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之第八章艺术创作

艺术学概论之第八章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
艺术创作的特性
创造性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突破传统和常规 ,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作
品。
审美性
艺术创作需要符合审美规律, 追求美的表达和传递,使作品 具有审美价值。
情感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作品需要表达和传递情感, 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04 艺术创作的风格与流派
现实主义
总结词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真实、客观的 方式表现生活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细腻的观察 和表现手法,将生活场景、人物 形象以及社会现实如实地呈现出 来,强调对真实世界的再现。
浪漫主义
总结词
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情感、个性和对 理想追求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创作方法与技巧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艺术创作需要继承传统,同时也 要不断创新,创作者需要掌握传 统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勇于
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创作方 法,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 法和技巧。
技巧的熟练与运用
艺术创作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运用能 力,创作者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 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以达到更好的创作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创作者的个性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个性、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创作者的个 性特点、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 和特点。
创作者的实践经验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包括对艺术语 言的掌握、对创作材料的熟悉、对创作技巧的运用等,实 践经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变1.3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1.4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2.2 道家思想2.3 佛家思想2.4 墨家思想与名家思想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3.1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3.2 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3.3 中国艺术的种类与特点3.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4.1 儒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2 道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3 佛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4 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第五章: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与节日5.1 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与演变5.2 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5.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庆祝方式5.4 中国传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习俗与活动第六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历史变迁6.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6.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6.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6.4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第七章: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商业发展7.1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7.2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7.3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7.4 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挑战第八章:中国传统科技与教育8.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8.2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8.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改革8.4 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九章: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成就9.1 中国绘画艺术9.2 中国书法艺术9.3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9.4 中国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9.5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与传承第十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变迁10.2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与对外交流10.3 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与争议10.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重点关注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教学重点:作为创作活动的产物-----文学作品,其构成包括两个层面:微观的和宏观的。

也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个事物的特殊本质往往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特殊内容和特殊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本章,我们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文本的本质特征。

教学方式:作品分析,解讲课时:两节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要素一、文学作品内容(一)文学作品内容的界定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情感和思想)的总和。

形式则是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态,是内容的存在形态。

(语言结构逻辑层次)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所表达的“第二自然”中的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蕴。

只有那些经过作家体验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作品的内容。

(二)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第一,它不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生活,而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

这是它与科学、哲学之区别。

科学、哲学关注的是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文学则是全面地关注生活。

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整体性。

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把人本身、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主要对象去把握和表现的,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心灵性和情感性。

(内容的实质也就是作家在社会生活的观照把握里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而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

艺术的功能是赋予形式以内容。

)第三,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审美主客观的统一。

但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是通过以形式来表现内容这种方式呈现的。

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个纠纷的问题。

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

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言”就是形式,“意”就是内容,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表达在内在先的“意”。

“意”是情感思想的合称。

情感是生理的反应在意识上所生的感觉,自身迷离恍惚,不易捉摸。

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但作粗不能空洞地言悲言喜,再加上一些惊叹号,它必须描绘情感所由生的具体情境,喜怒哀乐由具体可感可触的人物的言谈举止笑貌表现出来。

第八章艺术的审美价值_艺术美学

第八章艺术的审美价值_艺术美学

第八章艺术的价值结构本章将以宗白华和莫里茨·盖格尔的三种价值结构论为基础,按照审美价值(即形式价值)、真理价值(认识价值和启示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伦理价值)、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五个方面予以论述。

第一节审美价值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的对应物,是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质性;从创作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建构、被创造的;从评价或鉴赏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

米·杜弗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因为它作为对象的本原和目的让位于对象的中心.创造价值,就是创造对象。

创造审美价值,就是生产带有意义、开创新风格和传达新世界的信息的新作品。

”图8—1 丁托莱托最后的晚餐图8—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或者说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区分性标志,就是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其判断标准就是审美价值。

杜夫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东西,它不是任何外在于对象的东西,而是对象符合自己的概念、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对象本身.”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是一个个别性和差异性的存在。

在艺术世界之中,每一个作品都凭借其审美的(有时也包含别的因素)能量和引力占据着自己应得的位置.虽然每一个作品所占据位置的大小和重要性会各有不同,但是,一部作品一旦获得时代和历史的认可,一般地说,其他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动摇其地位的.因为进入艺术世界的入场券并不受名额的限制。

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类似体育竞赛那样的退一进一的规章;艺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为作品之间的相互抵消或谋杀提供机会,而艺术审美体验的规程则宣告,此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取代彼艺术作品。

西美尔说:“只要客体是仅仅有用的,它们就是内在可变换的,并且每一件都能够被别的有同样用处的东西所代替。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重点及练习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重点及练习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章节概括:本章共三节内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本章通过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基本范畴的诠释,揭示文学创造的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

