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螨

合集下载

捕食性螨类

捕食性螨类

1 前言捕食性螨类(Predacious mite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主要包括寄螨目(Parasitiformes)的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和真螨目(Aariformes)的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

捕食性螨类是一类以捕食为生的螨类,它们不仅能捕食叶螨、细须螨、跗线螨和瘿螨等害螨,而且也能捕食蚜虫、蚧虫、跳虫和其他小型的有机体。

常见的捕食性螨类为中气门亚目的植绥螨科、美绥螨科、尾足螨科、维螨科、巨螯螨科、表刻螨科、囊螨科。

前气门亚目的肉食螨科、吸螨科、长须螨科、绒螨科、巨须螨科等。

至今全世界已鉴定的捕食性螨类可达887属,8280种以上,我国有1000余种,而新疆的种类不足二十来种[1]。

捕食性螨类的食物主要为叶螨等害螨,但是其它螨类,如瘦螨、附线螨、镰螯螨等也可作为捕食性螨类的替代食物或补充食物。

除了螨类外粉虱,介壳虫、蚜虫等昆虫的卵和若虫及其蜜露也可作为捕食性螨类的替代食物或补充食物;多种植物的花粉是真绥螨属等的重要替代食物,在田间这些种类捕食性螨类可以花粉维持种群;甚至微生物的菌丝,袍子等都可作捕食性螨类的交替食物或补充食物。

但总的来说这些补充食料的营养价值较低,只能对维持植绥螨生存起一定作用。

捕食性螨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

其次,其不仅捕食量大,而且食性广,作用迅速,这有利于长期保持较稳定的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有重要意义。

捕食性螨类是许多害虫和小型有害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农业生产中极具有利用价值[2]。

捕食性螨类的形态和习性多种多样,其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栖息场所也各有不同。

不管在植物上、土壤中还是在其他各种环境里都可以找到捕食性螨类。

捕食性螨类一般足较长,行动敏捷,有强大的螯钳及齿或有掠食性须肢。

通常捕食性螨类乳白色至黄褐色,其第2~4 足基节外侧有1 对明显的气门及与气门相联系的气门沟,颚体背面有头盖,口下板毛 3 对,位于须肢跗节内基角的趾节为叉状毛。

捕食螨怎么使用才有效,捕食螨可以活多久

捕食螨怎么使用才有效,捕食螨可以活多久

捕食螨怎么使用才有效,捕食螨可以活多久1、使用前,先将果园内的杂草割除。

2、在装有捕食螨的纸袋上方的1/3处斜剪半寸,然后挂在树冠内没有阳光照射的中上部枝桠上。

3、挂好后,于阴天或傍晚将捕食螨释放出来,期间不能让它们受到老鼠、蚂蚁、蜗牛或雨水的干扰。

4、将捕食螨释放出来后,在果园内栽培一些百喜草等植物,以便为它们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一、捕食螨怎么使用才有效1、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割除果园内的杂草,需注意杂草要人工割除,不可进行化学除草。

(2)割除杂草后,在装有捕食螨的纸袋上方的1/3处斜剪半寸,然后将其挂在果树上(以橘树为例),悬挂位置为树冠内没有阳光照射的中上部枝桠,袋口和底部应充分接触到枝干。

(3)挂好后,注意避免让捕食螨受到雨水或老鼠、蚂蚁、蜗牛、鸟类等动物的影响,待阴天或傍晚时释放即可。

释放前需注意近期的天气,要求在1-2天内不能下雨。

(4)释放捕食螨之后,可在园内种植一些百喜草、百花草、旋扭山绿豆、藿香蓟、白三叶等植物,这些植物能够为捕食螨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花粉作为捕食螨的食物,这有利于增加捕食螨的数量。

2、注意事项(1)捕食螨的适宜使用时间为傍晚或阴天,使用时不可挤压、揉捏装有捕食螨的袋子。

(2)如果要喷洒农药,需在释放捕食螨前15-20天喷洒,释放后的1个半月内不可施药,之后才能根据捕食螨的具体生活情况喷施对它而言杀伤作用较小的药物,而且要尽量轻微喷洒。

