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的大量营养元素与大量元素肥料

第二章植物的大量营养元素与大量元素肥料
第二章植物的大量营养元素与大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地球上的大部分氮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在大气中惰性气体占78%,占地球总氮量的1.96%,地球表面每平方米上空有7550kg的N,但这些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许多因素与氮的循环转化有关,其中有生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而且是许多过程伴随进行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关系极大,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缺氮。

1、含量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干重的0.3-5%,而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种类:豆科作物、豆科绿肥>禾本科作物

器官:种子>叶>根>茎秆

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一般作物吸收高峰在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以后迅速下降,直到收获,到成熟期作物体内氮从茎叶转向种子或果实。

2. 分布:

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

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0%

二、氮的营养功能

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

蛋白态氮通常可占植株全氮的80-85%。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体内细胞的增长和新细胞的形成都必须有蛋白质,否则受到抑制,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

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

核酸是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因此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RNA,DNA,核酸中含氮15-16%,核酸态氮占植株全氮的10%左右。

3/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测定,叶绿体约占叶片干重的20-30%,而叶绿体中约含蛋白质45-60%。

4/许多酶的组分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生化作用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物催化剂。

5/氮是多种维生素(B1 B2 B6 PP等)的组分----辅酶的成分

6/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7/多种维生素的组分

8/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9/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玉米素、GA、CTK)--生理活性物质

10/生物碱的组分

N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它被称为“生命元素”。

五、氮素不足或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

作物缺氮的外部特征

苗期缺氮: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叶小,叶色发淡,甚至发黄、干枯而脱落。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强,缺乏症首先从下部老叶片开始。生长中、后期缺氮:植物早衰、早

熟;禾谷类作物下部叶片从叶尖沿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字型,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分枝减少,花蕾少、果小,产量降低。谷粒和牧草中蛋白质含量降低,食用和饲料价值降低。

氮素过多的危害

降低产量:使禾谷类作物倒伏减产;使块根、块茎类作物贪青疯长;使油料作物籽粒少而小;使果树茎叶生长过盛,开花迟、结果少。

影响品质:大部分光合作用产物合成蛋白质用于营养生长,降低了以碳水化合物积累为主的作物含糖量及淀粉含量指标,降低油料作物的含油量等。

易受病虫危害,产品不耐贮存:植株易受低温、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果、蔬不耐贮存;体内低分子氮化合物增多,为病源微生物提供较多营养,而酚类化合物合成减弱,易滋生病害。

氮素过多,易造成产品及土壤、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植物因素: 种类、品种、部位

肥料因素: 种类、用量、时间

气候因素: 温度、光照

收获因素: 施肥后安全期、一天内时间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二、氮肥的分类

按氮素存在的形态分类: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长效氮肥

按其发挥作用的快慢分类:速效性氮肥\缓效性氮肥

(一)铵态氮肥

肥料中的氮素是以铵离子(NH4+)或氨(NH3)的形式存在的氮肥。

代表品种: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液体氨、氨水等

硫酸铵硫酸铵[(NH4)2 SO4,含氮20-21%],简称硫铵,俗称肥田粉,是我国最早使用和生产的氮肥品种,通常以它作为氮肥的标准肥。纯净的硫铵为白色晶体,有少量的游离酸存在,溶于水呈弱酸性。

硫铵物理性质稳定,不易吸湿(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1%),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75g/100g水),属速效性肥料。比重1.77,熔点513℃,灼烧时可分解为氨和硫酸。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含S 24%,对缺硫土壤是很好的硫源。

2、入土变化

硫铵施入土壤后,遇水溶解,以铵离子(NH4+)和硫酸根(SO42-)离子的形态存在于

土壤溶液中,铵离子有以下去路:

①被作物吸收

作物对NH4+吸收>>SO42- SO42-较多残留于土壤中易引起土壤酸化

硫铵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生长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

②被土壤胶体吸附

石灰性土壤:易造成土壤板结

酸性土壤:使酸度增强

③产生硝化作用:

④遇碱性物质,易分解放出氨,使氮素损失:

3、施肥要点

硫铵可作基肥、追肥、种肥用

○1在石灰性土壤上追肥要尽可能深施覆土,及时浇水

②旱作地区,以深施基肥、种肥为主,每亩施用量40~50 kg;水浇地以作种肥和追肥为主,施用量50~60kg/亩。水田不适宜施用硫铵

③硫铵是最宜以拌种的方法作种肥的氮肥品种。

氨化铵(分子式为NH4Cl, 含N24-26%),简称氯铵,纯净的氯化铵是白色晶体,吸湿性略高于硫铵,不结块,物理性质较好,便于贮存,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37g/100g水)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2、入土变化

①被作物选择性吸收,增加了土壤的酸度。

②石灰性土壤中施用氯化铵时,易造成钙的流失,引起土壤板结。

③盐碱地及干旱地区施用,氯化钙积累,盐分加重,对作物生长不利。应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料。

④铵态氮也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硝化作用。

3、施肥要点

不施于忌氯作物:氯化铵在禾本科作物上施用效果与等氮量的硫酸铵相当,甚至略高。但不宜忌氯作物上施用\不宜用作种肥:干旱地区氯化钙不仅使土壤溶液浓度加大,而且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直接危害。\盐碱地少用或不用:以免增加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加重盐渍化程度。\是水稻田很好的氮肥。

碳酸氢铵(NH4HCO3,含N17%),简称碳铵。碳铵是一种白色细粒结晶,有强烈的氨臭味,又叫“气肥”,吸湿性强,易溶于水(20℃:20g/100g水) ,呈碱性反应(pH8.2-8.4)。干燥的碳铵在常温下基本稳定,当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大时,则易吸湿分解,造成氮素的挥发损失。

为了克服碳铵易挥发结块的缺点,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防结块添加剂(十五烷基磺酰胺或十烷基苯磺酸铵),使其结晶颗粒增大,含水量减少,结块率下降,也可通过机械压力的方法,将粉肥压成重约1g的杏核状粒肥,使产品粒度增大,表面积减少,也可减少结块。

②入土变化:

