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样式的手机辐射最大
到底手机辐射范围有多大

到底手机辐射范围有多大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如今的手机功能齐全,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辐射也在侵害着我们的健康。
到底手机辐射范围有多大呢?距离多远才能避开这个用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辐射场呢?当我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所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然而不同的发射功率,辐射范围不同。
手机的发射功率标准规格有:0.5W、1W和0.8W最早有2W的,现在不让用了。
一般情况下,0.5W的辐射范围大约是半径15米的一个圆。
但是,当手机关机后没有了手机信号,手机辐射也就不存在了。
辐射范围虽然不小,但对人体有影响的大概只是三十厘米左右。
从发射功率的角度看各手机大体在一个水平上。
一般GSM手机最大功率为2W;CDMA手机最大功率为1W。
而电磁辐射源距离人体的远近就成为决定SAR值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发射源距离人体每近1毫米SAR值就会增大许多。
因此各手机厂商都在努力做这方面的改进工作,力争使手机天线离人体越远越好。
因此在我们使用手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辐射能量所产生的热效应是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应尽量减少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
在必须要较长时间通话时,应左右耳交替使用更为科学。
第二、由于手机与人体的距离从1厘米拉近到0.5厘米,其影响力就提高了一倍。
所以在手机建立呼叫(振铃时或拨号呼出时)最好先将手机远离头部,以避免手机较大功率发射时对头部的辐射。
第三、建议经常使用手机及长时间通话者,使用耳机方式。
手机对头部的辐射主要影响是近场辐射,当手机远离头部30cm特别对于那些手机辐射敏感的人群,采用耳机方式会消除用户的自觉症状。
第四、应注意手机显示信号越弱的时候说明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此时手机的发射功率就会变大,尽量短时间使用是有好处的。
总结:只有我们了解手机辐射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避免手机辐射对我们的身体伤害。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题组长:罗伍庭a.职位主持人:罗伍庭发言人1:向帅发言人2:余健抄写员1:蒋奇作抄写员2:张晋恺调查员1:陈庄闽调查员2:杨林实践员1:唐鹏实践员2:徐铭b.分工每次活动通过抽签自由组合,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写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制作调查问卷与统计。
第四阶段:访问手机公司有关人士,了解我市现今的手机辐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辐射问题的实行的方案。
第五阶段: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的手机辐射状况和广大群总对手机辐射问题的看法以及治理该问题的建议。
第六阶段: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最后成果,写结题报告。
得出结论: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1.手机辐射的产生: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2.手机辐射的特点: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收.表面吸收:频率远大于3000MHz时,主要呈现体表吸收.手机辐射属于热点区域,辐射的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客观准确给出结论.但测试发现,手机辐射有如下一些特点:a.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仅为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的1/10.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最大,前面板虽也有辐射,但仅为背面的几分之一.天线外置式手机机体也有电磁辐射,但以天线周围的辐射为最大.b.手机辐射的大小与其工作时的功率有关.手机可以在多种功率等级中进行操作,工作时仅使用接驳网络所需的功率,因此,用户距离基站天线的位置越近,手机发出的功率就会越低,当信号只有一格时,手机信号的发射强度要比手机信号满格时大1000倍.需要指出,手机SAR值是在使用最高认可功率的情况下测得的,因而手机使用时,绝大部分时间发射功率都低于手机最大SAR值.c.手机辐射跟距离有关,随着与手机距离的增大,辐射呈指数级下降.测试表明,使用耳机时,头部所受辐射的SAR等级要比不使用耳机时低百倍以上.d.在手机建立呼叫(振铃或手机呼出等候接通)时段的电磁辐射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达到一个约为1/10的稳态值.e.手机辐射在人头部局部比吸收率最大,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变小;人头部内部的SAR 主要分布在手机所在的一面,另一面可忽略不计;人眼和大脑比吸收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手机距人体最近处,且局部变化很大,和全身平均SAR值差别也很大;手机距离人头1cm以内,超过安全限值,在2cm以外,未超安全限值,距离4cm时局部SAR已经很小了.