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1节
第5章居住区住宅及其用地规划

知识回顾:
居住区、小区、组团含义。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5章 居住区住宅及其用地规划
住宅类型的选择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住宅群体的组合
住宅群体的组合与日照、通风及 噪声的防治 住宅群体的组合与节约用地
第一节 住宅类型的选择
住宅平面系数
一幢住宅中居室面积总和与建筑面积 总和的百分比,是
住宅设计时的技术经济 指标之一,用字母“K”表示。在住 宅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K值能增加居住面积,K值每 提高1%时,如果建筑面积单位造价不变,以居住面积平均计 算,投资可减少1.4%。
三、户型配比原则
户型配比规划是指在居住区整体规划过程中,通过对住区的户型加 以限定,明确各个户型的比例划分,满足客户对象对每个住宅的面 积要求和住区总体调控。户型配比规划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住宅层数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造价经济, 而多层又比高层经济,但低层占地大,如平房与5层楼房相比, 要大3倍左右。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 价。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来看,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 一般5层以上多层与中高层较为适宜。 进深
住宅在每户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住宅进深加大,可
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住宅建筑单体平面和布局尽量利用地形,结合地形, 可从利用住宅单元在开间上的变化达到户型的多样化和适
应基地的各种不同情况,为了不占或少占农田,使住宅上
山,就需要结合不同坡度和朝向的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 跌落、掉层、分层入口等局部处理。
1.筑台-对天然地表开挖或填筑,形成平整台地
1.注重与整体规划方案的结合
在进行户型配比规划的时候,要充分满足整体规划对本次规划用地的土
“节地型住宅”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节地型住 宅 ; 措施 ; 容积 率 ; 用率 使
中 图分 类 号 U 刖 吾 TU2
我 国作为 一个疆 域广 阔 、 口众多 的 国家 , 然 国土 面积 广 大 , 全 国耕 地 只 占国土 面 积 的 1 %. 人 虽 但 3 同时 , 随着城市 化进程 的不 断发展 , 带来城 市建设 的高潮 . 大量 农业 用地转 变为城 市用 地 , 中住宅建 设 其 对 土地资 源的 占用和 消耗 巨大 . 城市 建设扩 张 的无 限性 和 城市 土地 资源 的有 限性 之 间的 土地 资源 的 供
布置住 宅 , 既能获 得充分 日照 和 良好 的通 风 , 正面视 野宽广 , 且 可减 少住 宅之 间 的 日照 间距. 如 图 1 而 ( )
在平坦 的地形 上 , 布置 成南 、 向 , 应 北 可适 当偏角 , 既能 顺应 风 向 , 又可 获 得较 好 日照 , 减少 间 距 、 约 是 节
“ 地 型 住 宅 ” 划 与 设 计 节 规
史 慧芳 张彦 军 朱 子君
1 .河 北 建 筑 工程 学 院 ;.北 京 天润 建 设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2
摘 要 分别从规 划布局 、 宅组合搭 配 、 住 单体设 计 等 方 面 阐述 了城 市住 宅 的节 地措 施 , 同时
;
一
一
图 1 某 坡 地 住 宅 小 区
1 1 2 因地制 宜 , .. 合理布 局
随着住 宅建 设不 断迅速 发展 , 可用 的完整 、 平坦 的建设 地 愈来愈 少 , 以需要 对 山地 、 所 坡地 进行创 造性 的合 理设计 , 不仅 可节 省土地 , 还能 创造 出美 观 的空 间形 态 . 例如 在 向阳坡地形 上 , 应顺 着坡 向平行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第一篇 总体规划设计一、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其他文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 08-55-200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基地概况1、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包括3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兼商业)。
2、项目概况二号地块用地面积72492.9平方米,三号地块用地面积40219。
29平方米,四号地块用地面积250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
82平方米(含地下),总户数约2700户。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符合当地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贴合居民需求,贴合政策要求的住宅区,利于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通过建筑围合是布局,形成组团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创造“花园城市”的小区居住环境。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整理)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第五章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第一节住宅类型一、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1.按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分类:独院式(独立式)、并联式(联立式、联排式)、梯间式、内廊式(长内廊、短内廊)、外廊式(长外廊、短外廊)、内天井式(大内天井、小内天井)、跃层式、跃廊式、复式。
共九种类型,基本包括了所有住宅的类型,也是住宅分类的主要方法。
住宅的类型:独院式:一幢住宅不与其它建筑相连,独立建造,并有独立的院子。
联排式: 将独院式户型单元拼联增到三户以上,各户间至少能共用两面山墙时,即为联排式住宅。
梯间式: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的单元式住宅称梯间式住宅。
内廊式:中间有一条公共走廊,住宅布置在走廊两侧各户毗邻排列。
外廊式:采用靠外墙的走廊来进入各户的住宅形式。
内天井式: 在单元内部设置天井,利用天井解决各类用房的通风和采光。