以铵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作物选择性吸收

铵离子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通气条件下,碳铵产生硝化作用,形成硝酸和碳酸。

③碳铵施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作种肥、不地表撒施、不与茎叶直接接触

八字诀:深施覆土、及时浇水

④施肥方法

底肥深施:水浇地用量25-50公斤/亩,旱地用量10-25公斤/亩

采用种子、碳铵不接触方法作种肥

追肥条施、穴施

制成粒肥、球形肥深施

长效碳铵

铵态氮肥小结

1、共性:

(1)易溶于水,肥效不如硝态氮肥快,但比硝态氮肥长,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

(2)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移动性小,不易造成氮素流失;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或氨)态氮可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易造成氮素的淋失和流失。

(5)植物过量吸收铵态氮(NH4+-N)对Ca、Mg、K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6)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2、铵态氮肥氮素损失的途径

氨的挥发损失

性质不稳定的碳铵、氨水、液氨,若没有深施覆土,都要产生氨气的挥发

性质稳定的硫铵和氯铵,表施在石灰性土壤上,很快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氮的挥发损失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素损失

3、铵态氮肥施肥技术

深施覆土,基肥,追肥条施、穴施

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严防大水漫灌

施用硝化抑制剂,防止硝化作用,防止流失损失

(二)硝态氮肥

肥料中的氮素是以硝酸根离子(NO3-)形式存在的氮肥。代表品种: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

1、硝酸钠

硝酸钠(NaNO3),含氮量(N:15-16%)。白色或灰色结晶,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有助燃性,贮存时要防潮、防火。

②入土变化

以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作物选择性吸收离子

生理碱性肥料: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生长介质酸度降低的肥料。

硝态氮易随水淋洗

在还原性环境下,易进行反硝化作用,肥效下降

③施肥要点

通常不作基肥,多用于追肥

忌大水漫灌,防淋失和反硝化的氮素损失。

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

不宜施于水稻田

喜钠作物的适宜氮肥品种

2、硝酸铵

硝酸铵(NH4NO3,含N33-35%)简称硝铵,白色晶体,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兼有两种形态氮肥的特性。极易溶水(20℃:188g/100g水) ,吸湿性极强,易结块,一般制成粒状硝铵(石蜡、磷矿粉、石膏等),且易燃、易爆。

硝铵的改性是改善其吸湿性和防止燃爆危险的重要途径。

入土变化

以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作物吸收量基本相同

硝态氮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铵态氮被土壤胶体吸附

铵态氮在石灰性土壤中易挥发损失氮素

铵离子在通气条件下易转变为硝态氮

硝态氮在还原性条件下易产生反硝化作用

生理中性肥:养分经植物吸收无残留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生长

介质酸度的肥料。

施肥要点

既要防止氨的挥发和硝态氮的脱氮损失,也要防止硝态氮的淋溶损失。

灌区或多雨区一般不作基肥,宜作追肥。忌大水漫灌,须分次施用,为防氨挥发,也要深施。水田不宜施用硝铵,易淋失和反硝化。硝铵不宜作种肥,因为硝铵浓度高、吸湿性强,

与种子直接接触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硝态氮肥小结

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肥效快;

(2)吸湿性强,易结块,空气湿度大时吸水呈液态,施用不便;

(3)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体积骤增,易燃易爆;

(4)NO3- 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5)硝酸根可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多种气体(NO,NO2,N2等),易造成氮素气态损失。硝态氮肥损失主要途径

淋溶损失

反硝化作用引起脱氮损失

防止措施:忌大水漫灌\忌在水稻田施用\忌过量施用

(三)酰胺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是指凡是含有酰胺基(CONH2)2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

两种主要的酰胺态氮肥品种:尿素和石灰氮

尿素

1、成分与性质

分子式CO(NH2)2,含氮量44%-46%, 白色颗粒,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105g/100g水) ,

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在干燥条件下,有良好的物理性,但当气温增高,相对湿度较大时,易于潮解。因此,应存放于荫凉干燥处?

2、入土变化

少部分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

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

①. 水解作用

影响因素:脲酶活性与pH值、水分、温度、

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

措施:深施、加脲酶抑制剂(如:氢醌制剂)

②硝化作用:

结果:可能造成氮素的损失

措施:使用硝化抑制剂(如:西吡:2-氯-6三氯甲基吡啶)

1 和

2 均是影响尿素肥效的主要原因

3、施用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

作基肥:可结合翻耕撒施覆土,用量5-20公斤/亩?

作种肥:除小麦、莜麦外,一般作物不宜用尿素拌种作种肥,其他作物采用种子、尿素不见面的方法作种肥

作追肥:尿素适合追肥。施用时期要比碳铵或硝铵提前4-5天,并尽可能深施覆土,及时浇小水。

注意:不论做基肥还是追肥,一定要在施用后至少2-3天内不要急于灌大水,以减少尿素的流失。

根外追肥:尿素是根外追肥最理想的氮肥品种。

禾本科牧草、稻、麦的适宜浓度:1.5-2.0%;

西瓜、马铃薯、茄子:0.4-0.8%;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1.0%;

苹果、葡萄、梨:0.5%;

温室黄瓜、茄子、花卉:0.2-0.3%

根外追肥尿素浓度一般用量在0.5-2.0%,且要求缩二脲≤0.5%

40

尿素宜作根外追肥的原因:?

