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繁殖

合集下载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食用菌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它是指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利用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1. 选取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蘑菇、平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

2. 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基质,可以使用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材料制作。

制作菌种培养基的方法一般包括原料的消毒处理、混合搅拌、装入菌种瓶中等步骤。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细菌和其他菌种的污染。

4. 菌丝生长: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菌丝的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5. 菌种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繁殖。

常见的方法有剥离菌种、涂抹菌种等。

6. 制作菌棒或菌袋:菌种繁殖后,将菌丝接种到菌棒或菌袋中。

菌棒通常是用锯末、秸秆等有机材料制成,菌袋则是用塑料薄膜制成。

7. 培养环境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菌棒或菌袋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8. 及时采摘: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量下降。

9. 清洁消毒: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洁和菌棒或菌袋的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菌种的侵入。

10. 循环使用:在一定周期后,可将已经收获的菌棒或菌袋重新接种繁殖,循环利用。

以上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种植食用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同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种植时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如何进行蘑菇的快速繁殖和扩繁

如何进行蘑菇的快速繁殖和扩繁

如何进行蘑菇的快速繁殖和扩繁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蘑菇的需求,许多人开始尝试蘑菇的快速繁殖和扩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蘑菇的快速繁殖和扩繁的方法和技巧。

1. 蘑菇的快速繁殖方法之孢子法蘑菇的繁殖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的。

首先,准备一个适当的培养基,可以使用稻草、锯末等。

将培养基放在一个洁净的容器中,覆盖在培养基表面上播撒蘑菇的孢子。

然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孢子就会发芽生长,逐渐形成蘑菇菌丝。

最后,将培养好的菌丝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就能使菌丝快速扩繁,最终长出蘑菇。

2. 蘑菇的快速繁殖方法之菌核法蘑菇的繁殖还可以通过菌核进行。

所谓菌核就是一种由菌丝纠缠形成的花状物。

首先,选取健康的蘑菇,将其顶部的伞盖切下,并将其垂直放置在洁净的培养基上,等待菌核生成。

生成的菌核类似于一朵花,具有多个花蒂和花柄。

然后,将菌核取出,放置在新的培养基上,菌核就能够迅速扩繁并长出新的蘑菇。

3. 蘑菇的快速繁殖方法之利用菌丝体系除了孢子法和菌核法,还可以利用菌丝体系进行蘑菇的繁殖。

首先,准备一定数量的蘑菇菌丝,并将其植入适宜的培养基中。

然后,将培养基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中,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当菌丝扩繁到一定程度时,将其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就能够快速繁殖出更多的蘑菇。

4. 蘑菇的快速扩繁技巧之温度调控温度是蘑菇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蘑菇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根据蘑菇的种类来合理调控温度。

通常情况下,蘑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繁殖温度要略低一些。

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加快蘑菇的繁殖速度,使其快速扩繁。

5. 蘑菇的快速扩繁技巧之湿度控制湿度是另一个影响蘑菇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蘑菇较喜湿润的环境,但也不可过湿。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蘑菇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蘑菇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进行调节。

第3章食用菌生理生态ppt课件

第3章食用菌生理生态ppt课件
作用
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 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
来源
牛肉膏 酵母膏
麸皮 土豆汁
米糠 玉米浆
(五)水分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自由水
基本溶剂代谢介质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鲜重90%左右
在细胞中 占生来自因素 10-6~10-7无机盐 10-4~10-5
来源
有机氮(主要)
无机氮(NH4+、NO3-) 尿 素
胞外酶
吸收利用
辅助氮源
牛粪
效果
只有无机氮,易生长慢、不结菇无机氮源多,降低食用菌品质 铵态氮比硝态氮效果好
C/N
适宜
菌丝生长期:20~25:1 子实体生长期:30~40:1
太小:菌丝易徒长,不易结菇 太大:生长慢,产量低
(三)无机盐
作用
称为
营养物质
一、营养物质
(一)碳源
概念
能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
作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来源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复杂:
纤维素、木质素等
胞外酶水解后
吸收利用
常用
主要:植物性下脚料
辅助:白糖
诱导 孢外酶产生促进菌丝生长
玉米芯
(二)氮源
概念
能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
作用
构成核酸、蛋白质的要素
氮源 10-3
碳源10-2
水分大量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规律
二、生理类型
食用菌
生活方式
腐生菌共生菌寄生菌
(一)腐生菌
1.概念 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菌
2.种类
腐生菌
腐生对象
木生菌 粪草生菌 土生菌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1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1