手机辐射的危害从事40多年电磁辐射研究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电磁专业委员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电磁兼容与防护研究室主任赵玉峰研究员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成定论,现在世界各国的分歧在于手机在什么情况下并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人体健康.他指出:手机的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危害.他还指出:并非所有手机用户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环境,个人身体特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如辐射场强弱与反应强度成正比;作业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危害越大;女性和儿童对电磁辐射更敏感;每个人的体质和电磁敏感度也有差异等.因此,有人使用手机好几年也没有不良反应,但并不能说明手机对每个人都是安全的.事实上,在长期使用手机者中,已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对移动电话使用者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使用移动电话年限与使用者神经衰弱症候群某些症状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调查还表明,移动电话使用者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与神经最快和最慢反应时间有关,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神经反应越慢.手机功率越大,使用越频繁,对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就越大.我国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辐射约有1/2被人体吸收,约1/4被大脑组织吸收.尽管目前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比预想的更为严重.综合大量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第一,长期频繁使用手机,会干扰人体的生理系统,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易兴奋,易疲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还可出现语言障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并伴脱发,耳部红斑,眼皮酸痛等症状.第二,手机辐射可损伤脑组织细胞,诱发肿瘤.欧洲某防癌杂志发表的对1617名脑癌患者的研究报告指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癌的几率比不用手机的人高80%.瑞典对233名脑瘤愚者的调查发现,大脑侧部的脑瘤多发生在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之中.该研究小组人员还发现类似于手机辐射的微波脉冲可引起老鼠脑部防卫机能丧失.鼠脑组织和人的脑组织类似,如果人脑的这些部位受损,可能出现早老性痴呆症.澳大利亚科学家法兰博士不久前在国际科学期刊《变异》上发表了一篇手机致癌研究论文,确认"手机辐射产生'热休克'蛋白质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引发癌症".第三,引发眼部癌症,耳瘤,对睾丸生殖细胞造成损伤.2004年欧洲多国科学家证实,手机辐射会破坏实验室中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第四,研究认为发育成长中的儿童受害更大.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手机辐射会渗入一个5岁孩子大脑50%的区域,10岁孩子大脑30%的区域,对成年人只能渗入其耳廓周围的一块区域.由于孩子的颅骨薄,细胞组织稚嫩,辐射量大会影响智力和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第五,手机电磁辐射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手机电磁辐射还会严重干扰心脏病患者身上的心脏起博器等医疗仪器的功能,重者可危及生命.佳木期大学物理学谢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此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他解释说,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可用"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辐射微波,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消灭,会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而且由于手机使用时紧贴头部,发生的微波非常集中,反复长时间使用必将引起局部病变.据一些研究分析,手机辐射非热效应的能量危害可能更为严重,因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积累,作为致癌因素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这些可能是电磁生物效应的"远后效应","后代效应"的根源.我们不希望人类在10年,15年之后因为手机辐射而改变了大脑组织或导致更多的病案产生.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谨慎地使用手机,认真做好防护.手机辐射的预防办法1.加强手机辐射的管理:a.完善管理制度,出台关于手机辐射限值的安全标准.