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一、分布:

桔梗是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各省及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向阳干燥山坡草地、丘陵坡地、林缘灌木丛间、干草甸子及草原。产地代表有:安徽太和李兴镇、亳州;内蒙赤峰牛营子;山东淄博池上镇和沂源县三岔乡和陕西商洛、商州沙河子、掖村、张村为传统产区;此外,还有不少次产区。

二、概况:

2.1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植物体内有乳汁,全株光滑无毛。根粗大肉质,圆锥形或有分叉,外皮黄褐色。茎直立,有分枝;叶多为互生,少数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大形,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钟形,蓝紫色或蓝白色,裂片5。蒴果卵形,熟时顶端开裂,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花期6-8月,花期较长。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或暗紫色。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用。

2.2生长习性

桔梗喜光、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苗期怕强光直晒,须遮荫,成株喜阳光,怕积水。抗干旱,耐严寒,怕风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栽培。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则根部易腐烂。桔梗花性喜温暖、向阳、凉爽湿润的环境,自然界的桔梗花多生于山坡、草丛间或沟旁。

2.3作用功效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盛产于中国东北部地区,

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⑧《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2.4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桔梗根含多种皂甙,迄今已分得18种三萜皂甙,水解产生皂甙元为三萜酸的混合物,其中一种为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另一种为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尚含桔梗酸A、B 及C(Platycogenic acid A、B、C),菊糖,桔梗聚糖,葡萄糖及植物甾醇,如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β-D- glucoside)等.

【药理作用】

①祛痰与镇咳作用:麻醉犬口服本品煎剂1g/kg,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对麻醉猫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报道桔梗皂甙的祛痰作用强于远志,次于美远志。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则弱于远志。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和镇咳半数有效量为6.4mg/kg。

②降血糖作用:兔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水提取物的降血糖曲线与灌胃25-50mg/kg甲磺丁脲相似。水和醇提取物500mg/kg连续4天灌胃,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亦有降血糖作用,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③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粗制桔梗皂甙在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时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100mg/kg剂量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液分泌。大鼠十二指肠注入25mg/kg粗制桔梗皂甙,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其作用与皮下注射l0mg/kg阿托品相当,但100mg/kg 灌胃对应激性溃疡形成的预防作用比皮下注射阿托品10mg/kg弱两倍,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模型,粗制桔梗皂甙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且每日25mg/kg组的疗效比甘草提取物FM100每日200mg/kg组为高。

④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灌服1/10-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对大鼠后肢角叉菜胶性脚肿与醋酸性肿胀均有抗炎效果。灌胃小于1/10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此种制剂还能降低过敏反应,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腹腔注射桔梗皂甙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与腹腔渗出,灌胃同一皂甙可产生抑制。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⑤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对离体豚鼠心耳,高浓度时呈负性肌力作用。麻醉犬动脉注入200-800mg/kg粗桔梗皂甙,能降低冠状动脉和尼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强度可与罂粟碱相比。当4mg/kg静脉注射时也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后肢血流量,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据认为这种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

⑥其它作用:粗桔梗皂甙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电击和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桔梗皂甙,可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和胆酸的排泄,还有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与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大鼠灌胃桔梗2g/kg,对双侧颈静脉结扎造成的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1:10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桦木醇400mg/kg时对大鼠瓦克Z56肌注肿瘤系统有边缘抗肿瘤活性。

三、开发利用前景

3.1观赏价值

传说,桔梗花开代表幸福再度降临. 可是有人能抓住幸福,有的人却注定与

它无缘,抓不住它,也留不住花. 于是桔梗有着双层含义——永恒的爱和无望的爱.桔梗花开同时代表了青春路上走过一切回望的一种心境,叫无悔。桔梗花又被誉为“花中处士,不慕容华”,与红花相配,有“出类拔萃”之感,为优美的切花,可用于花篮花束。一枚桔梗,可增添插花的观赏效果。

