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入侵检测系统
蓝盾入侵防御系统 BDIPS-G5000

支持工业标准的802.1Q VLAN Trunk封装协议,提供两个交换机同一VLAN间的数据交互功能;提供不同VLAN虚拟接口间的路由功能;
网络处理能力>=2.7Gbps;
3
网络服务
支持DHCP服务;
支持IP-MAC地址全网及部分绑定;
可做DNS代理,支持静态及动态DNS服务,实现对ARP欺骗和IP地址冒用的报警;
支持DHCP服务;
支持RIP/OSPF/BGP路由及静态路由服务;
4
防火墙功能
内置状态防火墙,支持基于源/目的IP地址、协议、网络接口、时间等自定义访问控制策略;
5
入侵检测
综合运用会话状态检测、应用层协议完全解析、误用检测、异常检测等多种检测技术, 并支持自定义协议检测事件;
支持对VLAN Trunk、SSL加密数据等进行检测;
支持IP碎片重组、TCP流重组、报警缩略再分析、规则阈值修改、多网段定义检测等功能;
超过5000条的检测规则, 全面兼容CVE、BugTraq等国际标准漏洞库;
支持邮件发送报表;
支持手机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警报功能;
8
认 证
支持AD、LDAP、Radius认证及通用LDAP认证
支持SSL验证、NTLM、Session认证、HTTP会话认证
对刻意逃避IDS的入侵手段进行精确检测、定位;
可按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事件类型、风险级别、时间范围、地址范围等条件灵活定义安全策略, 实现安全策略的动态调整;
6
入侵防御
攻击特征库规则列表≥8000种;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技巧分享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技巧分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恶意入侵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威胁。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人们开发了各种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和识别网络上的入侵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分享一些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1. 了解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类型在开始使用入侵检测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Signature-based IDS)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系统(Anomaly-based IDS)。
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事先定义好的特征库来识别已知的入侵行为。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已知的威胁,但对于未知的恶意行为可能无法及时发现。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系统则通过建立网络正常行为模型,监测网络流量是否异常。
当出现异常行为时,系统会发出警报。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未知的恶意行为,但也容易产生误报。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进行部署和配置。
2. 定期更新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库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库是系统识别入侵行为的关键。
因此,定期更新规则库至关重要。
黑客不断改变和更新他们的入侵技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更新规则库,就无法保证系统能够检测到最新的威胁。
建议定期查看入侵检测系统厂商的官方网站或邮件通知,了解最新的规则库更新情况,并及时进行更新。
同时,还可以参考网络安全论坛和社区,了解其他用户的经验和建议。
3. 配置适当的入侵检测系统阈值入侵检测系统的阈值是指触发入侵警报的触发条件。
合理配置阈值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噪音,减少误报和漏报。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网络的正常流量和行为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阈值,确保警报只会在真正出现异常行为时触发。
蓝盾入侵检测系统分发与操作手册

4.1、 网卡IP地址 ...........................................................................................................................7 4.2、 引擎设置...............................................................................................................................7 4.3、 报警开关设置.......................................................................................................................7 4.4、 缓冲设置...............................................................................................................................7 4.5、 IP分组流水和入侵信息设置 ...............................................................................................8 5、 BD-NIDS日志说明 ......................................................................................................................8
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进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入侵者利用各种手段侵入网络系统,窃取个人信息、企业机密或破坏网络运行。
因此,建立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建立步骤,并探讨如何提升系统的效能。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能够主动监测和检测网络中潜在攻击行为的技术。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网络环境: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捕捉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
2. 快速发现和响应: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识别,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发现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阻止。
3. 提升网络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有助于及早发现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提升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二、建立入侵检测系统的步骤要建立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系统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是需要实时监测还是离线检测?是需要主动防御还是被动记录?2. 设计拓扑结构:根据网络拓扑和规模,设计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结构。
主要包括入侵检测传感器和管理中心的位置布置,以及数据流量的监测和分析方式。
3. 部署入侵检测传感器:根据拓扑结构,部署入侵检测传感器,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感器可以使用专用硬件设备,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