食用菌制种技术 1食用菌制种前言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

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

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

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

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

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

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

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

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

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转管扩接←保贮↓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图4-1 制种工艺流程图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基本上是按菌种分离→母种扩大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的程序进行。

菌种通过三级扩大,菌种数量大为增加,同时菌丝也从初生菌丝发育到次生菌丝,使菌丝更加粗状,分解基质的能力也增强。

食用菌育种学-第一章 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育种学-第一章 食用菌的生活史

异宗接合的四级性
四极性异宗结合的菇类,其性别由两对独立分离 的遗传因子Aa、Bb所决定,只有所含的AB两个 因子都不相同的两条单核菌丝才能结合,含AB因 子的单核菌丝只能和含ab因子的单核菌丝结合配 对,含Ab因子的单核菌丝只能和含aB因子的单核 菌丝结合配对,属于这些类型的有香菇、毛木耳、 平菇、银耳等,约占食用菌总数的57%。异宗结 合的菇类,其单孢菌株经配对后,才能产生子实 体。
又形成双核菌丝。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
人们把刚从有性孢子萌发的菌丝体称为单核菌丝 体或者出生菌丝体。这种菌丝开始含多个核,后 来细胞产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有一个细胞核。
单核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两个单核菌丝的细 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双核细胞,具有双 核细胞的菌丝体称为双核菌丝体或次生菌丝体。 由于这种双核菌丝的细胞核来自不同的细胞,因 此又名为异核体。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
双核菌丝体的菌丝比单核菌丝体的菌丝粗,生长 速度也快。此外,双核菌丝体还具有锁状联合结 构,大多数食用菌就是通过锁状联合不断分裂细 胞而生长的。
双核菌丝体在适宜的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等 条件下,能相互扭结结成团,发育成原基。原基 是子实体的“胚胎”,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始,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个体发育 过程。相当于高等植物从种子萌芽、生长发育到 开花结实,又形成种子的过程。
真菌典型生活史是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长成菌丝 体,然后继续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从营养阶 段过渡到繁殖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 孢子,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可重复产生,直到 最后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为止。
异宗接合:单核菌丝属“雌雄异株”。这类食用菌的性别 出现在不同孢子或单核菌丝上,只有异性的单核菌丝才能 质配成双核菌丝,而同性间永不亲和、结实(指产生有性 孢子)。这种现象称为自交不育或异宗接合。如香菇、糙 皮侧耳、羊肚菌、木耳、毛木耳和大肥菇等。

第五节-食用菌菌种的扩繁与培养

第五节-食用菌菌种的扩繁与培养

第五节食用菌菌种的扩繁与培养引言:从外地购进或分离获得的母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时,要对初次获得的母种进行扩大繁殖,以增加母种数量。

一、菌种扩大把接种物移至培养基上,在菌种生产工艺上称接种。

在栽培工艺即生产中称播种。

条件:无菌操作(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火焰周围10cm)1、母种扩接方法(超净工作台内接种,由试管到试管)将试管菌种接到新的试管斜面上扩大繁殖,称为继代培养,转管。

程序:P43(1)消毒手和菌种试管外壁。

(2)点燃酒精灯。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并握要转接的菌种和斜面培养基,在酒精灯附近拔掉棉塞。

(4)在酒精灯灼烧接种锄和试管口。

(5)冷却接种锄,取少量菌种(绿豆大小),至斜面培养基上。

(6)塞上棉塞,贴好标签。

整个过程要快速、准确、熟练。

1支→30支二、菌种的培养1、母种培养(1)适温培养在恒温箱(室)培养种块有萌发,并向培养基上蔓延后,将培养温度降低2~3℃,促使菌丝健壮生长。

(2)注意通风通风不足,菌丝生长缓慢,棉塞上易滋生霉菌。

(3)定期检查前几天,要逐管检查,以防掩盖杂菌。

发现污染,及时淘汰。

(4)详实记录记录菌株来源、转接时间、培养基种类、发菌的温湿度、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污染现象、数目。

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

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

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

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平菇:土豆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 pH值自然;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1)葡萄糖 3% 豆粉 2%玉米粉 1% 硫酸镁 0.05%磷酸二氢钾 0.1% 酵母粉 0.5%其余为水 pH 值自然本配方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液体培养。

