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概述

合集下载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的一种评估方法。

它量化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以这些数据来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载。

通过计算生态足迹,我们可以评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从而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

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环境学家威廉·雷斯克和马蒂斯·万迪贝所提出,并在1996年被正式引入。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

生态足迹的计算就是为了量化这些影响,并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进行比较和评估。

那么,如何计算生态足迹呢?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生态足迹计算中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权重赋值。

例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比森林和湿地要大得多,因为前者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农作物的种植和城市建设的需求。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权重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足迹的贡献。

2. 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

不同能源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情况。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则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生态足迹计算中需要考虑不同能源形式的消耗和排放,以全面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水资源利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然而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地球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的计算中考虑了人类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用水量和水资源的再生能力,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4.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之一。

生态足迹的计算中需要考虑不同类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02
生态足迹时空演变
全球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
全球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 球生态足迹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 压力持续增加。
生态赤字现象普遍
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存在生态赤字现象 ,即实际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的生态 承载力。
区域差异明显
发达国家生态足迹较大,发展中国家 相对较小,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足迹 增长速度较快。
02 03
模型与方法
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静态模型和简单线性回归等方法,对 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和复杂因素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未 来可以尝试引入更复杂的动态模型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提 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策与实践
虽然研究揭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如何 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实践推广,将生态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城市生态足迹增长迅速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聚集,城市生态足迹迅速扩大。
城市产业结构与生态足迹关系
02
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其生态足迹存在较大差异。工业城市和
消费型城市的生态足迹相对较大。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
03
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生态足迹产生显著影响,特别
是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足迹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加大。在不同 地区,生态足迹的演变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技术进步、资源禀赋、政策法规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态足迹的变化。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生态足迹”这个概念,就是用来衡量我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地球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足迹呢?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

比如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用的水、住的房子、出行所消耗的能源等等,这些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和供应。

把这些加起来,就是我们个人的生态足迹。

而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所有人的生态足迹加起来,就能看出我们对地球资源的利用程度是否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生态足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碳足迹,主要衡量的是我们因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对应的土地面积;还有耕地足迹,这与我们种植粮食所需的土地有关;以及林地足迹,和我们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相关。

那么,为什么要关注生态足迹呢?因为它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生态足迹过大,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减少生态足迹,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在能源使用方面,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比如,在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在有风的地区利用风力发电。

在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车或者共享单车,减少自驾车的使用,这样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如果必须开车,也可以选择电动汽车或者节能型汽车。

其次,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多吃本地生产的食物,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选择有机食品和当季的蔬菜水果,因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更少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而且,少吃肉类,尤其是牛肉,因为畜牧业的碳排放是相当高的。

在消费方面,我们要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

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 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个度量人类对生态系统和地球资源的影响的概念。

它是一种环保指数,旨在向公众普及生态学知识,强调环保意识,推动人类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以下是生态足迹的相关内容:一、生态足迹的概述生态足迹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换为永久种植的森林等价面积。

生态足迹可以用来度量某个人群或地区对资源所需的面积,是一个量化环境影响的方法,也是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生态足迹的意义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资源的大量开发和消耗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生态足迹的提出旨在教育公众关注环境保护,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还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决策,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与相关的指标体系有关,其中包括人均可用面积、人均耗能等指标。

计算具体步骤为:统计某个人群或地区的消耗资源情况,确定相关的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某种资源的占用面积,然后将每种占用面积相加,得到生态足迹。

四、如何降低生态足迹降低生态足迹是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推广新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于化工企业,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3. 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土地、水资源、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广绿色消费:倡导以绿色、环保、可再生的产品代替传统污染产品,让消费者从小处做起,减少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影响。

五、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态足迹的增加源于人类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消耗,而这些开发和消耗的过程往往会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范围。

因此,减小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大家好,今日我们就来说一下“生态足迹”这一概念,它提出与生物资源、环境负荷关系,其实就是一段科普之旅,让我们用科学方法去认识背后的内容。

一、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印记,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即人和自然的互动总和以及这一总和产生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消耗资源和污染地球的环境,使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和消耗资源的份额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导致环境质量受到损害和影响。

二、“生态足迹”的意义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足迹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2.鼓励环保行动。

“生态足迹”概念也可以促进社会上各种环保方面的行为,鼓励人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减少环境损害。

“生态足迹”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污染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损害,保护生态环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继续发展服务。

三、“生态足迹”如何计算1.建立“中性”生态补还方案。

即将减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负荷量从同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负荷支出中补还,以抵消产生的环境损害。

