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圳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格局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性,也成为了房地产投资的热点之一。

然而,深圳的房价高居不下,尤其是高端住宅区,让很多买房者望而却步。

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的特征及影响因子。

深圳市住宅价格的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

从整个市场来看,住宅价格水平总体呈现“南北”分化的态势。

总体来说,深圳市南部地区的住宅价格相对较高,而北部地区的住宅价格相对较低。

南部地区的龙岗区、宝安区和南山区是深圳市房价最高的区域;而北部地区的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和龙华新区则是深圳市住宅价格相对较低的区域。

不仅如此,南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不同区域房价的差异,例如南山区的西部和东部就存在房价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因素深圳市地理位置独特,处于珠江口东岸,是广东与香港之间的重要门户城市。

南北方向的经济发展梯度和经济活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南部地区牵扯到深圳-香港合作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

同时,南部地区还涵盖了深圳市的市中心区和商业中心区,对楼市的各种需求也很大。

北部地区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较高,与深圳市核心区域接洽不紧密。

2. 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多次调控,主要是出于维稳和债务风险的考量。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圳房价的波动。

例如,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率先调整房产市场,深圳市房产市场上升的势头在短期内被抑制。

虽然调控政策产生的实际影响可能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出现足以影响市场信心和数十万个家庭的购房决策。

3. 市场需求因素深圳的人口流动性极强,无论是国内来深圳打拼的人群,还是全球范围内不断涌入的华人,都会为深圳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多的需求。

加之深圳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端人才的增加,带动了房产市场的迅速升值。

同时,各类人群都有着不同的居住需求,如成家立业的年轻人、退休人员、居住环境相对更好的中高端人群等,也会影响深圳市的房价格局。

高层建筑设计之造型篇

高层建筑设计之造型篇

9
10
11
5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特点
摩天楼的设计发展趋向都 在力求摆脱平庸的玻璃盒 子形式
开始重视人的感情需要, 重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 脉的配合
建筑风格出现多元化倾向
表现倾向
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 期的高楼式样
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雕塑化造型 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
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 的面貌
5
6
7
8
4
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图 9 芝加哥湖滨公寓 图 10 利华大厦 图 11 西格拉姆大厦
特点:“少即是多”的理性主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由简洁 的钢结构国际式玻璃盒子的盛行到 后期的对多种工业化造型手段都进 行了尝试,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
14
毗邻式裙房
当裙房占地面积较大时,按高 层建筑防火规范,主体建筑四 周至少在一个长边内不能扩建 裙房。这时常将主体建筑与裙 房的某一个边或角落相连,以 使塔楼靠近消防车道,形成毗 邻式组合,便于火灾扑救。这 种组合方式具有较多优点。由 于裙房与塔楼均对外开放,容 易足者各种对外、对内的出入 口与交通流线,合理地处理裙 房与塔楼的内部功能分区,而 且对于裙房不受塔楼结构的限 制,使其布置更为灵活。
建筑外墙是具有凹凸线条的镜面玻 璃幕墙,凹凸的墙面形成丰富的反 射效果,仿佛粗糙石墙上的光影变 化,给人以石材外墙的错觉,也强 化了挺拔向上的古典风格
7
后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表现手法
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大 楼。立面上严整的对称构图 和传统三段做法,使它带有 一些政府大楼的威严性。
6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居住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层住宅成为了解决居住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高层住宅的户型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简单谈一谈高层住宅户型的发展趋势。

以小户型为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居住空间也越来越紧张。

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将越来越倾向于小户型。

小户型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降低居住成本。

小户型能够更好地满足年轻人和单身人士的居住需求,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以开放式和合理布局为特点。

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也必须追求开放式和合理的布局。

开放式的设计可以增加居住空间的通透感和居住舒适度,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空间,并满足人们对功能和私密性的需求。

合理的布局还可以提高采光和通风效果,提高居住品质。

以多功能和灵活使用为导向。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以设计带阳台或半户外空间,以满足住户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可以设计多功能墙,以增加居住空间的利用率;可以采用可移动和可调整的隔断,以增加居住空间的灵活性。

灵活使用的设计可以让住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和装饰,提高居住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以智能化和绿色环保为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了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的设计还可以实现节能和环保,提高建筑和居住环境的可持续性。

