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湖南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E =∑( × ‘ ; 口 = p f 口) ‘ c- i 式中 , P 表示第 i 消费项 目全 球平均生 产能力 ; 表 种
示第 i 种消费项 目折算 的生物生产性面积 ;c表示第 i 种消费 项 目的人 均消费量 ; 表示均衡 因子 , 为人均生态足迹 。 在计算生态承载力 时,引入产 量因子 ,将 各 国或各地 区 同类生态 生产力土地面积转化为可 比面积。计算公式为 :
E =∑( x f . c A ×: L ) E 表示 人均生态承载力 , 表示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 面 积 , 表示产量 因子 。根据世 界环境发展委员会 的相关报告 , 生态系统的供 给能力不能 为人 类所独 占,因为人类 只是生 态 系统 中的一员 ,因此 ,计算生态 承载力时应该扣除生 态系统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张 颖 ,张 畅
( 中南大学 商学院 ,湖 南 长沙 408 ) 10 3
摘要 :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 续发展状 况进行评估 ,结合 万元 G P对湖 南省 20 D 04年资 源利 用 效益进行分析 ,针对湖 南省社会经济发展 与资源利 用特征 ,提 出了缓解湖 南生态环境 压力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 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o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人 口迅速增长 ,人类 活动对地球生 态系统 的影响越来越 大 ,面临的 自然 资源、环 境与经济之 间 的矛盾 日益严 重 ,生物 多样 性锐减 、草场退化 、森林 面积 日 益减少 、土地 沙漠化不 断加 剧 、资源枯竭等 。为 了将可持续 发展 的概念变成现实 的可操作 管理模 式 。 人类 必须知道 自己 目 前所处 的状态以及 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因此 ,评价 和 监测可持续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 展程度成 为当前 国际生态经 济学和可持续发展 的热点与前沿 。 传统的经 济学模型对生态 系统的保护 和可 持续 性评估仍 集中于可 以在市场上交换 的物品和服务 的货币价值上 ,忽视 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未 能对生态持续 的必要性做 出解 释。2 0世纪 9 o年代 ,由加 拿大著 名经济 学家 R e教 授和他 e 的学生 Wekmae 提出的生态 足迹模型 ,是 一种度量可持续 c e gl 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从具体 的生物物理量 角度研究 自然 资本消费空间 ,将一个 国家 或地 区的资源 、能 源消费 同 自己 所拥有的生态 能力进行 比较 ,来衡 量一个 国家 或地区可持续 发展 的状况。 本文基于生态 足迹模 型 ,对 湖南省生态 系统可持续发展 状态进行分析 ,并 结合万元 G P对该 省 2 0 D 04年资 源利用效 益进行了分析 ,为 当地土地 资源 的合理 开发与 可持续 利用 、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 ( )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 吸纳这些资源 和废弃 2 物 的生物生产性面 积。根据 生产力大小 的差异 ,生态 足迹理 论将地球 表面 的生物 生产性 土地划 分为耕 地、林 地 、草地 、 建筑用地 、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 6种类型。 生态 足迹模型 的计算分为生态 足迹计算和生态承载力计 算两个部 分。在计算生态 足迹时,由于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 类型的生 态生产力不同 ,Wekmae使用世界平均生产力将 ce gl 资源消费量及废 物吸纳 量转化 为所 需要 的生 物生产 性面积 ; 引入均衡 因子 ,使不同类型 的生物生 产性土地转化为等价 的 生态生产力 ,从而合计出总的生态足迹。计算公式为 :

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保护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课题。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对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所消耗的生态资源量,比如森林、湖泊、土地等。

生态足迹评估的目的是量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等。

相对应的,生态足迹还有生物生态足迹和碳生态足迹。

生物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所占的面积。

在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类消耗了大量生态资源,比如土地、水、气候和肥料,这些资源被称为人类生产系统的独享面积(cropland or grazing land)。

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空气污染等影响,又被称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碳生态足迹指二氧化碳排放所占生态足迹的比例,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主要的碳排放物。

