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环境科学概论课件(二)-环境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土壤中的水 或地表水
体尸
收吸被
本节课内容小结
一、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
1·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P·52)
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自然界进行循环的
2·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分 解 细菌真菌 者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 呼吸作用
吸
生
产
尸体
者
尸体
动物
消费者
食摄被Βιβλιοθήκη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太阳
物植生陆
光的
合
作
用
用作合光的物植生水
在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
二氧化碳
有机体呼吸
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微生物分解 生物体残骸
动物
尸体
水在自然界
呼 吸
中的循环
大气中的水
雨
蒸 腾作用
细菌真菌的 分解作用
CO2
生态系统的多样 性课件设计:XX
课件制作:XX
作者单位:XXX中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沼泽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
课件设计:陈小娓
课件制作:陈小娓
作者单位:北京劲松四中
碳在自然界中 的循环 分解作用
环境科学基础教材(

• 4.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功能
• 植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吸附周围空 气中或者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的、无机的化 合物,把它们吸收、分解、同化或者排出。
• 动物则对活的或死的有机体进行机械的或生物 化学的切割和分解,然后把这些物质加以吸收、 加工、利用或者排出。
•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 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 例如: • 水环境要素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 大气环境要素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 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 2、环境要素的特性(P15) • 1)最差限制律 • 2)等值性 •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 4)出现有先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 (2)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 • 第二代环境问题主要指全球性环境问题,其规模和
性质以及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都远远超过第一 代环境问题。(严重性) •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 ②臭氧层破坏 • ③酸雨问题越过国界 • ④危险废物在全球转移 • ⑤生物多样性锐减
• (三)环境问题的本质
• 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随 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 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 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乃至枯竭和破坏。
• 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 观”和“价值观”。
•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了2层含义:
• 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 动植物、矿产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 状态);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
22
按污染物性质分 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
23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
12
1)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
13
2)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 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区域内环境结构特点、功能也千差万别。
.
15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环境分类,环境都 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 物质体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 既有依托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因此环境 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PPT

3.红藻
紫菜
鹧鸪菜
石花菜
讲授新课
藻类特点
1.单细胞或多细胞;
2.无根茎叶的分化;
3.都含有叶绿色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氧气,也是大气中氧的重
要来源。
讲授新课
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讲授新课
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课堂小结
原 生 生 物 的 主 要 类 群
八年级生物(BS) 教学课件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3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2课时 种子植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种器官进行繁殖的?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种子植物形态结构特征,认识种子植物是 植物的最高等的类群。 2.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 原生生物
观察草履虫与衣藻,你能说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水绵符合这些特征吗?原生生物都是单细胞吗?
草履虫
衣藻
水绵
讲授新课
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或多细胞
2.有细胞核
3.结构简单
讲授新课
想一想 比较草履虫与衣藻的结构图,它们结构上有什么
不同?它们所需要的有机物怎样获得?
原生动物
藻类
讲授新课
①全部单细胞
原生动物:
②能摄食 ①单细胞或多细胞 藻类: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无根茎叶的分化
随堂训练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临,
池塘水变成绿色,原因是(
) B
A.池塘边的树、草的绿色,映得池水发绿
B.水中绿藻大量繁殖,使池水变绿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课件第2讲 生态系统与能量

• 而多细胞生物又根据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发展而分 为多种类型;从营养方式来看,有光合自养、吸 收异养、腐蚀性异养、吞食异养;
• 从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看,有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等等。
