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知识(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W《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揭丑运动:19实际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的“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公关策略: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
2、美誉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
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
3、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4、首因效应: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
倾向。
5、大众传播:指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
其传播渠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络等等。
6、公共关系广告:是为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求得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而进行的广告宣传活动。
7、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社会事业。
8、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9、伯奈斯: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之所好”。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10、报刊宣传活动: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当时《纽约太阳报》通过降低售价来提升竞争优势,为了迎合下层民众的阅读心理,报刊业乐意刊登企业的新闻和产品广告,两者相辅相成,报刊成为企业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11、知名度:.是指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12、全员公关:公共关系是形象的艺术,员工形象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工作不但是组织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工作,而且是组织全体员工的工作,因为组织的公关工作离不开每个员工的支持和配合。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从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
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1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公共关系知识(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事件和问题;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他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他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公共关系的特性:PR has public character(群体性)PR is Mutually beneficial (互利性)PR has consecutiveness(连续性)PR has changeabilities(可变性)公共关系的职能:1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testing environment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2consulting advices and participating decision making 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External publicity, dissemination对外宣传,广泛传播4Image building,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塑造形象、协调沟通5Education, public service教育引导、服务公众6Prevent 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crisis management防患未然、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中介:传播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特点:1.targeted (目标性) 2. wholeness (整体性)3. mobility(灵活性)4群体性5导向性6系统性7协作性8变动性9稳定性公众: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活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特点:Wholeness(整体性)Intercommunity(共同性) Relativity(相关性)Diversity (多样性)Variability(变化性)公共关系机构:是指专业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代理着特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其实质是公共关系的实施主体。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沟通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增强组织的声誉,提升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理解,并最终为组织的利益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公共关系拥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涉及面非常广泛,常见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公关推广、媒体关系、危机管理、社会责任、政府关系、员工关系、投资者关系等。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公共关系名词的解释:1. 公关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稿、组织赛事、活动策划等,向公众传递组织的信息和价值观,提升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好感度和忠诚度。
2. 媒体关系:建立和维护与媒体的良好关系,确保组织的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被媒体传递给公众。
包括与记者、编辑建立密切联系、组织媒体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等。
3. 危机管理:在组织面临危机或舆情危机时,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及时回应和恰当处理,控制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包括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危机公关演练、与媒体进行沟通协调等。
4. 社会责任:组织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环境保护等方式,回报社会、提升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5. 政府关系:与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获取政策支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以及解决与政府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6. 员工关系:建立和维护与员工的良好关系,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包括组织内部通信、员工活动、员工培训等。
7. 投资者关系:与组织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等)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提升投资者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公共关系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活动,需要专业的公关人员运用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等工具,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法,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名声,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和认同,为组织的发展和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
公共关系的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是指企业、政府或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关系,旨在促进双方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合作。
具体而言,公共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传递企业或组织的品牌形象、价值观和使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 媒体关系: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正面信息,提高组织或企业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3. 社交媒体管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发布相关信息和活动,增强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认知和信任。
4. 危机公关:在组织或企业面临危机时,通过快速反应和合理应对,保护声誉和形象,减少危机对组织的影响。
5.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公共关系的形式,企业社会责任旨在增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捐赠、慈善和义务活动等方式回馈社会,提升组织的形象和信任度。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公共关系的范围和方式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例
如:电子邮件、直播、内容创作等。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公共关系都是企业和组织重要的沟通渠道和桥梁,为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有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6、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8、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9、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1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12、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关三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关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重点题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P10)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P11)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P12)4、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P17)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志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7、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P54)8、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P54)9、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P54)10、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P55)11、危机处理: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P55)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P98)1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P112)14、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事件和问题;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他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他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公共关系的特性:PR