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二首 池上 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池上部编版本篇教案内容为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二首《池上》。
本文将对该古诗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介绍。
学习内容古诗《池上》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全诗共四句,每句用对仗的格律诗写成,构思简洁明快,语言优美流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古诗《池上》。
2.能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3.能简单运用词语、语言来描述或描绘一个事物。
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老师可以进行大家认识诗人白居易的小教学,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一下该诗的背景和情节,以及作者的一些生平。
2. 正式学习(15分钟)(1)导入给学生播放一段与该诗词相关的音乐或动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2)讲解讲解古诗《池上》的语境,生词和一些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古诗《池上》。
(3)情境造势老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示一些跟诗歌有关的图片,或者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练习(15分钟)(1)学生模仿让学生模仿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分成小组进行朗诵和模仿,试着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2)学生书写要求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书写古诗《池上》。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可以逐句分析古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
4.总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让学生回忆及讲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背诵和写出古诗《池上》的含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导入、讲解、情境造势、模仿、书写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古诗的意境。
1.导入:利用音乐、图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着重讲解古诗的语境,生词和一些词语的含义.3.情境造势: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营造与古诗相关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模仿:以模仿古诗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11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doc

《池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是统编版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的内容。
古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出现过,而《古诗二首》出现在本册书的课文部分。
对于“夏天”这一题材的古诗,在上册书也有接触过。
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
《古诗二首》中的这两首诗《池上》《小池》都有中国画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描绘了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课文配的插图能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
其次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
《池上》这首古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池上》有五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首、踪、迹、浮、萍”,两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首、采”。
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融合清新雅致,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撑、采、浮萍、踪迹”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中蕴藏的夏日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又到了江南采莲的季节了,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嫩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肉,嫩嫩的,甜甜的。
可好吃了呢。
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十分茂密。
哇,你看,调皮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正在莲叶间做游戏呢,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哪首诗?《江南》生背诵江南。
2.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小朋友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池上”就是在池塘之上,在池塘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二)、正确读诗,读中识字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读啊?打开书本67页,大声自由地读一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池上》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探究新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首、采、无、树、爱、尖、角”,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池上》。
1.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相机品读:偷(1)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不说偷,“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
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A、是偷盗;B、是瞒着别人、悄悄地;C、是抽出(时间)](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学生交流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优质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池上》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4个生字;会写“采”这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进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采“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难点】抓住“偷采”、“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荷塘美景图,感染气氛,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预设)生1:因为可以去游泳。
生2:可以。
生3:还可以。
2、师: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
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想看吗?那待会儿你看到什么就大声地说出来,好不好?(课件展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课堂结合在一起,转变学生对学习古诗学习枯燥的感觉,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心理基础。
】3、师: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生1:我最想说‘我好像去荷塘划船!’生2:好美的荷塘啊!。
4、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1、课件出示诗歌,教师范读2、学生初读诗歌,引入生字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鲜艳的色彩,漂亮的事物,丰富多彩的活动。
因此,在认识生字词这一环节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图片的形式,计了荷花藏字、认读生字词的形式,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课堂效果】3、去拼音识字,巩固生字,指导书写【课件演示、指导书写,能更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字的印象。
】浅析“踪迹”“浮萍”的含义4、归纳识字方法,引入“采”的读写师:那“采“这个字你该怎么记住它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
