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一、填空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20.作水环境影响评价须先同主管的环保部门确定河段或水域的功能和环境()值。
21.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和经济需求。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自然环境的保护C.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经济活动的管理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类型?A. 水污染B. 空气污染C. 噪音污染D. 光污染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 以下哪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A. 确定项目的成本效益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促进技术进步D.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5.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B.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环境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7.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______的浓度增加引起的。
8.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
9.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支持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自身健康的______。
10.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______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12. 解释什么是生态平衡以及它的重要性。
13. 阐述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5. 分析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假设你所在的城市正在经历严重的雾霾问题,请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六、答案1. C2. D3. D4. B5. A6. 废渣7. 温室气体8. 生态系统多样性9. 能力10. 道德1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增长、资源过度开发、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等。
1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A2.doc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06年秋季学期2004级地理科学本科《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1卷、闭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第四大题卷面总分第五大题第六大题第七大题第八大题一、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15分)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A、H然环境B、“人类一环境”系统C、白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全球范围内环境的演化规律2、环境要索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乞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乂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木物质组分,各环境要索Z间存在如下规律()A、最差(小)限制定律B、各环境要索的等值性C、独立性定律D、各环境要索整体效应大于人体效应Z和E、各环境要索互相联系3、燃煤的开发利用容易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其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与代表性事件为()A、酸沉降污染、水俣事件B、交通型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C、煤烟型污染、伦敦烟雾事件D、煤烟型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经尾水最终处理的水所达到的标准是()A、接管标准出水标准C、环境标准D、国家标准5、臭氧的主要来源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有机体的燃烧与分解C、人类活动D、高空通过光化作用,低空通过闪电或有机物氧化及高空传输作用6、土壤屮重金属的主要迁移方式的是()A、扩散B、生物迁移C、物理迁移D、质体流动7、下列选项屮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形式的是()A、空间结构B、时间结构C、营养结构D、均衡结构8、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如下功能()A、判断功能B、预测功能C、选择功能D、导向功能9、适宜在河流屮上游地区实行的防洪工稈措施主要有()A、修筑堤防B、修建水库C、粥治河道D、植树造林10、环境管理的基木原理有()A、生态学原理B、系统论原理C、经济学原理D、法律学原理二、判断题(先判断对错,再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环境影响评价能代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环境污染是第一环境问题。
():3、环境与生态在概念上是相同的。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D. 生态系统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
A. 人类活动B. 自然灾害C. 气候变化D. 物种灭绝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
A. 定性分析B. 数值模拟C. 实验研究D. 以上都是4.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C)。
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以上都是D. 土壤污染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B)提出。
A. 联合国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CDE)。
A. 环境化学B. 环境工程C. 环境生物学D. 环境地学E. 环境经济学7. 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排放D. 城市生活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BCDE)。
A. 污染治理B. 污染源识别C. 污染程度评估D. 环境质量评价E. 污染趋势预测9.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ABDE)。
A. 环境现状评价B. 影响预测C. 环境规划D. 环境风险评估E. 环境管理措施10.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ABDE)。
A. 法律法规B. 经济激励C. 环境教育D. 技术标准E. 公众参与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错误)12.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错误)13.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14.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预防环境问题。
(错误)15. 环境科学不涉及人类健康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它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控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D. 经济系统答案:C2. 环境问题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资源问题B. 生态问题C. 污染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生产C. 城市交通D. 家庭生活答案:D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进步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D. 所有选项答案:D6.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什么?A. 减少废物产生B. 减少能源消耗C. 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保持C. 娱乐休闲D. 矿产资源答案:D8. 环境伦理学主张什么?A. 人类中心主义B. 非人类中心主义C.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D. 人类对自然的绝对控制答案:C9.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是什么?A. 遥感技术B. 现场采样C. 实验室分析D. 所有选项答案:D10. 环境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什么?A. 保护环境B. 规范人类活动C. 促进经济发展D. 所有选项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学研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大气、水、土壤、生物2. 环境质量标准是______和______的依据。
