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033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大纲-卫检专业用

合集下载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50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20学时。

学分:2.5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其与家畜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课程共同组成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的寄生虫病及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措施等,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畜牧养殖业生产与管理及肉品卫生检验与技术监督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免疫特点以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和综合防制措施。

掌握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体系和科学命名方法。

〈二〉实验技能方面掌握常用的寄生虫学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皮肤刮下物检查及组织检查方法和寄生虫学剖检方法。

熟悉与掌握重要寄生虫虫体和虫卵特征。

认识与了解寄生虫的某些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由于学时压缩,理论教学的总体思路是:1、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有代表性的重要寄生虫病详细讲解,其它寄生虫病则以列表、比较的方式简略讲,做到突出重点,以点代面。

2、根据畜牧业发展现状,部分删减马属动物寄生虫病,重点讲授猪、鸡、牛、羊寄生虫病,适当增加犬、猫等伴侣动物、珍稀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

3、具有共性的内容合并讲解,如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球虫病等。

4、删旧增新。

根据学科发展,删去陈旧落后的旧知识、旧内容,如某些药物等;增加新知识、新技术,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和新动态。

第一篇总论(3学时)本篇是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重点为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共生(symbiosis)1、互利共生(mutualism):2、偏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3、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二、寄生虫学的定义和内容1、寄生虫学(parasitology):2、寄生虫病(parasitosis)3、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三、寄生虫及其类型1、寄生虫(parasite):2、寄生虫的类型: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长久性寄生虫(周期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专一(单)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多)宿主寄生虫;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与生物源性寄生虫;迷路寄生虫;超寄生虫。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该课程包括对它们的基本特性、生长环境、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及检测等方面的学习。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病原生物学中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方面的基本知识 - 了解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理 - 掌握寄生虫检验的方法与技巧 - 熟悉常见的寄生虫危害、传播和预防控制策略 - 培养对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课程内容第一章病原学概论1.病原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2.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结构3.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第二章寄生虫学概论1.寄生虫的分类与特征2.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制3.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三章常见寄生虫学1.原虫2.绦虫3.吸虫4.圆线虫和钩虫5.蛔虫和鞭虫6.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寄生方式、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危害第四章寄生虫检验方法1.寄生虫检验的原则2.寄生虫检验的常用方法3.寄生虫检验方法的评价第五章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1.寄生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特征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预防小技巧3.寄生虫病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主,对于理论授课,采用PPT的方式进行讲解,辅以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对于实践操作,采用实验与诊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开放性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以占比较大的闭卷考试为主,实验报告占比较小,旨在评估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考核的学生将颁发结业证书。

参考书目1.《病原生物学与防治技术基础》(赵荣福,杨占秋,陈逸龙,谢志宇编著)2.《人兽共患病控制(附DVD光盘)》(王惠东,薛迎新,周婉洪等编著)3.《寄生虫病学》(邵汝梁,周红梅,陈振东编著) 4.《病原生物学》(刘毅,杨海彬编著)以上参考书目只是供学生参考,不限于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行选择相关书籍。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

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二、寄生虫分类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三、寄主的分类四、寄生虫的生活史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1、经消化道感染2、经皮肤感染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4、经接触感染5、经胎盘感染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4、免疫病理损伤三、寄生虫感染的转归1、显性感染2、隐性感染3、带虫状态第三节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一、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1、固有免疫2、适应性免疫二、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1、寄生虫抗原复杂、种类繁多2、非消除性免疫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五、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第五节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一、寄生虫检验及目的1、寄生虫检验的目的2、寄生虫检验的概念二、寄生虫检验的方法1、病原学检查2、免疫学诊断3、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第二篇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和丝虫蚴、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专业用)前言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发生、发展及传播环节和规律。

寄生虫学是从生物学和动物学派生出来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们对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寄生虫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及造成这些损害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室诊断查出寄生虫的感染,以便用有效地手段进行治疗。

在教学过程中间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本专业外文词汇,为培养学生逐步阅读外文书刊创造条件。

适当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和寄生虫病认识与贡献及国内外在寄生虫学与寄虫学病防治工作中的成就。

检验专业本课程教学时数36 学时,理论实验比例为1:1 。

第一篇总论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寄生现象,宿主的种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

(二)、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三)、了解寄生虫学定义和范畴及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寄生现象:共栖、共生、寄生的概念;寄生和宿主的概念。

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的类别。

(二)、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化学性损伤和抗原性刺激;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原则。

•医学蠕虫一、目的要求了解蠕虫的特征、分类、生活史。

二、教学内容蠕虫的定义、特征、分类、生活史( 土源性蠕虫和生物源性蠕虫) 。

一、目的要求(一)、掌握蛔虫、钩虫、丝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熟悉流行因素,了解防治原则。

(二)、熟悉鞭虫、蛲虫、旋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了解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似蚓蛔线虫( 蛔虫) :形态( 成虫特征、虫卵) 、生活史( 寄生部位、外界发育、感染期和方式、幼虫移行) ,致病( 肠道损伤、并发症) 、实验诊断、流行( 分布、因素) 、防治。

