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物理学、物理电子学)(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物理学、物理电子学)(1)

物理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一、学科领域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二级学科:理论物理(070201)、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等离子体物理(070204)、凝聚态物理(070205)、声学(070206)、光学(070207)、无线电物理(070208).二、培养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和应用的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研究生应:1. 具有严谨的学风与求实的学术道德,具有科学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2. 熟悉物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一般方法,系统掌握至少一门二级学科、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专业方向的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在相关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基本具备从事科技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科技文献资料并能用该语言表达个人学术观点;能熟练地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4.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1. 凝聚态理论2. 非平衡统计物理与复杂网络3. 量子信息4. 等离子体光学及其应用5.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技术6. 高温超导7.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8. 高压材料物性及量子效应9. 磁电输运与磁性材料10. 太阳能物理及新能源利用11. 光纤传感12. 光电成像与光电信息处理13. 高压新光电材料及光电检测14. 激光与非线性光学15. 生物光学及交叉学科16. 电磁防护理论及应用17. 复杂介质环境中的电磁传播18. 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网络19. 电磁兼容20. 噪声控制与微弱信号检测四、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最短可提前到2年,但对提前毕业者有更高的成果要求;特殊情况下,最长可延长至5年)。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070202)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070202)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科研方面,学生以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在科研实践中学习。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听取国内外本学科专家做学科前沿报告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生应具有以下能力: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070202)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应具有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核物理和近代数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射线探测技术及利用计算机在线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理论研究。了解当代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及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γ射线源自生机理 2、γ射线与物质作用
3、α、β、γ射线谱学
三、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授课/实验 1 公共学位课 S1199001 自然辩证法 54 2 1 2 公共学位课 S1199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2 3 公共学位课 S1199004 第一外国语(英、日、俄) 128 3 1、2 4 公共学位课 S1199006 专业外语(英、日、俄) 32 1 2 5 公共学位课 S1199008 数值分析 40/8 2 1 6 公共学位课 S1199016 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64 2 1 7 学科学位课 S1201001 高等量子力学 64 3 1 8 学科学位课 S1201002 高等物理实验 48 2 1 9 学科学位课 S1201003 量子统计物理 64 3 1 10 学科学位课 S1201013 量子信息物理基础 48 2 2 11 学科学位课 S1201005 量子场论 64 3 2 12 选修课 S2301048 粒子物理 48 3 2 13 选修课 S2301041 计算物理 48 2 2 14 选修课 S2301049 原子核理论 48 3 2 15 选修课 S2301050 核技术应用 32 2 2 16 选修课 S2301051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32 2 2 17 选修课 S2301052 加速器理论 32 2 2 18 选修课 S2301053 固体量子理论 32 2 2 19 选修课 S2301045 微分几何及其在物理中应用 32 2 2 20 选修课 S2301047 广义相对论 32 2 2 21 必修环节 S3101001 科研训练 1 22 必修环节 S3101002 学术活动与报告(5次) 1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物理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与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将物理理论基础应用于其它领域的能力。

