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概论2007试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目大全

33什么是噪声?物理学认为: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声音,心理学认为:让人烦躁的声音
34噪声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具有能量性 (2)具有波动性 (3)具有局限性(4)具有难避性(5)具有随机性
35噪声污染怎样控制?生源的控制。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是根本、有效的方法,它包括研究低噪声设备和有关加工工艺等三、传播途径的控制 1. 吸声 多孔材料 2. 隔声 防声墙,声屏障3. 消声 消声器,降低空气噪声的方法。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4个人防护 耳塞、耳罩、耳棉
38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有哪些?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无害化:指通过焚烧、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减量化:是固废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减少固废的产生量 、最终处置量和排放量
4环境要素有哪些特点?: (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5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这一过程称为自净。环境清除污染物能力的大小称为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容量 :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2环境有那些类型?:俺环境的主体。分1(自然环境):物质,能量,自然现象2(人工环境):文化,社会行为
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1聚落环境2地理环境3地质环境4宇宙环境
3什么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整体环境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02年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PM10和PM2.52、干沉降和湿沉降3、农药半衰期和残留量4、水质和水体5、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20世纪50年代前后曾出现了“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引起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_,引起骨痛病的主要污染物是_,引起米糠油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_。
2、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圈分为5层,从地面至空中依次是:_、_、_、_、_。
3、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_、_、_。
4、耗氧有机物对河流等水体的污染主要引起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_、二是_。
5、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_、_、_、_。
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_、_、_。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形成条件?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什么特征?3、什么叫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置方法有哪些?4、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包括哪些?四、问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1、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物质,它们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2、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径,土壤污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如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3、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03年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逆温层与湍流逆温2、土壤背景值3、二次能源4、清洁生产5、光化学反应6、活性污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_、_和_。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_、_和_。
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指_,目的在于_。
分析方法包括_和_。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_。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其相比,不同住处在于_和_。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容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物质组分。
公害病——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二、填空题1、环境要素的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
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各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取决于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差(低)状态的那个要素。
②等值性。
各环境要素无论规模或数量有何不同,对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无质的区别,即任何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低状态时,才具有等同性。
③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环境质量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要素性质之和,而是在量变(各个环境要素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变。
④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各要素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出现有先后,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某些要素的出现同时又孕育着其他要素。
2、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主题和中国主题)。
世界主题: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5、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①中国环保事业起步阶段(1973-1978)②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阶段(1979-1992)③可持续发展阶段(1992-)6、1979年9月13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期末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07~08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最小伤害原则2.生态价值评估3.生态恢复4.POPs5.等效连续A声级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单选或多选)1.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指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在的含量逐级增加的过程。
(1)环境中(2)生物体内(3)水中(4)不同营养级生物2.流域具有如下特点:(1)调控功能(2)开放性(3)不平衡性(4)周期性3.聚落环境指(1)人类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2)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环境(3)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4)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自然环境为主的环境4.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其中不包括(1)层流扩散(2)弥散(3)湍流扩散(4)分子扩散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1.环境的特性是、、、、。
2.环境科学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如以环保名著为代表,分化阶段以为标志;分化与整体化发展阶段以为标志。
3. 和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存在形式。
4.声波的衰减通常包括五个方面:①声能随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②③地面吸收引起的衰减④⑤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流域环境管理的特点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3.城市热岛效应及成因4.环境安全概念与内涵5.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五、论述题(任选一题,14分)1、请根据生态学实地考察,论述污染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及生态失衡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传统农村城市化模式是以农村工业化和城市数量型扩张为代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城市病”的产生,从而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根据我国农村环境特点,论述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最小伤害原则: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1分),要求人们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谨慎行事(1分),尽量将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2分)。
北大《环境学概论》真题汇集_95-2010(整理版)