3.2药用及经济价值

桔梗是药食两用大宗家种药材,是个生产周期和行情周期特别明显的品种,从来都是一个人气很旺的品种和不甘寂寞的行情热点。桔梗食用量也很大,主要用于休闲小菜,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药材之一。桔梗药用量大约在5000吨以上,总用量也将达到万吨级别。

桔梗于9月份产新,一般生长周期为2年,但可能是品种退化或田地长期利用的原因,第一大产区的太和李兴已经变成了多年生,最长的可生长6年以上,而且没发现木质化,而赤峰仍保持着2年生。桔梗不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生长适应性很强,长江以北均可栽培,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价位。但是,桔梗田间管理和加工费工费时,在当前农村外出务工量大和劳动成本大幅提高的历史时期,也成为了影响和限制生产的主要因素。其生产成本应该重新评估。桔梗的长期储存应该存放在冷库中。

桔梗的行情在过去的5年中已经上涨了10多倍,这次巨大的商机会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下次生产高峰形成之时和行情陷入低迷时,仍将会吸引大量的资本和人员进入。

药用植物学34881

《药用植物学》第01章在线测试 59:11 《药用植物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2、我国最早的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3、我国介绍西方近代植物科学的第一部书籍是()和 A.Williamson合作编译的《植物学》。 A、李善兰 B、胡先骕 C、钱崇澍 D、张景钺 4、《本草纲目》记载药物()种 A、237 B、365 C、850 D、1892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是()

A、陈藏器 B、陶弘景 C、唐慎微 D、赵学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A、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 B、调查考证、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C、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 D、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E、为学习生药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等打下基础 2、成书于唐代的本草著作有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3、属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有 A、新修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植物名实图考 E、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4、我国近代的植物学家有 A、胡先骕 B、钱崇澍 C、张景钺 D、严楚江 E、郑汉臣 5、我国现代的植物学重要专著有 A、中药大辞典 B、新华本草纲要 C、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D、中华本草 E、中国本草图录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参考题

《药用植物》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学;鸡爪黄连;道地药材;云锦纹;中药;企边桂;维管束;晶纤维;炮制;药品标准;晶纤维;显微鉴定;车轮纹;生药鉴定;后含物; 二、填空题 1.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2.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晶体有和两大类。 3.植物表皮上的毛茸通常有和两种。 4.常见生药的分类方法有、、等。 5.药材一般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6.生药干燥的方法通常有、、3种。 7.是根据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8.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采用三级标准,依次是、、。 9.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中的水分测定。 10.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中,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11.绵马贯众来源于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12.冬虫夏草身上有~ 条环纹。‘ 13.麻黄具有的功效是、、。 14.大黄来源于科、、。 15.何首乌的横切面上,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从而形成“花纹”。16.黄连、川乌都来源于科,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类。 17.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功效是、、。18.厚朴主产于、等省份。 19.肉桂是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具有、、的功效。 20.检查黄芪中的氨基酸及多肽,需加入0.2%的试液,最终呈色。 21.甘草的功效是、、、、。 22.人参、三七来源于科,药用部位是。 23.人参具有复叶,花序,成熟果实色。 24.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25.柴胡来源于科,具有、、功效。 26.在薄荷叶粉末中提取薄荷醇晶体,然后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为色。 27.桔梗入药部位是;季节采挖;主要化学成分是。 28。红花是科植物的干燥花,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主要功效是。29.川贝母是科植物、、、的干燥鳞茎。 30.生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有、、、、、等简便快捷方法。 31.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32.生药在贮存中保管不当常出现、、等变质现象。 33.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34.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的水分测定。 35.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昆虫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2018年7月药用植物学正考