点式:几户围绕一个楼梯枢纽布置,四面均为外墙,可以采光、通风跃廊式:住宅是由通廊(内廊或外廊)进入各户分户门,每户再由户内梯进入另一层,每户占有上下二层以上的空间的住宅。
梯间式住宅: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面积少,户间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内廊式住宅:1)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2)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点式住宅:又称点式住宅,由数户围绕一个楼梯枢纽布置独立建造的住宅–四面临空,可开窗外墙较多,有利于采光通风–地形处理自由度大,便于零星基地–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跃层式住宅:一般指的是一套住宅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
–利用顶层做跃层,退台,减少日照间距–有效利用空间,丰富立面效果,带来很好的效果,户内空间富于变化错层住宅:户内楼面高度不一致,错开之处由楼梯或台阶联系。
错层式与复式房屋的区别:两种房屋均处于不同层面,但复式层高往往超过一人高度,相当于两层楼。
而错层式高度低于一人,人站立在第一层面平视可看到第二层面。
因此,错层有压缩了的复式之称。
另外,复式的一、二层楼面往往垂直投影,上下面积一致,而错层式两个楼面并非垂直相叠,而是互相以不等高形式错开。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居住区规划指标分为两大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指标
一、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 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 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 (见下表10-1-1)
L≥1.5L2
L≥1.5L2 L≥1.5L2
L ≥ 50m
L≥ 30m L ≥ 50m
S1 ≥1800 ㎡ S1 ≥500 ㎡ S1 ≥1200 ㎡
S21 ≥1000 ㎡ S2 ≥2000 ㎡ S2 ≥600 ㎡ S2 ≥1400 ㎡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 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 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 线来划定。
(1)当有明确用地界限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基地界 限划定;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
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7、其他用地面积的确定: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 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 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 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步骤有哪些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步骤有哪些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步骤:1. 需求调研:了解住宅小区的规模、定位、居民需求等信息,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2. 地形地貌分析:对住宅小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规划设计的基础。
3. 交通道路规划:根据住宅小区的规模和定位,规划交通道路网络,考虑主干道、支路、停车设施等。
4. 建造布局设计:根据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求和居民需求,设计建造布局,确定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绿化景观区等功能分区。
5. 水电气供应规划:确定水电气的供应方式和路线布置,考虑住宅小区的用水、用电、供暖等需求。
6. 绿化景观设计:设计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包括植被种植、草坪设置、花园规划等,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7. 公共设施规划:根据住宅小区的规模和居民需求,规划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学校、医疗机构、商业设施等。
8. 安全设施规划:考虑住宅小区的安全问题,规划安全设施,包括围墙、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
9. 建造材料选择:根据住宅小区的定位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保证建造质量和外观。
10. 环境影响评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施。
11. 监测与管理:对规划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图纸、相关调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设规划法:建设规划法是指规定了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定、调整和实施的基本原则、程序、监督机构和责任的法律法规。
2. 民用建造设计规范:民用建造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建造设计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对民用建造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进行规范的文件。
3. 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是指规定了城市绿化的管理制度、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等具体要求的法律法规。
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步骤:1.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住宅小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设计
.
