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整理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整理文化生活中常常存在一些易混易错的点,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解析。
一、文化交流易混点1.语言交流混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易发生语言理解上的误解。
比如,不同国家对同一个词汇的定义可能不同,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确保双方彼此理解对方的意思,可以通过更多的解释和举例来帮助理解。
2.社交礼仪的误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社交礼仪有所不同,一个动作在一个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特别注意礼貌和尊重,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冒犯。
3.信仰和宗教的碰撞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信仰和宗教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相应的习俗。
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信仰和宗教,不要对其进行嘲笑或轻视。
二、文化娱乐易混点1.艺术表演的个人喜好不同的人对于艺术表演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喜欢音乐会,有些人喜欢话剧,有些人喜欢电影。
在选择文化娱乐活动时,应尊重他人的选择,不要一味地强迫自己的喜好。
2.文化娱乐的经济支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对文化娱乐的支出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能力。
在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时,应量力而行,不要因为追逐潮流而过度消费。
3.文化娱乐对人的影响文化娱乐活动有时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参与何种文化娱乐活动时需要审慎考虑,避免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易错点1.文化继承的方式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有的是通过语言、文字,有的是通过传统习俗、艺术表演等。
在进行文化传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保持文化的纯粹性。
2.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易失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迁、时代的变革而产生一些误解和遗漏。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和整理,确保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3.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完全固守传统,适当的创新和融合可以使文化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文化传承时,需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保持文化活力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的核心价值。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docx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1、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13、大众传媒取代了传统传1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要求(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

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文化生活中易错的点有很多,下面我将总结1200字以上的易错点。
1.文艺作品的评价:在文化生活中,人们常常对文艺作品进行评价。
然而,由于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以己度人。
2.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不要对其进行歧视或嘲笑。
3.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的瑰宝,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其世代相传。
4.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在文化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平等和包容的态度。
不论是在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中,还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应该秉持平等和包容的原则,不要因为个人的文化背景或身份差异而有所偏见或歧视。
5.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特点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不要让全球化的趋势使文化多样性丧失。
6.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然而,这种融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精髓,同时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合理而有序地进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活力。
8.平衡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并存。
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合理地调节和平衡,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良好结合,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9.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文化与生活易错易混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9.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 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为标志的。
20.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 途径。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1.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起决定作用。
文化影响经济政治。
22.我国借助经济活动,进行 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47.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 承传统文化。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创新。
48.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49.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 是要吸收国外的一切文化。 我们要吸收的是国外的优秀文 化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对 于国外的腐朽、落后文化我们 要坚决抵制。
我国不进行文化渗透。
23.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 综合国力的基础。 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 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
24.灵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 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学、艺术创造的 源泉和动力。
25.先进文化是个人和社会发 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10.校园文化决定着学校教育 的性质和方向。
校园文化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性 质和方向。
11.中华民族要积极接受传统 伦理道德思想。
要积极接受优秀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
12.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 题的主导力量. 优秀文化是重要力量。
13.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喜欢的文化不等于优秀文 化。
39.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 国传播。 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 40.促进文化传播就是推动中华文 化成为世界的主导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总结归纳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总结归纳《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1.11.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其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凡是人创造的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改: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除文化之外,还存在经济和政治领域。
2.文化属于物质力量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
3.文化是决定社会发展的。
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4.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更高明改: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5.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改:文化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预先设计的。
6.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对1.21.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改:虽然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它还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
改:相互交融是对的,但是“融为一体”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没有界限没有区别显然是错的。
3.文化是基础,文化对经济等起决定作用。
改:经济是基础,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文化决定什么之类表述都是错的。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改: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政治,只能对经济政治有影响,所以不能说相互决定。
5.文化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
改:优秀的……文化的双重作用一定要注意2.1&2.21.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
改: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决定性的。
改: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决定什么表述都是错的。
3.各种文化都可以塑造健全人格。
改:优秀的……ok3.11、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改:前半句对,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2、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
(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
(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
X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
(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片面了)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说反了)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
(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
(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宜发形成的。
(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V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易混易错·文化生活100个·学生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9
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6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61
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62
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63
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64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17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8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9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20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21
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22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3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24
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45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46
中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47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48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49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50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序号
易混易错知识
判断及改错
5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13
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8.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 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4.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