科目:药用植物学试卷名称:2018年7月药用植物学正考 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是:() A.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2.光学显微镜的最小分辨率为: A.0.2μm B.20μm C.200μm D.2000μm 3.凯氏带存在于根的下列哪一结构中? A.中柱鞘 B.外皮层 C.中皮层 D.内皮层 4.单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束是: A.辐射维管束 B.无限外韧维管束 C.双韧维管束 D.有限外韧维管束 5.中药中的皮类药材来源于植物体的哪个部分? A.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B.韧皮部以外的部分 C.木质部以外的部分 D.周皮以外的部分 6.仙人掌上的刺状结构为:B A.花的变态 B.叶的变态 C.茎的变态 D.托叶的变态 7.具有四强雄蕊的科是: A.豆科 B.十字花科 C.玄参科 D.锦葵科 8.日常食用的瓜类蔬菜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 B.侧膜胎座 C.中轴胎座 D.顶生胎座

9.下列果实为真果的是: A.杏 B.梨 C.黄瓜 D.草莓 10.无花果的肉质化膨大是: A.花托 B.花序 C.花序轴 D.花被 11.橘子中的“橘络”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种子 12.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芽 B.胚茎 C.胚根 D.子叶 13.有变型在学名中缩写为: A.sub. B.ssp. C.subsp. D.var. E.f. 14.可从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植物是: A.东北红豆杉 B.三尖杉 C.侧柏 D.苏铁 E.银杏 15.木本或草本,常含有乳汁,多单叶互生,花单性,杯状聚伞花序,蒴果为以下哪科特征? A.樟科 B.小檗科 C.大戟科 D.伞形科 16.药用植物牛蒡是哪科植物? A.豆科 B.小檗科 C.菊科 D.伞形科 17.药用植物五味子的药用部位为: A.花

民间中草药治病杂方(一)介绍

民间中草药治病杂方 李树荣整理 一、內科 1、治胃病(痛)方 ①四川禄茶3 玫瑰花2 茉莉花1 金银花3 陈皮2 甘草1 泡茶饮,每天一包(1976年湖南或广西科技报登,阅后依回忆记下) ②党乡6 黄芪6 白术4 陈皮3 白芍12 大枣 9 乌药12 紫胡9 艮花12 连翘12 山枝9 鱼古15 白芨30 只壳15 木香9 甘草6 冲蜜一两(杨递金介绍验方) ③胃热痛阴阳草白狗肠一木头十八症五味藤(蓝显良方) ④十八症(饭团根)2 入地射香5 小过山5 煲猪横利吃五-十次(68年陆万模方) ⑤煅牡利70 草扣仁5 法夏10 陈皮5 甘草10 研末每服二钱(1975年12月时在北流公安局,平南局黎夏松介绍验方) 2、治胃脘痛 墨鱼骨白芍元胡甘草等分蜜炼为丸日二次每次二钱,七日为一疗程。

3、治急性黄疸(1994,5,14,八姐介绍) ①田基黄倒律草万年青牛尿根(此味是主药,一定要) 亦治大热症 ②用山上的万年青(山蓝)(四姐介绍) ③十八正暗降地龙(五味藤)。急性肝炎用一木头、阴阳草各二两,十天为一疗程。病未过40天及肚没痛的易医。大小便不通,用油葱槌溶加蜜冲开水服(显良方) 4、治肝硬化(甘肃中医学院申秀华方) 淫羊藿20 党乡15 白术20 丹皮20 黄芪20 五味子15 莪术20 醋必甲30 猪苓20 茯苓20 泽泻20 车前子20 尢腹皮20 茵陈20 柴胡15 服20剂后水退,症状明显减退,四个月后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5、治肝炎 酸柚勒红甜菜根红铁树叶煲猪横利(后下)做菜。秦伟朝介绍治肝炎肝硬化,他到石龙朝阳有八队一人,县医院说不能治了,用此方好。碧滩也有一人用此方治好。罗秀新垌有一教师肝硬化腹水,在医院治不好,出院后用此方治好。 6、治肝胆气道化火,上蒙清窍,不避亲疏 生铁落一两石羔五钱龙齿4钱茯神二钱防风二钱元参三钱秦艽三钱竹酒(竹沥)一杯冲服。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 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 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 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 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 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 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 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的特征是 A有乳汁 B无乳汁 C两侧对称花 D辐射对称花 E二体雄蕊 属的特征是 A花萼上唇2齿,下唇3齿 B花萼上唇3齿,下唇2齿 C花冠上唇全缘,下唇3裂 D花冠上唇3裂,下唇全缘 E雄蕊2强 的主要特征是 A浆果 B蒴果 C侧膜胎座 D中轴胎座 E花萼宿存 的特征是 A具托叶 B无托叶 C叶对生 D叶互生 E子房下位 24.具有子房下位的科是 A菊科 B木兰科 C忍冬科 D葫芦科 E百合科 25.败酱科的特征是 A全株具有强烈的臭气和香气 B叶互生 C雄蕊3枚 D雄蕊5枚 E子房下位 的主要特征是