(3)温度较低时会对捕食螨的取食等行为造成一定影响,温度较高时(40°C以上)会抑制其取食行为。

二、捕食螨可以活多久1、捕食螨的寿命一般和它自身的种类、食物是否充足等因素有关,以加州新小绥螨为例,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存活15天左右。

2、加州新小绥螨能够以捕食其他害螨、蓟马来生存,而且还能以花粉为食,其适用作物有草莓、茄子、黄瓜、柑桔、苹果、甜椒、葡萄等,也能对玫瑰、菊花等花卉使用。

3、加州新小绥螨能够以各种发育阶段的害螨为食,特别是喜欢捕食害螨的卵以及幼若螨,具体的捕食对象有葡萄害螨、朱砂叶螨、截形叶螨、神泽氏叶螨、苹果全爪螨、柑桔全爪螨、东方真叶螨、二斑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针叶小爪螨、各种跗线螨等。

几种常见捕食螨的研究与应用

几种常见捕食螨的研究与应用

螨。捕食螨和叶螨相似,体型小、发育速度快、 螨态 5~30 头 /(天·头),捕食能力最强的雌成
20
温室园艺 2020-01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螨对叶螨卵的捕食量高达 60~70 粒 /(天·头)。 智利小植绥螨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中国,
之后在全国多个地方开展应用试验。研究发现 智利小植绥螨可以在草莓、蔬菜、花卉、茶叶 等多种作物上成功防治叶螨 [5-6]。为满足智利小 植绥螨的应用需求,国内学者一直在探索规模 化繁育技术,目前中国已经能够实现智利小植 绥螨的工厂化生产,仅北京地区就已建成 2 条 智利小植绥螨生产线。规模化生产采用的是植 物─叶螨─捕食螨繁殖法 [7],即第一步是生产 叶螨的寄主植物,第二步是叶螨的大量繁殖, 第三步是智利小植绥螨的大量生产,其中寄主 植物选择和捕食螨的收集是关键技术。在工厂 化生产的保障下,智利小植绥螨的大规模应用 得以实现,现广泛应用于防治设施蔬菜、草莓、 西甜瓜、花卉等多种作物上的叶螨。 胡瓜新小绥螨

效控制叶螨为害,捕食螨的开发和应用开始引 防治叶螨的明星产品,也是我国目前生物防治

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中成功应用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智利小植绥螨


捕食螨是一类具有捕食作用的螨类,能够 是一种对叶螨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的专性捕食
取食叶螨、瘿螨、跗线螨、蓟马、蕈蚊、粉虱等 螨,个头比叶螨大,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成
胡瓜新小绥螨属于植绥螨科、新小绥螨属,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捕食性天敌中应用较为 成功的一种。胡瓜新小绥螨食性广,不仅可捕食 叶螨、跗线螨、瘿螨、粉螨等多种螨类,还可捕 食蓟马、粉虱等小型害虫。整个生活史经历卵、 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 5 个发育阶段,生 存的适宜温度为 21~28℃,湿度为 60%~80%[8]。 胡瓜新小绥螨主要的捕食态是若螨和成螨,其中 以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幼螨不取食。

捕食螨 PPT

捕食螨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花粉繁殖法
自然界中,当猎物低密度时,花粉可 作为捕食螨种群增长的食料
可饲养一些兼食性捕食螨 不同捕食螨种类所需营养不同,需要
筛选合适的植物花粉才能取得最佳饲 养效果 常选用传统的盆养法
人工饲料繁殖法
以不同营养成分的化学物质配制成适 合捕食螨取食的食料,然后进行饲养 的方法
捕食螨
捕食螨主要包括: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长须螨科 (Stigmaeidae)、囊螨科(Ascidae)、 肉食螨科(Cheyletidae)、绒螨科 (Trombldiidae)、厉螨科 (Lealapidae)、大赤螨科(Anystidae)、 赤螨科(Erythraeidae)、吸螨科 (Bdellidae)、巨须螨科(Cunaxidae)、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主要繁殖方法
自然猎物繁殖法 替代猎物繁殖法 花粉繁殖法 人工饲料繁殖法
自然猎物繁殖法
自然猎物繁殖法就是利用捕食螨的 天然猎物如叶螨等小型昆虫进行饲 养。
适合专食性较强的捕食螨 基本思路:先用植物饲养叶螨,然
后再以叶螨饲养捕食螨 目前常用:袋栽法和大田繁殖法
➢ 袋栽法
将种植的土壤肥料装入薄膜袋,然后栽 种茄子或者蚕豆,2叶1心后接入叶螨, 每袋15-20头雌螨,40天后接入捕食螨
花粉繁殖法:需要克服在繁殖过程中 花粉霉变
人工饲料繁殖法:目前需要解决的是 人工饲料配方问题, 即尽可能地使人
工饲料所提供的营养接近天然猎物所 提供的营养
影响捕食螨繁殖发育的因素
温、湿度 食物 生态多样性
规模化生产
生产方法
净苗-猎物-捕食螨生产线 麸皮-粉螨-捕食螨生产线