能够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1.理论物理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凝聚态物理4.电磁理论与应用技术5.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6.油气藏物理理论与技术三、学习年限:3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必公共必修课GS0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GS00002基础外语80 4 1-2专业GS00003应用统计方法56 3 1任选1门GS00004数值分析56 3 1GS00005矩阵理论48 3 1GS00009最优化方法32 2 2S0912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32 2 2任选1门S09014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32 2 2S09101声学实验技术32 2 2S09042高等理论力学48 3 1 任选2门S09043高等量子力学48 3 1修课基础课S09012场论48 3 1S09039高等固体物理48 3 1S09038高等电磁理论48 3 1S09121现代传感理论与技术48 3 1S09051高等油气藏物理48 3 1必修环节GS00007公共体育16 1 1-2S09001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作1次公开学术报告1 1-3S09002专业外语 1 3S0900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3选修课GS00018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2 必选S09125相对论分析力学32 2 2S09021对称性理论32 2 2S09047高等统计物理学32 2 2S09070广义相对论基础32 2 2S09097群论32 2 2S09053高等原子分子物理32 2 2S09018等离子体物理32 2 2S09072核物理与核技术应用32 2 2S09035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48 3 2S09010材料物理32 2 2S09088静电理论与防护32 2 2S09081计算电磁学32 2 2S09019电磁成像理论及应用32 2 2S09091理论声学32 2 2S09116无损检测技术32 2 2S09118物理法强化采油原理与技术32 2 2S09084计算物理32 2 2补修课S09090理论力学32 2 1任选2门S09020电动力学32 2 1S09093量子力学32 2 1S09098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2 2 1备注: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适用专业:070201理论物理、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5凝聚态物理、070207光学、0702Z1应用物理一、培养目标以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物理学科学术后备人才为基本目标。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宽广而深厚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掌握相应的物理实验技能和方法;为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基础;具备从事物理相关方面的科研、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070201)(1)量子光学和原子光学(2)非线性量子可积问题(3)量子信息(4)量子物理基础及其应用(5)量子调控(6)非线性系统复杂性的研究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1)理论核物理(2)中子管及中子发生器(3)中子射线应用(4)核电子学(5)实验核物理3.凝聚态物理(070205)(1)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2)微纳单晶材料与器件物理(3)发光物理(4)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物理(5)敏感材料与器件物理4.光学(070207)(1)衍射光学与应用(2)信息光学(3)光学计量(4)光学检测(5)光散射及应用(6)微立体光学设计、加工和应用5.应用物理(0702Z1)(1)海洋环境监测技术(2)信号检测与处理(3)物理信息传感技术及应用(4)非线性系统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主干课不少于9学分,发展方向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文献阅读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3学分)。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学科简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五个二级学科,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是物理学招生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覆盖上述五个二级学科。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在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等二级学科均设有珠江学者岗位。

拥有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核物质科学与技术两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拥有量子精密测量、光电检测仪器两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培养目标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学生达到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为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技术和方法,能够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够较为独立地设计并开展研究,并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

二、研究方向二级学科:070201理论物理研究方向:1活性软物质物理2封闭与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平衡与非平衡态物理3量子信息理论4自旋电子学二级学科: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方向:1重离子碰撞物理2核子结构3强子物理4引力/规范对偶5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二级学科: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方向:1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2量子模拟3冷原子物理实验4量子精密测量二级学科:070205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1凝聚态理论2自旋电子学3纳米材料的理论计算4拓扑物理二级学科:070207光学研究方向:1光电技术与系统2生物光子学3图像处理4微纳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学位课要求不低于21学分,非学位课(即选修课程)要求不低于8学分。

物理学院粒子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粒子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粒子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物理学院旨在培养有扎实物理学基础知识、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有在国内乃至国际最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使近1/3的学生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成为具有独立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开发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列出了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中A、B类课程是必修课;C、D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

每位硕士研究生须在完成本专业规定的B类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选修完成4门C类或D类本专业课程,对修满3门B类课程的研究生,可选修完成3门C或D类本专业课程。

其它课程可根据本人需要在其它专业课程中选修,其中导师所授课程限一门。

研究生必须参加至少一学期的教学实习(1学分)。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两门公共课(A 类课程)外,还要求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其中导师所授课程限一门(如文献阅读)。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0702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高尚,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当具有比较扎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当代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及方法,基本能够独立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当系统掌握粒子物理学与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全面了解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至少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3)一、学科概况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分子的科学数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先驱,是现代物理学创立的奠基石。

原子、分子和团簇是物质结构从微观过渡到宏观过程的必经层次和桥梁。

从天体到凝聚态、等离子体,从化学到生命过程都与原子分子过程密切相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基础性强、渗透面宽、应用范围广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不仅为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数据,而且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并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原子分子物理学专业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A、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B、原子碰撞C、激光与原子、分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D、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为三年;应修34分。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六、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主要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对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课程学习应采取教师授课和小组式讨论的方式进行,并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对研究生的课程考试采用书面考试和提交与该课程有关的小型论文结合进行。

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实验内容的制定、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科研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学位论文进行。

七、学位论文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可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提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2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包含如下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夸克物质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高能碰撞唯象学,以及高能核天体物理。

本专业方向是以国内及国际大型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为依托,在粒子物理方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在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内容包括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在理论上涉及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及形成夸克物质的机理,粒子碰撞与粒子产生物理模型,夸克物质信号的预言;实验研究包括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核电子学以及新型探测器的研发和研制,探测器软件研发及网格计算技术在实验模拟及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目标是探寻夸克物质信号,检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预言,研究TeV能区的新物理。