绿色环保的设计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高层住宅的户型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小户型、开放式和合理布局、多功能和灵活使用、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等方面。

高层住宅的未来发展需要在不断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翻新、高度记录一再被打破的同时,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这个时期内高层建筑发展的历程。

同时从建筑计划学的角度,对近些年来世界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核的变化和中庭空间的介入,已引发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重大变革。

标签:高层建筑发展史构成模式演化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

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二、高层建筑风格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

近二十年来深圳住宅的发展演变

近二十年来深圳住宅的发展演变

近二十年来深圳住宅的发展演变摘要:本文通过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深圳近二十年来的住宅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圳住宅在户型的风格上展示了不同的特色。

关键词:深圳住宅、发展演变、户型、风格、赠送面积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shenzhen nearly 20 years of housing development change,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shenzhen residence in the style of the family were on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shenzhen residence, development evolution, family, style, give area引言:深圳改革开发三十年成果显著,深圳的住宅由稚嫩走向成熟,本文通过梳理这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可以看见每一次走过的历程,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利益和舒适在博弈,智慧和政策在博弈,最终的结果,都是希望破茧成蝶,引导住宅往更健康和人性化的道路发展。

一、1980年至1988年以前的深圳住宅1.社会背景(1).1979年深圳特区成立,初期大量人口涌入深圳,住房比较紧张,掀起了一股建设住宅的热潮,那时候特区建设还不成熟,商品住宅市场还没有形成,大部分住宅是各单位自建房,建筑风格极为单一,普遍为板式结构。

(2).目前状况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住宅区,规划设计滞后,市政基础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差,居住人口中多是低收入租住居民或养老的特区初期的建设者。

政府现在开展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引入规范物业管理、整合社区管理资源,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近年来其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该市住宅价格迅速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本文将从深圳市住宅价格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和影响因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深圳市住宅市场的特点。

一、深圳市住宅价格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1. 高价区和低价区的明显分区在深圳市,住宅价格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高价区和低价区的分区特征。

一般来说,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等中心城区的住宅价格相对较高,而龙岗区、宝安区等远离市中心的地区的住宅价格较为低廉。

这种明显的分区特征表明深圳市的住宅市场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分异。

2. 二手房和新房价格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的住宅市场中二手房和新房价格的差异较为明显。

由于深圳市场上的新房供应量有限,而且价格较高,许多购房者会将目光转向二手房市场。

这导致深圳市的二手房价格相对于新房价格而言更加稳定和低廉。

二手房和新房的价格差异也成为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的一个重要特征。

3. 北部和南部的价格差异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深圳市的住宅价格空间格局中,北部和南部的价格差异也比较明显。

一般来说,深圳市南部地区的住宅价格要明显高于北部地区,这与南部地区更为繁华、更为发达的经济状况有关。

这种南北价格差异也是深圳市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异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深圳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子1. 城市规划和地理位置深圳市的城市规划和地理位置对其住宅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位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价格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更适宜居住,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深圳市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住宅价格的高低。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深圳,自然资源有限,用地成本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住宅价格的水平。

2. 政策因素深圳市政府的相关政策也对住宅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供应政策、限购限贷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住宅价格的波动。

深圳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前世今生

深圳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前世今生

8[ UED ] 108 | 08 | 2017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独特标本。

在短短37年的时间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时空压缩方式,完成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超大城市的巨大跨越,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又被称为“基本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建市以来始终坚持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得到广泛赞誉,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

深入研究深圳多中心组团式结构的规划过程与演进机理,对于认识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而比较分析“小特区”和“大特区”空间结构的规划成效差异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也能为其他城市提供更具价值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这里所说的“小特区”,是指327.5km 2范围内的原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8月特区成立后划定的地域范围;而“大特区”则是指深圳现有1 997km 2的行政辖区, 由201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将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域范围后确定。

规划过程深圳的带状组团结构是在1982年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纲》中提出的,并由1986年完成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6-2000)》(以下简称《86总规》)进行细化和完善并最终确定的。

《86总规》是对于深圳城市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它前瞻性地预判到城市超常规发展的可能性,首次将深圳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进行规划;确定2000年特区总人口规模达到1100 000人,其中常住人口800 000人,暂住人口300 000人;规划建设用地123km 2,给城市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奠定了“小特区”的基本空间框架。

