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7.数学广角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详细讲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应用及相互关系;第二章“简单的排列组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排列组合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概念和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学校运动会上的接力比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接力比赛中所有可能的接力顺序。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它们。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例题,一个涉及加法原理,一个涉及乘法原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两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应用。

5. 排列组合教学:讲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原理:逐个相加,得出总数。

2. 乘法原理:逐个相乘,得出总数。

3. 排列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或组合方式,计算所有可能的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加法原理计算:一个班级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用乘法原理计算:一个密码锁有4个数字轮,每个数字轮上有6个数字,这个密码锁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密码组合?(3)排列组合题:从5个人中选出3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2. 答案:(1)12名学生(2)1440种密码组合(3)1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理解上的困难。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密铺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密铺的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密铺设计。

三、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

2.学具: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怎样排列在一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密铺。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这些图形进行密铺。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进行密铺,至少需要几种不同的图形?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进行密铺设计,并拍摄照片,下节课展示。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怎样排列在一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密铺。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这些图形进行密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图形的密铺。

二、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进行密铺,至少需要几种不同的图形?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数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复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复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数学广角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初步体会运筹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筛选,体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运筹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体会运筹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1.整理归纳。

(1)本单元你学会什么?(2)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烙饼问题”、“沏茶问题”、“排队问题”及“田忌赛马”,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交流汇报。

(1)怎样合理安排时间?(2)在生活中如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怎么取得比赛的胜利?3.交流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体会到了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办事的效率。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小亮用平底锅烙大饼,锅内同时最多只能放4张大饼,而烙一张大饼需要4分钟,因为饼的每面各需烙2分钟。

可是小亮想了一个很好的烙饼方法,烙了6张饼只用了6分钟,他到底是怎样做的?(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先烙第1、2、3、4号饼的正面(2分钟)再烙第1、2号饼的反面和5、6号饼的正面(2分钟)最后烙第3、4、5、6号饼的反面(2分钟)(3)列式计算。

2+2+2=6 或 2×3=6(4)小结:(略)。

2.妈妈开始做饭,洗电饭锅2分钟,洗米2分钟,煮饭35分钟,洗切菜20分钟,炒菜15分钟。

你给妈妈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节省时间。

并计算使用你安排的顺序,共需用多少分钟?(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3)列式计算。

(4)小结:(略)。

3.三车货物同时到达仓库门口,A车货物卸完需要20分钟,B车货物卸完需要10分钟,C货物卸完需要30分钟,只能一车一车卸货,怎么安排顺序,才能使三辆货车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1)独立思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的基本元素,如队伍、人数、顺序等。

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如直接计算、画图、列表等。

3. 排队问题的应用:能够运用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排队现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排队问题的实际应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的基本元素等。

3. 解决方法:讲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直接计算、画图、列表等,让学生掌握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排队现象等。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1)小明家有5个人,他们要排队去公园玩,有多少种排队方式?(2)小华家有4个人,他们要排队去超市购物,有多少种排队方式?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排队问题的实例,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详细内容为第一章《数的认识和比较》的第一节《数一数,比一比》。

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数数,并能用数进行表达。

2. 让学生掌握数的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比较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故事情景,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数数情景中的物品数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并引导学生用数字表达情景中的物品数量。

b. 教师通过比较情景中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数的比较方法。

c. 学生自主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解决问题。

b. 教师对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2.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数量,用数字进行记录。

b. 比较下列数的大小:23、45、16、39、52、71、10。

2. 答案:a. 学生需提交记录的数字表格。

b. 比较结果:10<16<23<39<45<52<7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的认识和比较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逻辑推理、鸡兔同笼问题、时间问题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刚刚学习的逻辑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简单逻辑推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可以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

3.准备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的三角形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物品,分析其特点和性质,并尝试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教后反思:
教案
第二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数学广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个人修改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哲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个人修改
为什么时间节约了?
教后反思:
教案
第三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
课型
新授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