二、生态足迹评估的方法生态足迹评估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模型,量化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生态足迹评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测量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为了理解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首先测量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这部分被认为是消耗跨界面积(Cropland、grazing land、forest、fisheries等)。

2.测量生态污染和其他破坏性的影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类活动还会造成各种生态破坏和污染,比如减少了森林的覆盖面积、耗竭了地下水资源等。

因此在评估生态足迹时,也需要将这些破坏性影响量化评估。

3.计算零排放生态足迹“零排放”生态足迹计算的是不需要任何化肥、水和农药等农业生产的人类满意度和健康所需要的广阔领域积数。

零排放生态足迹计算中排放的氮、磷和钾等养分都是通过循环再利用的方式来获取。

生态足迹量化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量化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量化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人、组织或国家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各种消费和行为的综合评估,可以量化个人生态足迹的大小,以判断个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探讨生态足迹量化方法以及个人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一、生态足迹量化方法1. 碳排放量计算:人们的能源消耗和交通方式会直接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个人的能源使用情况和交通工具选择,可以计算出个人的碳排放量。

2. 食物足迹计算:个人的食物选择与产地会对生态足迹造成重要影响。

计算个人食物足迹时需要考虑食物的生产方式、运输距离等因素。

3. 运输足迹计算:交通方式与个人的生态足迹密切相关。

将个人的出行方式、行驶距离等参数纳入计算,可以得出个人运输足迹。

4. 水足迹计算:个人的用水量与消耗的水资源密切相关。

通过考虑个人的饮用水、生活用水和间接用水(用于生产消费品的水)等,可以计算个人的水足迹。

二、个人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影响1. 资源消耗: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直接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

大量能源的使用、高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大量的食物浪费等都将增加个人的生态足迹,对环境造成压力。

2. 生活垃圾产生: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大量垃圾的产生和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将增加对环境的负担。

3. 生态系统破坏:个人的生活方式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破坏自然栖息地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4. 水资源压力:个人的用水方式和水资源消耗量也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使用水资源以及减少水资源浪费,对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改善生态足迹的方法1. 减少能源消耗:采用更高效的能源设备和有节能意识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闭电器、合理使用空调、选择环保能源等,可以减少个人能源消耗,降低生态足迹。

2. 推行低碳交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步行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个人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吕殿青;欧阳峣【摘要】In this pap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five aspects of water quality: sediment and soil pollution, soil erosion,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water,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shipping funct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angjiang river valley displayed the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Water was polluted complexly by heavy metals, organic compounds and microorganisms. River sediment and soil were polluted complexly and severely by cadmium, mercury, zinc, and lead. Soil erosion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especially in Changsha, Hengyang and Chenzhou cities.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biodiversity was declining.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shipping function in Xjiangjiang river had been lost basically during the dry season.The results will has a important value for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construction of "two types of society".%本文从水质状况、河流底泥和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破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五个方面对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基 金 项 目: 南省 重 点建 设 学 科 人 文地 理 学 资 助项 目; 南 省 人 居环 境 学 研 究基 地 资助 项 目。 湖 湖
作者简介: 杨立国(9 0 ) 男, 18 一 。 助教。从事城与区域规划教学与研究 。E m i yn lu 8 @16cr。 - al agi o 8 2 . n : g o
地级市的行政范 围, 0 年 1 月, 2 6 0 1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 加快 以长株潭为中心,
以一个半 小时通 勤为半 径 , 包括 岳阳 、 常德 、 阳 、 益 娄底 、 阳在 内 的“+ ” 市群建 设 。由于 衡 3 5城
提 出建设 长株潭城 市群 的时间 尚短 。关 于长株 潭城 市群 的相 关研 究还 只是概 念或 宏观 的规
对策 。 关键 词 : 市 群 ; 态 系统 ; 城 生 生态 足 迹
中 图分 类 号:2 2 F 9 文章 标 识码 : A
城 市 群 ( b n ago ea o s是指 在 特 定 的地 域 内 , u a glm rt n) r i 由若 干 不 同规 模 、 同职 能 的城 不 市, 依托 一定 的 自然条件 , 借助 于发达 的交通运 输和 市场纽带 而形成 的城市 综合体 。它是社
划层 面 上 , 生态安 全的研 究还 少见报道 。本文通 过对长 株潭城 市群 生态现状 的分析 . 运用生
态 足迹理论 和方 法对其 生态 系统 的安全 进行评价 , 并提 出相应对 策 。
收 稿 日期 :0 8 1— 0 修 订 日期 :0 9 O — 2 20—2 1 2 0 一 l l
经济 的高速 增长 。 自然 资源 匮 乏和生 态环境 脆 弱的 问题 目益 凸现 , 已严 重威胁 着长株 潭城 市 群 的生态 安全 并制约 其可持 续发 展 。 () 1自然生 态环境 不断 萎缩 。长株 潭城 市群 的 生物 多样性 锐减 , 各种 野生 动植物 的 生存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和分析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和分析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和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逐渐提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并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进行评估和预测。