①尿素是水溶性的,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

②尿素溶液呈中性,是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对茎叶损伤小,进入叶片后不易引起质壁分离;

③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

④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扩散速度快,肥效快,易吸收。

做法:浓度:0.5~2.0%

次数:2~3次,7~10天喷一次

用量:1-3公斤/次/亩

时间:清晨或傍晚

(四)长效氮肥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速效氮肥进行改造或改性,使其氮素缓慢地释放出来,满足作物对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减少氮素损失氮肥。

长效氮肥与速效氮肥的特点比较

种类优点缺点

速效氮肥水溶性、肥效快、猛易通过挥发、硝化、流失、

价格较易接受反硝化损失(利用率低)

肥效短,一次过多施用会

造成减产、浪费、污染环境

长效氮肥抗淋溶、挥发等损失

肥效长、稳(利用率高) 作物早期生长供氮不足

一次性施肥可代替价格较昂贵

多次追肥,省时、省工、养分释放速度难以控制

省力;对环境污染轻

1、长效氮肥的分类

①化学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含义:尿素与醛反应所形成的水溶性低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施入土壤后,在化学或微生物作用下缓慢分解并释放出养分。

品种:脲甲醛(代号UF)脲己醛(代号CDU)脲异丁醛草酰铵

②包膜氮肥

含义:在速效性氮肥颗粒表面涂上一层惰性物质,氮素通过包膜扩散或包膜逐渐分解而释放出氮素。

养分释放与植物需求基本一致

包被材料:硫磺、树脂、石蜡、聚乙烯、沥青、磷矿粉等

代表品种:硫磺包膜尿素(SCU)46

种类:

长效碳铵(钙镁磷肥包裹,石蜡-沥青封面)

涂层尿素(钙镁磷肥包裹,无机酸-缓溶剂封)

硫衣尿素(包膜:硫磺粉、胶结剂、杀微生物剂)

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肥料

塑料包膜氮肥(包膜:全成塑料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等))

热塑性材料包膜尿素:

特点:包膜材料随温度的变化而控制养分的释放(养分释放情况与作为生长快慢及养分需要量相一致)

效果:一次施用较尿素4次施用平均增产幅度高

氮素利用率达60%~70%

可在100~360天内控制尿素的释放速度

缺点:价格昂贵;污染环境

“接触施肥”氮肥利用率可达80%

第二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一节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0.2~1.1%

不同作物\ 同一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

影响植物体内磷含量的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豆科作物> 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 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 衰老器官、繁殖器官> 营养器官

种子> 叶片> 根系>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低磷土壤

2. 分布:总是优先保证生长中器官的需要

营养生长期:集中在幼芽和根尖(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生殖生长期:大量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再利用能力达80%以上

缺磷症状先在最老的器官出现。

有机磷:占85%,以核酸、磷脂、植素为主

无机磷:占15%,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式存在

二、磷的生理功能

(一)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核酸:磷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核酸——构成植物遗传物质的基础

参与了植物体内多种细胞器的组成

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磷脂: 磷脂和蛋白质一起构成生物膜。

磷脂可以提高作物对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

植素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是植酸的钙、镁盐或钾、镁盐,而植酸是六磷酸肌醇,它是由环己六醇通过羟基酯化而生成的。

磷素作用:

1) 作物开花后在繁殖器官迅速积累,有利于淀粉的合成

2) 作为磷的贮藏形式,大量积累在种子中(80%)

(3) 种子萌发时,作为磷的供应库

对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a:参与了光合作用

光合磷酸化作用必需有磷参加

光合作用的受体及产物的形成离不开磷

b. 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

运输需要磷的参与,否则易导致植株体内

糖相对累积—花青素形成—植株紫红色。

c. 参与了蔗糖、淀粉、纤维素的合成

需先经过磷酸化作用,形成己糖磷酸脂,然后再合成

磷对氮素代谢的重要影响

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和各种有机酸,蛋白质合成的能量来源于ATP,因此氮素代谢过程中无论是原料还是能量都与磷有关。缺磷氮素吸收同化受阻。

参与脂肪的合成

脂肪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含磷化合物。此外,糖是合成脂肪的原料,而糖的合成、糖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都需要磷。油料作物需要更多的磷。施用磷肥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产油率。

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抗旱: 磷能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系吸收水分的面积

提高原生质亲和水的能力,增加原生质的弹性

抗寒: 磷能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

抗倒伏、病虫害:磷有利作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协调进行

抗盐碱:磷酸盐主要是以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的形式存在。它们常形成缓冲系统,使细胞内原生质具有抗酸碱变化能力的缓冲性。这一缓冲体系在pH6-8时缓冲能力最大

因此盐碱地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

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状

(一)磷素营养缺乏症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叶色暗绿,缺磷严重时,茎叶中糖类大量累积,形成花青素,使玉米、蕃茄、油菜茎叶呈紫红色条纹或斑点

*禾谷类作物穗少不饱满,玉米出现秃顶,油菜脱荚,苹果落花落果,马铃薯块茎变小,不耐贮存

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二)磷素过多

*禾谷类作物

*叶用蔬菜

*豆科作物

*果菜类蔬菜

*降低某些元素的有效性

缺磷使柑桔果实变小

缺磷使小麦锈病加重

缺磷导致作物植株矮小,禾谷类作物分蘖减少,叶色暗绿

缺磷导致小麦成熟期推迟

缺磷条件下,短期内植物表现为地上部受抑制,而根系生长增强,结果根冠比增加。但如果缺磷时间延长到一定程度,则随全株营养体变小,根系也变小

缺磷导致成熟期禾谷类作物籽粒退化较重,如玉米秃尖,

缺磷的苹果叶:叶片小、叶色暗淡、发紫色或青铜色。

油菜缺磷:深紫色的叶片正在转红色

芹菜缺磷:生长矮小,叶色发暗,蓝绿色、老叶发黄、提前死亡脱落。

缺磷使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糖分积累,形成紫红色

玉米缺磷出现紫苗

缺磷植株瘦小,茎叶大多呈现紫红色,叶尖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迟,结实率低苗期时植株矮小,因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植物体内易形成花青素,如玉米的茎常出现紫红色症状。

四、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

3、入土变化

发生磷酸化学固定作用(水溶性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酸性土:

过程:水溶性无定形结晶态闭蓄态

溶解度:大小

有效性:高

4\施用方法

原则: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低

A、集中施用: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均适当集中施用和深施。

B、分层施用:解决磷酸移动性小而根系扩展的矛盾。

C、制成颗粒磷肥

D、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

减少了Ca2+.Fe3+. Al3+对磷的沉淀作用

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堆腐兼有保氮作用。

E、作根外追肥:避免土壤固定用量省,见效快

重钙

第二类:弱酸溶性磷肥

含义: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特点:溶于弱酸,肥效较水溶性磷肥慢

钙镁磷肥

1、制造方法

磷矿石与适量的含镁矿物在高温下熔融,使磷矿石晶体破坏呈熔融体,经水淬冷成玻璃状粒,再磨成细粉状而成。

2、成分与性质

成分:无定形磷酸钙[Ca3(PO4)2],含P2O514%~18%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性质:①灰绿色或灰棕色粉末