《86总规》将城市空间规划为罗湖-上步、南头、福田、沙河、东部5个功能组团,均衡安排了15个集中布局的工业区和179片居住小区;明确福田作为未来新的市中心的选址,并将前海-妈湾填海区作为2000年以后开发的第6组团。

各组团之间以自然河川、绿化隔离带为地域界限,组团内部功能相对完整。

作为带状组团结构的支撑骨架,构筑了以深南大道、北环大道、滨河大道3条东西向主干道串联各功能组团的“三横十二纵”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对外交通系统则布局了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一、二线口岸等大型基础设施,建立了特区与周边区域的广泛联系;还预留了轻轨客运线,为后来深圳地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高层住宅户型是指层高比较高的住宅建筑物中的各种楼层及其占用空间的设计布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层住宅户型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对高层住宅户型发展趋势的浅谈。

高层住宅户型趋向多样化。

过去,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多以传统的“二室一厅”为主,但现在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两居室和三居室,还出现了复式、loft、公寓和别墅等多种户型形式。

这些户型设计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单身人士、新婚夫妇、家庭以及老年人等。

高层住宅户型的多样化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高层住宅户型趋向合理化。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设计师在高层住宅户型的设计上越来越注重合理利用空间,以达到最大化的功能性。

适当增加室内的储物空间,或采用隔断和移动墙壁等设计手段来创造更多的功能区域。

户型的合理设计还要考虑阳光照射、通风和采光等居住环境的因素,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高层住宅户型趋向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家居的兴起,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也开始融入智能化的元素。

可以使用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窗帘和智能家电等设备,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控制,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生活的智能化程度。

还可以考虑在户型设计中融入智能家居的规划,如预留墙壁位置用于安装智能家居设备,让智能化更好地与高层住宅户型相适应。

高层住宅户型趋向人性化。

在设计高层住宅户型时,应该充分考虑住户的不同需求和生活习惯,力求使户型更加人性化。

设计开放式厨房和客厅的一体化布局,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在公共区域设置座椅和活动空间,方便居民休闲和社交;在设计中考虑到老年人和身体不便者的需求,增设无障碍设施等。

通过人性化的设计,能够为居民提供更舒适、便利和适合的居住环境。

高层住宅户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样化、合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四个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层住宅户型的设计将倾向于更加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舒适、便利和智能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深圳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格局演变过程发表时间:2017-10-13T16:09:56.4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梁二春[导读] 深圳是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较早兴起的城市之一,其高层的普通住宅户型格局对全国其他城市的住宅户型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深圳是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较早兴起的城市之一,其高层的普通住宅户型格局对全国其他城市的住宅户型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深圳成立特区后30多年的住宅项目的比较研究,加上笔者在住宅设计领域的实践经历的回顾,探讨由于社会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政府对住宅制定的规范条例等因素对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进而尝试探索出今后住宅格局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港式住宅房地产繁荣生活方式户型创新住宅设计规则前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由于毗邻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深圳是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较早兴起的城市之一,其住宅户型格局对全国其他城市的住宅户型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深圳房地产市场在这么多年以来经历了由萌芽、高速发展、到平稳发展的一个过程,其高层普通住宅格局一直在经历着不同阶段的演变。

本文通过对深圳成立特区后30多年的高层普通住宅项目的研究,加上笔者对住宅设计领域的工作经历回顾,探讨影响普通住宅户型格局演变的的重要因素。

一、80年代高层普通住宅户型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户一套房”成为我国当时的居住目标,住宅面积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出于节地的考虑,在户型设计的面宽和进深标准上,有着严格的控制。

住宅中的空间配置基本能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要,部分户型出现了独立小方厅(即餐厅),初步做到了“餐寝分离”[1]。

而这时的深圳住宅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住宅还是以本地居民自建住房或者单位福利分房的方式出现,刚刚兴起的商品房住宅的主要顾客群是一部分在深圳暂居的香港居民。

因此这个时期的住宅格局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香港普通商品房住宅的影响:每个住宅标准层通常有多达8户甚至12户之多,采用的是近似简单对称的十字形的标准层平面,并没有特别针对不同朝向做不同的设计。