捕食螨应用技术

捕食螨应用技术

捕食螨应用技术柑桔害螨主要指柑桔红、黄蜘蛛、锈壁虱等。

1998 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我国率先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柑桔害螨获得成功。

胡瓜钝绥螨现已大面积地应用在我国20多个省500 多个县市的不同生态区域的20 多种作物上取得显著成效,此项“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技术规范去操作很容易失败,或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现将捕食螨控制柑桔害螨的技术总结如下:1、清园清园是指在释放捕食螨前对果园的当前或近期内将要发生的病虫害,用化学或生物农药的进行全面、彻底的喷雾,其目的是将红蜘蛛的虫口密度控制在平均每叶2 头以下,蚧类控制在0.2 头/百叶范围之内,在释放捕食螨后1.5 个月果园内不会爆发其它的病虫害危害。

清园需连片,做到统一施药的时间、用同样的农药品种。

一般在释放捕食螨前20—40 天,要对全园进行1—3 次全面、彻底的清园。

最后一次清园施药,应根据释放捕食螨的时间选用农药药效期限(7-15 天)相吻合的农药品种。

2、释放胡瓜钝绥螨果园实施生草栽培投放前一至2 个月开始进行果园蓄草, 推广种植绿肥, 投放时果园杂草(或绿肥生长良好,复盖率80%以上,杂草生长过高,离地面10CM以上,可用刈草机或劈刀劈除, 中后期生长过高, 影响果树生长, 可适当刈草机刈除.果园是否实施生草栽培, 是关系到胡瓜钝绥螨生存环境是果园实行生物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由于胡瓜钝绥螨投放后, 一旦树上叶螨被取食干净后必转移至上寻取食物, 地上有杂草绿肥生长,将滋生各种可供胡瓜钝绥螨取食的昆虫, 螨类花粉, 作为补充营养, 同时也为其它昆虫天敌创造良好栖息地, 充分发挥天敌种群优势,使果园逐步进入自然生态型达到生态平衡. 因此生防果园禁用化学除草。

果园留(种)草应遵守果园生草法原则,可留禾本科草类或种藿香蓟、白三叶、旋扭山绿豆、百喜草、白花草等。

果园不得铲光、不得使用除草剂。

3、释放捕食螨的时间释放捕食螨的时间:成年树3-9 月均可投放、幼龄树在8 月份秋梢发出并防治潜叶蛾后。

捕食螨繁育技术的原理

捕食螨繁育技术的原理

捕食螨繁育技术的原理
捕食螨繁育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些特定的捕食性生物来控制和繁育螨虫。

这种技术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捕食性生物:捕食性生物通常是对螨虫有较高的捕食能力的其他生物,比如某些昆虫、螨虫等。

需要选择具有较高捕食能力的捕食性生物。

2. 提供适宜的环境:为了让捕食性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3. 创造捕食场所:为了增加捕食性生物捕食螨虫的机会,可以在繁育容器中创造一些捕食场景,比如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藏身处等。

这样可以增加捕食性生物的活动和捕食行为。

4. 控制螨虫数量:通过适当调控捕食性生物的数量,使其与螨虫数量达到一定平衡,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繁育螨虫。

