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标题: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引言概述:
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巨型计算机到现代的智能手机和云计算,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计算机的起源
1.1 计算机的概念起源于哪个时期?
1.2 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3 计算机的发展初期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1 计算机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分别是什么时期?
2.2 每一代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突破是什么?
2.3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三、计算机的影响
3.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3.2 计算机对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何影响?
3.3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是怎样的?
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对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4.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4.3 计算机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应用领域有哪些?
五、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5.1 如何设计一门适合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程?
5.2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教学中,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本质和应用,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计算机导论第一章绪论

1.22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ü 1993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曙光一号计算机 ü 1995年以后,研制成功曙光1000/2000/3000/4000A ü 2008年6月,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使用了 6600颗AMD巴塞罗那型4核处理器,峰
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230万亿次,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排名第十
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 ü 至今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式。
John von Neumann 冯•诺依曼
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8年) ü 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 ü 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 ü 没有计算机软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ü 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ü 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
1.1 计算机的产生
1.1 计算机的产生
1.1 计算机的产生
1.1 计算机的产生
1.1 计算机的产生
美籍华裔科学家朱传榘1919年生于天津,1939年 赴美留学,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其他5人 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获得电子和 电 气 工 程 师 协 会 ( IEEE ) 的 “ 计 算 机 先 驱 奖 ” (Computer Pioneer Award)。
1.1 计算机的产生 发展历程 Ø 算筹: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
,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纵式 横式
1998
1.1 计算机的产生 发展历程 Ø 算盘:通过手动完成从低位到高位的数字传送,数字由算珠的数量表示,数位则由算珠
1.22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右窗口:文件列表窗口 显示浏览栏中选择的驱动器或文件夹所包 含的所有文件或文件夹。 可以按“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 料”等方式显示清单,显示方式的设置可以通 过“查看”菜单中的相应菜单命令设置;也可 以按“名称、大小、类型、日期”方式排列清 单(图标)。
3-3-3
• 格式化软盘
格式化软/硬盘
通过“我的电脑”,我们还可以查看更多的信息,比 如计算机中安装了哪些操作系统、什么类型的声卡和显卡、 什么类型的光驱、CPU的类型和品牌、内存的大小等。 查看这些配置的操作步骤如下: (1)右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2)单击“属性”后,弹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分别按下 各个标签就可以查看计算机硬件的各项配置和性能。 (3)查看。
3-3-1 利用“我的电脑”查看和管 理计算机的资源配置
• 盘符 为了便于管理,系统对所配置的外部存储器都赋予了一个 标志符(即盘符) c: d: e: • 磁盘驱动器 磁盘驱动器表明计算机上配置的驱动器情况。 • 光盘驱动器 如果的计算机配置了CD-ROM,就会出现光盘驱 动器图标。 •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是一个系统文件夹,用于对计算机的系 统进行设置并控制Windows的一些系统操作。 • 打印机 打印机是一个系统文件夹,使用它可以安装本地或网 络打印机,也可以对现有打印机的设置进行更改或删除。
1-3计算机的基本硬件设备 主板是主机的整体框架,它上面除了一些重要的
芯片和电路外,还有很多插槽、接口、总线等,用 来接插CPU、内存、显卡、声卡,并连接其他所有部件。
CPU中央处理器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关键部件,
可以说是计算机的心脏。CPU的功能可以分为 三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RAM 随机存储器,可读可写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1

