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

合集下载

名著《飘》读后感

名著《飘》读后感

名著《飘》读后感名著《飘》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名著《飘》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飘》读后感1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种植园主的女儿郝思嘉,听说心上人卫希礼即将与别人结婚,一气之下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查理。

后来查理参军,不到两个月就在军营里病故了。

1864年,北军包围亚特兰大,郝思嘉在白瑞德船长的帮助下逃回老家。

可是老家田园荒芜,遭人洗劫,亲人相继病逝。

思嘉为了筹到农庄的地产税,不惜勾引妹妹的未婚夫甘扶澜,“嫁”给了300美元。

她后来差点被人xx,甘扶澜、卫希礼等人前去报仇,结果差点丢了命,多亏白瑞德相救,但甘扶澜还是被打死了。

第三次婚姻,思嘉嫁给了有钱的白瑞德。

两人虽过着奢侈无忧的生活,可她仍然忘不了卫希礼。

直到女儿出生思嘉都依旧没有忘记卫希礼。

女儿死后,爱她的媚兰也因小产死去了。

媚兰死去的那一瞬间,思嘉恍然大悟,卫希礼既不爱她,又懦弱无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而白瑞德才是真正爱她的人,对她百般宠爱,为她不顾自己的生死,甚至为了不让她伤心,救了她的老情人……但此时,白瑞德已离她而去。

郝思嘉决心要挽回瑞德,因为此时她依然年轻美丽,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爱。

起初我读这本书时,我认为郝思嘉是个敢于追求的女子,后来看到她贪婪虚荣、为了钱不择手段时,我对她的好感荡然无存。

当感情与金钱利益冲突时,她毅然选择了金钱,为此甚至把终生幸福当儿戏。

但读到她用双手挽回农场,用斤斤计较赚来的钱换来自己与朋友们的生存时,我眼眶湿了。

或许她的“不择手段”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

确实如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大家庭,也保不住祖辈留下来的基业。

她为了自己和朋友在社会中生存,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

不过正是因为她认为婚姻是一场交易,所以当真爱来临时,她没有珍惜,只顾追求那只会给她痛苦的卫希礼,只顾得利用白瑞德的爱作为自保和赚钱的工具。

《飘》读后感(15篇)

《飘》读后感(15篇)

《飘》读后感(15篇)《飘》读后感1偶然在书店看到了《飘》这本书,被名字所吸引,便买了下来。

于是我便初识了思嘉。

下载文档我对思嘉的印象开始并不好,甚至觉得她实在不像一本小说里女主应该有的样子。

她自私,虚荣,心机跟我印象里的“好女孩”完全沾不上边。

她的美,是她骄傲的资本,也是她的利刃。

她就像一朵看似美丽却有着致命剧毒的花儿一样,在世间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散发着迷惑人心的香气,让无数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女人是可怖的,却是后来才发现这是她身处乱世的保护色。

尖刺下是她那颗依旧鲜活而跳动的心脏,有少女应该有的东西:善良,单纯,爱。

也有不同于别的女子的勇敢,坚韧。

南北战争时,为了对心上人的一句承诺而在处境已经很危险的时候,没有抛弃媚兰——她心上人的妻子,一个她曾经瞧不起的长相普通、身材瘦小、性格温顺、毫无个性的女人。

在她要分娩的时候,在发现原本信誓旦旦地说会接生的黑奴,只不过是说谎之后。

她抛弃了一个大小姐本应该的娇贵,放弃了对媚兰的讨厌,嫉妒,仇恨。

果断地替她接生,在孤立无援的昏暗房间里,她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不同的一面。

还有之后面对军官们的.淡定,从容,大胆。

和不顾所有人目光,从丈夫手里接过工厂,而成为那个年代“不应该存在”的女商人时的自信,坚强。

不得不承认,她敢做的,是很多女孩子想都不曾想,也做不到的。

她何尝不算是个女英雄?不同于木兰,替父从军;不同于穆桂英为了家族国家。

也许在好多人看来她是比不上她们的。

但是我觉得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子,一本小说女主,她的的确确是要让人刮目相看的。

她为了自己而活,一切都顺从自己的本心。

在那个闭塞的年代,勇敢打破种种约束与偏见为自己而活。

《飘》也叫《乱世佳人》,《乱世佳人》这个名字更直观地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

乱世之中烽烟动荡,人心惶惶,黑与白在那个年代都变得不容分辨。

她是尘埃中走出的佳人,美丽,高傲,勇敢并心存善良。

我承认我最后被这样一个“奇女子”所打动,对于思嘉这样一个女子,你可以说不喜欢,却不能不对她感到佩服。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斯嘉丽的爱情与生活。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这部作品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其中几个感悟值得分享。

首先,《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形象。

斯嘉丽,这位女主人公,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美丽、聪明、独立,同时又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爱情的曲折时,她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勇敢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令人动容。