在手机辐射的管理上,标准的缺失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手机辐射预防工作的最大难点.一位专家在谈到手机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时,有个形象的比喻:这个标准,是消费者放心使用手机的护身符,是防止国外电磁辐射超标手机进入中国市场的防护网,同时也是手机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我们热切期望国家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和卫生部门维护其本身的职能,尽快促使新标准的出台.同时要严格管理,俄罗斯近期曾回收某知名品牌手机并销毁,原因就是该手机辐射量超标.这样的事在国内很有必要进行.这是从源头上治理手机辐射污染的根本.b.构建安全健康的通信网络.主要是发射基站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置于安全位置.少建基站,或者干脆建得很密,把功率降下来.如500米一个基站和2公里一个基站相比,会降低功率到原来的16分之1,伤害会少得多.不在学校,幼儿园,人口稠密聚集地附近安装相关设备.对网络运行必须建立与完善检测措施,确保公众安全.c.要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强制检测和公布上市手机的辐射情况,并要求在使用说明书上准确标注辐射程度,特别是向用户及公众提供手机辐射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和市场进行选择,促使手机生产技术的进步.欧美一些国家就应消费者的要求对手机辐射水平或吸收率(SAR)进行醒目标识,公布有关手机辐射程度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准确获知不同品牌手机的辐射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方便消费者选购.d.国家要大力研究和推广手机辐射防护知识,减少由于手机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辐射损害.如引导公众尽量使用固定座机打电话;需用手机时到信号较好的地方通话;长话短说(指每次通话不超过6分钟);尽量使用耳机接打电话;手机通话时取下金属框眼镜以消除金属框导致的电磁场增强效应;尽量将手机天线离开头部以降低头部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睡眠时不要将手机放置在枕边或身体重要器官附近;不在开车时打手机;手机不宜挂在胸前,腰间或装在裤兜;勿让儿童使用或玩手机,孕妇及病弱老人尽量少使用手机等.e.大力研究和采取降低手机辐射的措施.如手机天线加装金属反射器,手机贴辐射防护膜,将手机装入吸波辐射防护套中等,积极探寻既能保证通信质量又能减少手机对人体的辐射的技术措施.目前,利用纳米复合材料已研制出一种超薄防护膜,可有效吸收大部分由手机电话释放的辐射,大大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据报道,英国已生产出碳素布WaveZorb贴来防护手机辐射,只需将它罩住听筒,就可以阻挡微波进入耳道.而新近发明的采用吸波材料制成的辐射防护套,能吸收手机微波,将其转化为热能挥发,从而降低辐射值,从根源上大大降低了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对于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也起到了绿色环保作用.2.引导消费者科学使用手机在手机辐射的防护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规定和标准,我们必须学会科学使用手机.电磁辐射污染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被感知,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民、全社会对电磁辐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防止污染.根据手机辐射的特点,尽量减少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在必须要较长时间通话时,应左右耳交替使用;在手机建立呼叫(振铃时或拨号呼出)时最好先将手机远离头部,以避免手机较大功率发射时对头部的辐射;经常使用手机及长时间通话者,宜使用耳机方式等.泰尔实验室试验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耳机比使用手机头部受到的辐射要小100倍以上.另外应注意手机显示信号越弱的时候说明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此时手机的发射功率很大,应尽量不用或短时间使用.辐射效应与辐射防护有内在联系.目前,对于保护人体不受伤害的手机辐射值,尚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界限标准.消费者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要尽量减少人体的暴露时间.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等.不过,必须指出,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还必须走出一些明显的误区:误区之一:将手机装在口袋,挂在腰间或胸前.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所以最好把手机放在一边,外出时最好放在提包里边.误区之二:拨完号就放在耳边听.其实手机信号刚接通时辐射最大,因为这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功率.所以,切记信号刚接通时的瞬间最好把手机放在离头部远一点的地方,几秒种后再通话.误区之三:认为手机天线做在机身内会增加辐射.其实这只是天线在手机上的位置变化,而天线材料,阻抗等没有发生变化.另外,辐射和手机大小尺寸也没有直接关系.误区之四:金属壳与塑料壳手机辐射不同.