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下知识点

植物学下知识点1. 植物的分类植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对植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科学家将植物进行了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植物可以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植物界最原始的植物群体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苔藓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藓类和角苔类等。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真正的植物群体之一。
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蕨类和石松类等。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不包裹在果实中,裸露在外。
裸子植物的代表种类有松树、杉树等。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
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它们具有更高级的结构组织和生物功能。
被子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草本植物、灌木和大型乔木等。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指植物从胚胎发育到成熟植株的全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的伸长和分枝、叶片的展开和光合作用、根系的生长、植物体的形成和发育等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起点。
当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等)时,种子会迅速吸水并开始发芽。
随着发芽,幼芽由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从地下向地上生长。
•幼苗生长:幼苗是指刚刚从种子中发芽的植物,它们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进行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随着幼苗的生长,它们逐渐形成茎和叶,并向四周扩展。
•茎的伸长和分枝:茎的伸长和分枝是植物体高度生长的重要过程。
茎的伸长主要靠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而茎的分枝则是指茎的侧枝和分枝的生成。
•叶片的展开和光合作用:叶片的展开是指叶片从芽鞘中伸展出来,进而扩大面积;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根系的生长:根系是植物的地下器官,它主要用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扎根固定植物。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植物学重点内容一、种子和幼苗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
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
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
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
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
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
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
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
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
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
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植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植物学重点知识总结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保护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植物学重点知识的总结。
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是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屏障。
细胞质中包含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可使植物生长和发育。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
保护组织如表皮,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原体侵入。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分别运输水分和养分。
机械组织如纤维和厚壁细胞,提供支持。
二、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固定植物。
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系类型有直根系和须根系。
