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初中教资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资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5 km/sB. 3×10^8 m/sC. 3×10^5 m/sD. 3×10^8 km/s答案:B2. 以下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空气B. 水C. 铁D. 木头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C)B. 开尔文(K)C. 华氏度(°F)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
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旋转状态D. 以上都不是答案:B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放大镜C. 影子D. 透镜成像答案:C6.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一规律被称为()。
A. 欧姆定律B. 焦耳定律C. 基尔霍夫定律D.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答案:B7. 以下哪种物质是半导体?()A. 铜B. 硅C. 银D. 铁答案:B8.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弹力C. 重力D. 磁力答案:D9. 以下哪种现象是物体内能的转化?()A. 摩擦生热B. 压缩气体做功C. 热传递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的熔点最高?()A. 冰B. 铁C. 钨D. 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现象是光的反射?()A. 镜子成像B. 潜望镜C. 影子D. 彩虹答案:A、B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A. 材料B. 长度C. 横截面积D. 温度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现象是物体内能的转化?()A. 摩擦生热B. 压缩气体做功C. 热传递D. 电热器加热答案:A、B、C14. 以下哪些物质是绝缘体?()A. 橡胶B. 玻璃C. 盐水D. 铜答案:A、B15. 以下哪些现象是光的折射?()A. 放大镜B. 彩虹C. 影子D. 透镜成像答案:A、B、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A。
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核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核试卷(含答案)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核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属性是____。
A. 质量B. 速度C. 力D. 能量答案:A2.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物理变化?A. 冰融化B. 水沸腾C. 木头燃烧D. 食物腐烂答案:D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m/s。
A. 15B. 340C. 1000D. 10000答案:B4.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____。
A. 月亮周期B. 地球周期C. 太阳周期D. 年答案:D5. 下列哪种单位用于测量长度?A. 千克B. 米C. 秒D. 牛顿答案:B6.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____。
A. 发散B. 汇聚C. 阻挡D. 折射答案:B7. 下列哪种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A. 镜子中的反射B. 通过透明介质的折射C. 手影游戏D. 彩虹答案:C8. 下列哪种能量转化是热机工作的原理?A.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 电能转化为热能C.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D. 光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9. 下列哪种现象说明地球是圆的?A. 星星在夜空中移动B. 船只在海平面上逐渐消失C. 太阳从东方升起D. 月亮的形状变化答案:B10. 下列哪种单位用于测量质量?A. 千克B. 米C. 秒D. 牛顿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____键结合而成的。
答案:共价2.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____。
答案:地心3.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m/s。
答案:2997924584.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称为____力。
答案:平衡5.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
答案:自西向东6. 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____。
答案:位移7. 下列哪种物质是晶体?答案:冰、食盐、石英8. 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有____。
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和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课标》练习11、物理课程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以及()的培养。
2、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注重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关于物理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方面,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是通过()来实现的。
4、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3)注重(),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把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个方面,其中内容标准包括()、()和()三大主题。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
这三个方面包括:()、()、()。
2、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应地填写在括号中:()、()、()。
例如(2、C)3、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这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之一。
请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将()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向知识的()转化;从学生()向()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科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见下表),这也构成了科学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业务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业务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 A. 打雷- B. 毛衣摩擦后贴在墙上- C. 两张纸擦过后会相互吸引- D. 空气中的灰尘被电视机吸附住2.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能?- A. 动能- B. 势能- C. 电能- D. 内能3. 物质从气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叫做什么?- A. 升华- B. 凝固- C. 熔化- D. 沸腾4. 火箭在太空中飞行,属于哪种运动?- A. 弹道运动- B. 直线运动- C. 曲线运动- D. 循环运动5. 下列哪个是波动现象?- A. 火焰燃烧- B. 车辆行驶- C. 音乐播放- D. 水沸腾二、填空题1. 物质的最小单位是____。
2. 光的传播是一种____传播。
3. 机械波需要____才能传播。
4. 重力是由____引起的。
5. 镜子里的影像是由____引起的。
三、解答题1. 请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的传播。
2. 请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会感到向外被甩出去的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A5. C二、填空题1. 原子2. 波动3. 媒质4. 质量5. 反射三、解答题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耳膜振动,然后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当车辆加速或减速时,乘坐在车上的人体会有惯性,即保持运动状态的趋势。
当车辆改变速度时,人体的惯性会使其保持原来的状态,导致人体向外甩出去的感觉。
初中物理教资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教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C.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D. 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慢答案:A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摩擦力()。
