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 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2《论美》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作背景
当时英国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针对这样的 社会现实,培根出版了《论人生》一书,对哲学、伦 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篇文章里,他发出了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的号召。
基础字词
滑稽( jī ) 摄取( shè )
谚语(yàn)
尽管(jǐn ) 吝啬( lìn sè )
1.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可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 2.文章中提出了生活中的哪些美呢?培根他欣 赏哪一种美?请根据文本来谈谈。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提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的?
把“美德”比作“宝石”,突出了一个人如 果有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负面 影响,反而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突出 了内在美的意义。
造物: 古人认为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力,叫做造物。 本文中指造物主,上帝。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肃然起敬: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美德最美——令人敬佩
论美
分析论证
内在之美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
美德最美
美德、美 貌相结合
得出结论——真正的美——貌美+德美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优美语句;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格言式的语言和杂感
式的写法。 3.正确对待美貌和美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国唯物 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文艺 复兴时期主要的散文家。培根是第一个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著有《人 生论》一书,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也 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创作背景
当时英国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针对这样的 社会现实,培根出版了《论人生》一书,对哲学、伦 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篇文章里,他发出了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的号召。
基础字词
滑稽( jī ) 摄取( shè )
谚语(yàn)
尽管(jǐn ) 吝啬( lìn sè )
1.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可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 2.文章中提出了生活中的哪些美呢?培根他欣 赏哪一种美?请根据文本来谈谈。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提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的?
把“美德”比作“宝石”,突出了一个人如 果有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负面 影响,反而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突出 了内在美的意义。
造物: 古人认为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力,叫做造物。 本文中指造物主,上帝。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肃然起敬: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美德最美——令人敬佩
论美
分析论证
内在之美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
美德最美
美德、美 貌相结合
得出结论——真正的美——貌美+德美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优美语句;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格言式的语言和杂感
式的写法。 3.正确对待美貌和美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国唯物 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文艺 复兴时期主要的散文家。培根是第一个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著有《人 生论》一书,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也 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论美》PPT课件 (共34张PPT)

美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歌中包含的深情永远那 么令人心动; 美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诗中蕴涵的哲理永远那 么令人折服; 美是一股流不完的清泉,泉水带来的甘甜永远 那么令人回味 美是飞翔的彩云, 让人心往驰骋; 美是喷薄欲出的朝阳,使人为之振奋; 美是激荡澎湃的大海,使人动魄惊魂......
美就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弗•培根 《人生论》 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粉饰之美,而优雅 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 ———弗•培根 《人生论》 真正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 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 活与美学》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 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柏拉图 《理想国》
读书摘要卡
类别: 美 作者: 培根 文章题目: 《论美》 文章出处: 《培根论人生》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 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论美ppt课件(2024)

8
社会美及其内涵
社会美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包 括人的思想、品德、行为、风俗、习 惯等。
社会美的价值
社会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 价值。它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美的内涵
社会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 成的,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情感和 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论美ppt课件
2024/1/27
1
目 录
2024/1/27
• 美的定义与本质 • 美的形态与表现 • 美的价值与功能 • 美的创造与欣赏 • 美学原理在各领域应用 • 当代社会审美观变迁及挑战
2
01
美的定义与本质
2024/1/27
3
美的概念及内涵
2024/1/27
美的概念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事 物的一种积极评价,体现了事物 的和谐、优雅和吸引力。
丰富审美体验
创造力带来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丰富了人们的审 美体验,使美的感受更加立体和深刻。
推动美学发展
3
创造力是推动美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断挑 战和拓展美的边界,推动美学理论的更新和完善 。
2024/1/27
16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2024/1/27
灵感来源与捕捉
艺术创作往往起源于瞬间的灵感,艺术家需要具备敏锐的 洞察力,及时捕捉并记录这些稍纵即逝的创意火花。
18
05
美学原理在各领域应用
2024/1/27
19
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
平衡与对称
建筑设计中常用平衡与对称原则,创造出稳定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
比例与尺度
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 出舒适的空间感。
社会美及其内涵
社会美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包 括人的思想、品德、行为、风俗、习 惯等。
社会美的价值
社会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 价值。它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美的内涵
社会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 成的,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情感和 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论美ppt课件
2024/1/27
1
目 录
2024/1/27
• 美的定义与本质 • 美的形态与表现 • 美的价值与功能 • 美的创造与欣赏 • 美学原理在各领域应用 • 当代社会审美观变迁及挑战
2
01
美的定义与本质
2024/1/27
3
美的概念及内涵
2024/1/27
美的概念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事 物的一种积极评价,体现了事物 的和谐、优雅和吸引力。
丰富审美体验
创造力带来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丰富了人们的审 美体验,使美的感受更加立体和深刻。
推动美学发展
3
创造力是推动美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断挑 战和拓展美的边界,推动美学理论的更新和完善 。
2024/1/27
16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2024/1/27
灵感来源与捕捉
艺术创作往往起源于瞬间的灵感,艺术家需要具备敏锐的 洞察力,及时捕捉并记录这些稍纵即逝的创意火花。
18
05
美学原理在各领域应用
2024/1/27
19
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
平衡与对称
建筑设计中常用平衡与对称原则,创造出稳定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
比例与尺度
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 出舒适的空间感。
《论美》ppt课件