(二)、毛首鞭形线虫( 鞭虫) 简介。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兽医寄生虫病发生过程中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了解寄生虫病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重要兽医寄生虫病对家畜、家禽和人的危害,并能够在临床中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对寄生虫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虫病的免疫、综合防治措施,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原虫及蜱、螨、昆虫等寄生虫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抓住重点、难点,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渠道,定期答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把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常见人兽共患病和危害严重的动物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

兽医寄生虫学 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1.兽医寄生虫病学..............................................................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3.课程名称.................................................................... 页码…………第二篇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2.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第三篇实习教学大纲1.专业名称.................................................................... 页码2.专业名称(方向)............................................................ 页码…………第四篇课程考试大纲1.课程名称....................................................................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5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30 实验学时:2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专业课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授课教师:宁长申张龙现菅复春王荣军刘红英主撰人:宁长申张龙现审核人:贺秀媛大纲制定(修订)日期: 2012.04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兽医寄生虫学动物医学(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也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多学科为基础,阐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前言《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

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

主要讲述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数量专业外文词汇,适当介绍国内外有关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文献。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

实验课开出实验项目14项,实验开出率为100%。

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1个。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第一篇总论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等概念;掌握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意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范围、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虫的营养代谢特点、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现状、进展、成就及任务。

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第八章原虫概论目的:掌握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概念;医学原虫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英文专业名词;了解原虫的致病特点。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寄生虫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课程总学分:1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兽医寄生虫学”理论课程同时进行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寄生在动物机体的各种寄生虫的解剖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了解动物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反应,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施行的防制措施等。

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学分为1学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1.认识和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

2.认识和了解牛羊、猪、家禽、犬猫等动物的常见寄生虫、寄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

3.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室诊断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4.了解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防制措施。

三、实验项目设置(一)实验一:蠕虫的一般形态结构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了解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不同生长期虫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4、实验内容(1)实验教师以投影、图片及实物标体等对蠕虫不同生长期虫体的形态结构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对蠕虫的玻片标本、大体标本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

5、实验要求(1)对蠕虫的一般结构有基础的认识。

(2)掌握不同类型寄生虫各自特征及鉴别要点。

(3)认识不同类型蠕虫虫卵特征。

6、实验仪器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片标本、大体标本等。

(二)实验二:原虫及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结构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了解原虫和节肢动物不同生长期虫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4、实验内容(1)实验教师以投影、图片及实物标体等对原虫和节肢动物不同生长期虫体的形态结构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对蠕虫的玻片标本、大体标本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0033学分 3 总学时64 理论43 实验/上机21 英文课程名Veterinary Parasitology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动物医学系修订时间2006年 9月1日课程简介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该门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介绍寄生于动物机体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分类以及生理和生态学知识;另一方面介绍各种寄生虫寄生于动物时引起的疾病,即介绍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反应、诊断检疫方法以及防制措施等内容。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动物(包括家畜和家禽)的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它是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病学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寄生虫病的危害,能运用寄生虫病诊断和检疫方法对寄生虫病作出诊断、检疫,并能提出处理方法和采用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寄生虫病,以保证人畜的健康和动物生产的正常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该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常见动物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并了解其生活史;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危害;学会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检疫技术,并能够制定出寄生虫病的检疫处理方法和控制措施。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兽医卫检)专业本科四、先修课程:动物学、家畜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在学习兽医寄生虫学以前,要主要先修以下课程:动物学、家畜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

对动物学主要要求掌握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家畜解剖学着重掌握动物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兽医药理学和病理学要求掌握与寄生虫病相关的内容,如寄生虫引起的病理反应、抗寄生虫药物等;对免疫学要掌握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原抗体反应;而诊断学则要掌握基本的兽医诊断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3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或理解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寄生虫病的免疫、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各类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发育过程。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难点是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的免疫、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和发育。

第一节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1学时)寄生与寄生虫的概念(A)。

寄生虫学的发展(C)。

寄生虫病的危害(A)。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3学时)寄生虫的类型(A)。

宿主的类型(A)。

寄生虫感染的来源和途径(A)。

寄生生活的建立(C)。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构造、发育、繁殖的影响(B)。

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A)。

寄生虫之间的相互影响(C)。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A)。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地理分布(1学时)寄生虫病流行病学(B)。

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B)。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免疫(2学时)寄生虫病免疫的概念和抗原(B)。

寄生虫病免疫特点(A)。

寄生虫致病性免疫变态反应(B)。

寄生虫免疫的应用(C)。

第五节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2学时)寄生虫病诊断(A)。

寄生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A)。

第六节寄生虫分类(0.5学时,C)原生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第七节动物寄生虫形态特征及发育(3.5学时)原虫形态特征及发育(A)。