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塑料壳内部有一层金属涂层,用来与外界保持隔离,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同时也防止了高频信号的外泄.误区之五:3G手机(无论WCDMA,CDMA2000还是TD-SCDMA制式)都是基于CDMA,因此辐射会比2.5G手机低.对此,南京邮电大学电信专家酆教授认为,"恰恰相反,3G手机的辐射要比2.5G手机大!"他说,由于3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是"支持高传输速率",纳入这一平台的手机,在高传输速率运作情况下输出功率较大,辐射的峰值显然必须跟着走高.同时他还指出,由于3G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应用和服务,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将比2.5G更长,对人体的辐射影响毫无疑问将比以前大.误区之七:CDMA手机辐射小.经过检测GSM手机和CDMA手机的SAR值大小基本相同.没有差别.泰尔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CDMA手机最高的SAR值有款是1.55W/kg,而GSM手机最高SAR值的款是1.49w/kg.最低SAR值的一款CDMA手机是1.07w/kg,而最低一款GSM手机是0.22w/kg.这一检测结果说明CDMA手机与GSM手机在辐射量值上处于同一水平,并不存在CDMA手机辐射低于GSM手机数十倍的情况.误区之八:穿防辐射服可防止辐射:而如果手机被放在防辐射服里面,待机的手机会拼命搜索信号,反而会释放出更多电磁波,甚至会达到现在手机的最大功率2瓦的辐射水平.反而会遭受更大的辐射危害.那些人应最容易受害:1、癫痫病患者手机在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手机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探究手机辐射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探究⼿机辐射与⼈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探究⼿机辐射对⼈体健康的影响⼀、课题的背景: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类社会的⽂明揭开了新的篇章,更为⼈们的⽣产和⽣活带来了极⼤的⽅便与快捷,极⼤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化的发展,但事物总有其两⾯性,⽽⼈们在使⽤⼿机时往往忽视了⼿机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户数量的增加,及移动通信基站的不断扩建,使⽤密度加⼤,势必会增加⼿机辐射污染的强度与范围。
⽽当其强度与作⽤时间达到⼀定限值时,就会对有⽣命或⽆⽣命的物质产⽣损害作⽤。
近年来,随着⼈们对⼿机辐射污染意识的不断加强,到各级环保部门投诉移动通信电磁辐射污染的事件也不断增加。
这⾥就有⼀个为此⽽上法庭的例⼦:1993年4⽉,美国佛罗⾥达州⼀位市民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产移动电话的⼚家“谋害”了他的妻⼦。
原来,两年来他的妻⼦每个⽉都要打150分钟左右的移动电话,他认为正是移动电话发出的电磁波使妻⼦脑肿瘤恶化⽽死亡。
这作为罕见的诉讼案引起了轩然⼤波。
中国是⽬前⼿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机⽤户已达到3000万⼈。
如此⼤的消费团体,其⼿机辐射污染着实不容忽视。
据医学界透露,⼿机辐射会使⼈头痛、头晕、失眠、免疫⼒下降、患脑肿瘤等疾病,甚⾄会⾄癌。
但由于中国没有相关的测试⼿段,各种安全性不明的⼿机涌⼊市场。
⽽⼈们在购买⼿机时,往往只注重品牌、外观和价格,却很少注意过其电磁辐射,状况令⼈担忧。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讨论产⽣课题本⼩组成员了解了电磁波会损坏神精系统,⼿机辐射剂量超过⼀定限度时,会影响⾝体健康,⽽⼈们对此的认识尚不⼀致后,便决定研究“⼿机辐射危害及防治措施”。
当然,我们认为初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应急于求成。
要着重培养我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学会科学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同时,通过实践调查学习,也可以增进我们的社交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与他⼈合作的能⼒。
手机的辐射频率

手机的辐射频率
手机的辐射频率通常指的是手机的无线电频率。
手机辐射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使用的是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目前大部分手机使用的是射频频段,包括2G、3G、4G和5G 等。
以下是手机常见的辐射频率范围:
- 2G网络:主要使用的频段包括900 MHz和1800 MHz。
其中900 MHz主要用于GSM网络,1800 MHz主要用于DCS网络。
- 3G网络:主要使用的频段包括850 MHz、900 MHz、1900 MHz和2100 MHz。
其中850 MHz和900 MHz主要用于
CDMA网络,1900 MHz和2100 MHz主要用于WCDMA网络。
- 4G网络:主要使用的频段包括700 MHz、800 MHz、900 MHz、1800 MHz、2100 MHz和2600 MHz等。
具体的频段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 5G网络:目前的5G网络主要使用的频段包括600 MHz、
700 MHz、2.5 GHz、3.5 GHz和26 GHz等。
具体的频段也会
因地区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的辐射频率是在工作时产生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一般来说,手机的辐射频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损害。
