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轧制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冷轧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冷轧带钢常常会出现边鼓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冷轧带钢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1. 轧辊质量不良:轧辊表面粗糙度大、硬度不足或不均匀,会导致轧件表面质量不良,进而引起边鼓缺陷的产生。
2. 轧辊边缘磨损严重:轧辊边缘磨损加剧,造成轧件边部挤压不平整,易产生边鼓缺陷。
3. 轧件冷却不均匀:冷却水量不足或水压不稳定会导致轧件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边部冷却速度不一致,进而引发边鼓缺陷。
4. 锯切不准确:如果在冷轧带钢的切割过程中,锯切位置不准确或锯切刀具损坏,容易导致边部挤压变形,产生边鼓缺陷。
5. 压下力控制不好:在轧制过程中,如果压下力控制不好,会造成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挤压不均匀,容易形成边鼓缺陷。
1. 提高轧辊质量:选用优质的轧辊材料,确保轧辊表面光滑、硬度均匀,减少轧辊对轧件表面的损伤。
2. 加强轧辊维护:定期检查轧辊边缘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或修复磨损严重的轧辊,确保轧辊边缘的平整度。
3. 控制冷却工艺:合理设置冷却水量和水压,确保轧件冷却均匀,避免轧件边部出现温差过大的情况。
4. 加强锯切管理:对切割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切割精度和品质,避免因切割不准确导致的边鼓缺陷。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避免边鼓缺陷的产生,确保产品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冷轧带钢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冷轧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冷轧带钢边鼓缺陷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质量问题,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缺陷是指在热轧工艺过程中,带钢表面出现的各种缺陷。
这些缺陷对带钢的外观和性能都有不良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带钢失效。
以下是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的分析。
1. 轧制工艺不合理: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缺陷与轧制工艺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轧制工艺控制不当,例如轧制温度过高、辊缝调整不当等,就会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热裂纹、鱼鳞鳞片状缺陷等。
2. 材料质量问题:带钢是由钢坯经过多道次轧制形成的,如果钢坯的质量不佳,例如存在夹杂物、气孔等缺陷,就会在轧制过程中扩展并形成表面缺陷。
3. 辊缝问题:辊缝是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的集中作用点,如果辊缝调整不当,例如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带钢表面产生压痕、划痕等缺陷。
4. 轧制润滑问题:轧制过程中需要使用润滑剂来减小摩擦力,如果润滑不均匀或润滑剂存在污染物,就会导致带钢表面出现涂敷不均匀、氧化皮不易剥离等缺陷。
5. 切割质量问题:在热轧带钢生产中,需要对带钢进行切割,如果切割工艺不当,例如切割速度过快、切割刀具磨损等,就会导致切口不整齐、毛刺等缺陷。
6. 后续工艺操作问题:热轧带钢在后续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例如维护不及时、设备老化等,就会导致带钢表面产生擦伤、磕碰等缺陷。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1. 优化轧制工艺:合理控制轧制温度、辊缝调整,减小轧制力度等,以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
2.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采用优质钢坯,并对钢坯进行充分检验和清洁处理,以减少杂质的含量和夹杂物的存在。
3. 确保辊缝质量:定期对辊缝进行调整和检查,确保辊缝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减少对带钢表面的压力集中。
4. 加强润滑管理:优化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润滑剂均匀涂敷在轧制表面,并定期清洗润滑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残留。