第9章 Access数据库技术基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大 事,计算机的应用现今已渗透到人类应用的各个方面,由此人类 和计算机息息相关。 本章向读者介绍了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此外 在本章还将向读者介绍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以 及计算机的安全常识。
图1-1 算筹与算盘
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建设时用的手摇计算机 手摇计算机
( 2)软件: 1854年,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 设计了一套符号,表示逻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并 规定了运算法则,把形式逻辑归结成一种代数运算, 从而建立了逻辑代数,应用逻辑代数可以从理论上 图1-5 乔治· 布尔 解决具有两种电状态的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 件问题,为现代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发表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 判定问题的应用》,给出了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 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通用计算机产生的可能 图1-6阿兰•麦席森•图灵 性。 1945年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首先提出了在计算机中“存 储程序”的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 理论。 布尔、图灵和冯.诺依曼如图1-5~图1-7所示。
( 1)硬件。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地追求先进的计算工具。早在古 代,人们就为了计数和计算发明了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 差分机和分析机等,机械计算机在程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输入输出 和存储等方面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如图1-1~4所示。
图1-2 现代计算尺 图1-4 差分机和分析机 图1-3 帕斯卡机械计算器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时光荏苒,计算机这个智能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经历了无尽的变化和演化,走过了一条充满曲折和辛酸的发展之路……一、计算机的起源及发展初期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前半叶。
早在1837年,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就设计制造出了一台“差分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然而,其实这只是个简单的计算机械装置,只能用来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对于更复杂的计算无能为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初,人类开始逐渐探索如何制造出高速且能执行较为复杂计算任务的机器。
直到1930年代,美国科学家阿特金森(Atanasoff)和贝里(Berry)共同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随后不久,世界二战爆发,为了满足作战需要,各国政府纷纷加入到计算机的研制课题中来。
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艾克特和莫奇利以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威尔基(Wilkes)等人先后设计出了各自的计算机。
其中,艾克特和莫奇利设计制造出ENIAC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电子真空管的计算机,其速度达到了每秒5000次计算,而威尔基所设计的Manchester MarkⅠ计算机则是世界上使用磁盘存储器的第一台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时代在上述计算机的基础上,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进入了计算机的电子管时代。
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马克·艾尔金以及詹·麦凯利·冯·诺伊曼等人研制出了“哈佛马克Ⅰ”计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
接着,由美国IBM公司设计制造的ENIAC电子计算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电子管实现的计算机,速度比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快上万倍。
在19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加速。
美国IBM公司继续研制出新的计算机,采用的是基于定制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的设计技术,使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超过了当时的任何计算机。
1计算机产生与发展教学案例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和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教学难点]计算机具体的应用[教学过程]1、内容引入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成为我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件家用电器。
对于计算机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计算机又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2、新课带着三个问题观看书中的图片: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哪一年产生的?2、计算机有几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电子元件?3、计算机将会如何发展。
在看完书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堂课任务。
计算机产生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机的产生: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的口诀)→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相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
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板书)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到现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价格不断下调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多媒体化:图、文、声、像并茂3、学生互动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1章

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八进制数是45。
精选课件
23
③ 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是:将 该二进制数从右向左每四位分成一组,组间用逗号 分隔。每一组代表一个0~9、A、B、C、D、E、F 之间的数。
下表中列出了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精选课件
24
二进制数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二进制数101101与1010的逻精辑选课与件 运算结果为二进制数130000。
②“或”运算(OR) “或”运算又称逻辑加,用符号“+”或“∨” 表示。运算规则如下: 0∨0 = 0 0∨1 = 1 1∨0 = 1 1∨1 = 1 即当两个参与运算数的相应码位只要有一个数 为1,则运算结果为1,只有两码位对应的数均为0, 结果才为0。
将该二进制数从右向左每三位分成一组,组间用逗号 分隔。每一组代表一个0~7之间的数。下表表示二进 制数与八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
000
0
001
1
010
2
011
3
100
4
101
5
110 精选课件
6
22
例: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八进制数。 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如下:
十进制数94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5E。
精选课件
20
4.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八与十六进制数 ① 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例: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
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如下:
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37。
计算机发展史 (1)

计算机发展史第一篇计算机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教授和他的学生埃克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3年紧张的工作,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即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问世。
ENIAC(读ainike)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由18000多个电子管、1500 多个继电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7000多只电阻以及6000多个开关构成,总体约90立方米,重达30多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耗电140kw,耗资45万美元。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进行5000次的加减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电子计时器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ENIAC是当时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成果和电子管等电子器件产品相结合的产物,这台计算机的性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从此人类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篇计算机的发展史在计算机诞生后的短短几十年里,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计算机的体积在不断变小,但性能、速度却在不断上升。
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成4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为1946年~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结构上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
它的突出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可靠性低。
但是在这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期间形成了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它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从事军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为1958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
内存储器使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外设种类也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