资源。
希望通过对香港湿地公园设计理念的研究能为我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