药用植物学

1 纹孔有哪几种?如何识别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单纹孔结构简单,构造: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即从纹孔膜至纹孔口的纹孔腔呈圆筒状。多存在于加厚壁的薄壁细胞、韧型纤维和石细胞中。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形成突起是拱状,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在显微镜下,从正面观察具缘纹孔呈现3个同心圆。半缘纹孔,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构成。从正面观察两个同心圆。2、鉴别特化的细胞壁与未发生特化的细胞壁?特化的细胞壁有几种?如何识别它们? 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遇氧化铜氨试液溶解;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特化常见: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 木质:在细胞壁上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鉴别: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反应。木栓化:细胞壁上增加木栓质,鉴别,加苏丹3试液显红色或紫橘红色反应,加naoh加热,木栓质溶解,有黄色油滴流出。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到细胞壁内,并在细胞壁表面形成角质层,加苏丹三,橙红色,naoh加热不溶解。粘液化:细胞壁中的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加玫红酸钠乙醇溶液可染成玫瑰红色。矿质化:细胞壁上含有硅质或钙质等无机物,其检识方法是加硫酸或醋酸。 3淀粉粒类型、特征 类型,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无数的层纹丽绕这个脐点;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脐点分别有各自的层纹绕;半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自脐点除有本身的层纹环绕外,外而还有共同的层纹淀粉粒的检识方法是:加碘液被染成蓝色或紫色。 4 常见的晶体?区别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 常见的晶体: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两大类,形态上:草酸钙晶体分为方晶、针品、簇品、砂晶、柱品;碳酸钙晶体常以钟乳体状态存在,故又称钟乳体。理化特性:结晶稀醋酸不容草;稀盐酸溶解无气泡草 10%-20硫酸析出晶体草 组织 1、何调组织?植物的组织分为哪几大类? 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周皮。 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与伴孢、筛胞 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腺毛、蜜腺) 内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2、什么是分生组织?有哪些类型及特点? 答: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群即分生组织。 (1)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a顶端分生组织根和茎的顶端,细胞大多近于等径形,细胞质浓厚,液泡不明显,细胞间无胞间隙,较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b侧生分生组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中靠近侧面的地方,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两种,,大多为两头斜尖的长板状细胞,其原生质体中出现了一点较明显的液泡,细胞质稍显稀薄)。c居间分生组织某些植物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部及子房柄的顶端等处,其细胞也为两头斜尖的长板状细胞,细胞的原生质体中也出现了一点较明显的液泡,细胞质也稍显稀薄。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分裂机能。)(2)根据来源的不同,a.原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分裂能力强且分裂时期长。它相当于顶端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是由原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在形态上已出现最初的分化,但仍具分裂能力。它相当于居间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是由已成熟的组织中某些薄壁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的。它相当于侧生分生组织。 3、何从形态上区别腺毛和非腺毛? 腺毛具有腺体,有分泌能力,而非腺毛则没有腺体,无分泌力;腺毛有腺头和腺柄之分,顶端多膨大成圆形而非腺毛则无腺头和腺柄之分,顶端常狭状。但有一种无柄或具有1个柄部细胞的腺毛,由8~14个细胞组成,称腺鳞。 4.气孔轴式类型 平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有两个副卫细胞,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平行。 直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也有两个副卫细胞,但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垂直。 不等式:气孔器周围的副卫细胞为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明显的小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2,药学著录: 3,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细胞器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的场所。 5,原生质体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质体三部分 6,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白色体与物质的积累与贮藏有关,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同化淀粉的场所,有色体含色素,使植物呈色。 7,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称为细胞后含物。