4. 配置入侵检测规则: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特点,配置入侵检测规则。
这些规则用于识别网络流量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以便及时发现和响应。
5. 数据分析和告警机制: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入侵行为,并设置相应的告警机制。
告警机制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提醒管理员。
6. 定期更新和维护: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定期更新检测规则和软件版本,以应对新的攻击方式和安全漏洞。
同时,需要进行系统维护和巡检,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效能为了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效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结合其他安全设备: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其他安全设备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防护体系,提升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第七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

2008 shilei@
10:28:32
5
入侵检测系统的CIDF模型 入侵检测系统的CIDF模型
2008 shilei@
10:28:32
6
Denning的通用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Denning的通用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2008 shilei@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第七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 入侵检测系统(IDS)
2008年6月5日星期四10时29分12秒
入侵检测系统是什么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 , 下称" 下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 )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 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 络安全设备.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 络安全设备.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 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入侵检测作为动态安全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入侵检测作为动态安全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 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 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 进攻识别和响应), ),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 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 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性,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8 shilei@ 10:28:32 13
�
10:28:32
7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2008 shilei@
10:28:32
入侵检测系统(IDS)精品PPT课件

❖ 主要分析的数据包括主机的网络连接状态、审计日 志、系统日志。
❖ 实现原理
配置审计信息 系统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日志文件)
28
NIDS和HIDS比较
29
入侵检测的分类 (混合IDS)
❖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产品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产 品都有不足之处,单纯使用一类产品会造成主动防 御体系不全面。但是,它们的缺憾是互补的。如果 这两类产品能够无缝结合起来部署在网络内,则会 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综合了基于 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结构特点的入侵检测系统,既 可发现网络中的攻击信息,也可从系统日志中发现 异常情况。
34
入侵检测的部署
❖ 检测器放置于防火墙的DMZ区域
可以查看受保护区域主机被攻击状态 可以看出防火墙系统的策略是否合理 可以看出DMZ区域被黑客攻击的重点
35
入侵检测的部署
❖ 检测器放置于路由器和边界防火墙之间
可以审计所有来自Internet上面对保护网络的攻 击数目
可以审计所有来自Internet上面对保护网络的攻 击类型
❖ 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 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样做的理由就是从 一个来源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来源 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最好标识 。14Fra bibliotek信息收集
❖ 入侵检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 性和正确性
❖ 要保证用来检测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 ❖ 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
❖ 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是软件与硬 件的组合,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防火墙之后的 第二道安全闸门。
入侵检测系统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网络安全,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入侵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网络安全政策,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设备。
三、职责1. 网络安全管理员:负责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监控和维护工作。
2. 系统操作员:负责日常操作,如系统登录、数据查看、事件处理等。
3. 安全审计员:负责对入侵检测系统记录的事件进行审计和分析。
四、操作流程1. 系统安装与配置a. 网络安全管理员负责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确保系统硬件和软件符合要求。
b. 根据网络安全策略,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库、报警阈值等参数。
c. 设置系统日志级别,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事件被准确记录。
2. 系统监控a. 系统操作员需定期登录入侵检测系统,查看系统状态和报警信息。
b. 关注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c. 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入侵行为。
3. 事件处理a. 确认入侵行为后,系统操作员需立即采取措施,如断开入侵者连接、修改系统配置等。
b. 向安全审计员报告事件,并详细记录事件处理过程。
c. 分析入侵行为原因,调整系统配置,提高系统安全性。
4. 系统维护a. 定期更新入侵检测系统规则库,确保系统对新型攻击具有识别能力。
b.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c. 定期备份系统配置和日志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五、注意事项1. 系统操作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修改系统配置和规则库。