例如,一幅描绘山水画的作品,可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大自 然的壮丽和美丽;一幅肖像画则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人物的美感 和气质。
音乐中的美
音乐中的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表现美。在音乐中,美可 以表现为旋律的优美、节奏的动感、和声的和谐等。
音乐中的美举例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 物,如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 道德品质等。社会美能够促进社 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
境界。
02
美的哲学思考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01
美既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主观
与客观的统一,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评价。
团队协作美
和谐的团队协作、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实 现工作目标。
学习中的美
知识之美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培 养思维能力。
艺术之美
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能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培养 创造力。
心灵之美
在学习中培养诚实、勤奋、谦虚等优秀品质,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 有道德修养的人。
04
美的社会价值
美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和谐
美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增 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推动经济发展
美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中起 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 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
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 术、文学、音乐等形式展现,能够 提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
《论美》ppt课件
目录
音乐中的美
音乐中的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表现美。在音乐中,美可 以表现为旋律的优美、节奏的动感、和声的和谐等。
音乐中的美举例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 物,如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 道德品质等。社会美能够促进社 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
境界。
02
美的哲学思考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01
美既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主观
与客观的统一,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评价。
团队协作美
和谐的团队协作、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实 现工作目标。
学习中的美
知识之美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培 养思维能力。
艺术之美
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能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培养 创造力。
心灵之美
在学习中培养诚实、勤奋、谦虚等优秀品质,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 有道德修养的人。
04
美的社会价值
美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和谐
美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增 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推动经济发展
美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中起 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 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
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 术、文学、音乐等形式展现,能够 提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
《论美》ppt课件
目录
《论美》 完美课件

《 论 美 》 完 美 课件
《 论 美 》 完 美 课件
1.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 尔扎克 说他写 作的最 高使命 是:用 笔深刻 把握时 代的脉 搏和民 众的呼 声,反 映大众 的疾苦 和不幸 ,替他 们呐喊 ;揭示 社会的 美与丑 ,唤醒 正义感 和良知 。我想 ,这是 每个文 化工作 者都应 该时刻 牢记的 。 2.“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 鼓舞人 心的成 果跑在 人民的 前面, 就像它 是在拖 着生活 向前迈 进似的 。”然 而,在 “过度 商业化 ”的潮 流中, 文学逐 渐迷失 方向, 主动弃 置精神 属性。 一些写 作者为 迎合低 级趣味 ,不断 制造各 种刺激 感官的 垃圾文 字作品 。
部分来自《点拨》
2.【难点探究】两为什么在证明“美貌的人并不都 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这一论点时,所举的人物多 是帝王? 【答案】培根生活的时代,只有绘画而无摄影,能 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而培根据此说帝王容貌 美,未必可靠。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 绘画史所留下的帝王“标准像”就可以明白,培根 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认识上的局限性。
部分来自《点拨》
3.理解:“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 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答案】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从范围来 说,更多就是容颜,是局部的);形体之美, 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 因素(如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造就形体)(从 范围上来说是整体的);优雅行为之美,体现 了人的内在素养,是美德的一种体现,所以在 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 次有别。
3.以具体的事例透彻地说理。 本文论述的是人生哲理,但并不以艰深的推理取 胜,文章多用实例来清楚地阐述事理。如举奥古斯 都等人的事例论证了外在美和内在美可以统一起 来,如举阿皮雷斯和丢勒的事例充分地论证了“最 高的美”即美德的难于直观性。
《论美》ppt课件

4 美的创造方法与技巧
掌握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美的创造与审美标准
美的创造与审美标准的关系
美的创造要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同 时审美标准也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而不断发展。
审美标准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美 的标准和追求有所不同,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激发创新思维
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有助于他们在学术和艺术领域取得更 好的成就。
美的心理价值
提升幸福感
美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满足的感 受,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生
活质量。
缓解心理压力
欣赏美的作品可以让人们暂时忘却 烦恼和压力,达到心理放松和舒缓 的效果。
促进心理健康
美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乐 观的人生态度。
审美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代审美趋势与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 审美趋势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时 尚化等特点。
04
美的价值与作用
美的社会价值
促进社会和谐
美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善 良和宽容,有助于减少社 会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 和谐与稳定。
当代社会审美现象分析
1 2 3
网红文化的崛起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现 象,人们追求独特、新颖的外表和形象,以吸引 关注和粉丝。
整容风潮的盛行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整容手术变得越来越普遍。 许多人通过改变外貌来符合社会审美标准,追求 美丽和完美。
时尚潮流的变迁 时尚界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时尚潮流层出不穷。 人们追求时尚的过程也是对社会审美的一种认同 和追求。
《论美》PPT课件2 (共10张PPT)

