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辨析病句的几点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病辨析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病辨析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病辨析方法与技巧一、望中取胜,抓病句修改的敏感点病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是否合乎语言逻辑,考查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情况。

要检查病句,语法规则当然是标准。

但从高考题的角度看,一些病句题中出现许多敏感点,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在辨析病句时,抓住了这些敏感点,就比较容易辨析病句。

(一)望句子主干。

提取主干来审查句子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结构混乱等语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个句子的出现,我们首先要看的就是句子主干,许多学生还不了解句子成分,因此,送大家几句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例1.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2011年北京卷)例2.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2011年湖北卷)(二)望句子开头的介词。

关注句子开头的介词,判断介词是否掩盖了句子的主语,介词是否造成了句子混乱,介词使用是否得当。

(常见的介词有在、使、由于、经过、对、通过等词语,他们的出现是病句的敏感点。

)例3.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2011年安徽卷)例4.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2009年四川卷)例5.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2006年广东卷)(三)望句子中出现的并列短语或词组。

关注句子中的并列短语或词组,判断搭配是否恰当,是否相互包容,语序是否得当,有否造成歧义。

例6.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快速识别病句的妙法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快速识别病句的妙法

高考语文复习学问:快速识别病句的妙法高考语文复习学问:快速识别病句的妙法?病句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年年都没有超过40%,甚至于低于20%。

病句类型繁多,病因隐藏,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失误。

但病句题有规律可循,把握起来并不很难。

一、关注句中的介词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它和动词一样可以带宾语,和动词的界限特别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例如:1、草,对于庄稼人是厌恶的。

(颠倒了主客体。

)2、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阔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开心接受的。

(病因同上,应把“对于”放在句首。

)3、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生疏的。

(病因同上)4、人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安排最终泡汤。

(“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去掉“由于”或“使”即可。

)5、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最终与观众见面了。

(“经过”这个介词把它自己的主语“剧组全体人员”给漏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二者应颠倒一下位置。

)6、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7、当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地球仍旧在转动!”8、当前全国各地的电视频道日益趋向专业化,节目寻求新突破,一场荧屏大战正方兴未艾。

(“方”即“正在”。

)二、关注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在考题中出现时我们就必需细心分析后面的形容词是不是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是不是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特别”、“特别”、“很”、”过分“等。

或者这个副词会造成歧义。

最常见的短语是“不适当地……”。

例如: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傲慢心情。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

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一、语感审读法平时对语言敏感并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者,对有些病句可以直接凭语感作出判断。

例如: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操作示范]第一步:高考题一般都是四个选项,初读四个选项,在感觉“别扭”处进行标注。

第二步:对比筛选,假定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第三步:深入分析,验证排除,得出答案。

此处一读就会发现,“会产生茫然无措”不通顺,“产生”缺少宾语,可在“茫然无措”后加“的感觉”。

二、主干压缩法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语中心词+(否定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

通过找出主干我们可以查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例如: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操作示范]第一步:分析句子主干,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春晚(主语)→星光熠熠(谓语),歌曲(主语)→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谓语),使人们(兼语)→观赏(谓语)→活力(宾语)第二步:检查主干,确认是否有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语病,分析后发现“观赏”和“活力”动宾不搭配。

可把谓语“观赏”改为“感受”。

三、理顺枝叶法如果通过找主干没发现病因,可以理顺附加成分,看修饰、限制、次序是否恰当。

例如: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操作示范]上面的句子可压缩为“《白日焰火》获得金熊奖,廖凡摘取桂冠,成为‘影帝’”,主干没语病,理顺枝叶发现修饰语“历史上第一个”和“柏林电影节”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个”。

四、造句类比法就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类似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拿不准的句子是不是病句。

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高考病句辨析新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病句辨析新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病句辨析新题型解题技巧高考病句辨析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正确把握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

病句辨析题常常是给出原句和改错的选项,在辨析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的搭配关系。

主语和谓语、主谓和宾语、名词和定语、定语和被修饰词等之间的搭配是否合理。

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出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动词的语态和时态。

识别句子中动词的语态和时态是辨析病句的重要一环。

通常情况下,一般现在时用于描述客观事实和经常性动作,一般过去时用于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现在进行时用于描述当前正在进行的动作。

对于常见的动词时态错误,可以轻松地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注意代词的使用。

代词是常见的病句辨析题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常常会与前后的名词或代词搭配不当,导致句子语法不通顺。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逐一替换选项中的代词,并回顾句子的上下文,判断代词所指代的是什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介词的使用。

介词的错误使用也是常见的病句辨析题中出现的问题。

介词的使用常常受到动词、名词等其他词性的影响,容易出现语句结构不通顺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介词所连接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符合语法规范。

进行复百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积累辨析病句的经验,熟悉常见的错误类型和解题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对病句辨析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高考病句辨析题在语文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确把握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注意动词的语态和时态,注意代词的使用,注意介词的使用,进行复百练习是解决这类题目的重要技巧,希望以上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病句辨析题目。