3. 系统操作员需对入侵检测系统记录的事件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4. 系统操作员需定期参加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附则本规程由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规程,我们旨在确保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入侵行为,为公司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第2篇一、前言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识别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蓝盾入侵防御系统(BD-NIPS)技术白皮书
蓝盾入侵防御(BD-NIPS)系统技术白皮书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一、产品需求背景 (3)二、蓝盾入侵防御系统 (4)2.1概述 (4)2.2主要功能 (5)2.3功能特点 (8)2.3.1固化、稳定、高效的检测引擎及稳定的运行性能 (8)2.3.2 检测模式支持和协议解码分析能力 (8)2.3.3 检测能力 (9)2.3.4 策略设置和升级能力 (11)2.3.5 响应能力 (12)2.3.6管理能力 (13)2.3.7 审计、取证能力 (14)2.3.8 联动协作能力 (15)三、产品优势 (16)3.1强大的检测引擎 (16)3.2全面的系统规则库和自定义规则 (16)3.3数据挖掘及关联分析功能 (16)3.4安全访问 (16)3.5日志管理及查询 (17)3.6图形化事件分析系统 (17)四、型号 (18)一、产品需求背景入侵防御系统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动态安全防范技术,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数据的收集,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也许有人会问,我已经使用防火墙了,还需要入侵防御系统吗?答案是肯定的。
入侵防御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防御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在线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
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
入侵防御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了入侵防御系统,您可以:✓知道是谁在攻击您的网络✓知道您是如何被攻击的✓及时阻断攻击行为✓知道企业内部网中谁是威胁的✓减轻重要网段或关键服务器的威胁✓取得起诉用的法律证据二、蓝盾入侵防御系统2.1 概述蓝盾NIPS是一种实时的网络入侵防御和响应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572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
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便在于,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IDS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
1980年代中期,IDS逐渐发展成为入侵检测专家系统(IDES)。
1990年,IDS分化为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
后又出现分布式IDS。
目前,IDS发展迅速,已有人宣称IDS可以完全取代防火墙。
一、简介IDS是计算机的监视系统,它通过实时监视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发出警告。
IDS入侵检测系统以信息来源的不同和检测方法的差异分为几类:根据信息来源可分为基于主机IDS和基于网络的IDS,根据检测方法又可分为异常入侵检测和滥用入侵检测。
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
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
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
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攻击源或者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的位置。
[1]这些位置通常是: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由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市场在近几年中飞速发展,许多公司投入到这一领域上来。
Venustech(启明星辰)、Internet Security System(ISS)、思科、赛门铁克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二、系统组成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它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蓝盾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操作手册
蓝盾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BD-SECSYS)操作手册广东天海威数码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7月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4)1、系统组成 (4)2、主机代理功能特点 (4)2.1、网络检测防护功能 (4)2。
2、共享防护 (5)2.3、文件检测防护 (5)2。
4、注册表检测防护 (6)2.5、主机日志监控 (6)2。
6、设备管理和认证 (7)2。
7、主机资源审计 (7)2.8、异常检测 (8)2。
9、外联监控 (8)2.10、关联安全功能 (8)2.11、文件保密工具 (8)2.12、安全透明存储功能 (9)3、典型部署 (9)第二章系统安装 (11)1、控制中心安装 (11)1.1、安装Mysql (11)1.2、安装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控制中心 (11)1。
2.1、安装BD-SECSYS—C (11)1。
2。
2、运行BD-SECSYS-C (13)1。
2.3、登录BD-SECSYS—C (14)1.2。
4、配置BD-SECSYS-C选项 (15)2、主机代理安装 (15)2。
1、制作主机代理端安装程序 (15)2。
2、控制中心配置和管理主机代理 (16)第三章控制中心基本操作 (18)1、主机代理部分操作 (18)1.1、文件菜单 (18)1。
1.1、主机用户管理 (19)1。
1。
2、添加主机代理 (20)1。
1。
3、删除主机代理 (20)1。
1。
4、修改主机代理 (21)1。
1.5、修改主机代理密码 (21)1。
1.6、连接主机代理 (21)1。
1.7、断开主机代理 (22)1。
1。
8、清除信息框 (22)1。
2、配置参数菜单 (22)1。
2。
1、修改配置文件 (22)1。
2.1。
1、系统信息 (22)1。
2。
1。
2、模块信息 (23)1。
2。
2、上传配置文件 (24)1.2。
3、修改模块配置文件 (24)1.2。
3。
1、网络检测防护 (24)1。
2.3。
2、共享防护 (26)1。
2。
3.3、文件检测防护 (2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问时,打开IE浏览器,输入管理地址https://IP;用户/密码:admin/888888
1、修改管理口IP 、修改管理口 进入蓝盾入侵检测系统管理界面,选择“网络设置”-》“网口设置”-》 “网口”,然后在默认管理网口(这里以LAN1口为例)配置管理口IP, 如图所示:
2、配置监控口: 、配置监控口: 在蓝盾入侵检测系统管理界面选择“网络设置”-》“镜像口设置”-》“镜 像设定”,选择要添加的镜像网口以便配置监控口,界面如下:
实验一 入侵检测系统的连接与 登录配置
实验一 信息安全审计的连接与登录配置
蓝盾信息安全管理审计系统接入方法 旁路方式
旁路方式,交换机必须要有镜像口,用集线全审计初始配置】
网口 Eth1 Eth2 Eth3 Eth4 IP地址 IP地址 192.168.0.145 无 无 无 掩码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备注 默认管理口 默认配置口 默认配置口 默认配置口
3、开启入侵检测 、 在蓝盾入侵检测系统管理界面选择“入侵检测”-》“启动控制”-》“启动控制”, 勾选“启动入侵检测”,操作如下界面:
4、查询日志 、 进入蓝盾入侵检测系统管理界面,选择“入侵检测”-》“IDS事件查询”,时间段选 择“最近1天”,然后选择【统计】,效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