A. 与物体的重力相等B. 与物体的重力无关C. 与物体的摩擦系数有关D. 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的导电性最好?()A. 橡胶B. 塑料C. 铜D. 木头答案:C4.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的仪器。
A. 电流B. 电压C. 电功率D. 电能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电路短路?()A. 电路中没有电源B. 电路中没有负载C. 电路中电源和负载串联D. 电路中电源两端直接相连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介质2.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质量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伏特4. 欧姆定律公式为______,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答案:I = V/R5.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红;绿;蓝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 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3. 为什么说能量是守恒的?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其总量保持不变。
4.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中学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中学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题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题苇莲苏学区中心校教师业务考试试题(中学物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姓名:课标部分(30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分)1、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A.e、f、g、hB.b、d、f、g、h C.a、b、c、dD.a、c、e、2、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3、()评价是一种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评价。
A、成长记录 B、作业C、作品D、考试4、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三个维度,即了解、认识和()。
A、掌握B、理解C、灵活运用D、知道5、()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其纳入“课程内容”。
A、自主B、合作C、科学探究D、传统6、做演示实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观察和思考B、看书C、做题D、提问7、()是学生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对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
A、记住概念B、掌握规律C、解答习题D、实验操作8、物理课程总目标之一: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A、危机B、节约能源C、可持续发展D、科学探究9、对“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评价应当包含对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及其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的评价。
A、实验基本技能B、基本规律C、重要公式、概念D、学习态度10、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做的实验有()个。
A、10B、15C、20D、25教材部分(70分)二、单项选择题。
(60分)1.下列事例中接近正确的是()A、中学生步行速度大约为4m/s;B、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2kg C、洗澡水的温度是70℃ D、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50Pa 2.肇庆市正在加快“魅力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20mmB、恰为120mmC、小于60mmD、略大于60mm 3.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4.夜晚,街道两边的路灯纷纷亮起来了,将城市显得格外美丽,这些路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并联B、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C、串联D、无法判定5.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初中物理试题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初中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第一部分:物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0分)单项选择题(5×4=20分)1.在对一堂课进行评价时,所说的教学效果好,重点体现在():A. 教师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等方面。
B. 学生思维空间大, 学生参与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等方面。
C. 教师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等方面。
D. 教师授课纲目清楚,设计合理,画图准确等方面。
2. 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和记录,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是():A. 探究式学习 B.自主式学习 C.实践学习 D.接受式学习3. “说课”是河南省新乡市 1987 年推出的一项教改实验活动,这项活动操作性强,实效明显,十多年来在全国普遍推广,得到了广大教研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的认可.说课的内容通常是():A.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B. 说备课,说评课, 说德育渗透及素质教育。
C.说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说智能培养训练,说效果捡验。
D.说教学目的,说重点难点,说教具使用。
4.新的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和理解,正确的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及所运用的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可简称“双基”。
D.“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物理知识与技能(70 分)1.单项选择题(3×5=15)1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如果对着电视机对面的墙壁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所示,这是利用()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路可逆2 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有好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教师业务考试试题物理

教师业务考试试题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2×10^8 m/sC. 3×10^5 km/sD. 2×10^5 k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kg,作用力是10N,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5 m/s^2B. 10 m/s^2C. 20 m/s^2D. 15 m/s^23. 以下哪种物质的导电性最好?()A. 橡胶B. 玻璃C. 铜D. 塑料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其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A. 9.8 m/s^2B. 10 m/s^2C. 11 m/s^2D. 12 m/s^25.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以下哪种电磁波的波长最长?()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可见光6.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海市蜃楼B. 彩虹C. 影子D. 凸透镜成像7.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如果摩擦力是恒定的,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将如何变化?()A. 速度逐渐增大B. 速度逐渐减小C. 速度保持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8.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那么它的势能将如何变化?()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9. 以下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A. 水B. 铁C. 铜D. 铝10.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时,它处于什么状态?()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加速运动状态D. 减速运动状态1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电磁感应?()A.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B.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C. 静电感应D.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除以电流I,即R=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师业务考试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公共知识公共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
