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合集下载

36位军事家,哪些人打仗和理论俱强?盘点前五名,人人很牛气

36位军事家,哪些人打仗和理论俱强?盘点前五名,人人很牛气

36位军事家,哪些人打仗和理论俱强?盘点前五名,人人很牛气作者:相忘于江湖36位军事家,哪些人打仗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很强呢?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中国的领导人,如毛、周、邓、杨和李等5人;第二类是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等20人;第三类是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初期牺牲高级将领许继慎、彭雪枫、叶挺等11人。

如果要从中选出打仗和理论都很牛的军事家,哪些人能位列前5位?叶挺军事家,可以是优秀指挥员、战略家,也可以是军事理论家。

从古今中外的军史来看,军事家中不乏有创新意识的战术大师,如“孤军深入”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远程奔袭”的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闪电战”的奠基人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等等。

相比战术家,具备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就少得多。

西汉创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时,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萧何、曹参等“功人”排在前列,而把周勃、樊哙等“功狗”排在后面。

既能带兵打仗又能总结战争规律,这样的军事家更是凤毛麟角:像辅佐周武王开创800年王霸基业的姜尚姜子牙,留下了划时代的《六韬》;和伍子胥一起伐楚的兵圣孙武,留下了《孙子兵法》;唐代战无不胜的“军神”李靖,留下了《六军镜》。

而像克劳塞维茨虽然留下了《战争论》,但并没有成为一代军事家。

由此可见,既要会打仗又能留下指导后人的军事理论,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一定要在我军的36位军事家里,选出打仗能力和军事理论水平都很强的牛人,排在前5位的极有可能是他们。

曾中生第5位,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曾中生。

36位军事家中牺牲的11位先烈,如果单论打仗能力和指挥水平,黄埔一期的红15军首任军长蔡申熙、井冈山“三骁将”之一黄公略、发明“雪枫刀”的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和新四军2纵司令员罗炳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打仗之外理论水平最牛还是曾中生。

曾中生是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参加过北伐,在苏联中山大学留学时和刘伯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参与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

中国近代十大英雄以及十大英雄的推荐语

中国近代十大英雄以及十大英雄的推荐语

中国近代十大英雄以及十大英雄的推荐语近代爱国将领张学良:张学良名言——中国不亡有我在近代爱国将领吉鸿昌:吉鸿昌名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我头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

——革命烈士陈辉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革命烈士陈辉愿我的心血化为狂涌的圣水,将污秽的人间洗得净净地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愿我的鲜艳的心血之花,香刺得人们的心房透透地愿我的荡漾的心血之声,飞入了人们的耳鼓深深地——革命烈士蒋光慈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革命烈士夏明翰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革命烈士裘怀古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革命烈士邓中夏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革命烈士李大钊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陈然《我的自白书》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彭德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盘点“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

盘点“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

盘点“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央视在播报张万年同志逝世的消息时提到,张万年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和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

仅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

其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成为军事家呢?最初只确定14名“军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有关部门确认了33位军事家。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和林彪。

1994年8月又增补了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曾任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研究员的王希先披露,最初只有14名将帅定为军事家,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和左权。

不久因某种原因放宽要求,达33位。

以“大将资格”为基线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

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

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是大元帅衔的唯一人选,周恩来、邓小平则是元帅候选人,李先念曾是大将人选。

周、邓、李等因已在政府任职,就没参加评衔。

杨尚昆解放后不担任军职,1955年也没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

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他们是: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对彭德怀的评价

对彭德怀的评价

对彭德怀的评价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指挥官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优点:
1. 作战能力出众:彭德怀长期从事军事工作,作战能力出众,有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对如何在战争中获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多次指挥作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2. 良好的政治素质: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对党忠诚、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够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正确决策。

3. 谋略高超:彭德怀精通战略战术,有独到的谋略,他深谙战争的本质,善于抓住敌方弱点,有效地打击敌军,使我军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

4. 勇猛果敢:彭德怀在战争中勇猛果敢,不畏艰险,不惧危险,不断开展进攻,一次次打出了好战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敬佩。

缺点:
1. 个人问题:彭德怀存在一些个人问题,曾经被指责和批评过,这也导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并受到严重的精神折磨。

