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所获特权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十口通商
承认《天津条约》 有效 十一口通商 割九龙、赔款
割地、赔款
赔款 自由航行和利益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清 政 府 被 迫 应 对 变 局
国 家 机 构 的 变 化 权 力 结 构 的 变 化
5.战争的影响
(1)政治: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 (2)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3)思想:“开眼看世界”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
2、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1)结果: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②危害: ①主要内容: 破坏贸易主权 A.五口开放通商 领土主权 B.割港岛 关税主权 C.关税协定 司法主权 D.领事裁判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G赔偿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落后的自然经济 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虎门销烟
(1839.6.3—6.25)
A
• (2010· 四川文综· 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 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 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 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
1、背景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思考。(提示: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
政治 中 国
英国
经济 中 国
英国
外交 中 国
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 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 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 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 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下列材料,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线索
▪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二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 成高潮。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开始了侵华战争。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一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二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度点拨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签订就反映了帝国主 义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新要求。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中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 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成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 一条约签订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被迫开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州被 开辟为通商口岸后的惨状,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 州为通商口岸,故选B项。 答案:B 点拨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 了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这体现了列强输出 资本的要求,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必修课备课笔记第12课 封建制度(第二版)

第12课封建制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兰克王国是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日耳曼国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西欧封建制度产生至确立的时间。
理解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农奴劳动、地租剥削的基本经济特征。
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西欧城市复兴和庄园衰败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以时间、空间为纬度,以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为类别,用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
二.重点1、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和封建制度的产生2、中世纪庄园的特点三.难点1.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产生: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相结合2.封建制度内涵:经济——农奴劳动、地租剥削;政治——法兰克征服者上层、罗马贵族和教会贵族合流,构成封建统治阶级3.封建等级制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限于西欧大陆)4.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谁所灭?有何影响?日尔曼人,标志欧洲古代历史的终结,进入中世纪的西欧。
(一)封建制度的产生1.日尔曼国家的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原有的氏族公社无法接纳众多的被征服者,也难以胜任管理之职,于是日尔曼国家应运而生。
在众多日尔曼人建立的国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刻的是法兰克王国。
2.法兰克王国(1)建立者:日尔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2)建立的时间:486年(3)历史进程:A.克洛维建立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486——751年),6世纪后成为西欧最强大国家读图学史P52上图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克洛维率三千亲兵皈依基督教)发生在哪一年?这件事对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件事发生于496年。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0845540d79563c1ec4da7103.png)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 )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 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
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
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洋务运动兴 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场。②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
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 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想变中国为它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大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2)中国的
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 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
在中国销路狭窄。(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中国人民 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2.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1)目的: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 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 地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 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 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 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 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逐步成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 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

战舰:31艘
1883—1894,日本共开 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 元. 1890年后,日本 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 来发展海、陆军.
1892:23 万
(5.9万余吨)
鱼雷艇:24 艘
1892:41%
1890: 31.6% 1881: 16.6%
(1400余吨)
材料一: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 (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 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 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欧美等国“不干涉”政策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 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 多吨。 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 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 之约——《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 位天翻地覆。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 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 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 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 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 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 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 英法美 1900—1901 日意俄 奥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辛丑条约》
★ 对列强侵华影响的认识:
其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 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 “大陆政策”,对 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2、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② 平壤 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 黄海 战役,邓世昌壮烈殉国,中方主力尚 存,却让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④ 辽东 战役,日本攻占大连,进行了旅顺大 屠杀。
设厂(新增)
扩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B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6
B
2.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
1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以华制华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16
6、《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 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C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地区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刘永福、姜绍祖、徐骧
9
5、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
政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18
小结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者 结果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天津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北京条约》 化程度加深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13
D
4.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
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 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 容 2、危 害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据有( )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
3.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
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 D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 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 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 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3、口号:扶清灭洋
4、评价:“扶清灭洋”体现了爱国主义,但在一
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 者的警惕。“灭洋”的提法,说明义 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
12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2、经过:
3、结果: 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辛丑
条约》。义和团运动失败,但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0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参加国: 英、俄、德、 法、 美、日、意、 奥。 1、原因: 进一步瓜分中国, 镇压义和团运动
11
义和团运动
1、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主要成员:农民
⑤ 威海 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 充分动员民众;
日本:
日渐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且蓄谋已久。
4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
危害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马关条约》 的内容及危害;中国军民的抗争;义和团和八国联 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危害。理解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重难点: 《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8
愤激于《马关条约》对台湾的 割弃,清末诗人丘逢甲作了一 首《春愁》:
台北 台中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台南
去年今日割台湾。
阅读教材P59历史纵横,思考: 在哪些人的率领下,台湾人民进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下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15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D
5.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
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 海关铁路 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