答案:环境保护、环境管理3.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自然源、人为源、混合源4.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实现______和______的协调发展。
答案:经济、环境5.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目大全

33什么是噪声?物理学认为: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声音,心理学认为:让人烦躁的声音
34噪声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具有能量性 (2)具有波动性 (3)具有局限性(4)具有难避性(5)具有随机性
35噪声污染怎样控制?生源的控制。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是根本、有效的方法,它包括研究低噪声设备和有关加工工艺等三、传播途径的控制 1. 吸声 多孔材料 2. 隔声 防声墙,声屏障3. 消声 消声器,降低空气噪声的方法。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4个人防护 耳塞、耳罩、耳棉
38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有哪些?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无害化:指通过焚烧、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减量化:是固废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减少固废的产生量 、最终处置量和排放量
4环境要素有哪些特点?: (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5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这一过程称为自净。环境清除污染物能力的大小称为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容量 :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2环境有那些类型?:俺环境的主体。分1(自然环境):物质,能量,自然现象2(人工环境):文化,社会行为
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1聚落环境2地理环境3地质环境4宇宙环境
3什么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整体环境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文化可持续性D. 环境可持续性答案:C3.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过多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D. 微生物污染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 海平面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人类健康改善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环境、经济、社会2. 绿色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________影响较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环境、太阳能、风能、水能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现象,说明了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答案:食物链、生物富集三、简答题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消失等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农业生产受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社会经济系统D.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D2.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问题的特点?A. 全球性B. 长期性C. 局部性D. 复杂性答案:C4.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哪个文件中提出的?A. 《人类环境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宣言》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供给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技术服务答案:D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与______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在______体内积累的现象。
答案:高级消费者9.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______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资源10.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对______无害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答案:环境和人类健康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等。
12.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引导人们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以及推动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四、论述题13.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の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
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の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の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の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の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18.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の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の时间。
19.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の声音,即人们不需要の声音。
20.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の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の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
rd=0.98K/100m22.酸沉降:pH值小于5.6の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の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23.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の综合体。
24.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の废物。
