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学课程-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北师大环境科学概论课件(二)-环境多样性

北师大环境科学概论课件(二)-环境多样性
所谓工业代谢是指在将原料和能源转变成最 终产品和废物的过程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质 变化的总称。
物质流动分析的目的是从中寻找到节省天然 资源,改善环境的途径,有理有据地提出供决策 者参考的建议,以推动工业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方 向转化。
绿色卡片:信息的传递
植物与动物间的化学信息:金丝桃属植物, 能分泌一种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 物变盲或致死,从而多数动物就会避开这种 植物。
流动
功能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光作合用

2.3.1 物质循环
猫头鹰

三级消费者
吃虫的鸟
蜘蛛
青蛙
二级消费者

一级消费者
食草昆虫
生产者
分解者
绿色卡片:物质流动分析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物质流动分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 范围内,对特定的某种物质进行工业代谢研究的 有效手段。
而调节气候
化作用
藻类释放二甲基硫控制云量而调 仍在验证
节气候
过 去 两 亿 年 间 氧 浓 度 保 持 认为受到火及磷循环的调节
21%±5%
太古代大气化学以甲烷为主
仍在验证
表2-1 来自Gaia假说的一些预测
注:引自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21.1.1 环境概念
2
•静态&动态?
3
1.1.2 环境类型
环境类型
按环境主体分 按环境空间分
人类环境
生物环境
星际环境 全球环境 区域环境 聚落环境 特定空间
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聚落环境 生产环境 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
• 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学课程-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学课程-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什么是环境?试简述不同自然带聚落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环境地学与环境地理学的主要差异。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近百年来人地关系的发展。

4.结合你的学习和观察,试列举实例说明进行区域环境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在21世纪初期,中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环境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6.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7.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8.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试述水资源的涵义及特性?为什么说地球上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9.结合大气圈的知识和你的实践观察,试述中国小资源的时空变化和主要特征。

10.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11.什么是水体污染过程与自净过程?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主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12.球与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异同?15.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同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16.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17.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18.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20.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21.你认为最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22.试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板块构造体系,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岩石圈、软流圈。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什么是环境?试简述不同自然带聚落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环境地学与环境地理学的主要差异。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近百年来人地关系的发展。

4.结合你的学习和观察,试列举实例说明进行区域环境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在21世纪初期,中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环境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6.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7.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8.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试述水资源的涵义及特性?为什么说地球上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9.结合大气圈的知识和你的实践观察,试述中国小资源的时空变化和主要特征。

10.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11.什么是水体污染过程与自净过程?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主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12.球与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异同?15.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同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16.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17.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18.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20.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21.你认为最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22.试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板块构造体系,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岩石圈、软流圈。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课程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道德风貌,具有宽厚扎实的工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了解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掌握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能从事环境工程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开发、设计或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团结协作品质。

2.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坚实系统的理学基础理论,工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及较广泛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3.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较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应用研发能力,及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4.了解基础科学发展的前沿与总体趋势;深入了解环境工程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将来从事基础环境工程研究或应用研发工作的需要。

5.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前沿发展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结构。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四、核心课程1、污染控制方向(共13门)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地学、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普通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废处理处置工程、环境系统工程。

2、生态工程方向(共14门)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原理、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环境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模拟、环境遥感与生态制图、湿地学、恢复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容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物质组分。

公害病——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二、填空题1、环境要素的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

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各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取决于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差(低)状态的那个要素。

②等值性。

各环境要素无论规模或数量有何不同,对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无质的区别,即任何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低状态时,才具有等同性。

③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环境质量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要素性质之和,而是在量变(各个环境要素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变。

④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各要素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出现有先后,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某些要素的出现同时又孕育着其他要素。

2、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主题和中国主题)。

世界主题: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5、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①中国环保事业起步阶段(1973-1978)②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阶段(1979-1992)③可持续发展阶段(1992-)6、1979年9月13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8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17-18版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2018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17-18版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2)环境问题的分类ba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ab协调人地关系的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成因(1)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成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生活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2.环境问题的分类(1)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生态破坏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如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考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考点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地学赵烨第3章

环境地学赵烨第3章

图3-2 经过大气圈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图解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3-大气圈子系统
8
3.2.2 地表辐射平衡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实际上 大气层顶单位面积的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 能并不均等于太阳常数,而是随时间和空间不 同而变化,其变化受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 日照时间三个因素所制约。
3-大气圈子系统
13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尽管受到其他因素的 干扰,从全球范围来看,热量分布总趋势仍然 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向高纬呈带状排列, 形成地球上的热量带。热量带的划分有着不同 的标准。
3-大气圈子系统
14
W/m2
图3-5 地表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
(据M.J. Pidwirny,2002年资料)
22
海拔/m
气压/hPa
图3-9 气压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3-大气圈子系统
23
一般情况下气压场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 低气压(简称低压) ➢ 高气压(简称高压) ➢ 低压槽和高压脊 ➢ 鞍形气压区
3-大气圈子系统
24
快速气流
慢速气流 图3-10 高气压(简称高压)图解(气压/hPa)
3-大气圈子系统
9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包括:一是太阳以平行 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即太阳直接 辐射;二是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后自天空 投射到地面的辐射即散射辐射。地球是个球体, 正午太阳光线的高度角因纬度而不同,地球表面 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同的。
3-大气圈子系统
10
图3-3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差异图解