has public character(群体性)PR is Mutually beneficial (互利性)PR has consecutiveness(连续性)PR has changeabilities(可变性)公共关系的职能:1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testing environment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2consulting advices and participating decision making 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External publicity, dissemination对外宣传,广泛传播4Image building,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塑造形象、协调沟通5Education, public service教育引导、服务公众6Prevent 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crisis management防患未然、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中介:传播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特点:1.targeted (目标性) 2. wholeness (整体性)3. mobility(灵活性)4群体性5导向性6系统性7协作性8变动性9稳定性公众: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活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特点:Wholeness(整体性)Intercommunity(共同性) Relativity(相关性)Diversity(多样性)Variability(变化性)公共关系机构:是指专业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代理着特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其实质是公共关系的实施主体。
公共关系机构的功能:Testing environment (监测环境)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决策咨询)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沟通协调)公关人员: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这是对从事公共关系的职业人员的普遍而又常见的称呼。
公共关系人员的英文为P.R.Practitioner。
(P.R.Practitioner is the person who takes public relations work as his professional job.)公关人员的职责:1代言和传播组织形象2收集和反馈组织信息3准备和发布组织信息4制定和实施公关活动(1. Be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a favourable brand image and enhancing the reput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he is representing 2.Collecting and feedback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publics3.Getting ready and releasing inform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4.Making and implementing public relations )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1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意识,他大致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塑造形象的意识锐意创新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危机意识2良好的性格气质:Good appearance(好的外形)Good behavior(好的行为)Good attitude (好的态度)3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公共关系相关的知识;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创造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宣传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4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放的心态: 热诚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自信的心理创新的意识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独立的意识;为社会和公众利益负责责任感;作为一个整体来关注行业和荣誉的能力;对行业和专业的忠诚而不仅仅对老板忠诚。
公共关系活动以职业的水平为标准而不是根据客户或者雇主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4个:调查研究survey 策划planning 实施implementation 评估eveluation 公关调查是确定问题,是工作的前提,策划是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工作的关键,评估是工作的保证。
一、调查准备阶段(1)确立调查任务(2)开展调查设计(3)准备调查条件二、资料搜集阶段(1)实际搜集资料(2)争取多方支持三、整理分析阶段(1)整理四、报告写作阶段五、总结评估阶段(1)评估调查结果(2)总结调查公关调查:指公关部门或者公关人员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准确地调查研究组织的公关历史和现状,分析预测内外部公共关系发展趋势,检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一系列公关实务活动。
调查方法: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公关模式:宣传型公关,交际型公关,服务型公关,社会型公关,征询型公关公关策划:是围绕公关活动的整体目标,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谋略性的运筹和构思,依据组织形象现状,分析内外公众环境和约束条件,拟定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政府组织:是指由国家财政税收来维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权力和行政组织,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各个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警察、军队等。
政府的特点和功能:政府组织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服务和管理的功能代表和象征的功能示范和教育功能(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Representative and symbolic functions Demonstration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政府公关:是指政府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互相了解、互相适应的持久的联系,以便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理解和支持的活动。
政府公关的基本特点为:公众的广泛性;主体的权威性;传播条件的优越性;任务的独特性;客体的复杂性;资源的丰富性;效益的社会性政府国际公关的特点:政府国际公关的核心是树立良好的政府国际形象;政府的国际公关的开展是以传播为主的活动方式我国政府公关的特点:联系和影响的广泛性;与媒体等公众在利益上的一致性;日益形成的竞争性;与公众要求的不适应性政府公关的意义:1.政府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政府公关可以密切与公众的联系,了解公众的愿望、消除误会、缓解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2.政府作为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秩序好公正、保证社会正常、健康运行的权利机构,做好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3.政府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政府的每一个层面都能与公共关系紧密相连并有赖于公共关系,政府中的目标和活动的多样性比起公共关系实践的其他任何领域来说,都要丰富的多。
政府公关能成为促进发展,改进服务、化解矛盾、塑造形象、密切和协调工作和关系、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管理就是组织调动各种可用资源,通过监测、预测、预控、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或者说,危机管理就是运用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处理组织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
危机公关:当组织发生危机时,组织利用一切公关手段处理事件,使危机事件的影响减少到最少的一种公关活动。
金科玉律:3w:1.我们知道什么(what did we know)2.我们什么时候知道的(when did we know)3.我们对此做了什么(what did we do about it)4R是指在收集正确信息以后,就该给这个组织在这场危机中的态度定位了,由此,给我们带来了:遗憾(Regret)改革(Reform)、赔偿(Restitution)、恢复(Recovery)8F是沟通时应该遵循的8大原则:1.事实(Factual):向公众沟通事实真相2.第一(First):率先对问题作出反应3.迅速(Fast):处理危机要果断迅速4.坦率(Frank):沟通情况时不要躲躲闪闪5.感觉(Feeling):与公众分享你的感受6.论坛(Forum):公司内部要建立一个最可靠的准确信息来源,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7.灵活性(Flexibility):对外沟通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关注事态的变化。
8.反馈(Feedback):对外界有关危机信息作出及时反馈。
树立大学生形象的意义: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为其形象打上印记,影响到社会会大学生的评价。
2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是无形的财富,是无形的召唤,以强大的凝聚力把他们吸引到一起,为塑造最佳形象而共同努力。
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是一种潜在的无穷的力量。
3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形象就是人生、形象就是前程。
塑造形象,就是塑造人生、设计前程。
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个人形象本身就是其人生与前程的缩影与反映。
大学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1注重“个人形象塑造”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2注重“个人形象塑造”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发展的要求。
如何塑造大学生形象:1首先,行为一定要端正。
不需要像古人那样“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但至少要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2其次,要遵守公共文明。
譬如在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随地吐东西(不要笑,这是很严肃的问题。
)3再次,对人要有礼。
所谓“礼多人不怪”,中国怎么说也是一个礼仪之邦,作为大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知识文化,要是连礼也不懂,那便是枉为人了。
礼,对长者有敬,对幼者有爱,对友者有义,对仇者有容,这才是真正的礼。
4最后,多做运动。
大学生平常的生活比较懒散成天对着电脑一动不动,这不仅直接损害视力,更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形象塑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3.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的原则大学生形象塑造的内容1.内在素质的塑造;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诚实、正直、谦虚、友爱、热忱;合理的知识结构:整体原则、比例原则、动态原则;良好的性格: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性格2.外在形象的塑造:形体美的塑造;仪表美的塑造;讲究礼节3.时代形象的塑造:竞争意识;适应与应变能力:适应新环境、善于应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处理好记忆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对于自己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要符合实际4组织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组织能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组织能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培养组织能力礼仪: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程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