1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一、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指的是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 的一切活动领域。
地 ㈥社会环境 ㈦心理环境等。
.
4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 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 四、住宅外部活动场地的规划 五、住宅外部环境设施设计 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
.
5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通风、日照、安静、便捷、安全、舒适、交往。 2.经济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
.
2
二、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 (二)使用需求的综合性 (三)环境艺术的多重性 (四)整体发展的持续性
.
3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按基本属性划分:物质环境因素和非物质环境因素 按功能特征划分: ㈠生理环境:阳光、通风、防噪等。 ㈡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 ㈢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游憩场所。 ㈣交通环境 ㈤空间环境:居住区用地: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
.
19
(二)道路类型、等级及停车场地设施 1.道路类型:车行道和步行道 2.道路分级:
a.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 行道9—14m,一块板、三块板。人行道2.5—5m.
第三章住栋设计第一节低层多层建筑

(1) 独 户 式 住 宅
(2)并联式住宅
这是一般由两户住宅对称并靠拼联组成 的住栋。各户形成三面凌空的独用宅院, 它既具有独户式住户的优点,又比独户 式住户节省用地。 各户皆可按需拥有2~3层的跃层空间。 套型较小时,楼层上下尚可分户居住, 前后宅院可分属各户专用(图3一18)。
(2)并联式住宅英国伦敦威宁街联排住宅(5)叠拼式住宅
这是为提高低层住宅居住密度,节约城市居住用地而产生的 一种新的住宅楼栋类型。它实质上是将两个联排式住宅竖向叠 落形成的高密度低层住栋。其下层套型拥有地面花园,上层套 型则可拥有下层套型提供的屋顶花园。其环境条件虽较单纯的 联排式住宅稍为逊色,但其优势在于既方便缩小套型面积、增 加住户,又可大幅提高容积率。 一般联排式住宅容积率≤0.7,而叠拼式住宅容积率一般可高 达1.2,与普通多层住宅容积率相近。同时,由于楼栋高度 增加,其相应的栋间日照间距增大,一般均可超过避免前后排 视线干扰所需的防护距离(15~18m),有利于满足住户对私密 性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
(A)梯间式从住栋入口通过公共楼、电梯即可到达每户入
(B)公共走廊式从住栋入口经公共楼、电梯,通过公
共走廊到达套型入口。按走廊形式的不同,可有外廊、内廊、双外 廊等不同类型变化‘(图3-4)。
(C)跃廊式。其入户交通路线为从住栋入口一公共楼
(电)梯一公共交通走廊(隔1~2层设置)一分区楼梯(公用小楼梯 或套型专用楼梯)一套型入口。 其套型入户交通流线的变化目的在于提高电梯运行速度,电梯 仅需在设有公共通廊的楼层停靠。跃廊式主要用于高层住宅, 按跺廊设置的方式还可有外跃廊、内跃廊、隔层或隔两层跃廊, 或错层跃廊等衍生形式。
根据住栋设计的主要任务,其设计的基本要求具体应包括如下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有关,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 地2%。
通过以上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普遍合理地提高住 宅建筑的层数是提高住宅建筑面积密度、节约用地的主要和最 基本的手段和途径。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三.合理选择住宅类型
合理选择住宅类型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二.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是房地产开发的两个重要组 成部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住宅建筑经济直接影响用地的经济,而用地的经济往 往又影响对住宅建筑经济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土地有偿 使用的情况下,用地的经济起主导作用。分析住宅建筑经 济的主要依据是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建造价和平面利用 系数、层高、长度、进深等技术参数;而用地经济的主要 依据是地价和容积率(或楼面价)等。
1.住宅标准 住宅标准包括面积标准与质量标准两个方面,住宅
标准的确定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技术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 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从国家到地方, 在每个时期都制订了住宅的建筑标准。此外,对于商品住 宅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居住对象、市场的需求来确定。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2.套型和套型比 套型:一般指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和卫
第一篇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三 Nhomakorabea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住宅用地,在居住区内不仅占地最大,其住宅的建筑 面积及其所围合的宅旁绿地在建筑和绿地中也是比重最大 的。住宅用地的规划设计对居住生活质量、居住区以至城 市面貌、住宅产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住宅用地 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住宅 选型、住宅的合理间距与朝向、住宅群体组合、空间环境 及住宅层数密度等。