5、书空、练习6、整诗朗读(点名读、齐读)三、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1、感受诗意,诵读诗句2、理解人物,感知心情师:谁来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娃娃?师:小娃娃偷偷地采了白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师:小船在水面上留下了痕迹,小娃娃藏也藏不住的时候,他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带着这种感受来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教案设计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池上
难点名称
生字识记,美文美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的学生要在古诗中生字熟记并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为丰富古诗积累,进行以文带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用到《夏天趣事》、《莲蓬》。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1.朗读单元儿歌《夏天趣事》(选自《新主题阅读》)。
2.自由读;师生承接读。
3.看课文插图。找找图中哪里藏着夏天?引入课题。读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明确学法——古诗学习四部曲。
1.师范读,整体感知。
2.明确学法:
我们学会古诗的标准是:三个会——会读会背会理解。这节课,我们用“一读二看三说四评”的方法学习古诗。
(2)根据形声字的规律猜汉字:“踪、迹、浮、萍”。
A.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猜一猜词意;学习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踪迹”。结合图片练习用“踪迹”说话(雪地里的小画家插图);理解古诗中的“踪迹”。小船划过池上,留下的踪迹是什么?浮萍被荡开了一条水路,这就是“踪迹”,也就是诗中的“浮萍一道开”。看图片理解“浮萍”。
4.第四步:议一议。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因为他“偷采白莲回”,所以调皮;因为他“不解藏踪迹”,所以说他天真,因为他天真又调皮,所以我们觉得他可爱。
四、知巩固)
五、美图美读。
同学们,夏天的池上,处处有美景,时时有乐趣!现在,让我们乘着小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传递话筒吟诵诗句。
配乐、配图诵读《池上》、《采莲曲二首(其二)》、《江南可采莲》及《莲蓬》中的名句诵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池上》说课稿新人教版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中国古代诗歌选读》、《自然景物描写精选》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材料,进一步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技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寻找相关的自然景物,如荷花、池塘等,观察并记录下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诗,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答案:“小船轻摇”这个短语具有动态美。它通过描绘小船在池塘中的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场景。这样的动态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活力和美好,从而增强了对诗人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共鸣。
九.课堂
1. 提问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池上》这首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诗人的情感是什么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中的自然景物相关的问题。
2.情景模拟: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情景模拟。这个模拟将演示诗中描绘的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情景模拟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自然景物描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 池上》教学设计

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学习“首”字,导入新课。
1.出示短语,学生口头填量词“首”。
一()歌一()古诗2.学习认识“首”字。
(1)指名交流识记方法。
(2)出示词语,巩固识字。
首首都自首首长首先3.学写“首”字。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5.出示第一首诗《池上》,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出示这首诗中的四个生字“踪、迹、浮、萍”,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5.指名读相机正音。
6.齐读。
7.自主识记字形。
8.同桌互相检查识记情况,互相教认。
9.检查生字掌握情况,相机指导。
(1)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轮读,相机指导。
(2)出示词语,指名教读,巩固识字。
踪踪迹行踪踪影无影无踪迹踪迹足迹人迹印迹浮浮萍浮力漂浮浮现萍浮萍绿萍萍踪萍水10.读去拼音课文,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学写“采”字。
1.师范读,生边听边看文章插图,看看能听懂哪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 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 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 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 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 12 课《古诗 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 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二会字。 2. 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三、学习《池上》
学习-----好资料
课题 12、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 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 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 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 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 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 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 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1、认识“首、踪”等 12 个生字;会写“首、无”等 7 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意思,知道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意思,知道古诗大意。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1、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 2、家听。
3、预习 13 课。
池上 板书设计
小娃 撑 偷采 回 不解 藏 浮萍 开
小池 泉眼 惜 树荫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教学思
更多精品文档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观察教师范写,讲解笔顺。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 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第二课时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春景 夏情 二、背诵《池上》
三、学习《小池》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 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 4.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4. 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5. 指导朗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读四会字,并组词。 2.重点指导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看图帮助理解。
3. 指导朗读。 4. 指导想象说话: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5.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读四会词。 五、写字练习 完成 1 号本(三个拼音、字,两个四会词)。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双姿。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准备
2.预习:一读(读通、读顺课文,认读二会字);二想(想想课文讲了什 么,读懂了什么);三圈写(圈出四会字,正确写拼音);四组词(每个 生字口头组两三个词语);五标记(标出课文自然段或诗歌小节)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 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 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