茎支持着植物的身体,运输物质,并可能储存养分。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等。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形态和结构适应着不同的环境。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并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保护和传播种子,种子则包含了植物新个体发育所需的胚和营养物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为: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提供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氧气至关重要。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呼吸作用是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为:C₆H₁₂O₆+ 6O₂ → 6CO₂+ 6H₂O +能量;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或乳酸。
植物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1、标本的采集
我们小组在老师带领下沿公路采集标本。在植物生长茂盛、灌木繁杂、杂草丛生、 鲜花开放之初飞翔的昆虫迎面扫网,对静息的昆虫从后面或从侧面扫网。用震落 法采集有假死性的昆虫,将虫网置于植物枝条下抖动枝条,昆虫就会落入网内。 将采集到的昆虫放入酒精中暂存,蝶蛾类放入三角纸中暂存。
2、标本的鉴定 观察标本外形特征(体型、口器、翅的类型、是否有触须等),查阅资料,对标 本进行科、属、种的鉴别。
3、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将蛾、蝶、蜂、蜻蜓等昆虫翅膀展开固定在展翅板上。运用针插法将较大的昆虫 针插成干制标本,昆虫针在虫体上的针插位置随昆虫种类不同,其位置也有不同。 对做好的标本贴上标签。
4、实习中采集到的标本资料总结 蜻蜓目:体细长。触角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两对相似的膜质翅,静息时平 放或斜向竖立于背。半变态。成虫的稚虫均为捕食性。
3、实习中采集到的标本资料总结
夜鹰科:体型小。喙短而宽,有发达的口裂及口须;鼻孔呈管状; 翅长尖,尾长而呈圆形;腿短而弱,中趾爪内侧具栉缘。 体羽松软,色似枯枝落叶的斑驳。
普通夜鹰:外侧 4 对尾羽有白色次鳞斑(雄),中央尾羽黑 色,翅上有黄白二道斑,1-4 枚初级飞羽,中段 无淡棕色斑,及时有也较小。
厚蹼蟾属:无耳后腺;指、趾间具厚的肉质蹼;体小,体长 不超过 40mm。
鳞皮厚蹼蟾:肩带弧胸型,背具浅色脊线,具倒 “v”形深色斑。
锄足蟾科:有上颌齿,少数种类缺;无犁骨齿,舌卵圆形,后端游离, 一般有缺刻;瞳孔纵置。指趾端末端无吸盘,指间及外侧 无蹼,指间偶具蹼,关 节下瘤不明显,或成肤棱。
东南亚拟髭蟾:肩带弧胸型,眼上半浅蓝色,下 半黑棕色。
长尾夜鹰:外侧 2 对尾羽远端白色,外侧 4 枚飞羽具白斑, 覆羽有 3 条皮黄色翼带,喉具白色半环斑。
《植物学》下册汇总

植物学Ⅱ(下册)-系统分类部分前言1、回忆上册所学: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2、下册涉及内容: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植物学(下)》,贺士元等人编,北师大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伟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在人类应用和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1、人为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至几点较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如:1.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家、博物学家)将植物按高大程度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1.2 李时珍(明代)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
植物被分为草、谷、菜、果、木等五部分。
草部又依环境不同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类为乔木、灌木等6类。
1.3 瑞典林奈根据有无雄蕊、雄蕊数目及着生情况把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如单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雌蕊的特征分目,果实的特征分属,叶子的特征分种。
2、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时期自然分类法:最接近进化理论、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方法。
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
这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才出现的分类系统。
现代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恩格勒和柏兰特(Engler & Prantl)的《自然植物科志》(Die Naturlichen flanzefamilien)最为著名。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个门:1.蓝藻门(Cyanophyta)2.裸藻门(Euglenophyta)3.绿藻门(Chlorophyta)4.轮藻门(Charophyta)5.金藻门(Chrysophyta)6.甲藻门(Pyrr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Phae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阶元(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序排列后形成阶层系统亚分类系统: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应用较多的:科(aceae)、亚科(oideae)、族(eae)、亚族(inae)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物)种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3、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花两性,整齐二歧聚伞花序或单生,5基数。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蒴果。
