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十一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评价习题及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评价习题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职业卫生评价专业)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专业知识部分1.(B )一般属于计划外应急性调查。

A.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B.事故调查C.专题调查D.职业病危害评价2.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 B )A.1-5毫米B.1-5微米C.1-5纳米D.1-5厘米3.生产性噪声包括( ABC )。

A.空气动力噪声B.机械噪声C.电磁噪声D.空气传播噪声4. 我国《职业病目录》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 C )种法定尘肺。

A.11;B.25;C.13D.215.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病的特点的是(ABD )A.职业病因明确B.所接触的危害因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C.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只出现个别病人D.越早发现,越容易恢复6. 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7.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A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8.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B. 粉尘、物理、放射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D.粉尘、物理、生物因素9.关于评价监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有(BD)。

A.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是高的工作日B.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是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C.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D.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职业卫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矽肺的典型病理改变是()A、气胸B、矽结节C、胸膜增生D、肺气肿正确答案:B2、对准备从事接尘作业职工进行就业前体检时,下列项目中哪个是不必要进行的检查项目()A、职业史B、B超检查C、既往史和自觉检查D、一般临床检查正确答案:B3、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A、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B、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C、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D、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正确答案:D4、三期尘肺中,“Ⅲ”的X线诊断标准是A、有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B、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C、在二期尘肺的基础上,出现小阴影聚集D、有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正确答案:D5、橡胶减振器的固有频率一般不高于()HzA、8B、6C、5D、2正确答案:C6、用人单位采取降温措施,使作业场所温度( ),以及因行业特点不能停工或者因生产、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不适用《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第九条规定。

A、低于37℃的(不含37℃)B、低于35℃的(不含35℃)C、低于34℃的(不含34℃)D、低于36℃的(不含36℃)正确答案:B7、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 )等内容A、安全操作规程B、职业防护措施C、应急救治措施D、职业病待遇正确答案:B8、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时的病变主要以A、消化系统病变为主B、肝脏病变为主C、肝和眼晶状体病变为主D、神经系统病变为主正确答案:C9、长时间、低浓度接触正己烷可引起( )。

A、剥脱性皮炎B、多形红斑C、多发性周围神经病D、哮喘正确答案:C10、下列何种变化属于晚期煤矽肺的典型表现A、煤斑B、弥漫性纤维化C、煤斑旁肺气肿D、煤矽结节E、大块纤维化正确答案:E1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微米的颗粒物A、≥10B、≥2.5C、≤2.5D、≤10正确答案:D12、2002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大类,迄今有()132种。

职业卫生试卷(评价)含答案

职业卫生试卷(评价)含答案

评价试卷填空题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234567简答题:1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易产生严重职业病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几类?按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导致法定职业病分类十大类115项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职业健康监护分为哪五类?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4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调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它们的名称,理化性质,使用数量等2)调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中间体,副产品及成品的名称,以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逸散物3)了解生产过程情况,了解工人生产操作方式,经查停留的地点和时间,作业姿势和劳动习惯4)了解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存在状况,包括有毒物质的种类,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估计浓度以及产生,分布,和消散的规律和趋向等。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真题十一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真题十一

职业卫生检测答案一、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 A )A评价检测、B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2.采集空气中的铅烟采用( D )A、滤纸B、过氯乙烯滤膜C、玻璃纤维滤纸D、微孔滤膜3.气相色谱法通常采样用如下哪人指标作为定性指标( A )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保留体积D、调整保留体积4.用短时间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锑、铬金属气溶胶。

采集流量及时间应为( A )A、5L/min 流量采集15minB、10L/min 流量采集15minC、15 L/min 流量采集15minD、100 L/min 流量采集15min5.以下空气采样材料不属于采样滤料是( D )A微孔滤膜 B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C 过滤乙烯滤膜 D 活性炭管6.以下行业中生产性粉尘存在较多的行业是( A )A、建材B、机械、C、化工D、造纸7.在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时,应当( A )A、连续检测3天,其中包括浓度最高的一天,浓度最高的时段B、检测一次,时间15分钟。

C、选择浓度最高的时段检测。

8.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 )A 气压B 气湿C 热辐射D 气温9.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以上的采样。

( B )A 15min、B 1h、C 8h、D 12h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B )A生产活动 B职业活动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11.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D )A烟 B蒸汽 C雾 D粉尘、烟或蒸汽12.以下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 A )A一氧化碳 B苯 C机磷农药 D盐酸12.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接触时间不应超过,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职业卫生培训考核试题(含标准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职业卫生培训考核试题(含标准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现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法》于(B)起正式施行。

A、2011年12月31日;B、2018年12月29日;C、2002年5月1日。

2、职业性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子(A)。

A、粉尘;B、高温;C、化学毒物。

3、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致病因子(A)。

A、超标的噪声;B、噪声;C、声音。

4、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B )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B、警示标识;C、安全标语5、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 C) dBAA、115;B、75;C、85。