5. 优化切割工艺:控制切割速度,保证切割刀具的锋利度,加强切割设备的维护和监测,以保证切口的质量。
带钢产生的缺陷

带钢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带钢缺陷常见的几种:1、结疤特征:钢带表面呈“蛇状”或“鳞状”的金属薄片,外形近似一个闭和的曲线。
一种是嵌在表面上不易脱落;一种是粘和到表面上易脱落。
产生原因:(1)钢锭由于浇注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结疤、重皮,是轧制钢带表面产生结疤的主要原因。
(2)钢带内部靠近表面层的气泡及夹杂层在轧制中破裂变成结疤。
(3)轧辊表面不好,有缺陷或有砂眼,使钢带表面粗糙。
2、裂纹特征:钢带表面完整性比较严重的破裂,它是以纵向、横向或一定角度的形式出现的尖底裂缝。
产生原因:(1)钢质不良,带坯上有非金属夹杂及皮下气泡。
(2)带坯表面缺陷清楚不彻底。
(3)热轧钢带加热制度不当,轧制时金属延伸不均。
3、分层(又称起层)特征:钢带截面上有局部的、明显的金属结构分离层。
产生原因:(1)钢质不良,带坯有皮下气泡和非金属夹杂物。
(2)坯料有缩孔残余或严重的疏松。
4、气泡:特征:钢带表面上有分布无规律的且大小不同的圆形凸包,沿凸包切断后称层状。
产生原因:(1)由于钢锭凝固时气体析出形成气泡。
(2)酸洗时,金属内部孔隙中进入氢原子形成气泡(3)冶炼过程中,浇铸过程中脱气不良造成的。
5、表面夹杂:特征:钢带表面上的非金属夹杂物,颜色为红棕色、淡黄色、灰白色、形状为点状、块状或长条状。
产生原因:(1)炼钢时造渣不好或盛钢桶不净。
(2)热轧时,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炉渣或耐火材料碎块粘附到坯料上。
6、麻点:特征:钢带表面存在细小凹坑群和局部的粗糙面,麻点的数量多,面积小,形状不规则;凹坑的数量少,面积大。
产生原因:(1)热轧时压入了氧化铁皮,酸洗未净,又经过冷轧造成。
(2)冷轧时,粘在轧辊或平整机组工作辊上的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上。
(3)轧辊磨损严重造成钢带的麻面。
(4)冷轧钢带时表面不净,粘有污泥尘土,或异物压入钢带表面后脱落。
(5)钢带严重的锈蚀。
(6)过酸洗造成钢带的麻眼。
7、划痕:特征:钢带表面呈直而细得沟痕,一般是沿轧制方向,连续或断续的分布于带钢的全长或局部。
轧制缺陷及质量控制

轧制缺陷及质量控制一、引言轧制是金属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工艺,用于将金属坯料通过轧机进行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然而,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些缺陷,如裂纹、夹杂物、表面缺陷等,这些缺陷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轧制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二、轧制缺陷的分类1. 表面缺陷:包括轧痕、轧花、氧化皮、划伤等。
2. 内部缺陷:包括夹杂物、裂纹、孔洞等。
3. 尺寸偏差:包括厚度偏差、宽度偏差等。
三、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1. 材料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和成份会直接影响轧制过程中的缺陷产生。
如含有夹杂物、氧化皮等。
2. 工艺参数: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轧制速度、轧制温度等参数的控制不当,会导致缺陷的产生。
3. 设备状况:轧机的磨损、不平衡等问题会影响轧制质量。
4.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轧制质量产生影响。
四、轧制缺陷的质量控制方法1. 前期控制:在轧制前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工艺参数控制: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轧制材料的特性,合理设置轧制力、轧制速度、轧制温度等参数,以减少缺陷的产生。
3. 设备维护:定期对轧机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因素对轧制质量的影响。
4. 操作人员培训: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对轧制过程中缺陷产生原因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5. 检测方法: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对轧制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缺陷。
6.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检验记录、质量问题分析等,确保轧制产品的质量稳定可控。
五、案例分析某钢铁厂在轧制过程中,时常浮现轧制缺陷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频繁。
经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改进,采取了以下措施:1. 强化原材料的筛选工作,严格控制夹杂物和氧化皮的含量。
