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化试验
实验五 细菌的生化试验

酵管中,置37℃培养48h后,取出培养液加入甲基 红试剂2-3滴,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培养液变红色,反应阳性,用+表示;
培养液不变色,反应阴性,用-表示。
4.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
[基本原理]: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进 一步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下被氧 化成二乙酰,后者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所含的胍 基起作用,生成红色胍缩二乙酰,为VP试验阳性。
标记气室示意图
二 实验内容
(一)病毒的鸡胚分离培养
1.鸡胚:9-10日龄健胚
2.病毒:NDⅣ-Lasota株,100×稀释,加双抗各 5000单位/ml,室温下30min或4℃过夜
3.接种部位:尿囊腔接种
4.接种量:0.1-0.2ml/胚
5.接种步骤:照蛋→标记→打孔→接毒→封孔→37 ℃孵化箱中继续孵化,及时照蛋,24h内死胚丢 弃,以后死亡者随时取出,冷藏,120h不死者, 冻死。
[结果判定]:
溴甲酚紫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中性时为紫色,碱 性时为深红色,而在酸性时呈现黄色。
紫色无气泡,既不产酸也不产气,用-表示; 黄色无气泡,产酸不产气,用+表示; 黄色有气泡,产酸产气,用⊕表示。
2.吲哚(靛基质)试验
[基本原理]:有些细菌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 中的色氨酸形成吲哚,吲哚与对位二甲基氨基苯 甲醛作用,形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该试验主要 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液接种到葡萄糖蛋白胨水微 量发酵管中,置于37℃培养48h,取出后加入VP 试剂甲液3滴,乙液各1滴,充分摇动,静置1530分钟后,观察实验结果。
[结果判定]:管内变红色为阳性,用+表示; 管内不变色为阴性,用-表示。
细菌的生化试验

一、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二、吲哚试验 三、硫化氢试验 四、脲酶试验细ຫໍສະໝຸດ 的生化实验简介部分细菌生化试验
细菌的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 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 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 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 别的细菌,简单来说,就是 鉴别细菌。因此细菌生化反 应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 依据之一,检验中常用的生 化反应有:氧化酶试验,触 酶试验,氧化发酵试验等。
吲哚(indole)试验: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 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 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 是为吲哚试验阳性。
三、硫化氢试验
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等能分解胱氨酸,甲 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若遇 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则生成黑色硫化铅或 硫化亚铁。
一、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在以枸橼酸钠为唯一碳源的 培养基,某些细菌(如产气 杆菌)分解枸橼酸钠产生碳 酸盐,并分解铵盐生成氨, 使培养基由酸性变为碱性, 培养基中指示剂溴麝香草酚 蓝(BTB)由淡绿色变为深 蓝色,此为阳性。大肠杆菌 因不能利用枸橼酸盐,此试 验为阴性反应。
二、吲哚试验
吲哚:
1.其外观呈无色或 浅黄色片状结晶。 有特殊气味。露置 空气中或见光色即 变红并树脂化。 2.溶于热水、热乙 醇、乙醚、苯。能 随水蒸气同时挥发。
四、脲酶试验
脲酶又称尿素酶。某 些细菌有脲酶(如变 形杆菌)有脲酶,能 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 产生氨,是其碱性增 加,可用酚红指示剂 检测,呈红色,为阳 性。沙门菌无脲酶, 则为阴性。
细菌的生化试验