蓼科
草本,节膨大。单叶互生,全缘,有托叶鞘。花两性,单被,辐射对称,萼片花瓣状;子房上位,坚果。
锦葵科
木本或草本,纤维发达。托叶早落,单叶复生,掌状脉。花两性,整齐,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一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毛茛科
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花瓣离生,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瘦果聚合
罂粟科
有白或黄的汁液,无托叶。花萼早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蒴果。
壳斗科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羽状脉直达叶缘。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冠;雄花为柔荑花序;雌花二歧聚散花序,子房下位。坚果
木犀科
木本,叶对生,无托叶,花整齐,4基数。子房上位,2室,蒴果。
区别
杨属
柳属
冬芽具有多个鳞片
冬芽仅有一个鳞片
有顶芽
顶芽退化
叶长柄叶片阔
短柄或无柄,披针形
柔荑花序下垂
柔荑花序直立
花有环状花盘
无花盘、有由花被退化成的腺体
苞缘细裂
苞片全缘
风媒花
虫媒花
果实类型
特点
举例
浆果
心皮一个或多个,果皮除表面几层,柔嫩肉质多汁,种子多数
向日葵、蒲公英、荞麦
颖果
果皮薄,革质,一粒种子,果皮与种子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是禾本科植物特有
水稻、玉米、小麦
翅果
瘦果的果皮延展成翅状。
榆树、槭树
坚果
外果皮坚硬木质,一粒种子
板栗、榛子、栎
双悬果
子房2心皮的果实。成熟后心脾分成两瓣,并列悬挂在中央果柄的上端种子仍包于心皮中,以后脱离。果皮干燥,不开裂。
蔷薇科
绣线菊亚科
木本
无托叶
心皮5个、分离
子房上位
蓇葖果
蔷薇亚科
木本或草本
托叶发达
心皮多数、分离
子房上位
聚合瘦果
苹果亚科
木本
有托叶
心皮2—5
子房下位
梨果
梅亚科
木本
有托叶
心皮1
子房上位
核果
豆目
木本或草本,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叶枕,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整齐或两侧对称。荚果。
含羞草科
木本,稀草本
伞形科
芳香性草本,有鞘状叶柄,复伞形花序,5基数,子房下位,2室,双悬果
杜鹃花科
木本,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花冠整齐或稍微不对称,合瓣,花药顶孔开裂,中轴胎座,蒴果。
报春花科
草本,常有腺点或白粉,单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合瓣,心皮5,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唇形科
草本,含挥发芳香油,茎4棱形,单叶,对生或轮生,两强雄蕊,唇形花冠,轮伞花序,子房上位,2心皮浅裂或深裂成4室。坚果。
葫芦科
蔓生草本,具双韧维管束,有卷须。叶复生,掌裂。花单性,5基数;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侧膜胎座,子房下位。瓠果。
杨柳科
木本但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膜质苞片;无花被,侧膜胎座。蒴果。
十字花科
草本单叶互生,有辛辣汁液,花两性,整齐,萼片4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上位,一室,具假隔膜,侧膜胎座,角果
花辐射对称
花瓣幼时镊合状排列
雄蕊多数
苏木科
木本
花两侧对称
花瓣成上升覆瓦状排列
雄蕊10或较少,常分离
蝶形花科
木本至草本
花两侧对称
花瓣成下降覆瓦状排列
雄蕊10,常结合成二体或一体
芸香科
木本,稀草本,油腺发达,含芳香油,叶互生,复叶,叶上有透明的小点。花两性,整齐,具花盘,子房上位。
五加科
多为木本,伞形花序,5基数,子房下位,花两性,整齐。
植物学
类别
性状
苔纲
藓纲
孢子体
简单
复杂
蒴轴
无
有
弹丝
有
无
原丝体
不发达、一个原丝体产生一个植株
发达、一个原丝体产生多个植株
配子体
多为有背腹式之分的叶状体
为无背负之分的茎叶体
苞蒴开裂方式
有顶部不规则开裂
盖裂
共同特征:植株矮小,配子体占优势,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精子器为棒状或球形,孢子体分三部分:孢子囊、蒴柄,基足。
葡萄、番茄、柿子、瓜类、柑橘
核果
单雌蕊,一粒种子,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化,成坚硬的核
桃、梅、李、杏、椰子
梨果
子房下位,食用部分由花筒发育而来,内果皮木质化。
梨Hale Waihona Puke 苹果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来,果皮沿背缝和腹缝开裂。
大豆、豌豆、蚕豆、落花生、合欢、皂荚
蓇葖果
由单心皮或离生心皮发育而来,成熟后沿着一面开裂。
冷杉
云杉
区别
枝具圆形而微凹的叶痕
枝有隆起的叶枕
叶条形
叶四棱状条形或条形
球果直立
球果下垂
种鳞和种子一同脱落
种鳞宿存
单维管束亚属
双维管束亚属
区别
木材软,色淡,叶鞘早落,针叶基部的鳞叶不下延叶内有一条维管束
木材硬,色深,叶鞘宿存,针叶基部的叶鳞下延,叶内有两条维管束
各科的特点
木兰科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同被。雌雄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蓇葖果。有胚乳。
胡萝卜、小茴香
胞果
合生心皮,一枚种子,果皮薄,易于分离
藜、地肤
梧桐、牡丹、芍药、八角茴香、木兰、玉兰
蒴果
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来,有纵裂、孔裂、周裂之分
秋水仙、罂粟、曼陀罗、桔梗、牵牛
角果
果实由两心皮组成,有假隔膜,成熟后果实沿腹缝开裂,成两片脱落,种子附于假隔膜上;有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种
罗卜、甘蓝、荠菜、油菜
瘦果
由一至三心皮组成的小型闭果,果皮坚硬,种子一枚,果皮与种子一处相连,易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