②溶于2%柠檬酸溶液

③呈碱性反应(化学碱性,pH8.0~8.5)

④吸湿性小,无腐蚀性

3、入土变化

酸性土:

在微生物和土壤酸的作用下逐步溶解

遇酸性条件,有效性提高

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在作物微生物和土壤酸作用下,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磷

4、施用方法

土壤性质

①红壤、黄壤等酸性土壤最适宜

②有效磷含量低的非酸性土

(2) 作物种类:优先施在对弱酸溶性磷吸收能力强的作物上,如油菜、蚕豆、碗豆、萝卜、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

(3) 粒径大小

规格要求90%过0.177mm的筛(80目)

(4) 施用技术

①可作基肥

②与有机肥料堆沤后施用,可提高肥效

③与水溶性磷肥、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

(二)其它枸溶性磷肥

钢渣磷肥

脱氟磷肥

沉淀磷酸钙

偏磷酸钙

第三节植物的钾素营养与肥料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

一般植物体内含钾量约占干物重的0.3~5.0%,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过多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

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态形态存在。

分布

成熟的植物体内,钾主要分布在茎叶中,种子中钾含量很低。钾流动性强,主要分布在代谢

活跃的器官或组织中。能被反复利用。当植物缺钾时,优先分配到较幼嫩的组织(如芽、根尖等)缺乏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促进酶的活化

钾所能活化的酶: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

钾离子能促进酶促反应的可能原因是?

钾离子水合度小,容易进入酶的活化部位

K+有利于酶蛋白与辅酶结合形成全酶,使酶处于正常的活化状态

(二) 促进光能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1.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

2.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子梯度的形成和光合磷酸化作用

3.使NADP+ NADPH,促进CO2同化

4.影响气孔开闭,调节CO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的速率

调控气孔运动

钾通过影响气孔的开闭来调节水分蒸腾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过程

(三)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 改善能量代谢

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均需K+和Mg2+离子作活化剂。促进糖酵解过程,增强呼吸作用

(四)增强植株体内物质的合成和运转

1、增强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钾是许多合成酶类的活化剂(如淀粉合成酶、纤维素合成酶)。充足的钾可增加了贮藏器官中糖、淀粉含量,提高了糖、粮、果的产量和品质。及对纤维素类作物的的合成有利。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由茎叶向贮存器官中运转,提高经济系数,提高产量。

2. 增强蛋白质的合成

白质合成步骤包括:氨基酸活化、活化氨基酸转移、多肽在核蛋白体上的合成

后两步均需K作活化剂

(五)增强植物抗性

1、抗旱性

钾离子在细胞中大量累积,细胞渗透压增大

降低了细胞中水的水势,增加了细胞水分向大气中蒸腾的阻力,减少了作物的耗水量。2、抗寒性

使细胞增加了对水分的束缚力

细胞原生质的冰点下降

3、抗倒伏性

施用钾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纤维素的累积

纤维素使厚角组织加厚,韧皮部变粗,茎杆坚硬,不易倒伏。

4、增强抗病虫能力

充足的钾营养:

钾可使植株茎秆粗壮,强度增大,机械性能改善,有效地阻碍了病菌入侵和害虫的危害。钾促进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降低体内氨基酸、多糖等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的浓度,减少了病源菌的营养来源

钾能促进淀粉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为合成酚类化合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缺少钾素:

氮钾不平衡,碳、氮代谢失调,植株柔软多汁,组织结构变差,抗性大大降低。

体内氨基酸、单糖等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含量增多,为病菌提供了营养条件

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不足,酚类化合物合成减弱,抗病性降低。

6、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施用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氧化力防止H2S、有机物及过量Fe2+等危害。因此钾被称为“抗逆元素”

三、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充足的钾可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延长产品的贮存期,耐搬运和运输;对蔬菜和水果类作物,能改善产品的外观,使水果的色泽更鲜艳,汁液含糖量增加。

过量施用钾肥的后果:破坏养分平衡,造成品质下降;作物奢侈吸收,导致浪费;

钾对作物品质影响的例子:

1.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

2. 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3. 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4. 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

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

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四、作物的钾素营养失调症状

植物缺钾的常见症状:

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很强,缺钾症状通常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才表现出来;严重缺钾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出现症状

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组织柔弱易倒伏;气孔开闭失调,抗旱能力下降。供氮过量而供钾不足,双子叶植物叶片常出现叶脉紧缩而脉间凹凸不平的现象。大豆结荚成熟后,植株仍保持绿色,是缺钾的典型症状。

植物钾素过多的危害:

与镁、铵根离子及硼等产生拮抗作用

禾谷类作物缺钾时,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缺钾时新叶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然后枯黄,症状由下至上发展。

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如能够形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

钾利于果实着色

缺钾易形成破碎的小叶,烟草质量下降

第三节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5. 缓和钾肥供需矛盾的措施

(2) 充分利用农家肥如有机肥、灰肥--生物循环

(1) 依靠进口钾肥

(3) 合理分配和施用有限的钾肥五看:天、地、植物、肥料、措施

三、常用钾肥的性质和施用

(一)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

成分:KCl,含K2O 50%~ 60% (含K 52%,Cl 47.6%)

性质: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

易溶于水,属速效性肥料

有吸湿性,久存会结块

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

(1) 方法: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不宜作种肥。

(2) 土壤: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作基肥时,应与磷矿粉、有机肥、石灰等配合施用,一方面防止酸化,另一方面促进磷矿粉中磷的有效化。

(3) 作物:适宜一般作物

含有47.6%C1-,特别适于棉花、麻类等纤

维作物,因为C1-对提高纤维含量和质量有良好

的作用;不宜忌氯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甜菜、

柑桔、烟草、茶树等。

(4) 用量:K2O 60~90kg/hm2

(二)硫酸钾(potassium sulphate)