2. 优化工艺参数,合理调整轧制力、轧制速度和轧制温度,降低缺陷的产生率。
带钢轧制时产生的主要缺陷与分析

带钢轧制时产生的主要缺陷与分析带钢轧制时产生的主要缺陷与分析在热带轧机上轧制带钢所形成的缺陷最主要有下列几种:(1)结疤。
在板坯清理时对裂口及裂纹没有全部清除干净,结果在轧制时形成结疤;板坯加热时过热,特别是铬不锈钢,轧制时在带钢上形成结疤。
带钢坯表面大量集结的非金属夹杂物,也是产生结疤的原因。
(2)裂边。
板坯侧面缺陷未全面清除干净,这是带钢裂边的原因。
(3)过热。
板坯在过高温度下长时间停留会引起过热。
过热板坯轧制时会产生大裂口和剥落;邻近过热的部分出现细裂纹,细裂纹在进一步轧制时会变成结疤。
为防止板坯过热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加热制度,尤其是高温下的均热时间。
加热铁素体类钢时,温度超过850℃后必须快速加热。
(4)机械损伤。
轧入碎屑、压痕、划痕是热轧不锈带钢表面最有特征的缺陷。
轧人碎屑和压痕缺陷是由于坯料上的结疤块、裂边在导卫上摩擦时有碎片落到带钢表面上以及其他东西被轧辊或矫直机辊子压人而形成的。
划痕大部分是在带钢运动时,下表面与不光滑的导卫、辊面不平的辊子及被动辊相接触时形成的。
上表面划痕通常是在未卷紧运送时卷层间摩擦造成的。
在卷取中,带钢与卷取机成形辊和喂料辊之间发生摩擦时,带钢表面上会产生很多短条状划伤。
(5)带钢厚薄不均。
带钢长度上的厚度不均匀与沿板坯长度加热的均匀性及带钢在机架间张力值有关。
带钢的前端和后端一般比中部厚一些,这是因为在连续式精轧机组中带钢端部没有张力的缘故。
带钢后端一般比前端厚,这是温度不同所致热轧带钢开裂的改进热轧带钢生产的工艺流程:铁液一铁液预处理一顶底复吹转炉一脱氧合金化一吹氩一板坯连铸一铸坯检验一加热一粗轧高压水除鳞一立辊轧一可逆式粗轧一中轧一热卷箱一精轧高压水除鳞一精轧一层流冷却一卷取一入库。
热轧带钢在生产检验及用户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开裂现象,并对开裂带钢进行了化学成分及低倍和金相检验分析。
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要求,铸坯存在皮下气泡、带钢存在非金属夹杂及游离渗碳体是带钢出现开裂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给你针对性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热轧带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表面质量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对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改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
热轧带钢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表面质量缺陷,常见的缺陷有:氧化皮、夹杂物、坑洞、划痕、波纹、卷边、折叠、皱曲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带钢的外观质量和性能,并且可能导致产品退货和生产中断,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 滚轧工艺参数不合理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缺陷与滚轧工艺参数密切相关。
如果轧机的温度、轧制力、轧辊表面状况等参数设定不合理,容易导致带钢表面出现坑洞、波纹、卷边等缺陷。
过大的轧制力也容易导致皱曲等严重的表面质量问题。
2. 原料质量不佳热轧带钢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坯和热轧辅助材料。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佳,可能会导致带钢表面出现氧化皮、夹杂物等缺陷。
特别是在钢坯表面存在夹杂物或氧化皮时,会使其在热轧过程中将夹杂物或氧化皮轧入带钢中,从而形成相应的表面缺陷。
3. 冷却不当热轧带钢在轧制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如果冷却不当,可能会导致带钢表面出现过热区或冷却速度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表面质量缺陷的产生。
4. 轧辊磨损严重轧辊是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之一。
轧辊的表面状况对于带钢的表面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轧辊磨损严重或者表面状况不良,可能会导致带钢表面出现划痕、坑洞等缺陷。
5. 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水平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带钢表面出现折叠、皱曲等缺陷。
三、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的解决方法为了避免因滚轧工艺参数不合理而导致的表面质量缺陷,需要对滚轧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轧制力、温度、冷却速度等参数的设定,可以有效地改善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