每套住宅的户内通常面积较小,格局紧凑。

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的住宅户型格局也逐渐改变以往“房大厅小”的惯有格局,开始强调住宅内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划分与过渡。

建于80年代初的湖心大厦以及罗湖大厦住宅楼等项目均可体现这些特点。

二、90年代初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此类仿港式住宅格局的流行一直延伸至90年代初,但期间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如开始引入港式住宅特有的元素——凸窗。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由于地幅狭小,地貌也以山地丘陵居多,加上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其城市可谓寸土寸金。

同时当地政府也一直秉承有节制开发的原则,每年用于开发商品房住宅的土地并不多。

因此普通的港式住宅面积通常都比较紧凑,如普通中产阶级的三口之家的住宅面积也不过6、70 平方米。

在如此有限的居住面积条件下,如何增加有效的使用空间便成为住宅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凸窗这一元素应运而生。

在不扩大住宅占地范围的前提下,凸窗的设计不但能有效增加了住宅内的使用空间,或放置杂物或端坐其上,而且能使室内视野更为开阔,扩大住宅的空间延伸感。

深圳地区的住宅对凸窗元素的引入,从刚开始单纯地扩大使用面积经过不断演变产生出后来更多的空间效果,下文另有详细阐述。

这个时期的住宅除了凸窗元素的引入,从客厅出阳台的设计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从而改变阳台以往只是用于晾晒衣物的功能,而变成了客厅公共空间的向外延伸,增加了观景以及扩大客厅空间感觉等作用。

这个时期的典型住宅有园东花园,园中花园等实例(图1)。

三、90年代末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时间推移到了90年代末,正逢我国经济大转型时期,该地区的单位福利分房逐渐被商品房所取代,从内地大量涌入深圳的人们对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表现得越来越渴求,种种因素推动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对住宅的景观与朝向要求,对户内空间的通透性要求等等,因此住宅的格局也有了较明显的变化。

原先仿港式简单对称的十字形住宅标准层由于存在较多不利的主要朝向(东西向以及纯北向)以及互相干扰较严重等缺点,逐渐地由“T”字型的住宅标准层平面所代替,每个标准层的户数也由原来的8户减少至6~4户甚至更少。

以这个时期一个叫阳光四季的高层住宅小区为例,主要是由1栋一梯6户以及5栋一梯4户的住宅楼组成,均采用了“T”字型的住宅标准层平面(图2)。

此类型的标准层平面减少了之前对称十字形平面的部分不利朝向(东西向),主要以南北向为主,更有利于引入自然采光与通风,而且将相邻户型的主要房间之间的互相干扰与对视影响大大降低。

在标准层平面上开始引入了三层一个空中花园的创新设计,使得在空中也能引入绿化景观,创造出供住户交流的微环境。

在单个住宅户型设计上,更注重将餐厅与客厅一体化设计,这样使得客厅空间显得更加宽敞。

同时将从客厅出阳台的落地门窗最大化,并且摒弃以往实体的阳台栏板的形式而改用了通透的阳台栏杆,不但增加了室内空间的通透感与延伸感,而且体现了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的相互交融。

此时在凸窗的运用上更加多样化与灵活化,在传统的带450MM高窗台的凸窗做法上演变出落地凸窗以及转角凸窗,使有限的面积里的房间空间显得更通透,成为小型的阳光室或者健身角。

四、21世纪初高层普通住宅户型这一时期在深圳地区的住宅格局与同时期的港式住宅相比,有了更多自主风格的创新,可谓是百花齐放。

首先是双层高阳台的创新,按当时深圳的面积计算规范超过两个自然层层高的阳台可作为露台不计入建筑面积。

这样使得在同样的建筑面积限制下,阳台的面积及形状可大大提高其灵活性,一改传统只能做扁长型阳台的限制,于是出现了方形、曲线型等阳台平面形式。

如此使得阳台的使用功能也更为灵活,可用作小型的花园,或作为家庭用的茶室等。

另外,在之前流行的公共的空中花园逐渐也演变成了户内私人空间——入户花园,让住宅从户外到户内有个自然的半室外过渡空间,使得高层住宅里也有类似低层别墅的花园空间享受。