食用菌生活史

食用菌生活史
1核配产生双倍核担子细胞中的两个单倍体核,发生融合,进行核配,成为一个双倍核(n+n—2n)。
2双倍核随即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又减半,双方的遗传物质,重组和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核,分别进入担孢子。有时减数分裂后的单倍核,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即第三次分裂),产生八个核进人担孢子(四个退化)
3担孢子弹射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担孢子萌发又开始新的生活周期。
(三)双核菌丝体发育为三次菌丝体
双核菌丝体进一步发育,在适宜条件下,便产生有组织分化的子实体。这些已组织化的双核菌丝体称为三次菌丝体(或结实性双核菌丝体)。
(四)菌褶处异核菌丝顶端发育为担子,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在子实体发育成熟时,子实层中的部分细胞,在双核菌丝末端发育成棍棒状的担子细胞,进一步产生有性的担孢子,其发育过程是:
(2)次级同宗结合属于这一类结合的食用菌,每个担子上只有两个担孢子,担孢子是异核的,萌发的菌丝体为双核菌丝体。双孢蘑菇即属于这一类型,其担孢子一般含有两个核,萌发后,自身发育就可形成子实体。
2.异宗结合大多数食用菌的担孢子或单核菌丝有"雌"、"雄"性之分(常用"+"、"-"表示)。其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异性的单核菌丝,才能质配成双核菌丝,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而同性别的菌丝永不亲和,也不产生有性孢于,这种现象称异宗结合,也称自交不育。异宗结合有两种类型。
(l)二极性二极性食用菌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的,这类食用菌所产生的担孢子以及由担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不是A型,就是a型,四个相孢子分属二种类型,即二个是A,二个是a。,两两相等,称为二极性。在二极性的食用菌中,单核菌丝的质配,只有组成Aa时,才能出现正常的锁状联合,形成双核菌丝体,最后发育成子实体。如果各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让其自己配对,可育率有50%(表2)。

食用菌原种的筛选与扩繁的实验报告

食用菌原种的筛选与扩繁的实验报告

食用菌原种的筛选与扩繁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入理解食用菌母种的含义、重要性和生产上的作用。

学会常用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了解食用菌母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食用菌母种是指从大自然首次分离得到的纯菌丝体,多通过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

因其在试管里培养而成,并且是菌种生产的第一步骤,因此又被称为试管种或一级种。

纯菌丝体在试管斜面上再次扩大繁殖后,则形成再生母种。

它既可以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母种的扩大培养是从一支母种转接、培养、扩繁成若千支母种的过程,整个过程期间,须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母种菌的转接、培养与扩繁。

三、实验所需1、菌种: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灰树花等。

2、材料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酵母膏、75%酒精等。

3、仪器用具:天平、电炉、熬制锅、刀砧、小刀、玻棒、纱布、漏斗架、漏斗(套接橡胶管和)、止水夹、试管(18×180mm左右)、棉花、橡皮筋、牛皮纸(报纸)、棉线、铁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棉瓶、长柄镊子、接种具(钩、锄等)、酒精灯、火柴、垫架、标签、笔等。

四、实验内容(一)母种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配方常用培养基PDA:马铃薯(去皮去芽眼)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酵母膏2.5g。

(2)培养基配制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称取200g,用刀砧切碎,放入熬制锅(内壁有容积刻度)中,加入清水,电炉加热煮沸后调小火力,维持约20min,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得过滤薯液,再向过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20g及酵母膏2.5g,补足水分至1000ml,搅拌均匀煮沸溶化后准备装管。

(3)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入培养基占试管的1/4-2/5处,装管时控制好止水夹头,对培养基流向、流速、流量进行控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培养液,以免浸湿棉塞,易受杂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即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个体。

它的特点是能反复进行,产生个体多。

大多数食用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无性孢子如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来实现的。

这些孢于萌发后能形成新的个体。

具体方式有:
1、节孢子(粉孢子)是一种薄壁的无性孢子,通常由菌丝断裂而成,呈短枝状,每段可长成一个新个体。

银耳菌丝体(不论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受到不良环境条件(如热、浸水、搅动等)的刺激会断裂成节孢子,待环境条件适宜,节孢子萌发成菌丝。

2、厚垣孢子是一种细胞质密集,四周细胞壁增厚的休眠细胞,常形成于菌丝细胞间。

如草菇菌丝在老熟时形成的红色物即厚垣孢子堆。

当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又萌发为菌丝体。

3、分生孢子由菌丝的一部分转变成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梗生出的孢子叫分生孢子。

如毛柄金钱菌的菌丝体能断裂成单细胞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4、芽生孢子(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无性孢子,又称酵母状分生孢子。

如银耳的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均可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二)有性繁殖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是经过不同性别细胞配合后产生一定形态的有性孢子来实现的。

主要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质配是两个细胞的细胞质发生融合的现象;核配是将两个单倍体核融合为一个双倍体的合子核;减数分裂把合子核的染色体减半,又重新产生四个单倍体核。