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C)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B、无权索取C、有权要求复印D、无权要求复印7、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中常见的是(A)。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8、《职业病目录》规定,职业病有几类几种(B)。

A、九大类132种B、十大类132种C、十一大类128种D、十大类115种9、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10、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 )A、单位负责人B、劳动者C、医疗机构D、国家11、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A )保管A、用人单位B、职工个人C、专业机构D、企业主管部门12、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1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 )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D、原地14、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A )A、防毒面具B、眼镜C、手套D、口罩1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职业卫生评价练习题(带答案版)

职业卫生评价练习题(带答案版)

一填空题1.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原则。

4. 用人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5.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6.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8.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职业禁忌的作业。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1.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2.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1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4.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有不少于25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乙级资质有不少于2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丙级资质有不少于1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职业卫生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的特点?A. 病因明确B. 群体发病C. 重在预防D. 可治愈性高答案:D2.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下哪项不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A.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B.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C.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D. 为劳动者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答案:D3.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诊断的依据?A. 病人的职业史B.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 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D. 劳动者的个人生活习惯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A. 粉尘B. 放射性物质C. 高温D. 噪声答案:C5.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以下哪项不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A. 如实、无偿提供B. 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C. 劳动者索取时拒绝提供D. 劳动者索取时提供答案:C6.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C.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D. 劳动者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承担责任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A. 早期发现职业病B. 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C. 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D. 评价劳动者健康状况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A. 工程技术措施B. 个体防护措施C. 组织管理措施D. 药物治疗措施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A. 现场调查B. 实验室检测C. 职业健康检查D. 流行病学调查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A. 定期监测B. 定点监测C. 个体监测D. 群体监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下哪些属于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A.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B.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C.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D.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A. 粉尘B. 放射性物质C. 噪声D. 振动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诊断的依据?A. 病人的职业史B.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 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D. 劳动者的个人生活习惯答案:ABC4.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A. 早期发现职业病B. 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C. 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D. 评价劳动者健康状况答案:ABD5.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A. 工程技术措施B. 个体防护措施C. 组织管理措施D. 药物治疗措施答案:ABC6.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A. 现场调查B. 实验室检测C. 职业健康检查D. 流行病学调查答案:ABD7.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A. 定期监测B. 定点监测C. 个体监测D. 群体监测答案:ABC8. 以下哪些属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C.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D. 劳动者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承担责任答案:ABC9. 以下哪些属于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A.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B.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C.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D. 为劳动者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属于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的职责?A. 如实、无偿提供B. 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C. 劳动者索取时拒绝提供D. 劳动者索取时提供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质现场评审题库单位名称:姓名:从事专业:评分:一、填空题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7. 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由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 PC-TWA,达到 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 60min 。

11.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评价答案一、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C )A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B 粉尘、毒物和噪声C 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D 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2.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___,不允许使用___;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 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____,也可以是____,但应适合该空气____。

( B )A、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B、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C、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D、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3.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A 1/2 MACB 1/2 PC-STELC PC-TWA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4.低温作业是指( D )。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5.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A )。

A MACB PC-TWAC PC-STEL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6.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C 事故通风装置D 密闭设施。

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 A )A、体检机构;B、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C、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医务人员。

9.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 D )A、2种;B、3种;C、4种;D、5种。

10.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C )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12.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13.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14.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 B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B、职业病病人;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D、接触矽尘工人15.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 B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6.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A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17.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 )含量)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 A化学组成(游离SiO2荷电性18.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D )A、控制噪声源B、控制传播途径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D、职业性健康检查19.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C、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D、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20.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D )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D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二、多选题(每题至少两个以上答案,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选择类比工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BCD )的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C.离岗时 D.应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ABCDE )。

A.劳动者的职业史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E.劳动者的既往史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主题工程( ABC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投入使用D、同时预算5.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 A B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控制职业危害 D综合治理6.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ABCD )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皮肤病7.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程度与(ABCD )有关。

A.噪声强度B.暴露时间C.个体因素D.噪声的性质E.厂房大小8.通风除尘系统风道的设计计算中运用了以下哪些参数?( ABCDE )A、风道有效截面积B、控制风速C、风量D、平均风速E、风道长度9.粉尘采样包括( ABCD )A 定点采样B 个体采样C 短时间采样D 长时间采样10.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ABCD )项目(简称“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A. 扩建B. 技术改造及引进C. 新建D. 改建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内容包括(ABCD)A 规章制度B 操作规程C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D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2.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ABC )A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3.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时,采用的评价方法有(ABCD)A 职业卫生调查B 职业卫生检测C 职业健康检查D 检查表分析14.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包含(ABCD)A 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B 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C 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D 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1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ABCDE )A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B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C劳动强度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D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E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只能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 )2.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F档。

( × )3.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4.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5.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

(√)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与职业的资料。

(√)7.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8.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9.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10.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四、综合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6h。

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2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2小时。

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1)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C TWA =(C1T1+C2T2+C3T3)/8=(300×2+60×2+120×2)÷8=120(mg/m3)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2、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