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以幼儿园科学教育为主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知道灯泡发光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知道灯泡发光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电灯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灯泡、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灯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晚上,老师拿出一个灯泡,问幼儿:“你们知道灯泡为什么能亮吗?”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 实验操作:老师演示如何用导线把灯泡和开关连接起来,然后接通电源,让灯泡发光。
同时,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让灯泡发光。
3. 例题讲解:老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和示意图,讲解电灯的工作原理,让幼儿了解灯泡发光的原因。
4. 随堂练习: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并回答,如:“为什么灯泡能发光?”“开关有什么作用?”等。
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操作心得和对电灯工作原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电灯的工作原理:电源——导线——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电灯工作原理。
2.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用家中的物品,尝试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让灯泡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电灯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电路连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电路,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2. 开展课堂小游戏,如“电路大冒险”,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
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3篇

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3篇(完整)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1活动目标: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爱和同伴合作探究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究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力量;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爱护意识。
活动预备:1. 阅历预备:观看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识试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预备: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其次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想图、梳理图、展现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ד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阅历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今日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2. 鼓舞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究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试验,探究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沟通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1. 教师介绍试验材料:师:今日教师要请你们来做试验,教师为你们预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2. 教师介绍试验操作步骤与方法:(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展试验;(2)做好试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立刻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试验探究活动,相互沟通自己的试验过程与结果:(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展试验,不争抢材料;(2)引导幼儿观看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舞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看的过程与结果;(3)鼓舞幼儿相互沟通自己的试验过程与结果。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小灯泡亮》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电》,具体内容为《小灯泡亮》。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解电路基本原理,学习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探索简单电路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电路组成,知道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电路闭合与断开对灯泡亮灭影响。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如何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导线、小灯泡、电路实验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盏小灯泡,让孩子们观察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小灯泡为什会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电路实验箱,讲解电路组成:电池、导线、灯泡。
(2)演示如何将电池、导线、灯泡连接起来,使灯泡亮起来。
(3)讲解电路闭合与断开对灯泡亮灭影响。
3. 动手操作(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
(2)引导幼儿按照例题讲解方法,尝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3)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独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2)检查幼儿操作结果,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灯泡亮》2. 内容:(1)电路组成:电池、导线、灯泡(2)电路闭合与断开对灯泡亮灭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学到电路知识,并尝试用家里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解电路组成和基本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小灯泡亮了》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电路的简单原理,学习如何使小灯泡发光,探索光与影的关系,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简单原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路的原理,掌握使灯泡发光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灯泡、电池、导线、电路实验盒、手电筒、投影仪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电路实验盒、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让幼儿了解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示范如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解释操作步骤。
3. 动手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电路实验盒和所需材料。
引导幼儿按照操作步骤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铅笔、尺子等)连接电路,观察哪些材料可以使小灯泡发光。
带领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关系,用手电筒和投影仪进行实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灯泡亮了》2. 内容: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小灯泡)电路的原理:电流使灯泡发光操作步骤: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电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完成实验后,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拍照或画下来,第二天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灯泡亮了》2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灯泡亮了》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灯泡亮了》精选2篇(一)教案概述:课题:小灯泡亮了年级:大班科目: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池的作用并理解电流的产生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几个包含电容电池和灯泡的实验装置。
2. 准备足够数量的电池和灯泡供学生实验使用。
3. 准备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 提前了解电池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电池的作用和电流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探究:给学生提供实验装置,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3. 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灯泡亮起需要电池的能量,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灯泡亮起的原因。
4. 拓展延伸:提问学生,其他物体是否能够让灯泡亮起?如果不能,为什么?5. 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并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生们在实验中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获得了答案,体现出了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及时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但是,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些不规范,我需要更好地引导他们遵守实验室规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灯泡亮了》精选2篇(二)教案《左和右》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左和右》这篇课文,学生能理解左和右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左和右进行方向判断。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认识电池、电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
2.学习如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3.探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电路元件,学习连接电路。
2.教学难点:探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灯泡吗?谁知道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呢?生:因为有小灯泡、电池和电线。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基本电路元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电路元件。
这个是电池,这个是灯泡,这个是电线。
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生1:电池用来提供电能。
生2:灯泡用来发光。
生3:电线用来连接电路。
3.学习连接电路师: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连接电路。
请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段电线。
我要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端,这样灯泡就能发光了。
(教师示范连接电路,并让幼儿观察)4.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套电路元件。
请大家动手试试,看能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幼儿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5.探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师:大家发现,小灯泡亮起来了。
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小组的小灯泡比其他小组的亮呢?这是为什么?生1:因为我们连接的电路不一样。
生2:因为我们用的电池不一样。
生3:因为我们连接的电线不一样。
师:那我们来探究一下,不同连接方式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连接方式对小灯泡亮度有影响。
那么,以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电路问题时,就可以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电路元件的认识和电路连接方法掌握得较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为:小灯泡亮了。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实践,了解电路的简单原理,使小灯泡发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知道如何使小灯泡发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路的简单原理,使小灯泡发光。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掌握使小灯泡发光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灯泡、电池、电线、电路板、实验箱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小灯泡、电池、电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引起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猜测: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3)教师简要介绍电路的神奇之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将小灯泡、电池、电线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
(2)讲解电路的简单原理,引导幼儿观察电流流动的过程。
(3)强调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幼儿不要触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使小灯泡发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让幼儿思考:如何让小灯泡更亮?更暗?(3)鼓励幼儿课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电路,探索科学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灯泡亮了》2. 板书内容:电路的简单原理使小灯泡发光的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2. 答案:将小灯泡、电池、电线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电路的简单原理,使小灯泡发光。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确保安全。
2. 拓展延伸:课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相关主题的科学活动,如制作手电筒、探索光与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灯泡亮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灯泡亮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流的流动方向。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电路的构成及电流的流动方向。
2.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联系起来。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前置知识温习(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的构成,让学生预习今天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实验讲解(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今天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了解,并分组进行实验。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1.将电池、导线和灯泡连接成电路,观察灯泡是否能够亮起来。
2.尝试改变灯泡和电池的连接方式,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探究电流的流动方向。
四、实验总结(5分钟)
1.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联系起来,得出电流流动的规律。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电路的构成及电流的流动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此次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灯泡亮了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