斯嘉丽与艾希礼、瑞德等人的感情纠葛让人感慨万千。

爱情在小说中既是情感交流的纽带,也是心灵的契合。

通过斯嘉丽的爱情经历,我深刻领悟到爱情的真谛:爱情需要勇气、理解和包容,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珍惜和付出,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此外,《飘》还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以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了解了美国历史上的这段重要时期,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成长。

最后,《飘》所传递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中斯嘉丽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种勇敢面对人生的态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总之,《飘》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生、爱情和历史的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一切。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时刻激励着我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飘》阅读感想

《飘》阅读感想

《飘》阅读感想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女子斯嘉丽·奥哈拉的坚韧生活和爱情故事。

阅读这部小说,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坚韧不拔的精神: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

她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但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努力重建家园,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她的坚韧不拔精神令人敬佩。

2. 爱情的无奈与现实:《飘》中的爱情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斯嘉丽一直钟爱着艾希礼,但艾希礼却爱上了她的朋友梅兰妮。

而斯嘉丽在失去艾希礼后,又嫁给了瑞德·巴特勒。

然而,瑞德并不是她真正爱的人,她始终无法忘记艾希礼。

这种无法圆满的爱情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现实的无奈。

3. 对历史的反思:《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和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善良的梅兰妮,有狡猾的瑞德,有坚强的斯嘉丽等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飘》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还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精选5篇)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精选5篇)《飘》是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创作的,她于1926年起着手创作《飘》,历经十年,才于1936年完成这部一百万字的鸿篇巨著。

下面是由带来的精彩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查阅,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精选篇1初读《飘》,觉得作者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只知故事是从一场宴会开始。

后来,再次读了一遍,或许是成长了,便读出了整个故事的曲折、复杂。

纵观全文,我觉得,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思嘉,尽管她任性狡黠、残忍贪婪,但同时在她身上表现出的还有她的娇艳美丽、精明能干。

她不像当时的妇女们,她们那么拘谨,又是那么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只活泼又不受束缚的鸟儿,在那样一个昏暗的社会自由自在翱翔。

当她错误地给艾希礼套上自己精心编制的“礼服”时,她的爱便错了;当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尽瑞德的爱时,她又再次错了。

好在,思嘉很坚强,当她两次犯错时,她想起父亲的话:“世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犹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爱。

主人公思嘉便是那么一个有些孩子气,却又坚强,拥有希望的人。

就像艾希礼所说,媚兰是那样脆弱胆小,而思嘉却是那么勇敢。

虽然思嘉在爱情上失败了,但是她的生活,她的努力,显而易见得成功。

当艾希礼把媚兰托付给思嘉时,尽管心里很不满,但她还是遵守自己的诺言,细心地照顾媚兰。

在战争期间,人人都过得很困难,思嘉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养活了媚兰还有自己的一家人,虽然很多是靠欺骗弗兰克得来的。

或许,有人认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却不能认同,思嘉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救所有的人,她不能让父亲的家业毁于一旦。

思嘉是那么努力,她执着、勇敢地保护着所有人。

与媚兰相比,思嘉真算不上一个良家妇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更显得真实,更令人感同身受。

媚兰太完美,完美到不可能,所以她只能算是一种美好形象的代表而已,这便是我喜欢思嘉的理由,她才是一个正真活着的、有血有肉的人。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一个名叫斯嘉丽的南方女性的生活和成长。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吸引了无数读者。

读完《飘》,我被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所震撼,同时也对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和命运有了深刻的感悟。

斯嘉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角色,她美丽、聪明、坚强,但同时也自私、虚荣、无情。

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和韧性,她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让我印象深刻。

斯嘉丽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挣扎,也让我对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中的南北战争背景为斯嘉丽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悲剧性。

战争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也塑造了她的性格。

斯嘉丽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财富和爱人,但她从未放弃希望,始终坚持着。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感到钦佩,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和坚持的重要性。

同时,《飘》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如奴隶制度、性别歧视等。

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影子。

这让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世界经典名著《飘》的读后感

世界经典名著《飘》的读后感

世界经典名著《飘》的读后感
《飘》是一部经典名著,它通过描述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贵族斯佳丽的生活经历,描绘
了当时美国南部社会的缤纷与悲剧。

读完《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
会的变迁。

斯佳丽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的坚强与脆弱、自私与无私交织在一起,令人无法忽视。

她在逆境中咬紧牙关,不断努力挣扎生存,但在爱情、友情和家庭中,却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

她的命运让人唏嘘,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斯佳丽的故事,作者描写了整个南方社会的兴衰和变迁。

从南北战争的背景到重
建时期的社会动荡,再到奴隶制度的废除和贵族统治的终结,小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
兴衰,一个社会制度的崩塌。

这种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的变迁,让人们反思过去,思考
现在,展望未来。

总的来说,读完《飘》,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历史的影响和人性的复杂。


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的作品,令人回味
无穷。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飘》读后感精选1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飘》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飘》读后感1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我无疑是欣赏瑞德.巴特勒的。