2. 战争的牺牲:彭德怀在战争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这也意味着他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亲人和战友,使得他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政治压力:彭德怀在政治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他的战略思想曾经被误解和批判,这对他的人生和事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彭德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他存在一些个人缺点和困难,但仍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不可替代的优秀指挥官,他的战略思想和指挥方法对今天的国防建设和军事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一)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帅。进 士 出身 , 经历与 曾国藩极似 。
善治军 , 亦善作战。治军首重选将 ,
认 为 将 领 得 人 ,兵 少 可战 ; 军无 良
疆只 重海防 , 主 海防 、 防并 重。 力 塞 作 战 重视 战 前 准 备 、 略 构 划 、 器 战 武
堪 , 方 团练 又 不 可 恃 , 仿 明 代 戚 地 遂 继 光 的 “ 伍 成 法 ” 练 一 支新 的地 柬 编
装备和后 勤保 障。用兵善 区分轻重
缓 急 , 大心细 , 心 坚定 , 避 冒 胆 决 力
方武装—— 湘 军。其建 军秘诀是 网
将 , 归于败 。而良将必智 勇兼备 , 终
罗有 “ 忠义血性 ” 书生为将 , 的 招募
朴 拙 诚 实能 吃 苦 的 山 民 为兵 。按 将
有智无 勇, 勇无智 , 有 均非 良将 。重
水师 、 马队建设 , 认为 马队可 以一 当
五 , 师 可 以一 当十 。 水 用兵 主 张水 陆
险深入 ,主张 “ 宁肯缓进 。断不轻
退” 。一生战功卓著 , 收复新疆一战 堪称经典之役 、代表之作 。时人评
日:历古 以来 , “ 书生戎 马, 而兵锋 所
指, 东极 于 海 , 西尽 天 山 , 横 轶 荡 , 纵
进 西洋军事技术 ,终使 湘 军成为超
越 八 旗 、 营 的 劲 旅 , 为 打 败 太平 绿 成
军 的 主 力 军 。 鼎盛 时 期 , 军 达 1 湘 2
虽其政 治 立 场 、 道德 品 行 不 尽 相 同 ,
吸收 , 用于同蒋介石 的较量 , 卓有成 效。 后人蔡锷将 曾、 胡二人之 治军作
战思想合编为 《 曾胡治兵语 录》 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从灿若星河的近现代军事家中精心遴选22位加以点评。

这些人,虽其政治立场、道德品行不尽相同,然就其军事成就来说,均可称之为中国近现代顶尖军事家和世界级军事家。

更可贵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救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正义战争中成就伟业、建立功勋的。

其中所列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军事家,业绩尤为骄人,堪与世界一流军事家媲美。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湘军缔造者、最高统帅。

以进士从戎而成一代军事统帅和晚清军事近代化奠基者之一。

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鉴于八旗、绿营已腐败不堪,地方团练又不可恃,遂仿明代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编练一支新的地方武装——湘军。

其建军秘诀是网罗有“忠义血性”的书生为将,招募朴拙诚实能吃苦的山民为兵,按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进行编组,以营为战术单位,每营500人。

在此基础上,加以“勤练精训”,灌输“忠信”、“仁礼”思想,并引进西洋军事技术,终使湘军成为超越八旗、绿营的劲旅,成为打败太平军的主力军。

鼎盛时期,湘军达12万余人。

作战指导上,以“稳慎徐图”、“谋定后发”为基本原则;以总揽全局、审势审力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以稳定后方、保障粮运为克敌制胜之必备条件。

其人学问深厚,见识高远,文武兼擅,并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均曾得其提携,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之祖师级人物和超一流儒将。

其人生道路与思想学问对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影响甚大。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湘军统帅。

进士出身,经历与曾国藩极似。

善治军,亦善作战。

治军首重选将,认为将领得人,兵少可战;军无良将,终归于败。

而良将必智勇兼备,有智无勇,有勇无智,均非良将。

重水师、马队建设,认为马队可以一当五,水师可以一当十。

用兵主张水陆结合、步骑协同,每战必留强大预备队,以为应变之兵。

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善用围城打援战法,主张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得土地、城池次之。