年 资 料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大三上2014级复习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大三上2014级复习分享
流体力学
期中测验:第十周(2016.11.7) 前两节照常上课,第三节课考,55 分钟,看往年题就可 以,与 2010 年考题相似度 90% 一、名词解释:有势流、表面力、均匀流(用相应点解释)、恒定流、静止重力流体、 二、写方程式(同 10 年考题 1、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可压缩理想流体连续性方程) 三、选择题(见往年考题) 四、两道计算题,同往年考题,课本原题
2014 级大三上环境科学各科总结
环境监测
时常有课堂小测,还有一次期中小测验,往年的 PPT 上有题目。 监测要注重平时作业,平时分很重要,上夏老师的课请务必,一定一定,认真听。 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光化学氧化剂、PM2.5、等效连续 A 声级、环境基准、化学需氧量 选择:跟往年差不多 ① 有一道 BOD 浓度 100mg/L,稀释到 1L(包括稀释水和水样)。
学含义 ③ 选择题:五道全英考答案,我不确定我做的每题都对,所以没写答案,你们自 己做吧。但是,千万别拿原题去问老师啊- -。不确定下一届会不会再考考研原题, 因为老师发现我们知道这是考研题了) ④ 计算题:原题两道,一个均衡价格,一个 NPV 都很简单 ⑤ 论述:一道,原题
湿地学
后半学期的课,期末考五道论述,临场发挥写小作文。 (唯一一门还没出分的课,不知道给分如何…不过哎,这门课其实有点后悔选了。赶上 期末,好在是最后一科,差点被抛弃。平时上课听不懂也不大想听。第一次留了作业,写我
2014 级大三上环境科学各科总结
眼中的湿地,给分好低 80+…目测手写分高;还有一次醉醉的小组展示……先这样吧,附上 期末考题)
A 15 b 40 c 80 d 100 ② 检测限是 0.4 微克/L,某物质 ng/L,浓缩到 1ml,问多少 ml 监测合适(1000ml) ③ 噪声叠加,类似 PPT 例题,记得+3 ④ 二次污染物有哪些 ⑤ 有机氯农药:填充柱 ⑥ 声音的响度 和什么的对数正比那个 ⑦ 有的考点以前考题好像没涉及到:非离子氨和离子氨的毒性(pH 增大,毒性减小); ⑧ 吸附剂有哪些(活性炭之类的) 层析柱用于:有机物分离 (还有三题想不起来了 应该是往年考题也有的) 简答: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结合实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什么是环境?试简述不同自然带聚落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环境地学与环境地理学的主要差异。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近百年来人地关系的发展。

4.结合你的学习和观察,试列举实例说明进行区域环境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在21世纪初期,中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环境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6.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7.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8.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试述水资源的涵义及特性?为什么说地球上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9.结合大气圈的知识和你的实践观察,试述中国小资源的时空变化和主要特征。

10.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11.什么是水体污染过程与自净过程?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主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12.球与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异同?15.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同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16.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17.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18.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20.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21.你认为最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22.试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板块构造体系,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岩石圈、软流圈。

23.了解岩石圈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地壳的矿物等概念及常见矿物的识别、三大岩石的基本概念、沉积作用与沉积岩石、岩浆活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及常见三大岩石类型的识别。

24.结合你的野外观察试简述外力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地面流水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风(包括沙漠、黄土)的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的过程及作用特点。

25.结合你的生存环境,试观察并分析建筑行业、冶金工业、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与岩石圈、生存环境质量的相互联系。

26.试运用地表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理论,分析人类生存环境中物质生产、产品使用、物品报废即产品生命周期与岩石圈的相互关系。

27.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8.说明土壤容重(体积密度)、比重(或颗粒密度)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29.通过实地土壤调查与分析,简述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30.土壤水分类型及重要水分常数的意义。

31.讨论土壤退化的性质和范围,请列举四个能引起土壤退化的主要人为过程。

32.据有关资料:【中国政府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造林已经超过2 300多万ha,2000多万ha农田实现林网化,500万ha 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林地,3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森林覆被率已由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5.05%提高到近10%】。

试讨论分析“三北”防护林体系在防治土壤退化中的作用。

33.据有关资料:【中国青藏高原以东、长江干流以南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61.8%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硫酸型酸雨),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