北京大学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40分,每题4分)1.生物圈2.温室效应3.天然水体自净作用4.水体富营养化5.重金属迁移6.化学需氧量7.酸雨8.人口百岁图9.能量金字塔10.阳伞效应简述题(40分,任选四题,每题10分)1.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假说2.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3.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原理4.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性5.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论述题(20分)论世界气候变化的“变冷说”与“变暖说”。
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酸沉降2.氯氟烃3臭氧洞4.非点源污染5.濒危动物6.富营养化7.生物富集作用8.可持续发展9.活性污泥10.赤潮选择题(20分,每题4分)1.夏威夷上空的大气检测资料表明,自1957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1)100ppm (2) 10ppm (3) 1ppm (4) 0.100ppm2.地球上人类能利用的有效淡水总量约为()(1)4万(2)2.8万(3)1.2万(4)0.9万(单位:立方千米/每年)3.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的可靠的资料是()(1)总出生率(2)死亡率(3)净增长率(4)年龄金字塔4.世界海洋的污染问题()(1)将会越来越严重(2)近期可消除(3)2050年可消除(4)2100年后才可能消除5.酸雨是指雨水的PH值低于()(1)7.0 (2)6.4 (3)5.6 (4)4.7填空题(20分)1.臭氧层具有屏蔽()的特性,其含量减少使达到地面的()辐射增加,从而使患()的病例增加。
2.导致平流层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1)许多化学物质进入平流层后,()与臭氧反应(2)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的痕量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剩余资料缺失)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环境2.荒漠化3.非点源污染4.T型曲线5.生物圈论述题1.写出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的名称及主要污染物.(10分)2.列举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类型.(10分)3.试述大气污染的四种类型及其重要污染物.(10分)4.什么是生化需氧量?如何评价BOD5所反映的水质污染?(10分)5.图示被污染BOD与DO变化曲线,请标明清洁水区,水质恶化区和水质恢复区.(10分) (剩余资料缺失)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说明:应届考生限选一到八题(题号),在职考生任选100分题卷面要求:字体规范,书面整洁,达不到要求者,扣1到40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温室效应2.氧垂曲线3.生物富集作用4.光化学烟雾5.酸雨6.生态学灭绝7.人口年龄金字塔8.活性污泥9.荒漠化 10.富营养化论述题1.试述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0分)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3.什么是生态平衡?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0分)4.试述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10分)5.试述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10分)6.当前土地退化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7.试述传统能源的前景与出路.(20分)8.举例说明大型水库对环境的影响.(20分)9.举一个实例(非虚构)说明生态系统如何遭人类活动所破坏.(20分)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说明:应届考生限选一到九题(题号),在职考生任选100分题卷面要求:字体规范,书面整洁,达不到要求者,扣1到40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盖娅假说2.氯氟烃3.二级污水处理4.分贝5.食物网6.臭氧洞7.赤潮8.生化需氧量9.J型曲线 10.荒漠化论述题1.你对当前的物质灭绝加速作如何评价?(10分)2.怎么评价今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3.根据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组成,大气污染可划分为哪些类型?(10分)4.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10分)5.简述水体污染源的类型和特点.(10分)6.试述使用化学农药的效益与问题.(10分)7.试述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0分)8.阐述你对“你定胜天”自然观的看法.(20分)8.阐述你对某个或某些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如全球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20分)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20分)1.大气污染2.水体污染3.生物多样性4.农药简答(30分)1.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2.重金属迁移及在水环境中迁移的基本类型3.当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50分)1.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假说及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环境的影响2.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变化3.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20分)1重金属迁移 2生物多样性 3大气污染 4环境激素简答(30分)1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垂直变化,简述其分层方法及特性2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论述(50分)1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2需氧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溶解氧平衡3.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及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考试科目:环境学概论专业:环境科学名词解释(8选7,21分)1环境污染 2生物多样性 3环境规划 4城市热岛效应5可持续发展 6环境影响评价 7清洁生产简答(9选7,共49分)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土壤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3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及举例4清洁生产的概念及三方面的内容5环境外部性的概念及举例说明6写出高架点源的高斯扩散模型公式及其假设条件7写出两种以上温室气体及说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8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列出5项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并说明9描述氧垂曲线的物理变化过程并绘制出曲线概念模型(8选4,共48分)1设计一闭合模型,使其生产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小或没有废物产生。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一、填空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20.作水环境影响评价须先同主管的环保部门确定河段或水域的功能和环境()值。
21.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和经济需求。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卷

环境科学概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2(1)公正补偿原则(2)适度消费原则(3)公平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2.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 1、2(1)点源与面源污染结合(2)与贫困化相结合(3)有机和无机污染结合3.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1.3(1)极限性-水环境容量(2)科学性-水环境监测(3)区域性-水环境功能区划4、科学论文基本要素1。
2(1)科学价值(2)论证清晰性(3)兴趣性(4)规范性5、环境科学特点与方法论1.4(1)复杂性(2)交叉性(3)隐蔽性(4)整体性6、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是指:1.2(1)为人类提供服务(2)维持地球生命系统(3)保护生物多样性(4)维持生态平衡7、测定群落和区域内物种多样性指数是 23(1)生物多样性指数(2)生物多样性指数(3)生物多样性指数(4)生物多样性指数8、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1.2(1)复杂性(2)自然与社会性(3)开放性(4)动态性9、日出后晴天点源大气污染扩散烟型1.4(1)波浪型(2)平展性(3)爬升型(4)漫烟型10、排污口污水进入河流后的下游分区2.3(1)清洁区(2)污染恢复区(3)活性分解区(4)对照区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1、生物富集与食物网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食物网: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就叫做食物链。
自然界中的取食关系非常复杂,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做食物网。
2、人地复合系统与生物圈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偶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等)和许多次级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