1. 成分与性质

成分:K2SO4,含K2O 50%~54% (含K43.8%, S17.6%)

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溶于水,吸湿性小、不易结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

硫酸钾

2. 在土壤中的转化(与KCl相似)

结果:

★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CaSO4,其溶解度比CaCl2小,使土壤脱钙程度较小,但可造成板结;

★酸性土壤上生成H2SO4,使土壤pH值迅速下降,酸性增强

措施:配施石灰和有机肥

3. 施用

适合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及根外追肥。

在酸性土壤上应与有机肥、石灰等配合施用;在通气不良或盐碱性的土壤中尽量少用。撒施

穴施

注意:硫酸钾的价格比氯化钾昂贵,因此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氯化钾,减少施肥的投资,增加经济效益。

(三) 草木灰(plant ash)

影响草木灰成分的因素:

①作物类型:木灰含Ca、K、P较多草灰含硅较多,K、P、Ca较少稻壳灰养分含量最少

②植物部位:幼嫩组织,K、P较多衰老组织,Ca、Si较多

③土壤、施肥、气候等

(2) 性质:

①深灰色粉末;

②其中钾的形态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氯化钾含量很

都是水溶性钾,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③其中的磷是枸溶性磷,对作物是有效的;

④K2CO3+H2O KOH+KHCO3

草木灰为碱性肥料

草木灰

3. 施用

适用于各种土壤,大多数作物

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也可作盖种肥

作追肥时可进行叶面撒施,这样不仅能供应养分,而且能防止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作盖种肥可以保持土壤表面湿度,吸热增温,改善苗期营养,促苗早发,并可防止小鸟啄食种子

369

4、积存方法

单独贮存(灰仓或栅内),以防风吹雨

淋损失肥分

不应与铵态氮肥混用,以免造成氮的挥发损失

不应与人粪尿和家畜尿混存

(四)窑灰钾肥:水泥工业的副产品

物理性状:

1. 灰黄色或灰褐色粉末

2. 所含的钾中:90%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钾,主要是硫酸钾、碳酸钾等;

1%~5%是能溶于2%柠檬酸的钾,主要是铝酸钾和硅铝酸钾;

少量未分解的钾长石、黑云母等含钾矿物

3. 属热性、强碱性肥料。窑灰钾肥

施用前先加少量湿土拌和,以减少飞扬损失

2. 窑灰钾肥是强碱性肥料,因此不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

3.不可与过磷酸钙混合,否则会降低磷肥的肥效。

4. 窑灰钾肥最适于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或施在需钙较多的作

物上。

5. 可作基肥或追肥,但不可作种肥。

使用注意事项:

373

常用的含钾肥料

窑灰钾肥

氯化钾

硫酸钾

草木灰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钾

374

氯化钾: KCl

含K2O 60%左右呈白色或灰黄色或紫红色结晶(Fe...)易溶于水,肥效迅速,有吸湿性,久贮后会结块,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同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起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Ca2+Mg2++4KCl [土壤胶体]K++CaCl2+MgCl2

钾肥品种比较简单,约95%是氯化钾,其它还有硫酸钾、钾镁肥及草木灰和窑灰钾肥。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新选.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 矿质营养 2. 必需元素 3. 大量元素 4. 微量元素 5. 水培法 6. 叶片营养 7. 可再利用元素8. 易化扩散9. 通道蛋白 10. 载体蛋白11. 转运蛋白12.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3. 反向运输器14. 同向运输器15. 单向运输器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中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pH增大易于吸收;pH 降低易于吸收。 3.生产上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6.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7.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8.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9.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是通过法才得以解决的。 10.华北地区果树的小叶病是因为缺元素的缘故。 11.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叶上。 12.缺钙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叶上。 13.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向上运输的。 14.一般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时期。 15.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16.植物体内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和最典型;不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最典型。17.追肥的形态指标有和等;追肥的生理指标有和。 18.油菜“花而不实”症是土壤当中缺乏营养元素引起的。 19. 引起大白菜干心病、菠菜黑心病矿质元素是。 20. 被称为植物生命元素的是。 21. 一般作物生育的最适pH是。 22.诊断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方法有、和。 23.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有、、和。 三、选择题 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矿质元素的是()。 A.铁 B.钙 C.氮 D.磷 2.植物缺铁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A.叶脉仍绿 B.叶脉失绿C.全叶失绿 D.全叶不缺绿 3.影响植物根细胞主动吸收无机离子最重要的因素是()。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第二章 矿质营养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英译中(Translate) 1、mineral element 2、pinocytosis 3、passive absorption 4、essential element 5、macroelement 6、ash element 7、fluid mosaic model 8、phospholipid bilayer 9、extrinsic protein 10、intrinsic protein 11、integral protein 12、ion channel transport 13、membrane potential gradient 14、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15、passive transport 16、uniport carrier 17、symporter 18、antiporter 19、ion pump 20、proton pump transport 21、active transport 22、calcium pump 23、selective absorption 24、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25、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26、physiologically neutral salt 27、toxicity of single salt 28、ion antagonism 29、balanced solution 30、exchange adorption 31、ectodesma 32、induced enzyme 33、transamination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3、了解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4、了解营养元素的缺素症及其诊断。 【教学重点】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在第一章学习了土壤的概念及组成,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土壤肥力。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第三章我们开始学习合理施肥。要合理施肥就需要知道植物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元素? 营养: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所需的物质,以维持其生长和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营养。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也成为营养元素。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2)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2、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 Mn;铜Cu;锌 Zn;钼Mo;氯Cl。 大量元素:占干重千分之几以上 C、H、O、N、P、K 微量元素:万分之几以下 Fe、B、Mn、Cu、Zn、Mo、Cl 中量元素:Ca、Mg、S 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3、肥料三要素 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多,而土壤中一般含量都很低,常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故称为肥料三要素。 二、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态:二氧化碳、尿素 2、植物根部营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2.养分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3.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4.养分的被动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能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 5.离子颉抗作用: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6.养分共质体运输:共质体是由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起来的一个连续体系,养分通过此体系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7.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8.氨化作用: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9.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不能直接与酮酸结合,必须经过还原过程,使硝态氮转变为氨态氮,才能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蛋白质。 10.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被硝化细菌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1. 磷的固定作用: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锰或钙、镁等,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 二、填空题 1.肥料是具有功能的物质。(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对植物具有、和的元素。(不可缺少性;不能代替性;作用的直接性) 3.肥料三要素是指、和。(N;P;K) 4.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一般是指。(养分缺乏、过多或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幼苗期) 5.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定性的、和。(定性的丰缺指标法;目