带钢缺陷汇总

(1)、带钢宽度、厚度超差1)、特性:成品钢带垂直与轧制方向上尺寸超出规定尺寸范围。
2)、宽度产生原因:a、立辊调整不当。
b、连轧时产生拉钢3)、厚度产生原因:a、压下量调整不当。
b、轴承严重磨损调整不及时。
c、温度过低或加热炉炉筋管黑印,加热温度不均匀。
d、轧辊磨损严重。
4)、防止办法:a、及时调整立辊。
b、合理调整活套量和起套时间防止拉钢。
c、重新分配压下量。
d、定期更换轧机轴承。
e、确保钢坯在炉内时间不低于1小时30分钟。
f、按规定更换轧辊。
(2)、镰刀弯和S弯:1)、特性:带钢镰刀弯是指沿带钢平面方向发生弯曲,向一个方向弯曲称镰刀弯;向两个方向弯曲称S弯。
2)、产生原因:a、调整不当,使轧件两侧压下量不均或两侧厚度不均造成。
b、轧件两侧温度不均或阴阳面。
c、轧件两侧轴承磨损不均没有及时调整。
d、进口间隙过大,轧辊磨损严重。
3)、防止办法:a、重新调整立轧压下量,粗轧机中间坯两侧厚度的均匀性。
b、停机待温,调整加热炉温度确保钢坯通条温差不得超过50℃。
c、定期更换轴承。
d、定期更换进口导卫,轧辊。
(3)、波浪弯:1)、特性:在带钢平面的垂直方向呈不平直的弯曲或高低起伏状态成为波浪弯。
一般出现在4mm以下的成平上。
2)、产生原因:a、调整分配不当,压下量过大或过小,来料单边有后薄。
b、轧辊轴承座与机架窗口配合间隙过大,造成轧辊剪刀差,引其轧辊横向窜动。
c、轧辊磨损严重,单侧导位磨损严重。
d、轧辊冷却水分配不均。
e、轧辊辊身与辊脖同轴度误差太大。
3)、防止办法:a、重新分配压下量,并停机待温,调整加热炉温度确保钢坯通条温差不得超过50℃。
c、预装质量,避免剪刀差、轧辊横向窜动。
d、及时换辊。
e、改造冷却水管喷淋位置。
f、轧辊车削前必须进行找正,确保同轴度误差低于Ф0.03mm。
(4)、三点差:1)、特性:带钢沿长度方向任一横断面上厚度之差值超过允许值。
2)、产生原因:a、轧辊车削精度差。
b、轧辊磨损严重。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热轧带钢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严重程度会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对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背景热轧带钢是通过将钢坯经过一系列的加热、轧制和冷却等工序而制成的一种金属板材。
在生产过程中,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包括铁水斑、疏松、氧化皮、边部裂纹等。
这些缺陷会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铁水斑的原因分析铁水斑是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中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在生产过程中,钢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
如果原材料中存在杂质、夹杂物等,就会导致热轧带钢表面出现铁水斑。
2.轧辊磨损严重:轧辊是热轧带钢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如果轧辊磨损严重,就会导致轧制时的滚动不稳定,从而使得热轧带钢表面呈现出铁水斑的现象。
1. 热轧工艺不稳定:热轧带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高温轧制、冷却等工序,如果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就会导致热轧带钢表面出现疏松的现象。
四、氧化皮的原因分析1. 轧辊表面粗糙:轧辊表面的粗糙度对于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轧辊表面粗糙,就会导致热轧带钢表面出现氧化皮的现象。
3. 润滑润磨不到位:热轧带钢在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润滑润磨处理,如果润滑润磨不到位,就会直接导致热轧带钢表面出现氧化皮。
五、边部裂纹的原因分析3. 张力控制不当:在热轧带钢生产中,张力控制对于产品的表面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张力控制不当,就会导致热轧带钢表面出现边部裂纹的现象。
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缺陷的原因十分复杂,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认真分析每个环节的情况,从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的维护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热轧带钢产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原因:
xx流道质量控制不良或铸坯冷却不良。
危害:
可能导致顾客使用过程中出现分层,影响焊接质量。
3.预防及消除方法
xx铸流道质量和铸坯冷却控制。
4.检查及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中心偏析I级允许存在;有中心偏析II级的产品不能用于汽车大梁等风险产品,但可用于其他产品。