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
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
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
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第二部分学科基础知识(4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各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
每小题2分, 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汽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下图为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乙丙甲丁 B.甲丁乙丙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3.右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不变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4.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线管磁性减弱,弹簧变长B.螺线管磁性减弱,弹簧变短C.螺线管磁性增强,弹簧变长D.螺线管磁性增强,弹簧变短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则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不变D.灯泡变亮6.将小电动机与小电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的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
在电动机的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生磁,使电动机转动 B.这是电磁感应现象C.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D.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7.右图中三只电灯完全相同,某同学对该电路进行了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S1、S2都闭合时,三只灯均发光B.S1、S2都断开时,L1和L2两只灯发光,L3不发光C.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小于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D.S1、S2都断开时,电路消耗的功率小于S1、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功率8.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体的质量为3kg,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6NB.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500cm3C.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D.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B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9.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力G=120N,不计摩擦和绳重。
若将物体匀速提高1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0JB.动滑轮的重力为40NC.拉力做的总功为160J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10.如图所示,将灯L1、L2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接在电压均为U的两个电路中,在甲图中灯L1的功率为4W,在乙图中灯L1的功率为9W.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灯L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3B.L1、L2两灯灯丝电阻之比是2∶1C.甲图中灯L1、L2的功率之比是2∶1D.甲、乙两图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是3∶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右图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口已盖紧),如果把它倒过来放稳,瓶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瓶底朝下时对桌面的压强要,理由是。
2.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
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填“实”或“虚”)。
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3.如图所示的是小灯泡的U—I变化曲线。
由图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4V时,它的灯丝电阻为Ω。
4.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桌面拉着一物块运动。
当测力计的示数为3 N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状态;当测力计的示数为4 N时,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5.炎热夏季,美丽的“东昌湖”水吸收大量的太阳光热,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些许凉意。
若湖水总质量为 2.0×1010kg,当水温平均升高0.5℃时,吸收的热量为 J。
[c水= 4.2×103J/(kg·℃)] 6.暑假,小明准备去上海参观世博会,顺便去南京看外婆。
他在网上搜索到了北京至上海的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和谐号动车组D231次列车,该车的部分经停车站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则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 km,动车组从北京到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km/h。
(保留到整数)。
站名到达时刻发车时刻停留时间运行时间里程北京南09:45 0公里兖州14:O6 14:07 1分4小时21分642公里南京18:00 18:O2 2分8小时l 5分 1 1 53公里苏州19:37 19:39 2分9小时52分 1 370公里上海20:21 10小时36分 1 454公里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某辆小轿车油箱内装有32kg汽油,司机小李驾车沿高速公路到某地旅游,路程为300km.假设轿车是匀速行驶,且受到的阻力为920N.已知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有30%转化为机械能,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1)汽车到达目的地牵引力所做的功;(2)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行驶途中是否需要加油.2.下图为某小电热水器的电路图,R1为发热板,当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迅速被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S自动切换到另一挡,处于保温状态。
(1)说明S分别接a、b时,热水器对应的工作状态;(2)若热水器加热时的功率为550 W,保温时发热板的功率为88 W,求电阻R2;(3)当S接a时,电路在5 min内消耗的电能。
第三部分课程标准(1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
3.学生评价的内容应与课程目标一致。
二、简答题(本题共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造新的评价体系。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四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15分)一、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0分)阅读《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例,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