不过,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头痛、失眠等。
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风险,可以采取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如减少长时间通话、充电手机时远离身体等。
北美十大低辐射手机介绍

北美十大低辐射手机介绍作为现代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之一。
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于手机辐射的担忧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手机制造商开始不断研究和开发降低手机辐射的技术,以提高手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结果,出现了很多低辐射手机,其中北美十大低辐射手机是最为出名并备受关注的。
本文将对北美十大低辐射手机进行详细介绍。
一、Apple iPhone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手机品牌之一,苹果公司一直在开发和推广低辐射手机技术。
iPhone是苹果内部最新的低辐射手机之一,同时也是北美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机之一。
iPhone 12使用Magnetic Radiation Reducing技术,优化了手机的无线信号和避免了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
二、LG GLG G是一款适合那些渴望更少辐射的消费者的手机之一。
它拥有多种安全特性,包括心脏和身体健康监控工具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人们监测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LG G7 ThinQ也使用了一种高端的技术,即减少了电磁辐射答案减少辐射污染,同时还带有地理位置等实用功能。
三、Motorola Moto G6Motorola Moto G6是一款基于安卓OS系统的低辐射手机,其销量在美国市场很受欢迎。
手机自带的Intelligent Audio技术能够监测辐射对用户身体的影响并降低电磁波辐射,这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此外,该手机还拥有一个防水特性,增加了它的耐用性。
四、Samsung Galaxy三星公司的Galaxy系列也是低辐射手机的代表之一。
它们在市场上的销售量非常大,因为它们是有多项安全和创新功能。
Galaxy A12使用的是一种名为Reduc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电磁辐射对用户身体的伤害。
同时,该手机还拥有安全功能,比如防水、指纹和面部识别等等。
五、Google Pixel谷歌Pixel是美国市场上用户评价最高的低辐射手机之一。
北美十大低辐射手机介绍

美国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组(EWG)”做了一项手机辐射测试,对1000多款目前美国市售的主流手机进行了全方位的辐射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包括黑莓9700、苹果iPhone 3GS、摩托罗拉Droid、谷歌Nexus one在内的多款旗舰级手机,都被贴上了“辐射过高”的标签,其中黑莓9700的辐射值达到了1.55W/kg,成为了1000多款手机中的辐射之王,而摩托罗拉Droid以1.5W/kg 紧随其后,谷歌的Nexus one和苹果iPhone 3GS也分别有1.39W/kg和1.19W/kg。
虽然目前对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能否影响还是众说纷纭,但是如此之高的辐射确实成为了我们随身的安全隐患,根据科学测试,手机在来电话时的辐射式工作中微波炉辐射的40倍。
不过别着急,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看在环境工作组(EWG)做的测试中,哪十款手机是辐射最低的?排名第十位:LG Shine II[AT&T] 辐射值:0.76W/kgLG的崛起完全是依靠两个系列的热卖,一个系列是巧克力,另外一个系列就是Shine。
在LG的新巧克力系列推出以后,不甘寂寞的Shine系列新品也紧罗密布的发售了。
这款LG Shine II的型号为LG KE970,除了Shine系列标志性的镜面外观外,这款手机的性能一般。
定位中低端市场的LG Shine II配备了2.2英寸QVGA分辨率26万色TFT材质的屏幕,内置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高达3.6Mbps速率的HSDPA网络、支持蓝牙2.1、支持16GB MicroSD存储卡扩展。
机身配备了910 mAh锂电池。
这款LG Shine II手机是一款3G网络收集,支持双频的WCDMA网络,不过根据测试手机的辐射值仅有0.76W/kg,并不像人们以往认为的3G手机辐射就一定大,使得人们走出了这一误区。
排名第九位:三星SGH-a137 [AT&T, AT&T GoPhone] 辐射值:0.76 W/kg这第二款手机也是在国内出现过的,作为一款低端市场的产品,三星SGH-a137甚至都不具备3G网络功能,而1英寸的主屏以及176×220像素的屏幕分辨率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三星a137是一款小巧简单的手机。
苹果手机辐射排行榜

苹果手机辐射排行榜
在苹果手机占领中国大部分手机市场时,手机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也受到了关注。
自然很多苹果手机的用户就想了解下,苹果手机对身体的辐射有多大?通过一个手机辐射排行榜我们即可简单了解一下。
香港某大学研究所为了了解手机的辐射量,于是做了一个试验。
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吧!