•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历史、形态结构 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等,将生物分成若干界。现在比较通 行的认识是将地球上的生物界划分为五界: 细菌、蓝菌等原核生物是原核生物界;单 细胞的真核生物是原生生物界;光合自养 的植物界;吸收异养的真菌界;吞食异养 的动物界。
• 1953年,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让混有氨、甲烷和氢的水流 经一个电弧(模拟太阳紫外辐射),一星期后得到了甘氨酸、 丙氨酸等氨基酸,由此推论,在还原性大气形成的各种有 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聚越多,有的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化 合物,最后形成蛋白质和能够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这就 是生命的开始,这一过程大约发生在35亿年以前。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二定律 photosynthesis and cellular respiration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 The flow of energy through ecosystem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动
地球上的自然史与生命史
宇宙的起源:始于120亿年前的宇宙大 爆炸(Big Bang Begins The Universe! );
太阳系的起源:大约49亿年前,诞生 太阳系;
地球的起源:大约45亿年前,宇宙中 的尘埃在引力作用下逐渐集聚形成地球。
不断演化的地球系统:地球本身一直 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 可逆的演化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地球内部 的圈层;
生态环境保护北师大版

砍伐森林(广告)
保护海洋
赤潮
石油泄漏死鱼现象Fra bibliotek海洋污染物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 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
• 生物处理技术又称为生物净化技术,如水污染的
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和植物。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芽孢杆菌
酵母菌
青霉菌
植物的净化作用
• 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污染物
无翅海雀(北半球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鸟)
普氏野马
牙买加仓鼠
兔纹袋鼠
中国白臀叶猴
斑驴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
濒临灭绝
• 北部白犀牛(一类保护动物)
小嘴狐猴(世界上最小的猴类)
微型猪
白鱀豚
保护措施
• 1、就地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植
物的栖息地对物种和生物群落实施有效的保护。
• 2、迁地保护:讲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从其原
的浓度,净化空气质量;
• 能够阻滞和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放射性物质,减
轻大气中的粉尘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 能够分泌一些抗生素、杀菌素等物质,杀灭空气
中的病原微生物。
净化空气的植物
虎 尾 兰
鸭跖草
丁香
雏菊
紫薇(杀菌)
龙舌兰
落地生根
来的栖息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人工环境中。
美国黄石公园(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国内自然保护区——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 护区
保护森林
• 森林是地球上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的
“基因库”,尤其是热带雨林,几乎保存着现今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物种。
• 森林有净化大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
沙、降低噪音等多种环境功效。
环境学概论课件-(带目录)

环境学概论课件一、引言环境学是研究环境系统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自然、技术、经济、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课件将简要介绍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解决策略。
二、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环境: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总和,包括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建筑物、道路、噪音等人造要素。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单位。
它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等组成部分。
3.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环境系统受到破坏或污染,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影响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三、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测和测量,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2.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提出解决方案。
环境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
3.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根据环境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实现环境目标的规划过程。
环境规划包括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等。
4.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对环境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环境管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传教育等。
四、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解决策略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问题。
解决策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森林保护等。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 北师大版(PPT)5-3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是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 讨生物的多样性,是全书的开端章节,从情感 上意在引领学生走进能感知的五彩缤纷的生命 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态 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从知识的角度 看,从一开始就突出了生态学观点、人与生物 圈的关系,也是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学习, 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 基础。