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个体、社区或者国家所需的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来维持其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总量。

生态足迹分为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态足迹两种,前者是指一个地区所消耗的全部资源,包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而后者只针对消费的活动进行计算。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可持续存活和发展的最大生态容量,是一个区域内自然资源供给的能力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速度的综合体现。

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为了计算和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人们需要测量和估算各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和产生的环境影响,然后将其转化为一个通用的度量单位,称为“全球公顷(GHA)”。

在计算生态足迹时,需要测量和统计建筑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渔业区和城市公共用地等各种用地的面积,以及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包括能源、水和材料等。

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需要评估区域内各自然资源的供应量和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例如土地的肥力、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如土地荒漠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通过计算和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速度的影响。

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就表明该地区正处于过度开发和资源过度消耗的状态,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和分析是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需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层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引言生态足迹理论是指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概念。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方法,也被称为“生态承载力评估”。

生态足迹理论认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出了其极限。

了解和评估生态足迹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生态足迹理论的起源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William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于1996年在《人类生态学》杂志上提出。

他们以“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来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思考,也为后来的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人类个体、城市、国家、甚至全球对于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占据的土地面积。

它包括了人类对土地、水、空气、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人类活动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废水排放等。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反映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程度,也可以评估出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对不同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包括了“城市生态足迹”、“国家生态足迹”和“全球生态足迹”等不同层级的研究。

“城市生态足迹”是对一个城市的居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评估,而“国家生态足迹”和“全球生态足迹”则分别是从国家和全球层面对生态足迹进行评估。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压力。