弗兰西斯· 培根(英)
惊 暮 涛 霭 拍 楚 岸 天
豪 失 情 意 之 之 美 美
—— ——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中有关“美”的
论述。
能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
己对美的理解。
1、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作者围
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 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 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你准备 选哪句?为什么?
美的格言卡
格言:
赏析(推荐理由):
就你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写一
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关于 美的小诗,或者写一段关于美 的随笔。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惊 暮 涛 霭 拍 楚 岸 天
豪 失 情 意 之 之 美 美
—— ——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中有关“美”的
论述。
能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
己对美的理解。
1、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作者围
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 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 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你准备 选哪句?为什么?
美的格言卡
格言:
赏析(推荐理由):
就你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写一
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关于 美的小诗,或者写一段关于美 的随笔。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12《论美》课件

•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当代美学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创新艺术形式、拓展艺术表现空间以及 探讨科技与艺术在审美体验上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 跨文化美学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视角和思路。跨文化美学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艺术传 统和美学理论的比较与对话,旨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息。
想象阶段
在感知的基础上,审美主体运用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审美对象进行 加工和改造,形成具有个性和创造 性的审美意象。
情感阶段
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和想 象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对审美对象的喜爱、厌恶、 悲伤、愉悦等情感反应。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主观性
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个人的心理活 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美的哲学思考
深入探讨了美的哲学基础,如柏拉图 的理念论、康德的审美判断等,以及 它们对美的理解和解释。
对未来美学研究的展望和思考
跨学科研究 鼓励将美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 科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美的本 质和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以推动全球美学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发展。
美的相对性
由于美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体验可能存在差 异。同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也会对美的标准和追求产生影响,使得美具有 相对性。
美的普遍性
尽管美具有相对性,但在人类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认可的美的标准和原 则,如对称、和谐、比例等。这些标准和原则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 因此美也具有普遍性。
情感性
审美体验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 验,是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跨文化美学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视角和思路。跨文化美学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艺术传 统和美学理论的比较与对话,旨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息。
想象阶段
在感知的基础上,审美主体运用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审美对象进行 加工和改造,形成具有个性和创造 性的审美意象。
情感阶段
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和想 象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对审美对象的喜爱、厌恶、 悲伤、愉悦等情感反应。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主观性
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个人的心理活 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美的哲学思考
深入探讨了美的哲学基础,如柏拉图 的理念论、康德的审美判断等,以及 它们对美的理解和解释。
对未来美学研究的展望和思考
跨学科研究 鼓励将美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 科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美的本 质和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以推动全球美学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发展。
美的相对性
由于美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体验可能存在差 异。同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也会对美的标准和追求产生影响,使得美具有 相对性。
美的普遍性
尽管美具有相对性,但在人类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认可的美的标准和原 则,如对称、和谐、比例等。这些标准和原则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 因此美也具有普遍性。
情感性
审美体验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 验,是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摘要卡
类别: 美 作者: 培根 文章题目: 《论美》 文章出处: 《培根论人生》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 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 • • • • •
• • • • • • •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 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美有哪些呢
• 自然美:自然风光等 • 社会美:人类的美,
劳动,思想,学识, 气质,精神等。 • 艺术美:舞蹈,音乐, 戏剧,文学,绘画, 雕塑,建筑等。
弗兰西斯.培根 (1561— 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
时代的人,哲学史和科学史 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 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 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 一书。该书选择了培根的26 篇文章,有《论真理》《论 健康》,《论天性》,《论 勇气》,《论爱情》,《论 家庭》等。 这些文章都选自培根的《论 说随笔文集》。培根的随笔, 皆系劝世箴言式的短文(每 篇仅数百字),对世态人情 剖析入微,影响颇大。
美貌和美德
人美
作者认为什么是最高的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 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 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家园
摄影:周晓霞
摄 影 : 张 天 翼
其 乐 融 融
摄 影 : 张 颖
《 生 活 》
“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 应该美在灵魂上。” ——契诃夫来自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云鬓花颜金步摇
培 根
• 你认为什么是美?
谈谈你的见解。
梢眉柳叶,丹凤 风骚眼。处世太精明, 还神算。
得宠成信任,权 术弄、勤机变。 高踞威凭展。窃 财害命,尽显毒狠手 段。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美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歌中包含的深情永远那 么令人心动; 美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诗中蕴涵的哲理永远那 么令人折服; 美是一股流不完的清泉,泉水带来的甘甜永远 那么令人回味 美是飞翔的彩云, 让人心往驰骋; 美是喷薄欲出的朝阳,使人为之振奋; 美是激荡澎湃的大海,使人动魄惊魂......
美就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弗•培根 《人生论》 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粉饰之美,而优雅 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 ———弗•培根 《人生论》 真正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 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 活与美学》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 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柏拉图 《理想国》
勾画关键句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美德好比宝石……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朴素与华丽
外在美和内在美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形体之美 颜色美、形体美、行为美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 ……作风优雅而美 老人与年轻人之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