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植物学知识点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必考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必考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活方式、生长繁殖以及分类等相关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植物学知识点中的必考内容,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植物的基本结构与生长特点1. 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了解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细胞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 植物器官:植物包括根、茎和叶三个主要器官。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提供支撑和导水作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并蒸腾。
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 植物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二、植物的营养与代谢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光阶段和暗阶段等内容对于理解植物的养分来源和能量转化至关重要。
2. 植物营养元素:植物需要多种元素来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其中,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合理施肥和解决植物的养分缺乏问题。
3. 植物代谢过程: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完成有机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了解植物的代谢路径和代谢产物对于理解植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规律具有关键意义。
三、植物的生殖与繁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有花部的物种通过花的有性繁殖形成种子,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授粉、受精和胚胎发育等过程对于理解植物的遗传规律和种子产生机制至关重要。
2. 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包括块茎、蔓延、分株和萌发等。
了解这些无性繁殖方式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和进行繁殖工作。
四、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1. 植物的分类学原理:植物的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等进行的。
大一植物学考试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考试知识点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学中对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特征。
植物的分类主要分为植物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1. 植物界:包括绿色植物、藻类、苔藓植物等。
2. 门:绿藻门、苔藓门、蕨类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3. 纲:草杨纲、桃李纲、豆科纲、菊科纲等。
4. 目:大豆目、玫瑰目、菊目等。
5. 科:豆科、百合科、唇形科等。
6. 属:豆属、玫瑰属、香蕉属等。
7. 种:大豆、玫瑰、菊花等。
二、植物的组织结构1. 胚胎体结构:胚轴、胚乳、子叶等。
2. 器官结构:根、茎、叶等。
3. 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基本组织等。
三、植物的生理功能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
2.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 吸收养分: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4. 传导水分和养分: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组织进行水分和养分的传导。
5. 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6.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能够通过光、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感知和调节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四、植物与环境互动1. 植物和阳光: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
2. 植物和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同时植物的根系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3. 植物和气候: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植物和其他生物: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竞争等。
五、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应用1. 草本植物:特点为矮小、茎柔软、主要用途是作为蔬菜、香料等。
2. 乔木植物:特点为高大、茎粗壮、主要用途是作为木材、观赏植物等。
3. 蔓生植物:特点为攀缘、茎柔软、主要用途是作为观赏植物、纤维植物等。
4. 食草植物:特点为以植物为食、主要用途是作为动物的饲料。
5. 观赏植物:特点为美丽、花色多样、主要用途是作为观赏、绿化等。
植物学知识点大一

植物学知识点大一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是建立起对植物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一植物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包含细胞壁、质膜、质网、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组织结构。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
2. 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瘤菌共生、食虫植物等方式获取营养。
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以及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种子,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植物的一部分生长和分化形成新个体。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特征。
4. 植物的器官结构植物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性生殖,果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
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对于理解植物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5. 植物分类和识别植物物种繁多,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将其归为不同的类群。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植物进行识别和归类。
6. 植物的生长调控植物的生长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包括光、温度、水分、植物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植物生长调控的机制,对于合理栽培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7. 植物的进化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适应和变化。
了解植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和开展植物科研奠定基础。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植物学重点内容一、种子和幼苗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
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PPT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02
学会了植物标本的采集、整理、制作及保存方法。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03
深入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多细胞 有机体、自养生物、无运动能力 等。
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结构
熟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等。
植物组织类型