食用菌是通过形成有性的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来实现其有性生殖的。

1、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发生在子囊细胞内。

子囊细胞是由双核细胞的钩状侧枝发育成的。

双核菌丝细胞的两个核融合(核配)成为染色体双倍的合子核后,经三次细胞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结果在一个子囊里形成了八个单倍的核,这些核粒外囊细胞质后,就成了八个子囊孢子。

2、担孢子的形成担孢子是担子菌特有的特征,它外生在担子上。

担子是由双核菌丝
细胞末端(呈棍棒状)发育成的。

棍棒状的担子细胞,经核配和二次细胞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核,每个子核分别进入担子上部所出生的四个小梗,之后四个梗就发育成为四个担孢子,当担子内的核进行减数分裂时,性基因发生分离,异宗结合的食用菌,核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合型,由于不同型核分别进入担孢子,就构成了不同性别的担孢子。

一、春栽食用菌的接种3月是春栽食用菌的最佳接种期,又是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期。

适于3月接种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黄背木耳、银耳、猴头菇、灰树花、姬松茸、大球盖菇、茶薪菇等。

一般采用袋栽或床栽,自然发菌,4~6月出菇。

二、秋栽菇类的春季出菇管理去年秋天或冬天袋栽的香菇、平菇、金针菇及其他菇类,随着气温的回升,菌丝也逐渐恢复生长,菌袋开始进入黄金出菇季节,但菌袋内水分已严重不足。

因此,补足水分,加强通气是春季出菇管理的重点工作。

菌袋补水多采用浸水或淋水。

补水后的菌袋,稍晾干,待表面无水时,放回菇房管理出菇,待菇蕾形成后,适时洒水,将菇房空气湿度提高为85%~90%,同时加强通气,为子实体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三、越冬菌床的出菇管理去年秋季栽培的鸡腿菇、双孢菇、姬松茸和茶薪菇菌床,当春季气温回升,菌丝开始生长后,要及时进行菌床管理。

首先用细土填补凹坑,整平床面,然后采用轻喷勤喷的补水方法补足菌床水分,即每天喷雾状水5~7次,连续喷3~4天,使覆土层的含水量保持在18%~20%。

补水后菇房要定时通气,促使菌丝生长并扭结成子实体原基。

待菇蕾形成后,提高菇房湿度,加大通气量,直到采收。

四、黑木耳椴木点菌当前栽培黑木耳仍以椴木栽培为主要方式。

我省黑木耳点菌(也叫接种)时间在3~4月,在此期间宜早不宜迟。

点菌应在晴天或阴天无风天气进行,应边打孔,边点菌,边封口。

点菌提倡合理密植,每根椴木上打4排接种孔,行距3~5厘米,孔距8~10厘米,接种孔直径在1.2~1.5厘米,深度1.5~2厘米。

将耳木以顺码式或“井”字形堆叠至1米高,上盖草帘进行堆积发菌。

每7~10天翻堆1次,发菌约1个月,当接种孔周围有白色菌出现后,便可散堆排场。

五、椴木香菇的散堆发菌2月接种的香菇,经25~30天堆积发菌,应及时将堆积的椴木拆散,再以覆瓦式或“井”字形排开。

散堆后10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将菇木调换位置,结合翻堆,检查杂菌感染情况。

以后每20~30天翻1次堆,直到散堆发菌结束。

在散堆发菌阶段,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菇木偏湿。

六、香菇和黑木耳催蓄出菇去年椴木栽培的香菇和黑木耳,可在3~4月,应将椴(耳)木进行散堆,并补水催菇,即用冷水向菇木上喷3~4天,每天5~7次,使每根菇木吸足水分,或将椴木浸入水池24~48小时。

椴木经低温和冷水刺激,菌丝便很快扭结形成原基,从而进入出菇期。

七、病虫害防治防治病虫害是春季食用菌管理非常重要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清理干净菇房及其周围杂物、废料,尤其是被污染的菌袋,应及时清除并运至远离菇房处烧掉,或经高温发酵后再利用。

菇房内经常撒石灰及其他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杀菌。

若发现菇房有病虫害发生,可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或人工捕杀。

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尤其不要用剧毒农药。

第六章食用菌选种育种技术第一节第二节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食用菌的生活史第三节第四节选种技术育种技术第一节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食用菌的繁殖方式共有三种,即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准性繁殖。

一、无性繁殖不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亲代直接产和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食用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可以菌丝断裂的方式繁殖: 2.以产无性孢子的方式繁殖:如香菇产生节孢子,草菇产生厚垣孢子,黑木耳产生钩状分生孢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