植物必须元素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 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

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 (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 铈Ce* 镨Pr 铷Nd *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和钪Sc 钇Y 。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 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 1.氮(N):

第二章植物的大量营养元素与大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地球上的大部分氮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在大气中惰性气体占78%,占地球总氮量的1.96%,地球表面每平方米上空有7550kg的N,但这些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许多因素与氮的循环转化有关,其中有生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而且是许多过程伴随进行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关系极大,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缺氮。 1、含量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干重的0.3-5%,而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种类:豆科作物、豆科绿肥>禾本科作物 器官:种子>叶>根>茎秆 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一般作物吸收高峰在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以后迅速下降,直到收获,到成熟期作物体内氮从茎叶转向种子或果实。 2. 分布: 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 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0% 二、氮的营养功能 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 蛋白态氮通常可占植株全氮的80-85%。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体内细胞的增长和新细胞的形成都必须有蛋白质,否则受到抑制,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 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 核酸是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因此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RNA,DNA,核酸中含氮15-16%,核酸态氮占植株全氮的10%左右。 3/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测定,叶绿体约占叶片干重的20-30%,而叶绿体中约含蛋白质45-60%。 4/许多酶的组分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生化作用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物催化剂。 5/氮是多种维生素(B1 B2 B6 PP等)的组分----辅酶的成分 6/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7/多种维生素的组分 8/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9/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玉米素、GA、CTK)--生理活性物质 10/生物碱的组分 N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它被称为“生命元素”。 五、氮素不足或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 作物缺氮的外部特征 苗期缺氮: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叶小,叶色发淡,甚至发黄、干枯而脱落。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强,缺乏症首先从下部老叶片开始。生长中、后期缺氮:植物早衰、早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学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限制因子律 5、报酬递减律 6、同等重要律 7、不可代替律 8、截获 9、质流10、扩散11、自由空间12、长距离运输13、短距离运输14、根外营养15、拮抗作用16、协助作用17维茨效应18、植物营养期19、植物营养临界期20、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1、生理酸性肥料22、生理碱性肥料23、弱酸溶性磷肥24、难溶性磷肥25、复混肥料26、掺和肥料27、磷的退化作用28、有机肥料29、热性肥料30、冷性肥料31、堆肥32、厩肥33、沤肥34、绿肥 二、简述题 1、试将你知道的氮素化肥按其形态进行分类。 2、试将你知道的磷素化肥按其溶解性进行分类。 3、试述植物叶部营养的特性。 4、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几种?各写出相应的一种肥料名称。 5、试述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6、简述硝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7、养分的主动吸收可以说明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8、简述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9、复合肥料的优缺点? 10、磷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何好处? 11、为什么提倡磷肥早施其原因是什么? 12、作物缺钾的症状如何? 13、简述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施用方法。 14、简述秸秆直接还田时的注意事项。 15、磷肥高效施用的原则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16、植物营养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7、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趋势。 三、综合题 1、从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特点方面谈谈两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2、化学肥料混合的原则。 3、试述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4、试述氮磷肥配合施用的理论基础。 5、将你知道的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举例说明之。 6、试述土壤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 7、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8、论述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9、论述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0、你所在的地区在积制、贮存人畜粪尿方面有何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改进?

植物生理学的习题集及答案第二章植物矿质营养.doc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英译中(Translate) 1、mineral element 2、pinocytosis 3、passive absorption 4、essential element 5、macroelement 6、ash element 7、fluid mosaic model 8、phospholipid bilayer 9、extrinsic protein 10、intrinsic protein 11、integral protein 12、ion channel transport 13、membrane potential gradient 14、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15、passive transport 16、uniport carrier 17、symporter 18、antiporter 19、ion pump 20、proton pump transport 21、active transport 22、calcium pump 23、selective absorption 24、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25、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26、physiologically neutral salt 27、toxicity of single salt 28、ion antagonism 29、balanced solution 30、exchange adorption 31、ectodesma 32、induced enzyme 33、transamination 34、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35、nitrogenase 36、transport protein 37、nitrate reductase 38、critical concentration 二、中译英(Translate) 1.矿质营养 2.胞饮作用 3.被动吸收 4.必需元素 5.大量元素 6.灰分元素 7.流动镶嵌模型8.磷脂双分子层 9.外在蛋白 10.内在蛋白 11.整合蛋白 12.离子通道运输 13.膜电位差 14.电化学势梯度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辅导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 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 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 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 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6、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高等植物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钴) 7、番茄缺钾会得(筋腐果)。 8、下面哪种病症不是由于缺钙造成的。(苹果缩果病) 9、通过测定与呼吸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钾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10、(叶柄(叶鞘) )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 11、植物缺硼会造成下列何种病症。(油菜的“花而不实”) 12、蚕豆缺(铜)时,花的颜色由深红褐色变为白色 13、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 14、苹果锰营养过剩时会造成(粗皮病)。 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水稻植株氮水平的穗肥诊断。(测定NH4—N含量) 16、(氮、磷、钾)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17、水稻缺钾因其症状发生时期、斑点形式以及易发土壤条件都有些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褐斑型、胡麻 斑型、赤枯型)。 18、植株缺锌会造成下列哪些病症:(玉米白苗病、小叶病)。 19、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20、小麦在缺乏下列哪几种元素时会出现“不稔症”。(硼、铜) 2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答: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 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答: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 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植株出现褐色坏死组织是因为植株供钾不足会使植物组织中原有的蛋白质分解,导致胺中毒,即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 23、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促进作用?答:(1)硅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2)提高根系活力, 减轻土壤中有害物的危害;(3)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4)增加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24、叶菜类蔬菜营养吸收特点?答:(1)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主要以氮、钾为主,两者比例约为1:1。与 果菜类相比,氮的需要量明显增加。(2)叶菜类蔬菜多数属浅根型作物,根系入土较浅,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3)叶菜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结球叶菜吸收高峰是在结球初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相比,相对要少些。因此,叶菜类蔬菜前期的营养非常重要,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25、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如何来辨识?答: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 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相反差强弱,分析如下:(1)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2)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3)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H)、氧()、氮(N)、磷(P)、钾()、钙(a)、镁(g)、硫(S)、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有碳()、氢(H)、氧()、氮(N)、磷(P)、钾()。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a)、镁(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