了解植物组织的分类,如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等。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长阶段
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阶段,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熟植株等。
土壤保护
通过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基础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持生态 系统稳定。
不同生境下植物适应策略分析
干旱环境
盐碱环境
发展深根系、厚角质层、落叶等适应策略 。
通过离子排斥、离子区域化等机制适应高 盐碱度。
寒冷环境
水生环境
采用小株型、针叶、地下芽等适应策略。
发展浮叶、气生根、漂浮等适应策略。
营养元素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转运机制
吸收的营养元素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转运至植物地上部分,供其生长发育所需。
营养缺乏症状识别及防治
营养缺乏症状识别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颜色、形态和生长 状况等,可以判断其是否缺乏某种营 养元素。
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营养元素缺乏症状,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防治,如增施有机肥、调 整土壤酸碱度等。
杂交育种
通过有性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聚合 在一起,育成新品种。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汇总新版人教版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汇总新版人教版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结构、形态、生理、生态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是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大一植物学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植物学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植物起源于水中的藻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植物演化主要经历了绿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阶段。
2. 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植物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组织构造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分为原生生长和次生生长两种类型。
原生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积增大,次生生长则通过形成次生组织增加植物的宽度。
第二部分:植物的结构与形态1. 植物的根植物的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体在土壤中。
根的主要结构由根冠、侧根和毛根等组成。
2. 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携带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茎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直立茎、爬行茎、匍匐茎和块茎等。
3. 植物的叶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
叶的结构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第三部分:植物的生理与代谢1.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中关键的反应是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2. 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植物可以释放能量供自身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3.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传输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通过维管束传输到其他部位。
其中水分通过根压力和蒸腾作用推动,而养分主要通过根的吸收和运输进行。
第四部分:植物的分类与种群生态1.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按照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欢迎阅读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665名“cell 1838如果它 1839”,即: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⑴质膜:(Ⅰ单位膜: Ⅱ主要功能:⑴质膜:(①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
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
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
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 、b 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2O[CH2O]+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1①②(一)原生质体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细胞19 世纪初,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正式明确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一、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细胞是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也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还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又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
/DNA 呈环状,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
/细胞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为~10 m 不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植物界(两界系统)中的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基因组 DNA 为线状,并且与组蛋白结合。
/具有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
/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 20-50 微米。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1.大小:一般 20-50 微米。
/特例:棉花种子的表皮毛细胞可长达 70mm,成熟的西瓜果实和番茄果实的果肉细胞,其直径约 1 mm,苎麻茎的纤维细胞长达 550 mm。
2.形状: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质体和胞间连丝等。
有些动物细胞的结构,如中心粒,是植物细胞内不常见到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一) 质膜(细胞膜)(二)细胞质1.细胞器(1) 质体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根据所含色素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与白色体三种。
○1叶绿体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三种色素,是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其中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合色素。
叶绿体的形状、数目和大小随不同植物和不同细胞而异。
如衣藻有 1 个杯状的叶绿体;水绵细胞中有 1~4 条带状的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通常呈椭圆形或凸透镜形,数目较多,少者 20 个,多者可达 100 个以上,典型叶绿体其长轴 4~10μm,短轴 2~4μm。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外膜、内膜基粒类囊体(基粒片层)由单层膜所围成的扁圆状或片层状的囊称为类囊体。
基粒类囊体扁圆状,垛叠而成基粒。
基质类囊体(基质片层)类囊体片层状,其内腔与相邻基粒的类囊体腔相通。
基质基质中有环状的 DNA 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的部分蛋白质。
②有色体(chromoplast) 有色体是仅含有类胡萝卜素与叶黄素等色素的质体。
成熟的红、黄色水果如番茄、辣椒以及秋天叶色变黄主要因细胞中含有这类质体。
有色体中还能积累脂类。
花果等因有色体而具有鲜艳的红、橙色,吸引昆虫传粉,或吸引动物协助散布果实或种子。