重点分析: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真实。

艺术真实的内涵及特征表述的关键词是: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实现艺术真实的途径是艺术概括,它有两个规定性。

2、情感评价: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3、形式创造: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形式与它体现的内容之间完全处于合一的状态。

形式创造贯彻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它包括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两个方面。

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学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
•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 文学的真实(“真”的提出,真实性事衡量文学创造成就 的首要标准,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 美品格)
• 艺术真实的内涵与四大特征(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 诗艺性)以及他们的内容
• 艺术概括的含义以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 情感评价以及他的三种相对表现(积极与消极,高尚与低 俗,美好与丑恶)
2020年9月28日
30
人文关怀
• 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 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2020年9月28日
31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
完成,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
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结
果是一部作品艺术形式的诞
生。
2020年9月28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9
假定性
• 作家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 通过想象予以变形与再造,创 造具有逼真魅力的虚拟情境。 这就带有假定性的特征,即 “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2020年9月28日
20
诗艺性
• 文学创造活动渗透着多种多 样的诗化的艺术化手法。
2020年9月28日
21
艺术概括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 观照和描述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并予以开掘、补充、提炼的创 作过程,使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创造既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意义的 形象,从而取得“在特殊中显出一 般”艺术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6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教案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教案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1.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国内外环境、文化界的现状等。

百花齐放运动的目的: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第三章: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3.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创作成果: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

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白毛女》、《红楼梦》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百花齐放运动的影响:对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作用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情况。

5.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九年级人教历史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历史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历史全册知识点九年级历史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九年级人教历史全册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特点和变革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 古代华夏族群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

2.夏、商、周的更迭。

- 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变迁、政治制度和文化。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 讲解封建社会的定义、特点以及封建等级制度。

2.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的作用。

- 解析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 介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古代中国的文化繁荣。

- 描述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如诗词、绘画、建筑等。

第四章:世界古代文明1.黄河流域文明。

- 分析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2. 多河流域文明。

- 简要介绍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第五章:世界古代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 解释丝绸之路的起源、作用和影响。

2.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分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方式和成果。

第六章:中国古代帝国的历史变迁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 讲述秦朝的兴起、统一中国以及法家思想的影响。

2.汉朝的延续和发展。

- 探讨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第七章:中国古代帝国的疆域与政治制度变迁1.三国时期的历史变革。

- 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魏晋南北朝的兴起。

2.隋唐帝国的统一和强盛。

- 解析隋唐帝国的统一进程,以及对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世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国家形成1.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

- 描述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2.日本和印度封建社会的发展。

- 介绍日本和印度封建社会的出现和特点。

第九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变革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政治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中国文学艺术重点是山水诗词和名胜楹联。

识记——最著名文学家及其故居、墓地、纪念地古代一、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学时期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源头。

屈原所作的《楚辞》浪漫主义源头,以“风骚”并称于世。

2、屈原——○战国时,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楚辞的奠基者○主要代表作为《离骚》○墓地:旧罗市郊烈女岭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期1、“五言腾飞”的时期,涌现出曹操、曹丕、曹植等2、陶渊明——○东晋诗人,田园诗人,奠定我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诗并记》(湖南省桃花县城西南)○墓地:九江县马回岭3、谢灵运——○东晋,山水诗奠基者三、唐代文学时期——散文、传奇、唐诗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标志1、王勃——○字子安○《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2、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墓地:安徽当涂县青山西麓4、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经安史之乱,诗为“诗史”,称“诗圣”○其“三吏”、“三别”等诗篇深刻反映唐代因战乱使百姓深受其害○《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次漫游时写出的诗篇○纪念地:巩义市,杜甫草堂在成都墓地:河南巩义市5、张继——○字懿孙,《枫桥夜泊》6、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墓地:河南省孟县7、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永州八记》堪称游记体散文的代表作○在山水游记方面成就最突出○纪念地:湖南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后人纪念他称白沙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墓地:龙门香山琵琶峰四、宋代文学时期——最高成就为宋词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墓地:河南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墓地:河南3、范仲淹——○字希文○《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墓地:河南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五、元代文学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杂剧、散曲1、关汉卿——○号已斋叟,中国古典戏曲的奠基人,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题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2、施耐庵——○《水浒传》,其中的情节有关的名胜有鲁智深倒拔杨柳树的河南开封市的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3、罗贯中——○《三国演义》六、明代文学时期1、汤显祖——○“中国的莎士比亚”○《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2、吴承恩——○《西游记》,故居:江苏省淮安市3、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被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我国旅游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日记体游记○墓地:江苏江阴七、清代文学时期——最突出的为小说、戏曲○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戏曲——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蒲松龄——《聊斋志异》现代一、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育才。