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 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 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 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钾()对作物的生理作用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章 植物施肥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植物施肥的基本理论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与肥料三要素 1939年阿隆(Arnon)和斯托德(Stuot)提出了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 (1)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这种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对高等植物来说,即由种子萌发到再结出种子的过程。 (2)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就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3)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环境改变的间接作用。 符合这些标准的化学元素才能称为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其他的则是非必需营养元素。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l)。 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又称“肥料三要素”。 ●植物吸收营养的器官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根部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和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他在土壤中能固定植物,保证正常受光和生长,并能作为养分的储藏库。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跟外营养。 矿质营养元素首先经根质外体到达根细胞原生质膜吸收部位,然后通过主动吸收或被动吸收跨膜进入细胞质,再经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运输,或通过质外体运输到达内皮层凯氏带处,再跨膜转运到细胞质中进行共质体运输。 一、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因此,除了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外,土壤和其他环境因子对养分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分的运移都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龄和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况等。 1、介质中养分的浓度 (1)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 如过中断某一养分的供应,往往会促进植物对这一养分的吸收,因为植物对养分中断具有反馈能力。在植物体内,由于磷能迅速转移到地上部分,根中磷的浓度不会很快提高,使得控制吸磷的反馈调节能力可持续数月。因此,在缺磷一段时期后再供应磷会导致地上部含磷量大大增加,甚至还可能引起磷中毒。虽然在土培中供磷状况未必会发生如此快速的变化,但在营养液培养试验中,尤其在更换溶液后,是很可能会发生的。 (2)长期供应的影响 当养分供应以后,养分吸收速率会非常高,甚至在高浓度范围内吸收速率仍继续增高。这种现象至少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当体内在养分浓度上升后,吸收速率就减慢了。 (3)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不仅受植物预处理方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植物对养分需求量的主动控制。这种反馈调控机理可使植物体内某一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或养分含量较低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 (4)细胞质和液泡中养分的分配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由于养分在各种生化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在于保证细胞质组成和状态的稳定以及植物旺盛的代谢作用,因此,一般认为,当养分供应不足时,可通过调节跨原生质膜的吸收速率或对储存在液泡中的养分再分配调节。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单元自测题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单元自测参考题 一、填空 1.矿质元素中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 括、、、、、。(N,P,K,Ca,Mg,S)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有、、、、、、、。(Fe,Cl,Cu,Zn,Mn,B,Mo,Ni) 3.植物体中,碳和氧元素的含量大致都为干重的%。(45) 4.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5.植物体干重0.01%为铁元素,与铁元素含量大致相等的是。(氯) 6.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细胞结构,植物生命,电化学) 7.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 8.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铵态氮,硝态氮)。 9.N、P、K的缺素症从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老叶,移动)。 10.通常磷以形式被植物吸收。(H2P04-) 11.K+在植物体内总是以形式存在。(离子) 12.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成熟期。(减弱,延迟) 13.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叶而后者则出现 在叶。(新,老) 14.白菜的“干心病”、西红柿“脐腐病”是由于缺引起。(钙) 15.缺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B) 16.必需元素中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Ca2+) 17.植物老叶出现黄化,而叶脉仍保持绿色是典型的缺症。是叶绿素组成成分中的金属元素。(Mg,Mg) 18.植株各器官间硼的含量以器官中最高。硼与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过程有密切关系。(花,受精) 19.以叶片为材料来分析病株的化学成分,并与正常植株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植物是否缺素的诊断方法称为诊断法。(化学) 20.植物体内的离子跨膜运输根据其是否消耗能量可以分为运输和运输两种。(主动,被动) 21.简单扩散是离子进出植物细胞的一种方式,其动力为跨膜差。(电化学势) 22.离子通道是质膜上构成的圆形孔道,横跨膜的两侧,负责离子的跨膜运输,根据其运输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内在蛋白,单向,内向,外向)23.载体蛋白有3种类型分别为、和。(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器,反向运输器) 24.质子泵又称为酶。(H+-ATP酶) 25.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能只用含一种盐分的营养液培养植物,因为当溶液中只有一种盐类时即使浓度较低,植物也会发生。(单盐毒害) 26.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叶片表面的进入叶内,也可以经过角质层孔道到达表皮细胞,进一