③白色体白色体是不含任何色素,普遍存在于植物贮藏细胞中的一类质体,根据其贮藏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贮藏淀粉的称为造粉体,贮藏蛋白质的称为造蛋白体,而贮藏脂类的称为造油体。
(2)Mitochondria(线粒体)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内含环状 DNA、RNA 、核糖体、蛋白质、酶类、脂类、氨基酸等。
线粒体具有遗传的半自主性)(3)内质网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内质网是由一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内质网膜厚度约 5~6 nm,比质膜要薄的多,两层膜之间的距离只有 40 ~ 70 nm 。
内质网的膜与细胞核的外膜相连接,内质网内腔与核膜间的腔相通。
同时,内质网也可与质膜相连,有的还随同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与相邻细胞的内质网发生联系,因此内质网构成了一个从细胞核到质膜,以及与相邻细胞直接相通的膜系统。
内质网主要有两种类型:粗糙型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其特点是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主要功能是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加工和运输有关。
光滑型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它的主要特点是膜上无核糖体,它与脂类和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在分泌脂类物质的细胞中,常有较多的光滑型内质网。
(4)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是与植物细胞的分泌作用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它是意大利学者高尔基于1898 年在猫的神经细胞中首先发现的。
每个高尔基体一般由 4~8 个扁囊(或称潴泡 cisternae)平行垛叠而成。
每个扁囊由一层膜围成,中间是腔,边缘分枝成许多小管,周围有很多囊泡,它们是由扁囊边缘“出芽”脱落形成的。
高尔基体常略呈弯曲状,一面凸,一面凹。
凸面又称形成面:附近有来自内质网的囊泡,接近凸面的扁囊的形态及染色性质与内质网膜相似。
凹面又称成熟面:扁囊膜的形态与化学组成很像质膜。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功能参与植物细胞中多糖的合成和分泌。
细胞壁内非纤维素多糖在高尔基体内合成,包在囊泡内,囊泡运往质膜,囊泡膜与质膜融合,内含的多糖掺入到细胞壁中。
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参加新细胞膜和新细胞壁的形成。
参与新细胞膜和新细胞壁的形成(5)溶酶体(lysosome)单层膜包围的、富含多种水解酶的、具有囊泡状结构的细胞器。
一般为球形,直径。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蛋白酶、脂酶等,它们可以分解所有生物大分子。
在平时由于溶酶体膜的限制,使这些水解酶和细胞质的其它组分隔开。
当溶酶体的外膜破裂以后,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造成各种化合物水解。
溶酶体(lysosome)的主要功能①自溶作用(autolysis)。
即溶解衰老与不需要的细胞,在植物发育进程中,有一些细胞会逐步正常地死亡,这是在基因控制下,溶酶体膜破裂,将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内,引起细胞自身溶解死亡,以利于个体发育,如导管。
②自体吞噬。
吞噬细胞内一些衰老的细胞器或需要废弃的物质,进行消化、降解。
③正常的分解与消化。
溶酶体可将细胞内吞进来的或细胞内储存的大分子分解消化,供细胞利用。
(6)液泡(vacuole)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一个显着特征。
液泡由一层液泡膜包围,其内充满了细胞液。
细胞液细胞液是成分复杂的水溶液,其中溶有多种无机盐、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脂类、生物碱、酶、鞣酸、色素等复杂的成分。
细胞液成分随植物种类和细胞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别。
如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大量蔗糖,许多果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烟草的液泡中含有烟碱,咖啡中含有咖啡碱。
有些细胞液泡中还含有多种色素,例如花青素等,可使花或植物茎叶等具有红、蓝、紫等色。
液泡的功能维持细胞渗透压,导致细胞膨压产生,有助于保持细胞形态。
某些代谢中间产物的储藏场所。
与植物的抗旱、耐盐性、抗寒性有关。
隔离有害物质,避免细胞受害。
防御作用。
(7)圆球体(spherosome)圆球体(spherosomes)又称油体,是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细胞器与乙醛酸循环体连接。
直径 ~1 微米,在电镜下圆球体为一半单位膜包围,内部可看到的细微结构。
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和蛋白质。
脂类约占 40%。
圆球体含有酸性水解酶,与溶酶体的性质相似,但它有聚集脂肪的功能。
(8)微体(microbody)微体是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 m,有时含有蛋白质晶体。
微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 ;另一种是乙醛酸循环体 (glyoxysome)。
(9)核糖体(ribosome)核糖体的成分和功能(10)细胞质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微丝的功能参与维持细胞形状、细胞质流动、染色体运动、胞质分裂、物质运输以及与膜有关的一些重要生命活动如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等(三)细胞核组成:核被膜核仁染色质核质核液二、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外具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又一显着特征。
细胞壁具有保持植物体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
支持和保护其内原生质体。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生长、物质的吸收、运输、分泌、机械支持、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细胞生化防御、信号转导等生理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1.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植物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有所不同,如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加入了其它的成分,如木质素,脂类化合物(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和矿物质(碳酸钙、硅的氧化物等)。
纤维素是细胞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 D -葡聚糖。
构成细胞壁的骨架。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重要化学成分。
它是一类可溶性的基质多糖,包括果胶酸钙和果胶酸钙镁。
细胞壁内的蛋白质主要是结构蛋白(糖蛋白)和酶蛋白,约占细胞壁干重的 5~10%。
结构蛋白:伸展蛋白参与细胞壁的生长凝集素参与细胞的防御反应细胞壁中的酶:大多数是水解酶类。
细胞壁酶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半乳糖醛酸酶水解细胞壁中的果胶物质使果实软化。
花粉细胞壁中的酶则对于花粉管顺利通过柱头和花柱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细胞壁积极参与了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
细胞壁分层胞间层:最外层,主要由果胶质组成。
将相邻的细胞黏结在一起。
当其部分或全部被降解后,形成胞间隙或导致细胞分离。
初生壁:位于内方,是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形成的。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此外尚有多种酶和糖蛋白。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缺乏果胶质、酶和糖蛋白,纤维素含量高。
具次生壁的细胞有纤维、导管、管胞等。
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木质素是以苯丙烷衍生物为单位构成的一类聚合物。
细胞壁木质化以后硬度增加,加强了机械支持作用,同时木质化的细胞仍可透过水分,木本植物体内即由大量细胞壁木质化的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等)组成。
角质化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
角质是一种脂类化合物角质化的细胞壁不易透水。
这种变化大都发生在植物体表面的表皮细胞。
角质还常在表皮细胞外形成角质膜,以防止水分过分地蒸腾、机械损伤和微生物的侵袭。
栓质化细胞壁中增加栓质的变化叫栓质化,栓质也是一种脂类化合物。
栓质化后的细胞壁失去透水和透气的能力。
因此,栓质化的细胞原生质体大都解体而成为死细胞。
栓质化的细胞壁富于弹性,日用的软木塞就是栓质化细胞形成的。
栓质化细胞一般分布在植物老茎、枝及老根的外层,以防止水分蒸腾,保护植物免受恶劣条件的侵害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叫矿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