该专业方向
有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环境,“粒子物理研究所”、“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批准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研究环境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

简介
1 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夸克物质物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
理物质的色超导相变、夸克物质的耗散性质和集体效应、核环
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
温度场论等。

3 相对论重离
子碰撞物理
从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
碰撞动力学、密度物质动力
学、相变机制及粒子产生机制
4 相对论重离
子碰撞实验
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
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
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
测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及核
电子学核新型探测器研发;探
寻夸克物质信号及新物理
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学习年限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修年限为2至3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为36-38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内容是协助本专业主讲教师为本科生课程及低年级的学士学位专业主干课作辅导答疑;主持习题课;指导实验课;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

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每个硕士生参加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七、科学研究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2篇学术论文达到期刊发表的水平,其中应至少有一篇在国内核心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四学期中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定在第五学期。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要求为:
1、学术性。

研究理论物理学当前关注的有意义的课题,致力于解决其中的某个或一部分问题。

2、新颖性。

提出有新意的理论思想,或提出有新意的物理观点,或按照基本理论对物理现象做出新的解释,或建立有新特点的研究方法。

3、工作量。

论文应反映硕士生有大约一年时间致力于学位论文相关的工作。

4、全面性。

较全面地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作训练。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相结合,导师指导和课题小组集体指导、培养相结合,经常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动性,以灵活的方法,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力求进取和创新。

十、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科大学主干课程至少4门。

并且考试
须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认真做好笔记;导师定期检查硕士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

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

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粒子物理与原子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
课学期 任课教师 学 位 课 学 位 公 共 课 0003 第一外
国语
136 5 1+2 公外系 0002 科学社
会主义
理论与
实践
34 2 1 理论课部 0007 自然辩
证法 34 2 2
理论课部 学 位 专 业 课 112107020101 高等量子力学 68 4 1
刘连寿、付菁华 112107020201 粒子物理 68 4 1
刘 峰、周代翠 112107020103 量子场论 68 4 2
王恩科、张本威 112107020202 高能核物理
68 4 2 周代翠、
刘 峰
指定选修课粒



1121070
20203
微扰
QCD
51 3 3
王恩科、
张本威1121070
20102


51 3 3
侯德富、
刘复明1121070
20204
高能物
理实验
方法
51 3 3
殷中宝、
徐春成







1121070
20104
量子统

51 3 3
杨纯斌、
侯德富1121070
20205
夸克物
质物理
51 3 3
王恩科、
侯德富
1121070
20206
夸克物
质信号
及其探

51 3 3
周代翠、
周代梅





1121070
20205
夸克物
质物理
51 3 3
王恩科、
侯德富1121070
20204
高能物
理实验
方法
51 3 3
殷中宝、
徐春成

撞实验1121070
20206
夸克物
质信号
及其探

51 3 3
周代翠、
周代梅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121070
20204
高能物
理实验
方法
51 3 3
殷中宝、
徐春成
1121070
20109
概率论
与蒙特
卡洛模

51 3 3
吴元芳、
刘复明
1121070
20206
夸克物
质信号
及其探

51 3 3
周代翠、
周代梅
任意选修课1121070
20123
高能碰
撞多粒
子产生
51 3 3
刘连寿、
吴元芳
1121070 20124 高能物
理中的
非线性
现象
51 3 3
吴元芳、
付菁华
1122070 20101 量子场
论(Ⅱ)
51 3 3 王恩科
1121070 20125 核环境
中的
PQCD
51 3 3 张本威
1121070 20126 温度场

51 3 3
侯德富、
李家荣
1121070 20127 相对论
动力论
与流体
力学
51 3 3 李家荣
1121070 20129 高能实
验数据
处理
51 3 3
刘峰、殷
中宝
1111071 10104 相变和
临界现

51 3 3 杨纯斌
1121070 20133 计算机
操作系
统与网

51 3 3 刘峰
1121070 20134 计算物

51 3 3
付菁华、
徐春成
实践环节00014
教学实

2
3、
4、
5 00015
学术活

2
3、
4、
5
补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