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样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X年10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开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根本特点,这说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完成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开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完成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根底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制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答案】C【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D )A.马克思和李嘉图B.马克思和圣西门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D.马克思和恩格斯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A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性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C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C )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准备性因素D.渗透性因素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人的本质在于(C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道德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文化素质15.具体劳动(A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B)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D )A.检察机构B.法院C.警察机构D.议院或国会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B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年剩余价值率是(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B )A.剩余价值率B.平均利润率C.银行的贷款利率D.银行的存款利率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D )A.董事会B.监事会C.理事会D.股东大会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B )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的肥沃程度D.土地的地理位置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B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C )A.基础设施的建设B.战略性科学研究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B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C )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D ) A.贫富差距的拉大B.革命领袖的出现C.政治腐败的蔓延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它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还包括其后继者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理论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对“千年思想家”进行了全球在线评论。
排名第一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赢得了“农民合唱团”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称黑格尔的辩证法()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作家”是()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蒙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视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物质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最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A.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B注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就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流派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 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 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A.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确答案:B注解:物质范畴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多样性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 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答案:D注解: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 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C注解: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完整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22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惟独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者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评性【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泛博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答案】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答案】A【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答案】C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2023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三大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
A.直接理论来源B.阶级基础C.自然科学基础D.主观条件【答案】C2.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承认世界的()。
A.物质性B.可知性C.统一性D.多样性【答案】C3.世界观是人们()。
A.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答案】D4.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A5.“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这句话说的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具有同一性D矛盾具有斗争性【答案】B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
A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B规律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C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规律只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答案】B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答案】B8.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B 前者是源于实践,后者是源于内省C 前者是抽象的思维,后者是生动的直观D 前者是反映事物现象,后者是揭示事物本质【答案】D9.在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问题上,下面各项反映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无须逻辑证明补充B 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需要逻辑证明补充C 被逻辑证明的认识最终还是需要实践标准检验D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答案】C10.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A、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B、改造世界能够深化和拓展对世界的认识C、改造世界能够独立于认识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正确答案: C解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2、实践的内涵是指()。
A、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C、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正确答案: B解析: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3、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D解析: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和( )职能引起的A、贮藏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货币职能对经济危机的影响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 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6、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包括()。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B、真理尺度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对立正确答案: D解析: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辩证统一的7、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 )A、不断减少B、不断增加C、不变D、骤然下降正确答案: B解析:考察大企业走向垄断的前史8、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可以称之为( )A、剩余价值率B、剥削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平均利润率9、以下哪个论点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A、“实事求是论”B、“天才论”C、“精神万能论”D、“上层建筑决定论”正确答案: A解析:10、“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目与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干脆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美国的阅历论哲学D.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闻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肯定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打算B.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6、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区分是()A.感性相识是牢靠的,理性相识是不行靠的B.感性相识来源于实践,理性相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相识是对现象的相识,理性相识是对本质的相识D.感性相识来源于干脆阅历,理性相识来源于间接阅历7、马克思主义相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8、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确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确定力气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冲突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冲突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冲突规律1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 运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4、假如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建的()A.运用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运用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削减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削减15、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1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17、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加制”是指金融寡头()A.干脆参加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B.干脆参加银行的经营与管理C.通过购买肯定数量的股票层层限制很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干脆驾驭很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得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限制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将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将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将来社会D.很多思想家都预见了将来社会20、马克思主义认为,歼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歼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歼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歼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歼灭利益差别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在选项上打(√)
开课教研室命题教师命题时间 2 使用学期总张数 3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d
1
2
2.假定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均为相同,剩余价值率也相同,不变资本的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第一部类的生产图式为:500c+100v+200m=800。
为进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多少?(注:可直接写答案) (2)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是多少?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实现,请写出第二部类的生产图式。
(注:可直接写答案)
[答案要点]
(1)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为200%,资本有机构成为5:1。
(2分)
(2)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是200,利润也是200,利润率是33.33%。
(3分)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二者量上相等。
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分) (3)3000c+60v+120m=480(5分)
二、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 . [材料 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材料 2 〕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材料 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 4 〕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 l )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 2 )材料 4 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 答案要点 〕
( l )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7分)
( 2 )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8分)
3
2.
为什么说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怎样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要点]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它具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1)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的形成与实现无需人的参与,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历史规律则直接同人的有目的活动相联系。
认识社会历史规律不能离开人的活动,但又不能把人的活动等同于社会历史规律。
必须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社会历史规律。
(5分)
(2)社会历史规律虽然不同于自然规律,但同样具有客观性。
社会历史规律虽然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但并不等于是主观随意的东西。
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的客观性根源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5分)
(3)人的活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历史舞台上从事着现实的实践活动。
同时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前提来理解人的活动,也不能离开社会历史条件来理解社会历史规律。
(5分)
三、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试论述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并用以阐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的含义。
[答案要点]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放在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是辨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7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发生质变的结果。
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新质基础上新的量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4分)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有若干质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旧的思想和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两边准备,是不能达到新的阶段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