通过以上的技术原理,捕食螨繁育技术可以实现对螨虫数量的精确控制和繁殖,从而实现螨虫的有效管理。

利用捕食螨控制果园害螨

利用捕食螨控制果园害螨
5 生 物 防 治 与 化 学 防 治 的 协 调 问 题
理想 ,触杀性农 药如果未接 触到害螨就 不能致死 害螨 .
因 而 常 出 现 施 药 后 2 ~ 3 O 0d内 又 再 度 暴 发 危 害 的 现 象 ; 螨 易 出现 抗 药 性 , 致 打 药 次 数 和 使 用 浓 度 不 断 害 导 增 加 ;农 药 残 留 严 重 ,影 响 了 果 品 的 品 质 与 出 口 。
第 2 为 低 毒 性 , 亡 率 6 ~ 3 ,大 部 分 的 杀 菌 剂 类 死 5 属 之 ; 3 为 中等 毒 性 , 亡 率 3 ~ 7 . 杀螨 第 类 死 6 5 如 猛 、乐 杀 螨 、狄 氏剂 属 之 ;第 4 是 高 毒 性 .死 亡 率 为 类 7 ~ 10 , 乐 果 、 拌 磷 等 有 机 磷 类 农药 。 温 会 6 O 如 甲 低
竹林示范推 广 , 已通 过 福 建 省 科 技 厅 组 织 的 专 家 现 场 验
收。
药性那 样对 捕食螨产 生抗性 ;使用捕食螨 无农药残 留,
不 污 染 环境 , 人 畜 安 全 ; 使 用 方 便 、 工 。 点 : 对 且 省 缺 捕
食螨也忌接 触农药 .因此 只能在 释放捕 食螨 2 喷 0d前 药。 常用 农药 对捕食螨 的影响分 4类 : 1 第 类为零毒性 . 捕食螨的死亡 率 o , ~5 大部 分的植物性 杀虫剂属之 ;
影响捕食螨 的取食等 活动 ;高温 ( 0 4 C以上)对捕 食螨
有抑制 作用 。
4 捕食螨的释 放要领
4 1 捕食对象 . 螨害虫 。 4 2 释 放时 期 . 早 春气 温较 低会 影响捕 食螨 的 活动 . 各 种 果 树 、花 卉 、大 棚 蔬 菜 、 用 菌 、 食 园 林 植 物 上 的 红 蜘 蛛 、锈 壁 虱 、跗 线 螨 、 马 等 小 型 害 蓟

捕食螨相关研究成果探讨

捕食螨相关研究成果探讨

圆园21年第1期国际学术动态2019年10月17~19日,“第二届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亚太区生物防治用捕食螨工作组会议”于重庆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亚太区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会、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共同承办。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刘怀教授为此次亚太区捕食螨工作组会议的召集人和会议主席。

本次会议围绕“捕食螨,不仅仅是天敌”这一主旨,交流了捕食螨分类鉴定与系统进化,捕食螨资源的挖掘、改良与评价,捕食螨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捕食螨生理调控与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捕食螨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资源在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呈现了捕食螨相关研究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有新西兰Zhi-Qiang Zhang 教授、奥地利Peter Shausberger 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学农研究员、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艳璇研究员、西南大学副校长王进军教授以及西南大学植保学院院长刘怀教授等。

来自中国、新西兰、奥地利、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西南大学副校长王进军教授出席并致辞。

他首先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致以热忱的欢迎,并作为东道主介绍了西南大学的校史和概况,诚挚地期待本次会议交流能够促进参会学者们与西南大学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随后,王进军教授向各位来宾们详细介绍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在害螨与其它节肢动物治理方面的科研历史。

他指出,1952年在植物保护系成立的早期便涌现了蒋书楠教授、李隆术教授和赵志模教授等领军人物。

其中李隆术教授在蜱螨学、储粮害虫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版了《蜱螨学纲要》、《蜱螨学》、《储藏物昆虫学》等7本学术专著。

赵志模教授是蜱螨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翘楚,他在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及系统生态学的广阔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编著出版了《生态学引论》、《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等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
1 害螨暴发为害的原因
当大面积集中种植一种作物时,给害螨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源,而害螨天敌却缺乏补充食物和越冬越夏场所,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单一化,害螨失去自然天敌的控制而暴发;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杀伤大量天敌,另一方面导致害螨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出现农药防治无效的现象.于是喷药次数增加,导致恶性循环。