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

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

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辨析病句的六大方法一、语感审读法平时对语言敏感并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者,对有些病句可以直接凭语感作出判断。

例如: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操作示范]第一步:高考题一般都是四个选项,初读四个选项,在感觉“别扭”处进行标注。

第二步:对比筛选,假定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第三步:深入分析,验证排除,得出答案。

此处一读就会发现,“会产生茫然无措”不通顺,“产生”缺少宾语,可在“茫然无措”后加“的感觉”。

二、主干压缩法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语中心词+(否定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

通过找出主干我们可以查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例如: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操作示范]第一步:分析句子主干,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春晚(主语)→星光熠熠(谓语),歌曲(主语)→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谓语),使人们(兼语)→观赏(谓语)→活力(宾语)第二步:检查主干,确认是否有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语病,分析后发现“观赏”和“活力”动宾不搭配。

可把谓语“观赏”改为“感受”。

三、理顺枝叶法如果通过找主干没发现病因,可以理顺附加成分,看修饰、限制、次序是否恰当。

例如: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操作示范]上面的句子可压缩为“《白日焰火》获得金熊奖,廖凡摘取桂冠,成为‘影帝’”,主干没语病,理顺枝叶发现修饰语“历史上第一个”和“柏林电影节”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个”。

四、造句类比法就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类似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拿不准的句子是不是病句。

常见病句类型及十大辨析病句的技巧

常见病句类型及十大辨析病句的技巧

常见病句类型及十大辨析病句的技巧病句判断类试题一直以来是高考常见题型对于这类的题目如果我们能熟悉常见病句类型,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律,那么这类题目将是十分简单的。

一、病句的类型病句类型主要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一)语序不当1.词语顺序不合理例如: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

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改为“听取研究”)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的前边)例如: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本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

因而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他”的后面。

)3.分句顺序不当例如: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从逻辑关系上看,分句位置前后颠倒)(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大多数是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配)例如:我国电子设备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电子设备”,不是“生产”)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习惯上搭配,当动词带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常发生后边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的情况)例如:《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

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不搭配,补语和中心词不搭配)例如:这次讨论中,大家就多项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思。

(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4.前后搭配不当(主要是两面对一面的搭配问题)例如:农民工过去受蔑视,如今也受到北京市民的尊重,在这蔑视与尊重之间,农民工感受着社会的温暖。

辨析并修改病句“三大方法,八项注意”

辨析并修改病句“三大方法,八项注意”

辨析并修改病句“三大方法,八项注意”《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应从容易出“毛病”的地方入手,对容易出“毛病”的地方要特别注重,我把它概括为“三大方法,八项注意”。

一、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三大方法”判别病句的最简捷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语法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

1.语感审读法在病句分析过程中,我们能够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要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便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此句是病句。

2.语法分析法对于一个句子,我们能够通过度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看它们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①找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看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理应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准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3.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实行分析,这就是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①“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②“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八项注意”1.注意比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

病句常常隐藏在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中间。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我们能够采用“去枝叶,留主干”的办法,看各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

即使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病句,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同时要熟悉语病常见设错类型,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

一、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1.语感审读法。

这种方法借助的是朗读中的节奏感。

进行语感审读时,要善于用疑问代词替代相关的内容,以便简化句子,眀析句子的结构,也就是要善于使用模糊读法。

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放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一句,一替代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什么’不再发生”是不合逻辑的。

又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一替代一读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怎样”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应改成“尽管”。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多余,是否搭配得当;再分析修饰语(定、状、补)与中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等等。

对于句子成分学得不好的同学,不必过分拘泥于成分。

主干枝叶梳理的目的是简化眀析句子,因此这样的同学可以先找出句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分析出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此时可以分析句子修饰限制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忽略掉,然后再分析剩下的内容。

经过这样的剥离,句子也就相对简单了些,句子的毛病也就较明显了。

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一句,可以简化为“文件对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规定和说明”,其主干是“文件作了规定和说明”,可见没有残缺和赘余,也无搭配不当。

再看修饰、限制成分。

“对……问题”这一作状语的介宾短语没有毛病。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这一状语,孤立地看也没有语病。

但是,一旦把它与“详细”和“深刻”联系起来看,就发现前后不照应,搭配不当,应该把“理论”和“政策”互换位置,使前后照应,搭配恰当。

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辨析病句的几点有效方法教学博苑2010-08-28 12465d56b7b40100km9m高考辨析病句的几点有效方法高考病句题几乎是年年出,然而考生得分率年年都不高,高考语病题可谓令考生望而生畏。

这不仅因为病句类型繁多、层出不穷,而且还因为病因出得非常隐蔽,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失误。

但这并不是说病句题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总结几个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在平时的训练中熟练掌握运用,高考时解语病题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关注句中的介词介词的使用本身就是很难的,这是因为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它和动词一样可以带宾语,和动词的界限非常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词语,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