接受检测的手机有:
iPhone 6、iPhone 6 Plus、HTC Desire Eye、Samsung GALAXY Note 4、GALAXY Note Edge及Huawei Mate 7。
测试方法:
测试人员将手机设置在通话状态,然后计算在使用手机通话时对头部吸收的辐射量。
测试结果:
第1名:iPhone 6 Plus 0.58W
第2名:iPhone 6 0.27W
第3名:Samsung GALAXY Note 4 0.14W
第4名:GALAXY Note Edge 0.135W
第5名:HTC Desire Eye 0.12W
第6名:Huawei Mate 7 0.102W
怎样预防手机辐射
目前,我国工信部现行入网标准2.0 W/kg,以上进行测试的手机均符合标准。
然而很明显苹果iphone手机的辐射量名列榜首。
因
此我们还要适当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才能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相关降低手机辐射的产品,比如手机防辐射袋也能有效减少。
华为手机辐射有多大

华为手机辐射有多大华为手机作为我国知名手机品牌,高效的品质大众的价格,一直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然而有人就要问了,如此大众的机型和价格,在使用安全,尤其是手机辐射方面是不是就不够安全了呢?华为手机辐射有多大呢?截至到2014年底,华为累计获得专利达到38825件,其中90%苹果曾最想要华为的专利就是降低手机对人体辐射SAR的相关技术。
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
国际上通常使用SAR值来衡量终端辐射的热效应。
手机的辐射正式靠SAR值来衡量,SAR值越大辐射量越大。
欧洲测试P7的SAR最低,在香港的一个测试中mate7为0.102瓦,而苹果的iPhone6的SAR值为0.58。
华为手机的辐射检测手机除了可靠性外,用户应该更加关心手机辐射方面问题,手机辐射会对用户身体带来一定伤害众所周知。
因此,华为对手机辐射检测建立了手机SAR实验室,在测试区主要拥有测试机器人、精密测试探头、数据采集中心、人体模型、测试模拟组织液、模拟基站以及测试固定台等组成。
测试中手机会放置在装有模拟液体的模型中,并全方位检测辐射信号并由控制区服务器处理。
华为每款手机都会经过上百次检测,采用的标准比美国FCC的要求更加严格。
参观期间,专家还提醒用户手机在拨号未接通时候辐射是最强的,因此建议用户使用耳机拨打电话或等待完全接通后在将手机放置耳边。
为了保证工程师安全,屏蔽体之外有一个单独的操作监控室,通过电脑控制完成电磁辐射测试。
实验室可以完成30MHz到40GHz 频段的电磁兼容试验,能够覆盖所有民用频段电磁波。
华为手机在研发和出厂阶段都会进行严格的电磁环境测试,电磁兼容指标要求比国际通信协会要求的更加严格。
相信有了如此严格的手机辐射检测,也会给手机用户们带来极致的安全保障。
尽管手机辐射低,但微量的辐射依旧会给人造成伤害。
因此提醒您,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会更有效的减少避免手机辐射对您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马拉松式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
前段时间,美国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组(EWG)”测试了1000多款手机的SAR值(辐射被人类头部软组织吸收的比率),排出了最新“十佳与十差手机辐射榜”。
结果显示,摩托罗拉手机辐射最大,三星手机辐射最小。
其中,黑莓的Bold 9700辐射值达到了1.55W/kg,获得辐
射“冠军”手机的称号。
不久前,英国专家的最新研究又发现:手机的致癌性可能比香烟更强。
这也成为迄今为止关于手机最新、最严重的警告,将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关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手机辐射争议持续不断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30亿人用手机,是吸烟人数的3倍。
中国13亿多人口,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7亿,也就是说,平均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拥有手机。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产品,很多人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探明手机辐射的真实危害程度。
他们明显分为两派,一派表示乐观,认为手机辐射并无大碍。
另一派则非常谨慎,经常发布一些较为悲观的消息,认为手机可能从不同程度上危害健康。
世界移动通信论坛秘书长麦克在一个报告中称,过去20多年全球289项实验,均未能找出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的“罪证”。
但很多医学专家认为,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接收和发送强力的无线电波,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号最强的天线部恰恰离大脑最近,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影响。
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
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还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
