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应用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 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网了。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由此可见,第三层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而言有限)。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获得更多带宽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
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及一些注意事项

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及一些注意事项现代的局域网基础设施需要对通过网络边界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同时具有第二层交换机和局域网路由器的功能,并且其时延小于传统的局域网路由器的全新的设备。
通常我们称之为第三层交换机。
网络并非都基于以太网,FDDI和ATM也是最常使用的局域网骨干技术。
ATM网曾一度被看作是多媒体时代唯一的网络技术。
而许多其他技术诸如千兆以太网,也具有成为明天的局域网骨干技术的潜力。
有相当一部分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已经支持QoS和CoS,并且提供了很高的带宽,拥有传输声音、图象、多媒体数据等的能力。
虽然其QoS的稳定性还不如ATM,但其低价格和低复杂性则优于ATM技术,且易于与已有的网络产品相连接。
从上面的这些事实可以推断出,任何要用于骨干网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这些技术之间的互联,并且提供在这些技术之间进行升级的力。
在过去,网络中的数据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是通过骨干路由器与中央服务器或企业网络的其他部分进行通信,而在今天这个比例已经被提高到了百分之五十。
我们都知道,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共享介质型的网络纷纷被交换型网络所替代。
这种变化对原来用于网络分段的传统路由器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鉴于有如此之大的流量跨越IP或IPX子网,路由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网络传输的瓶颈。
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路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
虽然路由器的性能最近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约达1Mpps——但采用这种路由器的费用也高得惊人。
现在市场上的主流第三层交换机主要有Cisco的Catalyst2948G和3Com的CoreBuilder 3500等。
在选择第三层交换机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并选择上述产品,下面我就以上两个产品进行介绍,使您能够全面的了解主流第三层交换机,并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型。
三层交换机 H3C交换机配置(三层交换机配置流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1.恢复到出厂设置->2.连接Trunk端口,设置Vlan1(管理Vlan)的IP地址,确保交换机互联互通->3.开启所有交换机的Telnet服务->4.从下至上依次配置Vlan,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接口地址(本Vlan的网关)->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服务器Vlan->6.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到汇聚层交换机的端口。
---------------------------------------------------------------------------------------一、初始化Reset save //删除保存配置Reboot //重启二、交换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登录3100,输入如下命令:System-view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进入默认的VLAN端口,vlan 1Ip address 192.168.1.4 24 //设置本机在VLAN 1 中的IP 地址Quitsave登录5100,输入如下命令:System-view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Ip address 192.168.1.2 24Quitsave登录5600,输入如下命令:System-view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Ip address 192.168.1.1 24Quitsave在3100上输入:Ping 192.168.1.1Ping 192.168.1.2同理在5100上也输入:Ping 192.168.1.1Ping 192.168.1.4同理在5600上也输入:Ping 192.168.1.2Ping 192.168.1.4至此,交换机之间的管理vlan 就可以互相通信。
三、开启TELNET登录3100,输入如下命令:System-view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用户端口Authenticate-mode scheme //设置认证模式Protocol inbound all //允许telnet 和RSH 访问User privilege level 3 //设置访问级别QuitLocal-user iamcat //创建本地用户Password simple xxxxxx //设置密码Service-type telnet //访问服务类型:telnetLevel 3 //设置授权访问级别QuitSave在5100或5600上,即可用telnet 192.168.1.4配置3100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详细描述
三层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即根据IP地址或网络 层协议(如IPX或AppleTalk)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接口 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接口。此外,它还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列表(ACL),这是一种安全功能,用于过滤和限制对 网络资源的访问。另外,三层交换机还可以在不同的 VLAN(虚拟局域网)之间进行路由,这对于大型企业 网络尤其重要,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将不同的部门或用户 组划分为不同的VLAN。
详细描述
通过配置流量控制,可以限制网络中 数据包的流量,防止网络拥堵和数据 丢失。常见的流量控制技术包括基于 端口的流量控制和基于IP的流量控制。
端口汇聚配置
总结词
实现端口汇聚,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端口汇聚可以将多个物理端口绑定为一个逻辑端口,从而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通过配置端口汇聚 ,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备份和故障恢复等功能。
2. 创建ACL规则,指定允许或拒绝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详细描述:通过定义访问控制规则,ACL可以限制网络 流量,只允许符合规则的数据包通过交换机,从而保护 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1. 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3. 将ACL应用到相应的接口上,以过滤进出的网络流量 。
IP源防护(IP Source Guard)配置
总结词:IP Source Guard用于防止IP地址欺骗攻击, 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配置步骤
详细描述:IP Source Guard可以防止非法用户通过伪 造IP地址来攻击网络,通过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 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通过交换机访问网络。
1. 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2. 启用IP Source Guard功能。
动态路由配置(RIP)
总结词
华为三层交换机配置教程