细菌的生化试验目的要求了解细菌生化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在细菌鉴定中的意义。
仪器及材料温箱、接种环、酒精灯、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醋酸铅蛋白胨水培养基、柠檬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MR试剂、VP试剂、靛基质试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氏菌的24h纯培养物等。
方法与步骤细菌的生化试验,就是通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细菌的代谢产物来鉴别细菌的试验。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生化试验。
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用来做生化试验。
1.糖发酵试验将细菌无菌操作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48h,结果:只产酸(+),产酸产气(⊕),不发酵(-)。
2.甲基红(MR)试验与维-培(VP)试验取菌接种于2支含0.5%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温箱培养4d,分别作甲基红和维-培试验。
(1)甲基红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加入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1g溶于95%酒精300ml中)5~6滴,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黄色者为阴性,橙色者为可疑。
(2)维-培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先加维-培甲液(6%α-甲萘酚酒精溶液)3ml,再加入维-培乙液(40%氢氧化钾水溶液)1ml,混和后静置于试管架内观察2~4h,凡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3.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遇相应试剂而呈红色。
试验时,取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3d;于培养基中加入戊二醇或二甲苯2~3ml,摇均,静置片刻后,沿试管壁加入靛基质试剂(配法: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1.0g,95%酒精95ml溶解后,再加浓盐酸50ml)2ml,若能形成玫瑰靛基质而呈红色,则为阳性反应,不变色为阴性反应。
4.HS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2氢遇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则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
用接种针取菌穿刺于含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的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4d,凡沿穿刺线或穿刺线周围呈黑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常见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方法,如糖发酵、吲哚产生、甲基红反应等。
3. 学会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利用酶催化底物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通过检测细菌对特定底物的利用能力、酶的产生以及代谢产物的生成,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等。
3.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糖发酵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判断细菌是否能发酵该糖。
2. 吲哚产生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取培养液滴加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判断细菌是否能产生吲哚。
3. 甲基红反应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取培养液滴加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细菌是否能产生有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变形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阳性。
2. 吲哚产生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吲哚产生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吲哚产生阳性。
- 枯草芽孢杆菌:吲哚产生阴性。
- 变形杆菌:吲哚产生阳性。
3. 甲基红反应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甲基红反应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基红反应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红反应阳性。
- 变形杆菌:甲基红反应阳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不产生吲哚和有机酸。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细菌生化试验是一种基础科学研究手段,主要用于研究和解析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细菌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其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类健康与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
1. 细菌代谢研究:细菌代谢研究是细菌生化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细菌代谢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不同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
通过测定细菌在不同代谢途径下的产物生成情况,可以推测细菌利用的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的酶系统。
此外,细菌代谢试验还可以研究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不同因素对细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2. 细菌酶活性分析:细菌生化试验还可以通过测定细菌酶的活性来研究细菌的特性。
利用研究细菌酶的催化反应过程,可以了解细菌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例如,利用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析方法,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还原亚硝酸的能力,进而推测其可能的氮代谢途径和氮源选择性。
3. 细菌毒性和药敏性研究:细菌生化试验对于研究细菌的毒性和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可以评估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并对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此外,细菌生化试验还可用于评估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毒性作用,如常用消毒剂、药物和化学试剂等。
4. 细菌遗传机制研究:细菌生化试验还可用于研究细菌的遗传机制,如水平基因转移和垂直基因转移等。
通过构建不同的遗传操作,如突变、基因敲除和表达等,可以了解细菌基因对细菌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调控作用。
此外,通过分析细菌基因和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还可以探究细菌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信号传导系统。
5. 细菌生态学研究:细菌生长和代谢的研究对于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菌生化试验,可以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
细菌的生化实验报告

细菌的生化实验报告细菌的生化实验报告细菌是一类微小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它们在地球上的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细菌的生化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细菌的生化实验,包括细菌的酶活性、代谢产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实验一:酶活性研究酶是细菌体内的重要生物催化剂,它们参与了多种代谢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细菌体内特定酶的活性来了解其代谢能力。
以大肠杆菌为例,我们可以使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来测定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较高,这表明其在代谢乳糖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实验二:代谢产物分析细菌的代谢过程会产生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细菌代谢的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来分析细菌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
以枯草杆菌为例,通过GC-MS分析,我们发现其培养液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这些代谢产物反映了枯草杆菌的代谢途径和能力。
实验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纸片扩散法来测试不同细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庆大霉素耐药。
这些结果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治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四:细菌对环境的影响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研究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以耐盐菌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分别培养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耐盐菌在高盐浓度环境中生长较好,这表明其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细菌的生化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特性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通过研究细菌的酶活性、代谢产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菌的代谢途径、生态角色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改良环境治理策略以及预防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细菌的生化试验

细菌的生化实验一、糖的发酵培养基:糖培养基PH7.6的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氯化钠0.5%)适量糖,1% 1.6%澳甲酚紫酒精溶液0.1% 分装10*100mm小试管,每管3-41^,内置一密闭端向上的发酵管, 10磅10分灭菌。
方法: 用接种环取少量纯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一般观察2-3天。
结果: 产酸则培养基由兰紫变黄,用“ + ”表示。
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变黄,小管内有气泡,用“。
”表示,无变化则培养基仍为兰紫色,管内也无气泡,用“-”表示。
原理: 指示剂澳甲酚紫的指示范围为PH5.2-6.8(黄-紫)。
每一种糖(醇)培养基内只含一种糖(醇)的成分,接种进去的细菌若能发酵这种糖,则可产生乳酸,使PH下降,培养及就由兰紫色变为黄色,如果同时还产生CO2、H2、CH4等气体,则小管内留有气泡,如果不能发酵分解这种糖,则培养及不变色也无气泡。
培养基:蛋白胨水蛋白胨1%氯化钠0.5%蒸馏水适量其中的蛋白胨最好选用含色氨酸较多的多价蛋白胨。
每支小试管分装3-4ml, 10磅10分灭菌。
试剂:(欧立希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纯乙醇95ml浓盐酸20ml以上物品依次混合溶解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后,取出加乙醚约0.7cm厚,塞紧棉塞后摇震,使乙醚与培养物混匀,静置于试管架内数分钟,待乙醚浮至培养基表面,打开棉塞,沿试管壁慢慢加入靛基质试剂4-5滴,不要摇。
结果:乙醚层现红色为阳性,以“ + ”表示,不变者为阴性,以“-”表示。
原理:细菌若有色氨酸酶,就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
靛基质无色,但遇到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以生成红色的靛基质,以肉眼可见。
三、甲基红实验:培养及:葡萄糖蛋白胨水(PH7.4)葡萄糖0.5%磷酸氢二钾0.5%蛋白胨0.5%蒸馏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4ml,10磅10分灭菌试剂:0.1g甲基红溶于300ml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ml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液中,37摄氏度培养2-4天,取出加M、R试剂3-4 滴。
细菌生化实验的原理