2.构建量化的“生态足迹”模型。

可以定量化的计算“生态足迹”,如果有量化模型,就可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环境节能措施,及时满足客观需求。

3.提高生态足迹计算准确性。

人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积极尝试改进计算精度,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生态足迹”。

总结:“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鼓励环保行动,减少环境损害,构建“中性”生态补还方案,提高“生态足迹”计算准确性,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个人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个人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个人足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着影响。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生态足迹。

那什么是生态足迹呢?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计算人类活动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比如食物、能源、土地、水等,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土地面积,来展示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使用的交通工具,所有这些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

而且,生产和处理这些物品还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破坏。

当我们的需求超过了地球的再生能力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过度消耗地球的资源,威胁着生态平衡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个人的生态足迹又是如何计算的呢?这涉及到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的饮食选择会对生态足迹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经常消费肉类,尤其是牛肉,因为养牛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所以其生态足迹就相对较大。

相反,选择素食或者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从而降低生态足迹。

出行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每天都开车上下班,特别是大型燃油车,那么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会增加我们的生态足迹。

而选择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还能让我们的生态足迹变小。

住房方面也不能忽视。

大房子通常需要更多的能源来供暖、制冷和照明。

而且,建筑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和资源也不少。

相比之下,选择节能型的小房子或者合理利用空间,能够降低对资源的需求。

在消费习惯上,频繁购买新的物品,尤其是那些过度包装、难以降解的商品,会增加垃圾处理的压力,进而扩大生态足迹。

而选择二手物品、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和可回收性,则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

既然了解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减少个人的生态足迹,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呢?首先,从饮食方面入手。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一个量度,它测量的是生物生产性土地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吸取外界物质和能量制造有机物质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来计算。

生物生产性土地(以公顷为单位)的面积,这些土地是生产人类活动所需资源和吸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使之无害所必需的。

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①满足人类对食品、纺织品、木材、能量和基础设施空间的要求所需的土地;②吸纳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土地。

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耕地、森林、鱼塘,但不包括沙漠、冰川或公共海洋。

常被用作快速记录某一活动或组织的碳排放量的“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一个重要贡献者。

可把生态足迹的碳分量理解成,隔绝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

这是一个表明在我们这颗行星上燃烧化石燃料需要占用多大土地面积的指标。

有几种方法可把化石燃料的消费量转化为对应的土地面积。

每一种方法都基于不同的原理,但是所有方法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全世界每年人均消费2吨油当量化石燃料,对应于1公顷生物生产性土地。

1公顷约为一个足球场的大小(或10000平方米)。

酒精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潜在载体,在技术上和性质上等同于化石燃料。

它是一种较易被存储和运输的均匀和浓缩燃料,能够以与碳氢化合物同样的方式为人类提供能量。

由于这些原因,它已经在有些地方被用作汽油的补充物。

因而,对应于化石燃料消费的土地,可以被表示为生产出足够数量酒精的生产性土地。

此面积由种植植物(通常是甘蔗和谷物)的面积,以及生产它们需要的加工处理能量所必需土地的面积构成。

另一种方法是估计要消除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土地的面积。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如果希望避免气候的改变,过多的二氧化碳是不允许在大气中积累的。

如果我们继续过量消费化石燃料,那就有责任处理其所衍生的废物。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计算“碳沉积”土地的数量时,也要计入那些正在被我们排放到大气中去的二氧化碳数量。

对生态足迹的其他贡献来自耕地、放牧地、渔场、林地和建筑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足迹概述摘要:伴随着我国汽车产量和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与能源压力。

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目前的“环保压力"和“能源供应”两大命题是关键。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生态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等各个层面的生态足迹、承载力、能源与环境指标研究中。

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可以将我国汽车产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这种压力定量化、形象化,便于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足迹,情景分析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motor output and population,there’s no doubt that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from environment and energy.In order to realize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d energy issues must be consciously and wisely solved.Ecological footprint(EF)model which has been paid worldwide auention can be used to quantificationally analysis the degr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put into research areas com:eming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pacity,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dexes.By means of EF model we Call transform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the Oatlalt of green house gases of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nto areas of bi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o,the pressure canbe quantifiedand visualized,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US analyze and study.Keywords:motorcar industry in China,ecological footprint,scenario analysis1背景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政府支持的研究课题。

至2007年末,全国汽车产量达888.24万辆,比2006年增长22.1%,其中轿车479.77万辆,增长24%。

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2006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I万辆,增长20.8%。

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民用轿车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