三、学情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 满好奇,表现欲强,但信息 来源和生活经历有限,为此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信息或获 取信息的途径。
【兵燹】ī〈书〉名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藏书毁于~。 【兵饷】ī名军饷。 【兵役】ī名指当兵的义务:服~。 【兵役法】ī名国家根据宪法规定公民 服兵役的法律。 【兵营】ī名军队居住的营房。 【兵勇】ī名旧指士兵。 【兵油子】ī?名旧时指久在行伍而油滑的兵。 【兵员】ī名兵;战士?(总称):补 充~|五十万~。 【兵源】ī名士兵;京东流量 https:/// 京东流量; 的来源:~充足。 【兵灾】ī名战乱带来的灾难。 【兵站】ī名军队 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接待过往部队等。 【兵种】ī名军种内部的分类,如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 等是陆军的各兵种。 【兵卒】ī名士兵的旧称。 【屏】ī[屏营](ī)〈书〉形惶恐的样子(多用于奏章、书札):不胜~待命之至。 【栟】ī[栟榈](īǘ) 名古书上指棕榈。 【槟】(檳、梹)ī[槟榔](ī?)名①常绿乔木,树干很高,羽状复叶。果实可以吃,也供用。生长在热带地方。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丙】①名天干的第三位。参看页〖干支〗。②〈书〉丙丁:阅后付~。③()名姓。 【丙部】名子部。 【丙丁】ī〈书〉名火的代称:付~。 【丙纶】名 合成纤维的一种,质轻,耐磨,吸湿性和染色性差,制成的衣物不易走样。工业上用来制造绳索、滤布、渔网等。 【邴】名姓。 【秉】①〈书〉拿着;握 着:~笔|~烛。②〈书〉掌握;主持:~政。③量古代容量单位,合斛。④()名姓。 【秉承】(禀承)动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 【秉持】〈书〉 动主持;掌握。 【秉公】副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理。 【秉国】〈书〉动执掌国家权力。 【秉性】名性格:~纯朴|~各异。 【秉正】〈书〉 动秉持公正:~无私。 【秉政】〈书〉动掌握政权;执政。 【秉烛】〈书〉动拿着燃着的蜡烛:~待旦|~夜游(指及时行乐)。 【柄】①名器物的把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流动分析的目的是从中寻找到节省天然 资源,改善环境的途径,有理有据地提出供决策 者参考的建议,以推动工业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方 向转化。
绿色卡片:信息的传递
植物与动物间的化学信息:金丝桃属植物, 能分泌一种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 物变盲或致死,从而多数动物就会避开这种 植物。
流动
功能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狐
光作合用
兔
2.3.1 物质循环
猫头鹰
蛇
三级消费者
吃虫的鸟
蜘蛛
青蛙
二级消费者
鼠
一级消费者
食草昆虫
生产者
分解者
绿色卡片:物质流动分析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物质流动分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 范围内,对特定的某种物质进行工业代谢研究的 有效手段。
而调节气候
化作用
藻类释放二甲基硫控制云量而调 仍在验证
节气候
过 去 两 亿 年 间 氧 浓 度 保 持 认为受到火及磷循环的调节
21%±5%
太古代大气化学以甲烷为主
仍在验证
表2-1 来自Gaia假说的一些预测
注:引自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21.1.1 环境概念
2
•静态&动态?
3
1.1.2 环境类型
环境类型
按环境主体分 按环境空间分
人类环境
生物环境
星际环境 全球环境 区域环境 聚落环境 特定空间
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聚落环境 生产环境 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
• 问题:
环境分类的基本原则? 划分的科学依据? 根据环境概念判断哪些是环境问题?
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5
绿色卡片:Gaia假说
时间 /年 1968 1971
1987
1987 1973 1988
预测内容
检验及其结果
火星无生命,来自大气证据
1977年发射海岛飞行器
通过生物合成可以从海洋向陆地 1973年发现二甲基硫和二甲基
转移必要元素
碘
通过生物促进岩石风化控制CO2 1989年微生物大大加强岩石风
地壳 地幔
能源资源开用类型改变、硬 质化
污染排放 大气污染、水污染进入
土壤 化肥过度使用 地膜等使用 土地肥力下降
图片来自:互动百科
对生物圈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退化 生境破碎化
人类的自然属性 人类的社会属性
意义:提出人类应该选择另一条发展道路 -“另 外的道路”,人类才能生存下去。它是对环境 问题早期的反思,是现代环境科学思想的启蒙 与标志。
绿色卡片:《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我们共 同的未来》。
牧养殖 城市生活 交通 军事与战争
2.2.2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水圈
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直接影响
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 污染直接排放到淡水和海洋 湿地开发与破坏
间接影响
修建大型水库、大坝 河流渠道化 水体过度利用
图片来自:刘静玲
对岩石圈利用与破坏
组成
强调水土气等各类环境要素
环境是人以外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综合体,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 信息流动,构成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复杂体系(杨
志峰,刘静玲等,2004,2010)
强调复合系统的交互作用与多样性
兼顾环境法注重保护的对象
………
环境的内涵
•主体是谁?
1
•研究对象or保护对象?
环境人物:曲格平图片来源:百科他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 杰出代表。
他的《我们需要一场变革》 精选其二十多年来不同时期影 响较大的作品,可以看成是对 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历史的系统 回顾。
书中映现着一位环保人的宏 韬大略和环境责任。
2.3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 息传递
自然环
能量
境的三大
北京市
北京胡同
区域-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
jingling@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全国(经济GDP为评价标准)
jingling@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以水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
jingling@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全球环境
2.臭氧层破坏
科学 依据
定义: 主体
内涵: 保护对象 尺度与过程
原则
全面 客观
严谨 推理
1.1.3 环境的特性
环境 环境 多样 承载
环境要素
整体性 区域性 稳定性 滞后性 脆弱性
绿色卡片:环境承载力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 环境承载力: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 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 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 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
中国阿尔山 刘静玲摄2017
• 实质: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 境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阀值.