由于入户花园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户内尤其是端头户型的自然通风,实为适应炎热的岭南地区气候的产物,例如笔者参与过的项目阳光天健城住宅项目的某端头户型由于增加了入户花园的设计,与传统的端头户型相比,则更有利于穿堂风的组织,改善室内通风环境(图3)。

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品质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以往起居就寝那么简单的功能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例如:如何与自然更接近,工作之余如何能在家里有更多休闲娱乐空间等等,这也促使在住宅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中开发商们也更努力地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

此外,这个时期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追求还着重于户内空间是否能灵活多变,这就催生了住宅商品房的赠送空间这一创新。

所谓赠送空间是指在住宅设计过程中预留一些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或只计一半建筑面积)的空间,比如大进深的户内花园,双层高露台或者天井等,以便住户入住后可根据自家使用需要来进行空间改造。

以笔者参与过设计的项目鸿景翠峰小区某户型为例,预留的大进深户内花园在投入使用后被各自改造成不同的空间:有些住户保留了原有户内花园的功能,种上了适合南方天气的荫生植物,给家里增添盎然绿意;有的则改造为会客茶室,成为客厅空间的延伸;而部分住户家里人口较多,则改造为一间卧室就更为实用(图4)。

在高层住宅标准层平面每层均相同的局限里,赠送空间的引入大大地丰富了使用后产生的空间效果,不失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创新。

同时期的中信红树湾等小区的住宅都有类似的带户内花园的户型格局设计。

五、今天的高层普通住宅户型毋庸置疑,住宅赠送空间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增加了住户对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给住宅设计者提供了创新发挥的空间,更给开发商商销售增加了卖点。

但随后的一段时期里,特别是2006年国家颁布“国六条”规定了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赠送空间面积的增加呈现出不可控的趋势,比如赠送空间的面积占整套户型面积的比例过大,或者为了增加赠送空间面积把一些住宅本该有的功能空间比如餐厅给取消了。

这样一来造成了住宅平面轮廓不可控制地过分膨胀,使得居住密度不断增高,而且增加了入住后的改造成本与工程周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本地的规划部门面对出现的此种新状况不得不推出相应的措施来对住宅计算面积制定了新的规则,这里面一方面并没有把住宅赠送空间进行一刀切地全部禁止,以留给户型设计时一定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对赠送空间进行了技术上的限制,比如赠送空间的面积在整套户型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赠送部分平面的进深不超过2.4米等等都制定出了详细的规范指导。

到了2014年8月,深圳再次推出新版的《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里面对住宅一些面积做了更严格的控制,比如多层高的阳台上空所有层的总投影面积都被计入核减面积,这就意味着之前深圳住宅格局创新点之一的双层高阳台也很难实现了。

同时也严格规定住宅户型设计必须具备应有的空间比如餐厅等,另外对住宅中空的部分也做了严格的限制[2]。

因此,在如此严格的规则限制下,开发商及设计师想在住宅户型上做些创新也显得难度更大了。

六、结语纵观深圳高层普通住宅的格局演变过程,每个时期的特点无一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并且逐渐受到深圳当地的住宅规范条例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因为融入了许多自主创新的设计,深圳高层普通住宅的格局从最开始单纯地模仿港式住宅逐渐有了许多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住宅格局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日进入成熟阶段,也随着种种规范在不同程度上的限制,深圳的住宅格局发展也似乎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创新的空间似乎也越来越小,未来将何去何从也是开发商以及设计师们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为,深圳住宅格局今后的发展可能会继续借鉴国外及港澳台发达地区住宅的优秀成果,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朝着在住宅品质以及附加值的创新方向上继续前行,例如探讨如何在普通住宅中采用高效、灵活的大开间结构体系,以使户内少有承重构件,以适应人的生活随着时间段的不同或者家庭人员数量的增减引起的不同对空间的功能需求[3]。

同时还可以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进行探索,即如何结合深圳当地的亚热带气候在户型格局的设计上更能有效地利用自然的日照,通风等等。

比如引进通风计算软件,结合计算结果设计出最有利于组织穿堂风的住宅户型格局,进而深入细化到每道墙每扇窗每扇门的位置与尺寸大小,使得建成入住后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