目前中国每千人拥有不到50辆汽车,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20辆,美国为750辆,中国的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在2006花都汽车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200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占石油销量的I/3左右,耗能仅次于建筑,预计2010年汽车油耗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上升到43%,2020年达57%,比重上升到第一位的速度菲常迅速。

同时,机动车成为产生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重要的污染源.如果按照现有经济发展模式运行,要想维持汽车产业的稳定运转,必然要消耗巨大的自然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依赖进口,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而且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绔合利用水平较低。

据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生产一辆轿车平均消耗钢材0.896吨.有色金属0.12吨。

面对我国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如何解决汽车原材料来源问题和报废汽车处理问题,是我国汽车产业要面对的现实。

1.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概念是由加拿大教授Willianm Rees首先提出的。

他将地球上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地域分为6种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森林、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它是从土地面积的角度建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

第二,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化成相应的生态生产力土地面积。

目前国内外生态足迹分析大都是基于国家层面的研究,针对具体行业的生态足迹计算是近期研究的热点。

在当今这个急速发展、复杂多变的时代,由于不确定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日益突出,历来沿用的以趋势外推为主的传统预测方法在假定世界是平稳安定的基础上,简单遵循过去的发展模式,很难再对企业未来状况特别是时间跨度较大的状况进行准确预测,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情况下,情景分析法应运瓜生,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使预测人员能够较容易地利用抽象思维处理那些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以及其它不肯定和突发问题,进行危机管理,同时在分析中充分考虑了人的“能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已将情景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情景分柝过程实质是用来完成事物所有可能的未来发展态势的描述,其结果包括三大部分:未来可能发展态势的确认、各态势的特性及发生可能性描述以及各态势的发展路径分枥。

情景分析法注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承认未来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有多种可能发展的趋势,其预测结果也将是多维的;承认人在未来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一,把分析未来发展中决策者的群体意图和愿望作为情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情景分析中,特别注意对组织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交叉影响的分析。

情景分析中的定量分析与传统趋势外推型的定量分析区别在于:其在定量分析中嵌入了大量的定性分析,以指导定量分析的进行,所以是一种融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的新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港口发展战略、交通能源和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和货运需求分析等方面。

2.生态足迹2.1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又译“生态占用")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Mathis Wackernagel,William E.Recs。

1996)。

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费各种产品、资源和服务,人类的每一项最终消费都可以追溯到提供生产该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和能量的生态生产性土地。

另外,人类在消费自然资源的同时,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如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等等。

自然界通过对自身的净化、吸收与消纳功能,将这些废弃物纳入到其物质循环过程,不断地变废为宝,维持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与地球的生命活力。

更形象地说,生态足迹是指:“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创造的城市、工厂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一嘲。

自然界向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来实现的。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废弃物的消纳都是不同生态系统的不同形式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7不同的直接物质产晶和问接生态服务功能。

因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纳废弃物的需求,可转化为对各类生态系统的需求。

生态足迹就是这一需求的定量描述。

2.2生态承载力现实世界中,贸易、技术进步、地区之间迥异的消费模式等因素不断地向逮个基于人口的生态容量指标功能发出挑战。

人们认识到人类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本身的规模,而且也取决于人均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

因此,单从其中一个方面来衡量生态容量是不准确的。

2.3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生态足迹测量了人类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其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所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就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生态足迹指标将人类消费的资源和能源折算成全球统一的、具有同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就可以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

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ecological defic it),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表现为生态盈余(ecological surplus),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要满足其人口在现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费需求,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弥补收入供给量的不足。

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地区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不可持续的程度用生态赤字来衡量。

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流,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清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可持续程度用生态盈余来衡量。

2.4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两个基本的事实(Wackemagel et al,1999)14l:①人类追踪所消费的自然资源并找到其生产区,也能够追踪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并找到其消纳区.当然,由于全球化和贸易的发展,追踪资源生产区和废弃物淆纳区的具体区位还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

②大多数资源流量和废弃物韵流量能够被转化为生产和销纳这些流量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陆地或水域面积。

简单地说,就是资源消费量可以转化为生产资源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如粮食消费量可以转化为生产粮食的耕地磁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表达为销纳这些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如C02吸收量可以表达为吸收C的森林的面积。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有两个基本假设前提。

其一,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

譬如,一块地当它被用做建筑用地时,它就不可能同时是森林、可耕地、牧草地等。

这种“空间互斥性"使得我们能够对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加和,从宏观上认识自然系统的总供给能力和人类社会对自然系统的总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