直板、袖珍、山寨手机辐射大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
”资深电磁环境专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赵玉峰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
者:“手机的辐射主要来自天线,包括外置天线和内置天线。
”辐射的强度跟手机和人体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远一倍,辐射衰减十倍;距离缩短一倍,辐射强度增加十倍。
从天线的位置看,外置天线的辐射比内置的要大。
在机型的选择上,直板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近,所以它的辐射最大,翻盖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远,所以辐射较小,滑盖机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手机的功能多少,则对辐射强度没有影响。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电磁噪声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分会高攸刚教授则认为,袖珍型的手机辐射比较大。
手机厂商为了降低电磁辐射,通常会在手机内部设一个金属屏蔽层,这层屏蔽可以将除天线之外的电磁辐射转换成热能消耗掉。
手机体积过于小巧,厂家就会在金属屏蔽层的大小上作出牺牲,可能使其对电磁辐射的过滤功能减弱。
山寨手机更成了“辐射大户”。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副主任张德志称,有些山寨手机原材料质量、结构设计、发射参数都不合格,为了追求功率,在辐射方面超过了国家标准,有的甚至超标50多倍。
手机辐射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前些年,基站之间距离比较远,而城市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会对电磁波产生很大影响,迫使手机加大功率来和基站取得联系,导致其辐射强度增加。
现在基站密集化了,信号好了,手机的发射功率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大,辐射也相对减小了。
”赵玉峰强调。
“保守用法”减少辐射
在国内,人们对于“手机辐射”的关注似乎并不强烈,在选购手机时,大部分人往往更注重外形、品牌、价格、电池、铃声等“表面”因素。
赵玉峰表示,国外很多手机会将辐射强度标在手机或者说明书上,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个制度。
很多研究都透露这样一个讯息:就在你不经意地打电话、接电话,甚至处于待机状态时,手机辐射都在悄悄伤害着你的身体。
其实健康和便利并非矛盾体。
几位专家均表示,手机在不同状态下,其辐射值会发生变化。
所以,在争论未彻底搞清之前,“保守用法”可以将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
长话短说。
少用手机“煲电话粥”,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使用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只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地受到辐射。
别挂在胸前或腰间。
经常使手机靠在腰部或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
最好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把它放在包的外层。
如果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一定要保证键区位置朝向身体,背面冲着身体外侧。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物理因素室主任医师唐国汉指出,不用时尽量把手机放置在离人体1—2米的地方;睡觉时应尽量关机或将其放在远离枕边的地方。
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
信号弱的地方少打。
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
基于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接通后再放在耳边。
手机待机时辐射微乎其微,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
通话时,手机不要贴在耳朵上。
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罗纳德·赫伯曼建议,应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手机快没电时、充电时最好也不要打电话。
接电话时不要频繁移动。
不要来回走动着打手机,在汽车或火车上也尽量避免使用手机。
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戴金属眼镜框少打手机。
这会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令使用者对辐射的吸收率增加。
最好不要长时间通话,或者左右两边换着听。
使用线式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辐射仅是标准手机的1%。
相比较起来,线式耳机比蓝牙耳机辐射更小。
16岁以下青少年最好别用手机。
英国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脑组织纤维对电磁波的吸收率高于成人,更容易因辐射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