2 改变传统观念,提倡生物防治
传统的化学防治指标系根据每片叶害螨的数量来确定其防治时期,而生物防治原则是提倡在害螨发生前或数量很少或尚无害螨时就释放捕食螨。

同时采用慢速释放系统,由于释放器中还有一部分食物,捕食螨会按释放器中食物供应的充匮而逐渐从释放器中出来寻找食物(害螨).这就相当于分期分批释放捕食螨,使害螨的种群长时间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 “以螨治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区别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具有快速杀灭大量害螨的作用.当害螨已暴发时必须采用化学防治;缺点是持效期一般只有7~10 d,持效期后效果不理想;杀卵的效果很不理想,触杀性农药如果未接触到害螨就不能致死害螨.因而常出现施药后
2O~30 d内又再度暴发危害的现象;害螨易出现抗药性,导致打药次数和使用浓度不断增加;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果品的品质与出口。

“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的优点:捕食螨喜食害螨的卵;捕食量大,1只捕食螨一天能取食红蜘蛛6只或锈壁虱8O只,一生能取食30O~500只红蜘蛛或2000~3000只锈壁虱;控制时间长,一般8月份释放可控制到采果前;捕食螨能主动搜索害螨,而农药一般要接触到害螨或害螨取食后才能被杀;害螨不会象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那样对捕食螨产生抗性;使用捕食螨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且使用方便、省工。

缺点:捕食螨也忌接触农药.因此只能在释放捕食螨20 d前喷药。

常用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分4类:第1类为零毒性.捕食螨的死亡率o~5 ,大部分的植物性杀虫剂属之;第2类为低毒性,死亡率6 ~35 ,大部分的杀菌剂属之;第3类为中等毒性,死亡率36 ~75 .如杀螨猛、乐杀螨、狄氏剂属之;第4类是高毒性.死亡率为76 ~1O0 ,如乐果、甲拌磷等有机磷类农药。

低温会影响捕食螨的取食等活动;高温(40 C以上)对捕食螨有抑制作用。

4 捕食螨的释放要领
(1)捕食对象:各种果树、花卉、大棚蔬菜、食用菌、园林植物上的红蜘蛛、锈壁虱、跗线螨、蓟马等小型害螨害虫。

(2)释放时期早春气温较低会影响捕食螨的活动.上半年雨水较多.且柑桔溃疡病、介壳虫等较多发生,农药使用频繁,所以,5月份虽是红蜘蛛防治的高峰期.但不提倡使用捕食螨。

7~8月份,高温干旱,是柑桔红蜘蛛、锈壁虱的暴发期,且大部分果园此时的病虫害也较为单一,特别是不留秋梢的果园,少了潜叶蛾而有螨类危害,所以,此时为释放捕食螨的最佳时期。

(3)释放时间一般以阴天或傍晚最佳.释放后1~2d内最好不遇雨。

(4)释放比例一般3年生的果树,每棵树约有1万张叶片,当每张叶片有2只红蜘蛛时.一棵树有2万只,此时释放1O0只捕食螨就能在30 d内把红蜘蛛控制住,亦即捕食螨与红蜘蛛的释放比例为1:200
5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问题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存在矛盾,协调的办法是: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
治前20 d对果园内的病虫害进行最后一次施药防治,预防其它病虫害,同时将害螨的数量压低.以符合生物防治的原则。

在已释放捕食螨的果园尽量不打药,除非其它病虫害突然暴发。

6 提倡果园生草栽培
生草栽培比没有生草栽培的果园能降温增湿.可降低温度3~5℃、提高湿度5 ~1O ,而对喜高温干旱的红蜘蛛、锈壁虱有抑制作用。

其次,生草栽培为捕食螨提供了补充食物和过渡寄主,有利捕食螨和其它天敌的生存,对病虫害有综合防治效果。

如胡瓜钝绥螨捕食了柑桔红蜘蛛后,树上的红蜘蛛数量越来越少,而胡瓜钝绥螨则不断繁殖,数量越来越多,就从树上迁移到草地上,取食草本植物上的其它害螨、小型昆虫和植物的花粉或蜜露,以维持其种群,当地上食物缺乏时.胡瓜钝绥螨又迁回柑桔树上取食红蜘蛛,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柑桔树上的红蜘蛛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