7.7辊印(M07)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精心搬运钢卷;
②合理设定卷取张力,控制卧卷堆放的层数,必要时采用立卷堆放。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用卷尺测量钢卷内、外径;
允许存在轻微扁卷,但钢卷最小内径和最大外径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7.13瓢曲(M13)
图7-13-1
图7-13-2
1.缺陷特征
钢板的纵横部分同时在同一个方向出现翘起的现象称瓢曲。
产生原因:
①板坯内部聚集过多的非金属夹杂或夹渣;
②板坯内部存在严重的中心裂纹或中心疏松,经多道次轧制未能焊合。
危害:
导致后续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分层或焊接不良;在冷轧轧制时可能断带。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炼钢冶炼、浇铸过程控制,提高钢质纯净度;
②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存在严重中心裂纹或中心疏松的板坯。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辊型不合理,轧辊磨损不均;
②轧辊的辊型与来料板形配合不良,精轧后机架压下量过大;
③钢带跑偏或辊缝调整不当;
④轧辊冷却不均;
⑤钢带温度不均。
危害:
影响钢板外观质量,严重时后工序无法加工使用。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合理配臵辊型,合理更换轧辊;
②合理编排轧制计划,保证不同规格带钢合理过渡,合理分配各机架的压下量;③加强辊缝楔形差值的检查,轧制过程中保持轧件对中良好;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检查验收,不使用表面存在严重夹杂或夹渣的板坯。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钢带表面不允许存在夹杂缺陷。对局部夹杂缺陷允许用修磨的方法清除,但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深度和范围。
7.4分层(M04)
图7-4-1
1.缺陷特征
钢带断面出现连续或断续的线条状分离的现象称分层。
2.产生原因及危害
④加强轧辊冷却控制;
⑤加强板坯加热和轧制过程中冷却控制,保证钢带温度均匀。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用适当工具测量钢带不平度;
钢带允许存在轻微浪形,但不平度不得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
7.15镰刀弯(M15)
L带钢xxW带钢宽度A镰刀弯值
图7-14-1
1.缺陷特征
沿钢带长度方向的水平面上向一侧弯曲的现象称镰刀弯。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氩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
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②合理编排轧制计划;
③控制好层流冷却;
④加强矫直机压下设定,定期更换压力辊、矫直辊;
⑤钢板堆放应平直。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用适当工具测量钢带不平度;
允许存在轻微瓢曲,但其不平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7.14波浪(中浪、双边、单边浪)(M14)
图7-14-1
1.缺陷特征
沿钢带轧制方向呈现高低起伏的波浪形弯曲现象称浪形。根据分布的部位不同,分为中间浪,肋浪和边浪。
不允许存在气泡缺陷。
7.3表面夹杂(M03)
图7-3-1
图7-3-2
1.缺陷特征
板坯中的夹杂或夹渣经轧制后在钢带表面暴露的块状或长条状的夹杂缺陷称表面夹杂。其颜色一般呈棕红色、黄褐色、灰白色或灰黑色。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板坯皮下夹杂轧后暴露或板坯原有的表面夹杂轧后残留在带钢表面。
危害:
可能导致后序加工过程中产生孔洞、开裂、分层。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缺陷清理,避免清理深宽比过大;
②合理配臵辊型和分配轧制负荷,避免带钢出现大波浪;
③合理设定卷取速度,防止卷取过程中堆钢、起套。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折迭缺陷。
折边(M18)
图7-18-1
1.缺陷特征
钢带卷取后边部凸出部分被压折的现象称折边。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①异物压入,脱落后形成压坑;
②卸卷小车托辊表面粘肉;
③卷筒、卸卷小车部件松动;
④吊运钢卷过程中机械损伤;
⑤切边或剪板过程中带钢跑偏,飞边压入钢带。
危害:
在后续加工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孔洞或断带。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防止异物压入;
②加强卸卷小车托辊表面质量检查和修磨,定期更换托辊;