8,后含物分类及鉴别 9,温纹孔分为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10,细胞壁由内到外依次分为次生壁,初生壁,胞间层 11,特化细胞壁:木质化(加间苯三酚一滴,再加浓盐酸一滴显红色) 木栓化(与苏丹三显红色) 粘液质化:遇玫红酸钠醇呈玫瑰红,遇钌红试剂呈红色。 角质化:与苏丹三显橘红色 矿质化:可溶于氟化氢,不溶于醋酸,浓硫酸。 12,保护组织分为表皮和周皮。 13,表皮含气孔和毛茸,气孔轴式类型有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环式。毛茸分为腺毛和非腺毛。 14,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不断分裂而产生。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合成周皮。 15,分泌组织:外部(腺毛,蜜腺) 内部(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其中乳汁管分为有节和无节 16,机械组织:厚角组织(活细胞) 厚壁组织(死细胞):分为纤维(嵌晶,分隔,晶鞘)和石细胞17,输导组织是植物体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

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 回顾 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着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1],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着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最新药用植物学重点汇总

知识点***:熟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原生质体和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原生质体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 知识点****: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存在于液泡中 知识点***: 1)后含物为什么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后含物种类很多,其形态和性质往往随物种的不同而异,因而后含物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淀粉粒类型和典型植物 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知识点****:草酸钙结晶类型和典型生药 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 知识点***: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有哪些? 液泡、质体、细胞壁 知识点****:如何观察特化的细胞壁 知识点*:农业上常利用减数分裂的特性进行农作物品种间的杂交来培育新品种。 知识点*: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得新植株或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或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基因转入植物细胞,获得优良品系或高含量的药用成分。 知识点**:植物组织的概念 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 知识点***:熟悉植物保护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初生保护组织(表皮):通常不含叶绿体,外壁常角质化,并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角质层,防止水分散失 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知识点***:熟悉植物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外部分泌组织、内部分泌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机械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输导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知识点**:熟悉植物维管束类型 知识点***:植物的器官分哪几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知识点**:植物根的特性 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向湿和背光的特性,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进入植株各个部分 知识点***:根的概念区分 主根和侧根,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 知识点***:变态根的类型及典型药材 贮藏根:圆锥状:白芷、桔梗 圆柱状:菘蓝、丹参 圆球状:芜菁 块根:何首乌、天门冬 支柱根:薏苡、玉米、甘蔗 攀援根:常春藤 气生根:石斛、榕树 呼吸根:水松、红树 水生根:浮萍、睡莲 寄生根:菟丝子、桑寄生 知识点***:茎的外部形态 通常呈圆柱形,也有一些呈方形,三棱形,扁平形,一般为实心,也有空心,茎上生叶的部分称节,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茎顶端和节处叶腋都生有芽。 知识点***:茎上用于鉴别物种、生长年龄的特征 叶痕、托叶痕、芽鳞、皮孔 知识点***:茎的本质特征及与根的区别 茎上有节和节间 地下茎和根类似,但其上有节和节间,并具有退化鳞叶及顶芽、侧芽等,可与根区别 知识点***:变态茎中典型的药材 根茎:白茅、人参、三七 块茎:半夏、天麻 球茎:慈菇 鳞茎:百合、贝母、洋葱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1.Moraceae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9.Caryophyll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15.Paeoni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17.Araliaceae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18.Schisandra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20.papaveraceae的特征是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与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与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与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 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与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与可利 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与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就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就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与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与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长在 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 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 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次生 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就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与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4、代谢过程成分变化生成碱、酚类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