这便要对玛格丽特.米歇尔献上一份敬意,在她出色的文笔下,瑞德这个用文字构筑的血肉之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以至于整个故事我的情感都随着这个人物大起大落。

拜读完《飘》之后,对于瑞德,我也延伸出了一些其它的看法。

越是跟随瑞德走到结局,心里越有种空洞真实的痛感,细细碎碎的不知缘由。

我一边任由放任情绪下坠,一边审视沉淀在字行以外的其他东西。

终于,我的脑海里蹦出两个干瘪的词语,“真实”和“风度”。

虽然两个词语不足以将我汹涌的情感表述一二,但足以给这胀痛的大脑开一个宣泄的出口。

“矛盾”大概是最能概括瑞德的词语。

他善于体面的追求女人,偏偏在面前思嘉放低身段。

他虽自私粗鲁,却对媚兰这个他认为伟大的女性以礼相待。

在现实这个冷酷的词语面前,瑞德表现出了更加冷漠的态度。

外界对他辱骂有之,斥责有之,他却依旧孤傲的活着,活的比谁都好。

就像是一个天平,一边是善的极端,一边是恶的极端。

他站在中间的平衡点上,用无所谓的态度向世人表态:我不愿意经受的事情便不会去经受。

我恍然:我之所以不讨厌他对事物毫不掩饰的轻蔑,是因为这原本就无可厚非。

他强大又不堪一击,将人性的复杂演绎的淋漓尽致。

或许矛盾,但足够真实,但能够坦然表现出来,才不失为可爱之处。

“风度”是我欣赏他的又一方面。

他钟情于思嘉,怀着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在爱她。

他耐心地对待她的任性,他也明白他爱的女人有多残酷有多贪心。

即使一直被辜负,也从未计较过这场感情里的得失。

直到他对她的爱消磨殆尽,感情和精力都枯竭的时候,思嘉才回心转意。

很讽刺,也很令人心疼。

但《飘》给我们了一个干脆利落的结局,不爱了,便潇洒放手。

即使这一路走来他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和遗憾,所有的付出也未曾得到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著飘的读后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总不会去看《飘》,它很显眼但让我很害怕,因为它的厚度。

第一次决定让《飘》离开书架是在观看了电影《乱世佳人》之后,近4个小时的电影正如其近千页的著书,只要你开始迈入,开始欣赏,其长度或者说厚度便让你的胆怯之情消失殆尽。

我向来最怕看外国名著,难记的人名、多线的人物关系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总是让自己放弃接受外围著作熏陶的机会。

不过,《飘》是除《巴黎圣母院》之外,又一本让我喜欢上的外国文学。

说《飘》“厚实”,一点也不为过。

不仅是指它的页数多,更是指其覆盖面的广——政治、经济、道德、爱情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作品。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庄园主小姐Scarlett(斯嘉丽)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纠缠为主线,伴随战争发生后的各种变迁,奏响一曲人类爱情的绝唱。

其堪称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影片亦成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

相对于《飘》,它有个更为熟悉的名字——《乱世佳人》,不过,后者的命名过于直白,且直指主人公斯嘉丽;(读后感 )而前者更具内涵,更富想象力。

无论爱情、梦想,还是一种文明,乃至一个生命,都终有随风而飘、而消失的一天。

主人公斯嘉丽的前两段婚姻,一个是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
Melanie(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斯嘉丽成了寡妇。

另一段是为了重振破产的家业,由此骗取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和自己结婚。

这两段婚姻中,斯嘉丽都是不幸福的,因为她的心里一直都藏着一个人-Ash-ley(艾希礼)。

尽管艾希礼已经与梅兰妮结婚,斯嘉丽还是抱着“艾希礼是爱我”的幻想,导致真正爱她的和她所爱的Rhett(瑞德)离她而去。

小说中艾希礼的爱对于斯嘉丽来说,就像一个“逝者”,已经飘远,远得那么缥缈、虚幻、不真实,却一直被斯嘉丽追随,空虚地缅怀爱情。

她感情的悲剧,提示我们:总说逝者如斯,当不舍昼夜地来到的那么一天——梦想被现实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梦想;抑或是爱情面临抉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掂量和权衡;抑或是突然发现原来死亡离我们那么近,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

我们是选择看清一切然后悲观空虚不知所以地活下去?还是抛开死亡这一终端,“盲目”地积极活下去?面对“逝者”,是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重新上路?
或许,这就是《飘》这本著作,除去爱情、政治、社会、道德之外,更深层的思考。

小说塑造的斯嘉丽是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但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

她勇于承担责任,她敢爱敢恨,让我实在佩服玛格丽特·米切尔女士能将她塑造得那么鲜活,那么有血有肉,不愧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

小说结尾写道:“……无论如何,明天总已换了一天了。

”在开
头,斯嘉丽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很可能只需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也很可能像平行线永不相交。

所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拥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

泰戈尔有一句诗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历尽沧桑,才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飘》实在值得一看,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