细菌生化实验的原理
细菌生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研究细菌代谢途径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
它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选取适宜的细菌菌种、培养细菌、并分析其代谢产物。
在细菌选择方面,考虑到细菌生物化学反应复杂的特性,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目标菌株,例如肠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链球菌等常见菌株。
同时,不同菌株对不同的培养条件和适应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在实验设计时结合不同菌株的生长要求和代谢途径进行选择。
在菌株选择完成后,需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细菌的前提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长环境。
其中,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代谢途径的研究一般基于培养基和菌落两种形态进行。
培养基通常是由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组成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并进行改良,以达到优化细菌生长的效果。
菌落形态则通常是通过在无菌平板上点滴菌液,或通过接种环把菌液在无菌培养基上擦抹而形成的。
菌落的变化与菌株的性质、菌落反应的变化、菌落形态、菌株的特殊代谢等与菌种代谢相关的因素有关。
最后,通过检测菌株代谢产物来进行代谢分析。
这通常涉及使用各种质谱、色谱、电泳等方法来鉴定和定量化细菌代谢产物,以了解细菌生长和代谢途径的基本特
征。
综上所述,细菌生化实验的设计和执行需要涉及基础的生物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其电影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不同菌株之间的代谢差异,进而为生物工程、食品安全和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观察并记录不同的菌落: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性状、隆起度、颜色、透明度、硬度、溶血等。
观察琼脂斜面上的生长表现:菌苔的颜色及茂盛情况。
观察半固体琼脂的生长现象:绒毛状、线状等。
细菌的培养特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形假根状纺锤状扁平隆起凸起垫状脐状边缘整齐波状裂片状啮蚀状 .丝状卷发状丝线状刺毛状串珠状疏展状树根状假根状丝状串珠状乳头状绒毛状树根状量杯状萝卜状漏斗状囊状层状絮状环状蹼状膜状2.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
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
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二、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
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有:1.过氧化氢酶的测定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
试剂:3-10%过氧化氢(H2O2)菌种培养:将测试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斜面上,适温培养18-24h。
试验方法:取一干净的载波片,在上面滴1滴3-10%的H2O2,挑取1环培养18-24h的菌苔,在H2O2溶液中涂抹,若有气泡(氧气)出现,则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气泡者为阴性。
也可将过氧化氢溶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酶是1种以正铁血红素作为辅基的酶,所以测试菌所生长的培养基不可含有血红素或红血球。
2.甲基红(MR)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MR-VP生化鉴定管,于36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
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K值为5.0。
故在pH5.0以下,随酸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3.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试验方法: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 加O’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
亦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 先加入5°Cα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
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
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流程:培养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标记试管取5支装有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相应试管中,空白对照管不接菌,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
观察记录取出以上试管,充分振荡2min。
每管分别加入40%NaOH溶液10-20滴,并加等量α-奈酚,振荡试管,以使空气中的氧溶入,置37℃恒温箱中保温15~30min 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阳性反应(用“+”表示);若不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阴性反应(用“-”表示)。
注意:原试管中留下的培养液用作甲基红试验。
4.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
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于10min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
用α-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
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
α-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
5.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可与17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进行提取,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5-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因而结果更为可靠。
吲哚试验有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
吲哚本身没有颜色,不能直接看见,但当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时,该试剂与吲哚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流程:标记试管→接种→培养→观察→记录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液的试管5支,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以上相应试管中,第5管作空白对照不接种,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
观察记录在培养液中加入乙醚1-2ml,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加入吲哚试剂后切勿摇动试管,以防破坏乙醚层影响结果观察),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阳性用“+”、阴性用“-”表示。
6.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平板试验结果的观察为在培养基平板点种的菌落上滴加试剂,若为阳性,10~20min后,菌落周围应出现清晰带环。
否则为阴性。
7.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
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
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
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
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
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S)试验8.硫化氢(H2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试验方法:在含有硫代硫酸钠等指示剂的培养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种,于36±1℃培养24~28h,培养基呈黑色为阳性。
阴性应继续培养至6天。
也可用醋酸铅纸条法:将待试菌接种于一般营养肉汤,再将醋酸铅纸条悬挂于培养基上空,以不会被溅湿为适度;用管塞压住置36±1℃培养1~6天。
纸条变黑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