吸虫形态特征及发育(A)。

绦虫形态特征及发育(A)。

线虫形态特征及发育(A)。

棘头虫形态特征及发育(B)。

节肢动物形态特征及发育(B)第二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3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弓形虫病、血吸虫病、旋毛虫病和螨病;难点是这些人兽共患病的生活史及其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原虫病(3.5学时)锥虫病(B)。

弓形虫病(A)。

利什曼原虫病(C)。

肉孢子虫病(C)。

第二节吸虫病(3.5学时)血吸虫病(A)。

姜片吸虫病(B)。

华枝睾吸虫病(A)。

并殖吸虫病(C)。

第三节绦虫病(3学时)囊尾蚴病(B)。

棘球蚴病(A)。

裂头蚴病(B)。

第四节线虫病(1.5学时)旋毛虫病(A)。

第五节节肢动物病(1.5学时)螨病(A)。

第三章家畜常见寄生虫病(17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家畜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2)、教学重点是球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片形吸虫病、家禽绦虫病、犬绦虫病、蛔虫病、圆线虫病、蜱病、虱病、第一节原虫病(4学时)焦虫病(B)。

球虫病(A)。

火鸡组织滴虫病(B)。

鸡住白细胞虫病(A)。

第二节吸虫病(3学时)片形吸虫病(A)。

阔盘吸虫病(B)。

前后盘吸虫病(B)。

前殖吸虫病(C)。

棘口吸虫病等(B)。

第三节绦虫病(3学时)细颈囊尾蚴病(A)。

反刍兽绦虫病(B)。

家禽绦虫病:赖利绦虫(A);代文绦虫(B);膜壳绦虫(B)。

犬绦虫病(A)。

第四节线虫病(5学时)蛔虫病:猪蛔虫(A);鸡蛔虫(A);牛新蛔虫(B);犬猫蛔虫(B)。

圆线虫病:消化道圆线虫(A);呼吸道圆线虫(B);猪肾虫(C)。

旋尾线虫病:猪和禽胃线虫(B);丝虫(B);鸟蛇线虫(C)。

毛尾(首)线虫病:鞭虫病(A)、毛细线虫病(C)。

第五节棘头虫病(1学时)猪棘头虫病(B)。

鸭棘头虫病(B)。

第六节蜘蛛昆虫病(1学时)蜱病(A)。

虱病和蚤病(B)。

蝇蛆病(C)。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类别1 寄生虫病诊断方法(1) 3 操作型2 寄生虫病诊断方法(2)3 操作型3 吸虫与绦虫形态观察 3 操作型4 线虫形态观察 3 操作型5 旋毛虫病诊断检疫方法 3 操作型6 球虫、蜱和螨形态观察 3 操作型7 寄生虫蠕虫剖检法 3 综合型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寄生虫病诊断方法(1)(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从粪便中检查寄生虫病病原的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漂浮法;沉淀法。

实验要求:区别虫卵和粪渣,熟悉常见寄生虫虫卵形态结构。

实验2、寄生虫病诊断方法(2)(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从粪便或组织中检查幼虫和显微镜下测量虫卵和幼虫的方法。

实验内容:幼虫检查法;显微测微法。

实验要求:熟悉常见寄生虫幼虫形态结构和显微镜下测量虫卵和幼虫的方法。

实验3、吸虫与绦虫形态观察(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吸虫、绦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片形吸虫、阔盘吸虫、泡状带绦虫封片标本观察;前后盘吸虫、莫尼茨绦虫、赖利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浸制标本观察。

实验要求:掌握吸虫生殖系统和绦虫头节形态特征。

实验4、线虫形态观察(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线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血矛线虫、犬钩虫、异刺线虫封片标本观察;猪蛔虫、鸡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犬弓首蛔虫浸制标本观察。

实验要求:熟悉线虫头端基本结构和雄虫交合伞构造。

实验5、旋毛虫病诊断检疫方法实验目的:掌握旋毛虫病诊断检疫方法。

实验内容:。

旋毛虫病诊断和检疫处理方法实验要求:掌握旋毛虫病诊断检疫方法。

实验6、球虫、蜱和螨形态观察(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球虫和主要寄生昆虫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鸡球虫形态观察;蜱的封片标本观察;螨的活体观察;虱的浸制标本或活体标本观察实验要求:掌握球虫孢子化卵囊形态特征,熟悉蜱和螨外形。

实验7、寄生虫蠕虫剖检法(3学时,A)实验目的:掌握寄生蠕虫采集、固定、保存和初步鉴定的方法。

实验内容:剖解检查犬、鸡等动物内脏,将采集的寄生虫清洗、固定,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初步鉴定出种类。

实验要求:综合寄生虫学知识,初步熟悉蠕虫的采集、固定和保存方法,能对虫体作出初步鉴定。

九、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选用教材: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汪明主编农业出版社 2004年本课程推荐参考书:1、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孔繁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2、兽医寄生虫学李国清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3、动物寄生虫病学杨光友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4、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朱兴全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理论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

实验课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其中实验课20%,课程实习10%)。

执笔:李明伟审核:批准人: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