是第5、6类型的变化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独院式
并联式
联排式
梯间式
梯间式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外廊式
外廊式的主要特点是从建筑物的外墙一侧进入各套,每套都可以 占建筑物的全部进深,具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外廊可作为公共交通, 也可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外廊式住宅套与套之间干扰大,进套门直接 对外,保温防寒差。外廊式可以是南外廊和北外廊,也可以是长外廊 或短外廊,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 行选择。
2.进深 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在采暖地区外墙
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加大进深也有利节约用 地。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3.长度 住宅长度直接影响建筑造价,因为住宅单元拼接越长,
山墙也就越省。根据分析,四单元长住宅比二单元长住宅每平 方米居住面积造价省2.5%-3%,采暖费省10%-21%。但住宅 长度不宜过长,过长就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且对通风 和抗震也不利。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内天井式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点式
点式住宅是指一个单元独立而不互相拼 接的住宅类型,独立式住宅的外墙四面 临空,可开窗的墙面多,每套均有较好 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群体遮挡少, 视野开阔。但独立式住宅体型一般较复 杂,且一般均设计成一梯多套,所以朝 向、通风问题有时不太好处理,独立式 住宅占地少,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形,沿 等高线灵活布置,便于利用零星基地。 独立式平面布置灵活;外形处理也较自 由多变,体型美观,容易满足建筑艺术 的要求,若是群体布置则更增加整个居 住区的环境效果,甚至可以利用独立式 住宅的体型特点来展示一个居住区段的 建筑特性。点式住宅平面一般仅由一个 单元组成,它四面临空,故体型可以比 较自由活泼,朝向多,视野广。点式住宅 的平面多以矩形、T形、风车形和三叉 形为主。
下面仅就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比较密切相关的几 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1.住宅层数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低,
而高层的造价更高,但低层占地大,如平房与5层楼房相比, 要大3倍左右。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 价。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 6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故 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用地的经济、建筑
第一节 住宅类型的选择
住宅选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 居民的使用、住宅建设的成本和城市用地的多少,同时也 影响到城市的面貌。因此,为了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就必 须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住宅的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等问题。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一.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生间的数量。如一室一厅、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 等。
套型比:指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在确定套型比时, 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及市场的需求。
套型比的平衡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是选用多种套型的住宅,套型比在一个单元或一幢住 宅内进行平衡; 二是选用单一套型住宅,在几幢住宅或更大范围内进行 平衡; 三是既采用单一套型,又选用多种套型的住宅。为了使 住宅对套型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选择或设计成套型能灵 活变化的平面。
7
8
9
住宅类型 独院式 并联式 联排式 梯间式 内廊式 外廊式
内天井式
用地特点 每户一般都有独用院落,层数1-3层,占地较多
一般都用于多层和高层,特别是梯间式用得较多
是第4、5类型住宅的变化形式,由于增加了内天 井,住宅进深加大,对节约用地有利,一般多见 于层数较低的多层住宅
点式(塔式) 跃廊式
是第4类型住宅独立式单元的变化形成,适用于 多层和高层住宅,由于体形短而活泼,进深大, 故具有布置灵活和能丰富群体空间组合的特点, 但有些套型的日照条件可能较差
现代住宅如按不同的使用对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一般称为住宅;另一 类是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如学校的学生、工矿企业的单 身职工等居住的建筑,一般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第一类以套为基本组成单位的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型: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编号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