生态足迹理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全球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模型、存在问题及修正-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模型、存在问题及修正-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模型、存在问题及修正-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自1987 年被提出后,目前已经进入实践阶段,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研究成为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研究热点[1-3].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式主要分 3 种:一是基于环境货币化估值的指标体系,二是以理论系统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三是生物物理量指标衡量体系.足迹模型被公认为当前较为客观全面的生态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以生物生产性土体量化指标为基础,通过精简统一的量化指标,用相对科学和简明的理论体系将可持续发展评价转换为可量化的概念[4-5].1 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模型1.1 生态足迹的概念ReeWachernagel 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可概括为: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总和.这个概念可形象地表述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模型主要用来计算在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即在特定区域内,为维持某一人口对某一特定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区域内所能提供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比较,通过量化指标的数值大小,来衡量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状况.1.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为式中:EF 为生态足迹总量;N 为人口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面积;ri为第i 种生物土地资源类型生产力或消费品权重,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生产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一个均衡因子(权重)将结果转化为一个标准量;ci为第i 种商品的人居消费量;Pi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生产第i 项消非品的年均生产力.在生态足迹中,各种能源与物质消耗均可通过相对应的换算公式折算成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1.3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EC 为生态承载力总量;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ai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i为均衡因子;yi为产量因子.在计算生态承载力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单位面积的土地生物生产能力不同,即便是在同一地区,单位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地生产能力时,应将不同类型的土地面积进行相应的转换,通常是通过引进产量因子来加以实现,它是基于世界土地平均生产力的比率.2 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问题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的评价模型,在运用于全球生态环境评价时,操作简单可行,但应用于区域环境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理论上存在缺陷.生态足迹模型把全球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然而,对于区域生态系统,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因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生物量的进出口,仅仅从消费量来定义生态足迹并不能真实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内的生态承载能力.二是生态足迹模型过于静态.生态足迹的计算往往以某种单一的年份作为标杆,但事实上,时间序列比单一序列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更能够评价生态系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态.因此,以时间节点为基础的生态足迹模型缺乏预测性和前瞻性.三是生态足迹的研究理论性强,结论比较单一,缺乏客观性.在运用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时,得出的结论基本分为两种,即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或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而建议往往也比较雷同,如建立高效节约的生态系统、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可持续消费等,这些建议在理论上并不存在错误,但缺乏可操作性.3 相关修正3.1 概念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使其理论更加客观合理,使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应对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做必要的修正和扩展.1)消费性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理论中所涉及的生态足迹概念实际上是指消费性生态足迹,即区域内人口消费的生物生产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相应地可以定义消费性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即为生态赤字,相反为生态盈余.对比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全球生态足迹能够对范围内资源消耗的公平性比较,分析区域生态足迹对全球生态系统承载压力的贡献.2)生产性生态足迹.某区域每年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生物量所需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可定义为生产性生态足迹,相应地可定义生产性生态足迹赤字或盈余.3.2 结合其他指标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指标的判定,在计算生态足迹时可结合GDP、综合压力指数等相关概念,从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以此克服生态足迹所产生的生态偏向性.3.3 时间序列修正可将经验模态分析法(EMD)引入生态足迹模型,用时间序列代替单一时间节点,通过不同组分的长时间序列的动力学分析机制以及内在演化规律,建立带有周期波动性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另外,也可将EMD 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应用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4 结论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人口对生产性资源需求以及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客观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区域层面与全球层面的研究,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另外,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分析环境负荷和研究可持续的一种工具,有助于找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生态足迹分析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指标单一、分析不全面等.