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 ○《狂人日记》——现代文学上有划时代意义《阿Q正传》——1921年著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且介亭杂文》、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墓地:上海虹口公园(鲁迅公园,1956年,列为《全重保》)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纪念馆:上海、绍兴、厦门等地二、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斌,四川乐山人○历史剧《蔡文姬》,电影文学剧本《武则天》、《郑成功》○故居:四川乐山,北京三、矛盾——○原名沈德宏,字雁冰,浙江桐乡市人,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1921年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立,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长篇小说《子夜》(反应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期动荡社会生活面貌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故居:浙江桐乡,北京识记——最著名山水诗词和古代游记以及名胜楹联一、诗词(一)诗——○《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第一部总集○曹操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名篇○魏晋南北朝谢灵运奠定了我国山水诗的基础○律诗——◎诗句又字数、句熟、平仄、对仗、押韵等要求◎律诗分为五律、七律、长律等;五律即每句五言,每首八句,颔联、颈联要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只比律诗少四句例: 《步出厦门行 观沧海》 《枫桥夜泊》 《望岳》曹操 张继 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月落乌啼霜满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江枫渔火对愁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姑苏城外寒山寺,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夜半钟声到客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词——一○种配合燕乐歌唱的新诗体,作词要依据词调(乐谱)填词,每种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游记○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游记体散文的奠基之作),明清时期袁宏道《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张岱《西湖梦寻》三、名胜楹联○五代时期,后蜀孟chǎng昶所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开我国联语之先河○明清时期是我国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楹联主要的艺术技巧1、正对——同义并列、互相补充、相互映衬、表现主题例: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2、反对——相反、对比鲜明、变化强烈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3、串对——递进、转折、条件、因果例: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嵌名——人名、地名、事物嵌入例: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5、连珠例: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6、回文例: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识记——绘画艺术、书法、纂刻、雕塑、戏曲、音乐、舞蹈等发面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知识一、中国画欣赏知识和名家名作(一)中国画欣赏知识1、以线造型的笔墨技巧2、虚实相生的章法布局○一是取势,二是虚实,三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和独特的装裱艺术3、画中有诗的意境追求(二)名家名作○魏晋南北朝,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用绘画来表现文学作品的画家○隋唐五代,展子虔《游春图卷》,韩幹《牧马图》,韩滉《五牛图》○南宋,“宋四家”——李唐《万壑(he)松风图轴》、刘松年《便桥见虏图》、马远《踏歌图轴》、夏圭《溪山清远图卷》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精美风俗画○元,“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王蒙《具区林屋图轴》、倪zàn瓒《容膝斋图轴》、吴镇《渔父图轴》○明,出现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清,八大山人、石涛、浙江、石溪四僧;“海上画派”——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当代,齐白石《蜜蜂册页》,徐悲鸿《泰戈尔像轴》二、书法欣赏知识和名家名作(一)书法体式的隐演变——篆书、隶书、楷书(创始者魏晋时代钟繇(you))、草书、行书(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线条美、结体和布局之美、形神兼备之美(三)名家名作○小篆——(秦)李斯《泰山刻石》○隶书——山东曲阜孔庙内的《礼器碑》的碑文称谓“汉隶第一”○草书——(汉)杜度、崔瑗、张芝。

杜度的草书被称为“章草”(魏晋)王羲之的今草《十七帖》(唐)张旭、怀素的“狂草”。

如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楷书——(魏晋)钟yáo繇《宣示表》、《贺捷表》(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中唐)颜真卿《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行书——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创始人刘德升三、篆刻艺术基本知识○古代印章名称因使用者品级不同分为“玺”、“印”、“章”○篆刻又篆法、章法、刀法三个要素○明清时期著名的篆刻艺术家有何震、邓石如、丁敬、文彭四、雕塑艺术欣赏知识(一)○中国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捏塑烧制陶器,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二)雕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1、观赏自由,虽静犹动2、凝结着历史,永恒的纪念3、象征着寓深意,单纯见丰富(三)雕塑名家名作1、唐代陵墓石刻群——陕西省,号称“三百里唐代石刻露天博物馆”2、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天安门3、巨型景观雕塑《东方之光》——浦东世纪广场五、戏曲(一)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开始(1790年),距今200多年○唱腔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二)地方戏1、昆剧——江苏2、秦腔——陕西3、川剧——四川、云南、贵州4、越剧——浙江、上海5、沪剧——上海、江苏、浙江六、音乐——古典音乐、爵士音乐(20世纪新奥尔良,上海是中国起源)、雅乐、俗乐、交响曲、进行曲、信天游、广东音乐七、舞蹈——古典舞蹈(源于意大利)、现代舞蹈、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祭祀舞蹈、社交舞蹈领会——阅读、领会和北宋中国古代景点的山水诗词和熟悉领会名胜楹联应用——将景点的山水诗词和楹联应用于导游接待服务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