例如1、草,对于庄稼人是厌恶的。

(颠倒了主客体。

)2、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

(病因同上,应把“对于”放在句首。

)3、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病因同上)4、人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去掉“由于”或“使”即可。

)5、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经过”这个介词把它自己的主语“剧组全体人员”给漏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二者应颠倒一下位臵。

)6、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全句的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

7、当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转动!”(“当”把全句主语“伽利略”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8、当前全国各地的电视频道日益趋向专业化,节目寻求新突破,一场荧屏大战正方兴未艾。

(“方”即“正在”。

)二、关注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错,但在考题中出现时我们就必须留意。

一定要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不是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是不是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或者这个副词会造成歧义。

最常见的短语是“不适当地……”。

例如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

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

)2、元月1日,14名非常酷爱冬泳的人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北极熊”冬泳活动。

(“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3、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至关”含有“非常”的意思。

)4、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另外有“十分(很)溺爱”“很过分地……”等短语搭配。

三、关注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即词语本身表达现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成功和失败)”、“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坏”、“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如1、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应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2、越来越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一一个重要条件。

(“是……”这个分句只谈了一个方面。

)3、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4、能否将群众的呼声记在本子上产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头,落实在了行动上。

(在第二个分句的“把”字前加上“能否”即可。

)5、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是否”和“要不要”都是双面的、不确定的,而“这样做”是单面的、确定的,前后无法照应。

)6、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得”可以抛弃,“失”则不能。

应该把“得失”改为“利益”。

)四、关注并列短语并列短作句子成分和句间的并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当然出错的情况也有很多种,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并列短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②用顿号表示的并列。

这类并列最容易被忽视,因为许多同学不知道顿号是表示并列的。

从众多的试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顿号表示的并列关系出错率很高,且情况最为复杂。

③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这类并列也是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并列,它的错误也就更隐蔽,所以要格外留心。

例如1、西部开发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老路。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例子,三个并列短语都无法和动词“提升”相搭配。

)2、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例子本身并不是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出现错误的,是限制不当的错误,但也出在并列短语中,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臵。

)3、十分成功地、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的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这是用顿号表示的并列短语,犯的是逻辑错误,语序排列不当,两个短语应该互换位臵。

)4、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加点部分是一个名词性并列短语,而只有“售书车”可以与“派出”相搭配。

应该在“大批”前加上一个“携带的”或“销售的”之类的词语。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5、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这个并列短语不符合并列短语并列的规则,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

但这个“并列”短语前面的“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而后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却是一个动宾短语。

应该在第一个短语前加上“教授”或“学习”之类的动词。

)6、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这是个用“同时也”表示的分句间的并列,这样的并列形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的的主干成分,我们不难发现“作……具体分析”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绍了……基本知识”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臵换一下。

)7、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这是用顿号和连词“和”表示的并列短语,但“录音”和前面的“阅读”是不能搭配的。

)8、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这种情况是相当棘手的,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搭配问题,而是词序问题。

这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一般陈述句而言,它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臵。

)9、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故事诗等,还有一种用诗体对话构成的剧本,叫做诗剧。

(这一句比第8句更难识别,但我们在遇到这种并列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定要认真辨别。

这一句属于逻辑混乱,标准不一致的一种情况。

其中的“叙事诗”’“抒情诗”和“故事诗”不是从内容方面来分的,而是从形式方面来分。

)10、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尽量避免投资风险,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这句中使用了两个并列短语,第一个为动词性并列短语,作全句的谓语;第二个为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前一个短语的宾语,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了解”和后面的搭配没有问题,而“掌握”却只能和“情况”搭配,而不能和“风险”搭配。

)11、印度军方负责人近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坦克和装甲车属于军用车辆,属种概念的并列不当。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五、关注判断句判断句是容易出错的句型之一,因为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主语和宾语一致且宾语不能缺失。

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句子太长或结构复杂,经常造成宾语的缺失或者主语和宾语的不一致。

这类病句在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遇到判断句一定要检查一下宾语是否缺失。

例如1、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由两个判断句组成,第一句子没有问题,而第二个句子趁第一个句子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是不恰当的,因为“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一种举措,它和“纽带”不属于同一种事物,构不成判断句。

应该在第二分句前加上“这条铁路”一类的词语。

)2、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看最后的一个判断句,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一种“因素”这个可以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看出,而“是”后面的宾语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们是形容词性的,不能做宾语,所以句子最后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3、巍巍长城逶迤万里,雄伟壮观。

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长城”是“天然屏障”搭配不当。

)六、关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和否定句在考题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和否定句也是考查的重点。

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一些“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钳套否定形式的句子。

这些词语和句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

特别是第一种情况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忽视,从而造成误判。

而三重否定又常常被考生当成是正确的句子,因为它很拗口,很费周折,让人难以判别它的正误。

下面举例分析。

1、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阻止”含有否定意义,而后面又紧跟了一个否定“不再”,使得语意费解,含义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