这一杰出思想后被毛泽东继承吸收,用于同蒋介石的较量,卓有成效。

后人蔡锷将曾、胡二人之治军作战思想合编为《曾胡治兵语录》,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军事著作,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湘军统帅。

早年曾为私塾先生,后入湘军而成为统帅之一。

年轻时即自称“亮白”,以诸葛亮自居,后又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委实有些自夸。

然其人的确才学杰出,视野远大,颇具战略眼光,主张“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反对放弃新疆只重海防,力主海防、塞防并重。

作战重视战前准备、战略构划、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

用兵善区分轻重缓急,胆大心细,决心坚定,力避冒险深入,主张“宁肯缓进,断不轻退”。

一生战功卓著,收复新疆一战堪称经典之役、代表之作。

时人评曰:“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由湘军起家而为淮军创始者、最高统帅。

选将不重出身,唯才是用,善以功名利禄激励士气;但治军欠严,军纪甚坏。

在同辈中,见识出众,事功突出,为梁启超所推崇。

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创办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较早提出持久战思想,主张以持久战对日本速战求成之诡计。

然其作战指导思想消极保守,甲午战争中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招致该舰队全军覆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综观其人,魄力与曾国藩相当,学问、修养则逊之。

与沙俄订立卖国密约,并收受巨贿,为其一生最大之污点。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太平军统帅。

出身雇农,文化不高而才智出众。

以士兵位跻统帅,作战经验丰富,且善于团结友军,协和诸将。

用兵稳健多谋,注重策略。

1857年天京内讧之后,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李与陈玉成同掌军令,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主帅,受封为忠王。

其得意之作为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全歼湘军李续宾部的三河之战。

在与湘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负。

然短于攻坚,不善硬仗。

1861年春,领兵30万开抵武昌外围而骤然东撤,不救安庆,为其一生最大失策。

1863年12月,苏州失守,浙江告急,天京危殆。

李秀成向天王建议“让城别走”,遭拒绝,遂困守天京。

天京陷落后,李被俘,终被处死。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北洋军创始者、最高统帅。

其军事业绩主要不在作战,而在建军。

早年投淮军,派驻朝鲜期间初显军事才能。

因清军在甲午战争的惨败而痛感整肃军政、改革军制之必要。

1895年开始在天津小站以西法练兵,仿照德国陆军模式创建新式陆军,定名为新建陆军,后改称武卫右军。

1901年袁氏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编练北洋常备军,至1905年北洋常备军达6镇(相当于师)7万余人。

袁氏由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拥兵自重,权倾朝野。

北洋军系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组成的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诸兵种合成军队,战斗力超越湘、淮两军。

此为袁世凯军事上最大之功业,袁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堪称中国军队近代化之父。

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军制模式,多由北洋军沿袭而来。

袁氏为人处世老谋深算,手段阴毒,野心极大。

1915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帝制,遗臭万年。

蔡锷湖南邵阳人,护国军统帅、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

为梁启超之得意门生,才华卓绝。

曾与蒋百里一起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异。

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方面有卓越主张,如:军队应编成野战军、守备军、补充军、国民军和特种队,以便于平时、战时遂行不同任务;义务兵役制必须实行征之能来,来之能教,教之能归,归之能安,临战即至的“五要件”;军事训练应做到人与器、兵与兵、军与军、军与国的四个一致等等。

针对英法列强觊觎我西南地区,曾主持制订《五省边防计划》。

对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思想推崇备至,曾编辑《曾胡治兵语录》。

其人风流倜傥,而思想进步,爱国心极强。

袁世凯称帝后,毅然起兵反袁,以近战和迂回包围战术屡胜北洋军。

病逝时年仅34岁,为时人所惜。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北洋军直系统帅,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秀才出身,早年因纠纷杀人,被迫离家从戎,逐级晋升为直系首领。

其人多谋善断,用兵大胆果决,尤善用夜战奇袭战术打击敌方枢要,以较少兵力速战速决。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采用侧翼迂回战术,大败皖军。

1922年又在直奉战争中适时捕捉战机,击败奉军。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而惨败,后一度东山再起,终为北伐军所败。

思想守旧,个性刚强,重气节活动守,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不入租界、不占地盘、不攒钱。