第二章植物矿质营养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 矿质营养: 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地吸收、运输与同化地过程. .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剩余一些不能挥发地物质称为灰分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地元素.包括钙、镁、硫、氮、磷、钾、碳、氢、氧等种元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稍多即会发生毒害地元素包括: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种元素. . 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单盐毒害是指溶液中因只有一种金属离子而对植物之毒害作用地现象;在发生单盐毒害地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间地这种作用称为离子拮抗.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地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地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地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地攫取物质及液体地过程. . 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地诱导下可以生成地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所诱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地过程. 二、填空题 .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地元素共有种,其中大量元素有种,微量元素有种.、、.植物必需元素地确定是通过法才得以解决地. 水培 .解释离子主动吸收地有关机理地假说有和. 载体学说质子泵学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果树地“小叶病”往往是因为缺元素地缘故. . 缺氮地生理病症首先表现在叶上,缺钙地生理病症首先表现在叶上.老、嫩 .根系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地方式有两种:和. 通过土壤溶液得到、直接交换得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属于生理性盐,属于生理性盐、属于生理性盐.酸、碱、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地过程由酶催化,亚硝酸盐还原成氨过程是叶绿体中地酶催化地.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地条件有、、和.温度、通气状况、溶液浓度、氢离子浓度、离子间地相互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吸收地主要器官是,营养物质可从运入叶内.叶片、角质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植物体内可再利用元素中以和最典型.磷、氮 .栽种以果实籽粒为主要收获对象地禾谷类作物可多施些肥,以利于籽粒饱满;栽培根茎类作物则可多施些肥,促使地下部分累积碳水化合物;栽培叶菜类作物可多施些肥,使叶片肥大.磷、钾、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饱和效应、离子竞争. 硝酸盐还原速度白天比夜间快,这是因为叶片在光下形成地还原力和磷酸丙糖能促进硝酸盐地还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部吸收地无机离子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地,但也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喷在叶面地有机与无机物质是通过韧皮部运到植株各部分地.衰老器官解体地原生质与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氯(Cl)16种,其中碳、氢、氧主要通过土 壤、农家肥获得,尤其是有机碳素,现在越来越需要了,可用嘉美红利进行补充。矿质营养学说理论中,氮、磷、钾需求量最大,称为大量元素;钙、镁、硫需求量适中,称为中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元素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2、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 ①最小养分律。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木桶效 应,最小养分是随时间、地点和作物生长期而变化的最小养分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养分影响产量,而是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制约着作物的产量。 ②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 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却在减少。 报酬递减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肥料不是施越多越好,肥料施多了不仅成本高,还可能产生肥害,影响产量或绝收。 ③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连续不断地拿走,这就必然会 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 养分归还学说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为了获得连续的丰产稳产,必需及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④同等重要定律。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 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同等重要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各种养分对作物都是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⑤植物有机营养理论。矿物营养理论,植物为完成生命过程和繁衍后代合成多种有机物,形成组织构成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储藏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生命活动能源(葡萄糖、磷脂、激素、维生素);抵御环境胁迫(生物碱、黄酮)。植物因为需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平时作业答案

《植物营养与肥料》平时作业 一、问答题(总分100分) 1.简述根外营养的特点。 答: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直接供给植物养分,防止养 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转化。 ②转化吸收速度快。养分吸收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植 物需要。 ③促进根部营养,强株健体。 ④节省肥料,使土壤施肥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经济 效益高。 但根外营养只是根部营养的补充,不能替代根部营养。 2.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①植物氮素营养过剩:叶色深绿,组织多汁,易遭病虫害,易受早害;营养体生长旺盛,易倒伏;花、果易脱落。 ②植物氮素营养缺乏:叶色淡绿均匀,叶老发黄、枯死脱落,植物瘦弱、矮小、早衰。 3.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有何不同?在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此三类肥料?

答:铵态氮肥:(1)易溶于水铵态氮肥都易溶于水,并能产生铵离子及相应的阴离子。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由于它是速效性养分,所以作追肥时肥效快。(2)能被土壤胶粒吸附铵态氮肥与土壤胶粒上已有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可吸附在土壤胶粒上,形成交换态养分。铵离子被吸附后,移动性小,不易流失,可逐步供应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相对来说,它比硝态氮肥的肥效长。因此,铵态氮肥既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施用。(3)碱性条件易分解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分解,分解后释放出氨气而挥发损失。因此,铵态氮肥在贮存、运输和施用过程中都应注重防止氨的挥发损失。(4)在土中会转化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成硝态氮素。形成硝态氮素以后,可增加氦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 硝态氮肥:(1)易溶于水,肥效迅速,溶解度很大,吸湿性强,尤其是 Ca ( NO 3 ) 2 和 NH 4 NO 3 ,在湿度大的雨季可吸潮自溶,故储存时严格防潮。(2)NO 3 —为带有负电荷的离子,施入土壤后因负吸附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流动性大,降雨量大或水田易遭流失.(3)NO 3 —在嫌气条件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而形成 N 2 或 N 2 O 等气态物质而失氮。所以水田中不易用此肥料而改用 NH 4 +-N 肥。(4)硝态氮肥受热时能分解出氧气,助燃性极强,强烈打击下会发生爆炸,故储存时既要防潮又要防热。从硝态氮肥的共性可以看出,它们不宜作基肥和种肥,也不宜在水田中施用,而做旱田追肥最为适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2 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①理论上,A.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B. 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C.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 42 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形成的腐殖质数量值。由于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转变为腐殖质的速度不同,同时新形成的腐殖质又处在不断地被分解之中,为了便于比较,一般以有机物质分解一年后残留的有机质的数量,作为其形成的腐殖质的量,该量与原始加入的有机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律。 养分归还方式: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23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再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通常土壤中存在水溶性钾,因为这部分钾能很快地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称为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24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Na、Si、Co、Ni、Se 25 共质体活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形成的连续体。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Fe、Mn、Cu、Zn、Mo、B、Cl、Ni 26 质外体除细胞质和液泡以外的细胞壁、木质部死组织等植物组织。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N、P、K 27 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47 生理酸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28 质流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的过程。 48 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29 扩散根对养分的吸收大于由集流迁移到根表的速率,这样就产生了根表与附近土体间的养分的浓度梯度,高浓度向低浓度过散, 49 长效氮肥又叫涂成氮肥,是一种被物质包裹的氮肥。 10 自由空间由细胞间隙、细胞壁微孔和细胞壁与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组成,它允许外部溶液通过扩散可自由进入。30 截获植物根系与土粒密切接触的,当粘粒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根表面所吸附的H离子两者水膜重迭时,就发生了离子交换---称之.离子靠接触交换即截获吸收离子的养分是很少的,只有钙和镁多些. 50 包膜肥料又称包衣肥料、薄膜肥料。用半透性或不透性薄膜物质包裹速效性化肥颗粒而成的肥料。 31 根际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共质体活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形成的连续体。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由于含有游离酸(磷酸、硫酸),故过磷酸钙呈酸性,并具有吸湿性。在贮存过程中,如普钙吸湿,会引起各种公演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