课堂小测试:第一章的SUMMARY
1.2.1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环境科学发展阶段 绿色经典精读 环境科学思想与标志性人物
学科分化发展 -单一环境问题
学科交叉融合 -环境综合治理
全球化与模型 -环境风险管理
1.2.2学科分支
动物间的化学信息:有些动物在遭到天敌 迫害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通知同类逃跑。
声信息:动物中蝙蝠和鲸主要就是依靠声 信息来进行定位
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
课后作业: 1. 选取或者自己摄制的环境美好和 环境问题照片上传至爱课程网站,标明姓名学号 和作者、来源
2小组作业-阅读经典
3个人作业:你印象 深刻的一次环境体验?
• 背景: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露;前苏联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温室效应引起全球 温度升高……
• 内容:“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 的努力”,回答了《寂静的春天》中的“另外的 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 意义: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飞跃,提出环境保护 与人类发展相结合,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 略逐步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同。
环境科学概论
BELL-IES-2017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 环境的多样性
刘静玲 2017.9.22BNU
环境及类型
1环境多样性 2 环境类型与特点 3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绿水青山
北京青龙峡
摄影:王成坤
美丽山川
杭州的春天 摄影:汪娟
鸟类精灵- 2016年西昌邛海湿地保护区(刘静玲摄)
航拍
城市扩张、环境风险增大
摄影 柳明珠 ,2017, 中国延边
刘静玲,20环境
世界广布种-横纹金蛛 (Argiope bruennichi)
北京原生种-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何为环境?-网络搜索一下
4.酸雨
1.气候变暖 6.荒漠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
6.生态退化
7.大气污染
9.海洋污染 8.水环境污染
1.固体废物与 危险废物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问题
大地女神(Gaia)假说:
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 地球上生物不断地主动积极地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地球的进化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的进化,
环境科学与工程方向与骨干课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化学 污染控制 生态恢复
环境规划 区域/流域污染控制 生态工程
环境监测
• 环境毒理学 • 环境化学 • 生态监测
环境影响 评价
• 环境标准 • 环境法学
环境规划
• 环境模型 • 环境风险 • 污染控制
1.3 环境科学方法论
问题系统诊断-方法优化-系统结构解析-整合模 型-对策与途径-管理建议
绿色卡片:《寂静的春天》 (Sil切尔·卡逊。
•背景:“第二次浪潮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 公害事件发生
•内容:列举大量事实,科学论述DDT等农药污 染物的富集、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阐述人类与水、大气、土壤以及其他生物 之间的关系,要全面认识使用农药的利弊,人 类生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 • 环境的重要性
• 环境空间尺度
2 • 教室、校园、北京市、区域、全球
• 举例证明多样性的重要
3 • 环境感受的多样性(为什么同样环境感受不同?)
教室-校园
环境从一维度到多 维度展开
科学规划以小组为 单位:
你对北师大环境规 划? 发现的环境问题? 需要考虑的环境要 素? 最佳绿景? 最佳绿径? 最佳发呆处? 最不安全处?
整体 性
系统 性
综合性与 复杂性
1.4科学训练与能力培养
环境观察 能力
分析能力
综合资料 原因分析
逻辑思维
数据支持 得出结论
批判思维
不断怀疑 提出问题
创新思维
与众不同 解决问题
科学反思
深入思考 科学求证
1.5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圈
生物圈
土壤圈
岩石圈
水圈
1.5.1对大气圈的影响
直接影响
工业排放 农牧业+畜
环境(environment)??
网络上百科 (21557条)
如何判定科学定义? 如何判断是环境科
学的定义? 环境的内涵?
环境保护法中是如何规定环境的呢?
辨析科学概念与环境法中的定义?
城市 乡村
天然 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