抗战爆发后,严拒日本诱降,克保晚节。

1939年,因牙疾经日本医生施行手术后暴卒。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军事教育家,特级上将。

早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日本东京振武学校。

曾任黄埔军校校长。

靠军事起家,故极重军权,喜着戎装。

个性甚顽强,一生屡仆屡起,从不轻易言败。

军队建设上,眼光开阔,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先进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开中国军队现代化先河;战争指导上,主张军事与政治手段并用,对弱敌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对强敌实行持久消耗战略,重视战略后方建设;战役指挥上,动辄赴第一线,好越级指挥,随意插手,时常导致混乱,效果甚差。

观其一生,政治能力较军事能力为强,军队建设较战争指导为强,战略指导较战役指挥为强。

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

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窗蔡锷分别以第一、第二名毕业,获天皇颁授军刀。

此成绩引起日本同学嫉视和校方不安,从此将留学生与日本学生分堂就读。

后赴德国实习军事。

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和陆军大学代理校长,桃李遍天下。

在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战略方面,均有卓越见识。

抗战爆发前,曾预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两军将在湖南一线形成僵持;抗战爆发后,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所言均一一被战争进程所印证。

一生著作宏富,代表作为《国防论》。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西北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

早年投淮军、北洋军当兵,逐级晋升。

后另立门户,自成一路诸侯。

其人身躯高大,声若宏钟,豪爽激昂,质朴诙谐。

治军极严,重军纪,爱百姓。

长于练兵,以传统武术和军体活动施之于训练,所部官兵体格强壮,善搏杀能吃苦,战斗力不在中央军黄埔系之下。

弱在不善用兵,中原大战中因用兵过于谨慎而错失生擒蒋介石之战机。

所部西北军一度发展至40万,叱咤风云,睥睨一时;但因家长作风过甚,动辄喝斥罚跪,为部将所惧所厌,从而埋下解体之祸根。

爱国心极强,力主抗战,为国民党内最坚定之抗日派。

旧部张自忠、吉鸿昌、孙连仲、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均为抗日名将,对抗战贡献甚巨。

与蒋介石为结拜兄弟,是国民党内少有的敢于当面批评斥责蒋介石之人。

解放战争后期与蒋决裂。

1948年由苏联归国参加新政协会议,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事故原因至今不明。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桂军最高统帅,陆军一级上将。

曾受系统军事教育,早年由护国军、粤桂边防军基层军官迅速崛起而自成气候,尔后联络黄绍竑、白崇禧等,先后击败旧桂系陆荣廷部和滇军唐继尧部,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

所部桂军战斗力颇强,曾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建功。

其人头脑敏捷,处事乐观,个性平易,善用人,善团结友军。

用兵灵活,不拘一格,善以不同作战形式结合运用,尤以迂回包围战术见长。

得意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日之台儿庄大捷。

轻估困难、言大而夸为其缺点。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回族,桂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早年由桂军连长起任,逐级晋升,终成新桂系首领之一,与李宗仁并称李、白。

治军、练兵、作战均有所长。

曾提出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深得李宗仁赞同,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

主张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活动场、战场于一体。

用兵重运筹,讲韬略,素有“小诸葛”之称。

抗战期间,颇为重视游击战之作用,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

代表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战之昆仑关大捷,后者为抗日战争首次攻坚作战的胜利。

薛岳广东乐昌人,国民革命军战区司令官,陆军一级上将。

肄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早年由粤军起家,后在蒋介石麾下晋升至高级将领。

曾率部尾追长征之红军,由湘而黔,而滇,而川,以追击路程最长而获蒋介石表彰。

抗日战争中,曾亲历淞沪、武汉、长沙、豫湘桂等重大会战,功勋卓著。

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用兵以逐次抗击、诱敌深入、侧翼包抄为特色。

代表作为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者一战歼灭日军15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少有之大捷。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最高统帅,军事战略家。

早年书生闹革命,后被蒋介石屠刀逼上井冈山,开始军事生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最终打跑蒋介石,自己坐江山。

其人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胆识超群,气魄盖世,乃中国历史上数百年一遇之人物,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肩。

平生以“老子不信邪”自许,敢向“蒋匪”、“美帝”、“苏修”叫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