③加强卷筒、卸卷小车点检,防止部件松动;
④卷取xx设定不合理;
⑤卷筒传动端磨损严重,回转时有较大的离心差;
⑥带钢有较大的镰刀弯、楔形或板形不良。
危害:
塔形严重的钢卷无法开卷使用。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助卷辊间隙调整;
②保持夹送辊辊缝水平;
③合理设定卷取机前侧导板,保持带钢对中;
④合理设定卷取xx;
⑤定期更换卷筒,防止卷筒严重磨损;
⑥加强带钢板形控制。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合理配臵轧辊辊型,注意辊缝调整;
②加强板坯加热温度控制,保证轧件温度均匀;
③合理设定精轧侧导板开口度;
④保持连轧过程中秒流量一致。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轧烂缺陷。
7.9压痕(压印、压坑)(M09)
图7-9-1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周期性分布的凹凸印迹称压痕。
2.产生原因及危害
③严格执行板坯加热工艺,防止板坯边部过烧;
④合理设定立辊侧压和精轧、卷取侧导板开口度;
⑤控制好轧件边部冷却,防止边部冷却过快。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允许存在轻微边裂,但边裂深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伤(M20)
图7-20-1划伤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低于轧制面的线状机械损伤称划伤。高温划伤,常呈灰黑色;常温划伤,呈灰白色,有金属光泽。
①钢带卷取不良,存在塔形,在搬运和堆放过程中出现折边;
②钢卷卷边错动,或因钢卷松动,使一些带圈层突出,搬运和堆放过程中出现折边,这类折边常发生在厚度较薄的钢卷上;
③侧导板的衬板严重磨损,导致薄规格带钢边部刮折。
危害:
可能导致钢带宽度不合;后工序切边不良,甚至轧制断带。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通过控制钢卷塔形的方法避免钢卷卷取后出现塔形;
7.17折迭(M17)
图7-17-1
图7-17-2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局部区域金属折合的现象称折迭。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缺陷清理深宽比过大;
②辊型配臵不合理或轧制负荷分配不合理等,导致带钢产生大波浪后被压合;③卷取速度设定不合理,带钢在卷取中出现堆钢、起套。
危害:
可能导致冷轧断带,存在折迭的钢板无法使用。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
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定期检查轧辊表面质量,发现辊子掉肉或粘有异物时及时处理;
②轧制过程中出现卡钢、甩尾、轧烂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检查辊子表面质量,防止辊面损伤或异物粘附;
③检查发现轧辊网纹时,立即停机检查轧辊表面质量。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根据辊印周期确定责任工序;
允许存在轻微辊印,但其深度或高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不允许存在结疤缺陷,对局部结疤缺陷,允许修磨或切除带有结疤部分带钢的方法消除,如结疤已脱落,则比照压痕缺陷处理。
7.2气泡(M02)
图7-2-1闭合气泡
图7-2-2开口气泡
图7-2-3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②精心搬运钢卷,避免突出的带圈层损伤,采用卧卷堆放;
③加强对侧导板衬板的检查,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衬板。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允许存在轻微折边缺陷。可采用修复或切除的办法清除。
7.19边裂(M19)
图7-19-1
图7-19-2
1.缺陷特征
钢带边缘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破裂的现象称边裂。边裂严重者钢带边部全长呈锯齿状。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塔形高度;
允许存在轻微塔形,但塔形高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7.12扁卷(M12)
图7-12-1
1.缺陷特征
钢卷呈椭圆形的现象称扁卷。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钢卷在搬运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冲击;
②钢卷卷取张力偏低,卧卷堆放或多层堆放钢卷。
危害:
影响钢卷包装和搬运,严重的扁卷无法开卷使用。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轧辊磨损不均,辊缝呈楔形;
②轧件两侧温度不均,轧制过程中延伸不一致;
③立辊或侧导板的中心线有偏差;
④轧辊发生轴向串动或两侧轴承磨损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