另外,基于人口消费量建立的生态足迹,用于区域生态系统时,有时不能真正反映人口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在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时也存在误差.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有必要对生态足迹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扩展,如加入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态足迹的概念,另外,可以考虑将生态足迹与GDP、综合压力指数等相关指标结合起来,从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解决生态足迹的偏向性,必要时还可以引入EMD 等动力学模型,通过时间序列的动力学分析机制将生态足迹由单一化模型转换为带有周期波动的模型,从而使生态足迹模型更客观.最后,鉴于生态足迹理论并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性尺度的相关问题,因此应考虑建立生态足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参考文献:[1]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2,15(6):630- 1.[2] 李利峰,成升魁.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375-382.[3] 王书华.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776-780.[4] 张志中,徐中民.中国西部12 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56(5):599-699.[5]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等.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6):589-2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生 态足迹方法 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详细的梳理。第二 类 ,主要是生态足迹应用型文章 ,此类文 献大都 直接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或者一定程度上 的改进模 型 ,针对
特定 区域进行相 关分析 。如阎振元 和陈英姿 (0 9 2 0)
从 理论上 讲依 靠两个 基本 假设 ,就 可 以测度一
个 国家或地 区的生态足迹。第一 ,人类 能够估计 自身 消费 的大多数资源 、能源及其所 产生 的废弃 物数量 ; 第二 ,这些资源和废弃物 流能折算成生产和消 费这些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5 2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 目( 编号 :4 0 3 ; 0 B 3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 目( 编号 2 0 Z Q 1 , 目 达文号 [0 7 19 ; 07K 06 项 下 2 0 ]0 号)湖南省社科基 金 重点项 目( 编号 : Z B 4 。 0 D 2) 9 作者简介 : 邓柏盛(9 1 )男 , 18一 , 湖南长沙人 , 经济学博 士 , 湖南商学院讲 师 ; 聂国卿(9O ) , 双峰人 , 17一 , 湖南 男 经济学博 士 , 商学院教授 ; 湖南 尹 向飞(9 4 )男 , 17 一 , 湖南邵东人 , 经济学博 士, 湖南商学院讲 师。
价 型文章 ,主要是从 各个方 面来评价生 态足迹模 型。
如指
示意义 明确 、评估结 果全球 可比与模 型方 法简便 、资 料易获取 、可操作性 强等优点 ,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 在不足之处。本文在借鉴 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文献 的
基础上 ,主要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湖南面临 的生态 环境压力 ,并 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 。
邓柏 盛 , 国 卿 , 向 飞 聂 尹
( 湖南商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 院,长沙 4 0 0 ) 1 25
摘 要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 , 首先计算 了 2 0 年湖南省生态足迹 、 08 生态承载能力 以及生态赤字。然后 , 运用生态足迹
分析的基本结论 , 分析了湖南省当前生态环境 的现状 , 最后 , 提出了改善湖南省生态环境的政策建 议。 关键词 : 环境压力 ; 生态足迹 ; 生态承载力
P o i c n 2 0 y u i g e o o ia o t r tme h d I a ay e h n i n n r su e o n n p o i c tp e e tb s d o r vn e i 0 8 b sn c l gc lfo p i t o . t n lz s te e v r me tp e s r f Hu a r vn e a r s n a e n n o
题 ;莫 明浩等 (0 9 2 0 )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 了洪湖市
20 ~ 0 7年 的生态 足迹 和生态承载力 。第 三类 ,评 0020
生态足迹 的概念 由加 拿大生态经济 学家威廉 姆 ・ 瑞 斯 ( la es 和马蒂斯 ・ Wi m R e) l i 瓦克纳 格尔 ( a i M ts h Wakrae 19 ce g1 9 2年提 出 ,19 年 之后 开始引入 我 n ) 99 国。从总体看 ,我 国关 于生态 足迹方 面研究 的文章可
二 、生 态 足 迹 方 法 的 基 本 的原 理
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介 绍型文章 ,此类文 章发表相
对较早 ,文章 内容多以介绍生 态足迹这种研究方法 为 主 ,例 如曹伟 (0 3 ,全面 的介 绍 了生态 足迹这种 20) 方法的产生 、发展 和应用 ,并指 出了该方法对 于测度 城市生态安全 的借鉴意义 ,并提 出了用于城市生态安 全测度 的初 步模式 ,曹淑艳 和谢 高地 (0 7 ,就 国 20)
t e c n l so f c lg c l o trn n r p s ss me s g e t n o i r v c l gc l n i n n . h o c u in o oo i a o p t d p o o e o u g s o st mp o ee o o ia vr me t e f i a i e o
中 图 分 类号 :F 2 . 17 4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172 1)3 0 1— 4 0 8 2 0 (0 0 — 0 8 0 0
Anay i fEc l gc lEnv r n e e s e Ba e n Ec l ia o p i l sso o o i a io m ntPr sur s d o oogc lFo t rnt
Ab t a t T e p p r f s ac lt s h c l gc l f op i t c l gc l b ai g c p c t n e oo ia d f i o n n s r c : h a e i t c lu a e t e e o o ia o t rn ,e o o ia e rn a a i a d c lgc l e ct f Hu a r y i
第 1 7卷 第 3期 21 00年 6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 ( 双月刊 )
J OURNALOFHUNAN VERS T OF UNI I Y COMMERCE
V0 .7 NO- 11 3
J n.01 u 2 0
基 于 生态足 迹 方法 的湖 南 生态 环 境 压 力分 析
Ke y wor s: e v rnme r s u e; c l gc lf op i t c l gc lbe rngc pa i d n io ntp e s r e o o ia o t rn ;e oo ia a i a ct y


引言
运用生态 足迹方法分析 了辽 宁省长海县的生态平衡问
De g Ba—h n Ni G o q n Yi a g fi n i eg s e u —ig n Xin — e
(u a nvrt o m ec, h nsaH nn 4 0 0 ) H n nU i sy f o m reC agh , u a , 12 5 e i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