试结合专业学习与相关资料,分析SO2和酸沉降对区域土壤-植物-水系统的影响。

34.试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图的方式,表述大气圈中CO2和O2浓度变化与生物圈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35.什么是垂直地带性?举例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36.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加起来也不过百十种而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你甚至见也没见过,为什么我们要尽全力地保护现存的各种生物?37.概括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38.通过查阅资料和综合分析,试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或者生态系统的影响。

39.试比较分析智慧圈与生物圈的异同及其相互联系。

40.通过实地调查与观察,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功能,农业生产方式不当又会造成那些环境污染。

41.什么是清洁化生产?试结合一个你相对熟悉其生产流程的工业生产部门,分析实现清洁化生产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持续社会的主要作用。

42.使用清单法列举你一周生活所消耗资源及排放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

43.莱斯特﹒布朗说:“由于中国有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迄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

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

这个发明了造纸术和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

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试谈谈你的读后感想。

44.通过查阅莱斯特﹒布朗的《B模式》,了解困扰人类发展的诸多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

45.请查阅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方面的论著,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异同。

46.在环境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中国气候资源的特征,并分析气候、水、土地、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47.在回顾岩石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中国地质构造、地形特点与矿产资源的相互关系。

48.以周为时间单元,观察并记录你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清单,以及可能排放的污染物清单,说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对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49.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旅游活动,在实际中观察、记录、分析并总结人们旅游活动对你熟悉的旅游资源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防范措施。

50.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人地合一的生态观念,即“草木零落,再入山林”、“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往来井井,涣其群吉”、“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结合环境地学相关资料的学习,试分别说明这些古老哲理中所包含的资源与环境意义。

5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征。

52.试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

53.自然灾害包括哪些类型?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各种自然灾害与生存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关性。

54.有专家认为:“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危害。

由于大气沙尘粒子的存在,部分抵消了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所造成的全球变暖。

沙尘中还有大量钙等碱性颗粒,它可中和酸雨。

另外,沙尘可大量吸收工业烟囱和汽车尾气中的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上沙尘能减弱阳光,降低气温,因而城市中出现沙尘天气时是不会出现光化学烟雾的”。

试运用环境地学的原理和时空差异性,分析该专家观点的科学性。

55.据有关资料1998年长江洪水的显著特点:第一、洪水流量和洪水量均不算最大,但在沿江许多河段的水位却明显偏高。

第二、长江洪水高水位维持的时间特别长,大范围高出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长达60多天。

第三、长江洪峰过后,水位又迟迟不降即水位回落十分缓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方面说明其原因。

56.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那些特征。

57.试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

58.自然灾害包括哪些类型?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各种自然灾害与生存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关性。

59.有位专家认为:“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危害。

由于大气沙尘粒子存在,部分抵消了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所造成的全球变暖。

沙尘中还有大量钙等碱性颗粒,它可中和酸雨。

另外,沙尘可大量吸收工业烟囱和汽车尾气中的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上沙尘减弱阳光,降低气温,因而城市中出现沙尘天气时是不会出现光化学烟雾的”。

试运用环境地学的原理和时空差异性,分析该专家观点的科学性。

60.据有关资料,1998年长江洪水的显著特点有:第一、洪水流量和洪水量均不算最大,但在沿江许多河段的水位却明显偏高。

第二、长江洪水高水位维持的时间特别长,大范围内高出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长达60多天。

第三、长江洪峰过后,水位又迟迟不降,即水位回落十分缓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方面说明其原因。

61.通过学习与观察,试举例说明你日常生活活动与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62.使比较分析生态系统中一般营养物质循环与有毒有害物循环的异同。

63.生态系统有哪些物质循环?特点如何?64.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试构建地球环境系统中化学农药的循环模式。

65.在人类—地球环境系统中,工业生产过程作为中间环节,联系着自然环境与人类消费过程,形成一个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人类生态系统,其中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工业生产部门,试构建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物质转化与地球环境系统中该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融合的新型生产模式。

66.20世纪60年代末爱尔兰海域有成千上万只海鸟死去,据监测其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BCPs);近年来在南极外围海域生活的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在北极附近格陵兰冰盖层中铅和汞的含量也不断增加。

试运用所学知识勾画出海鸟、企鹅和格陵兰冰芯中污染物的来源及传输途径。

67.借阅一幅你较为熟悉地区的地形图(1:5万或1:10万),通过阅读用铅笔标出河流及其流向、山脊、山谷、鞍部、平原、丘陵等的位置。

68.试比较分析环境监测中的物理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的特点。

69.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如何制备土壤环境样品,以及制备样品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70.环境地学调查方法通常有资料收集与分析、环境现场调查观测与采样分析、环境遥感调查分析等三种方法,结合你的学习与观察,试举例说明这三种方法的特点。

71.在本章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绘制你所在校园的综合环境图(比例尺1:5000,包含教学楼与区、生活楼与生活区、公共服务区、文体活动区、绿化区、主要道路,以及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