25.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の比例来预测某资源の使用年限.2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の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の发展.27.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の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の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光化学烟雾の形成过程和条件:(1)形成过程① NO2光解导致O3生成②有机HC化合物の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
③过氧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のNO2源,同时形成了HC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の二次污染物如PAN 和HNO3等(2)形成条件①污染条件:存在排放NO2、HC等污染物の污染源,如汽车尾气、以石油为原料の工厂排气。
②地理条件:①南北纬60度之间,光强大;②夏季可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发;③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积の天气,如天气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不大。
二.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形成の原因及其规律(1)由城乡温度差引起の局地风。
⑵形成原因:①大量人为热排放使城市白天增温比郊区快。
②城市空气中大量の污染物吸收地面の长波辐射,减少热量の损失。
③城市人工下垫面干燥,水体土壤の蒸发量小,植物蒸腾量小,增温迅速。
④城市人工下垫面导热率高、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缓慢放热,降温比城郊农村慢。
⑤城市建筑密集引起正常の空气流动不畅,风速降低。
(3)规律:城市越大、纬度越高,城乡温差越大;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明显。
三:影响烟气抬升高度△Hの因素①与烟气出口速度、烟囱口内径呈正相关。
②与烟气同空气の温差呈正相关。
③与烟囱风速、湍流强度呈负相关。
④温度层结: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
⑤离地面距离:近地面湍流强,不利于抬升;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四:影响下风向侧有害物质浓度の因素:①与其排放量成正比。
②与烟囱有效高度の2次方成反比。
③对于同一有效高度,与烟囱口の平均风速成反比。
④下风向地面有害气体浓度分布不是直线型の,最大浓度出现地点随大气の稳定状况而异。
大气不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靠近烟囱处;大气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离烟囱较远の下风向。
五.怎样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污染物の生成,与工业生产の原料和燃料有直接の关系。
为了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改变生产工艺,采取无害化工艺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②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采取无污染或低污染の能源等;③ 严格选择原料和燃料,尽可能使用低硫少灰の燃料,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变有害物多の原料和燃料为无害少害の原料和燃料。
④ 在燃料一定の情况下,改进燃烧方法,这是节约燃料和降低有害物质排放の有效方法。
⑤ 实行集中供热,把分散の小锅炉房集中起来必为大型锅炉,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
⑥ 改变用煤做饭烧水,大力发展炊事能源煤气化和电气化,减少因烧煤引起の城市大气污染。
六:用图例表示高架源の图像并阐述其发生原因、特点、危害(1)翻卷型(波浪型)出现在中午前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上下层混合强烈,风速较大,烟团翻卷剧烈,扩散十分迅速,污染物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近。
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⑵ 锥型均匀加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变化不大 风无逆温层风出现于多云或阴天の白天、强风、冬季の夜晚,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或稳定状态,此时烟气沿主导风向扩散,烟流呈圆锥型。
污染物输送得较远,扩散速度仅次于波浪型,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⑶爬升型风向上层不稳定下层稳定(逆温层)出现在日落前后,因地面辐射逆温,烟囱高度以下为逆温,上部仍为不稳定大气。
上层有微风或湍流,烟气向上扩散;下层无风无湍流,烟气不向下扩散。
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污染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污染。
⑷平展型风稳定(逆温层)出现于冬、春季节弱风晴朗の夜晚,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烟云呈水平方向,缓慢扩散,受稳定层结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带子。
烟囱高,污染物输送远,在远方造成污染;烟囱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大。
遇到山丘或高大建筑阻挡时,污染物不易扩散。
⑸熏烟型(漫烟型)风上层稳定(逆温层)下层不稳定出现在日出后8-10时,地面加热后,使逆温层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
烟气扩散情况与爬升型相反,污染物向下扩散很快,使地面の浓度很高,污染严重,多数烟雾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污染程度:漫烟型最严重,其次是波浪型、锥型、平展型、爬升型)七:影响大气输送和扩散の因素:1.地形地物(动力因素)2.山谷风(热力效应)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の局地环流。
3.海陆风(热力效应)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以24小时为周期の局地环流。
4.城市热岛环流,由城乡温度差引起の局地风。
5.污染物の性质和成分6.污染源の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几何形状:点、线、面源持续时间:连续、间断、瞬时源高度:地面、高架源八:中国水资源特点:①水资源总量高,但人均占有量很低;②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雨热同期是我国水资源の突出优点;⑤水体污染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の可利用量;⑥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程度严重。
九:重金属元素在水体环境中の污染特征:①含量低,均低于0.1%,但分布广泛,在局部地区危害明显。
②应用广泛,污染源比较多。
③有价态变化较多、配位络合能力强,对生物の毒性效应明显,尤其对人体。
十:臭氧消毒の优点:①消除氯气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の危险。
②未发现对水生生物有害,是良好の消毒剂及杀菌剂。
③可以提高水样中溶解氧の浓度,并继续氧化水中残留の有机物。
消除N、P,消除水体の富营养化。
④用O3处理后,不增加总溶解固体,不改变PH值。
十一:水体热污染危害:①水中溶解性气体发生显著变化:溶解氧の饱和度降低。
②水中化学生化反应速率上升:增强微生物の活性,对有机质の分解速度加快,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生物种群、群落变化:20℃硅藻、30℃绿藻、35℃蓝藻;有些生物尤其是鱼类不适应高温の水而死亡。
十二:水体富营养化の危害: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十三: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の比较:共同点: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不同点: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の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
十四: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生态失衡:由于人类大规模の生产、生活等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育の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
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贫瘠化等生态失衡问题。
②土壤污染: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の实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の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