华为三层交换机配置教程华为三层交换机是一种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用于构建大型企业网络。
配置这种交换机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华为三层交换机配置教程,帮助您快速入门。
第一步:连接交换机首先,将交换机与电源连接,并使用网线将交换机与计算机连接。
确保连接正常后,打开计算机的网卡设置界面,将IP地址设置为和交换机同一网段的地址。
第二步:登录交换机打开计算机上的终端软件,比如SecureCRT等,通过网线连接的方式登录交换机。
在终端软件中输入交换机的IP地址,选择正确的端口,并设置登录协议为SSH。
第三步:配置基本信息成功登录交换机后,需要进行一些基本配置。
首先,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可以使用命令“sysname [主机名]”来进行设置。
然后,设置管理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可以使用命令“interface Vlanif1”和“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来进行配置。
第四步:配置VLAN配置VLAN是三层交换机的重要功能。
通过VLAN,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几个独立的虚拟局域网。
首先,创建VLAN,使用命令“vlan [VLAN编号]”创建一个新的VLAN。
然后,将端口加入到VLAN中,使用命令“port-group [端口组号]”将端口加入到指定的VLAN中。
第五步:配置路由三层交换机可以进行路由功能的配置,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首先,创建一个静态路由表,使用命令“ip route-static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将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添加到路由表中。
然后,启用路由功能,使用命令“ip routing”来开启路由功能。
第六步:配置接口配置接口是三层交换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通过配置接口,可以对接口进行管理和控制。
使用命令“interface [接口名称]”进入指定接口的配置模式。
然后,可以配置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MTU等属性,使用命令“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mtu [MTU值]”来进行配置。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本站有关思科及微软关于三层交换方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资讯,更多更丰富的相关方面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日子里进行补充。
部署第三层交换正迅速发展成可作为下一代应用启动平台的最适合的网络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项技术以及如何部署第三层交换才能获得最大效率。
第三层交换是局域网许多区域(包括核心和服务器集中点)的关键组件,因为该项技术能解决许多在性能、安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一些网络区域,该项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桌面连接方面。
本文将会重点讨论这种网络性能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新一代高级第四层桌面交换技术已经能够提供高性能和控制能力的今天。
本文也将详细阐述第二(四)层交换机是如何提供成本更低、更加简单、更易于管理的桌面解决方案。
概述任何一种新技术进入市场时,都要经历业界专业人员对伴随这种技术的新术语和“技术行话”进行筛选的阶段。
这些新的技术术语往往会造成迷惑,甚至自相矛盾,具体情况取决于供应商使用它们的方式。
“第三层交换”和有关的技术也不例外,随着越来越多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的推出,有关它们技术术语的迷惑只会增多。
比如,第三层交换、第四层交换、多层交换、多层数据包分类和路由交换机等新术语就令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传统区别变得模糊起来。
此外,由于许多供应商在原本用于布线室的第二层交换机平台上提供了第三层交换技术,从而让人更加迷惑不解。
这些变化使网络设计人员很难了解如何部署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
因此,必须去伪存真,并专注于基础知识,才能真正了解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采用第三层交换。
了解网络各层为了充分认识第三层交换,在此有必要对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体系结构的强大分层模型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网络基础架构设备(如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在传统上一直按OSI 分层模型分类。
什么是三层交换机

什么是三层交换机一、什么是三层交换机在92年,就已经有三层交换机诞生,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层交换机呢?在早期,人们想把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功能结合在一台设备上,以减少设备数量。
那时第三层交换是基于软件的,转发速度很慢,后来才发展到以硬件来实现三层交换。
从今天来看,三层交换机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器,是一种在性能上侧重于交换(二层和三层),有很强交换能力而价格低廉的路由器。
它以ASIC实现IP包的三层交换,其交换能力都在MPPS以上,而传统的路由器一般不超过10万包/秒(这里指的是单块板的转发能力,不是指采用分布式转发情况多块板的总的转发能力,也不包括现在采用昂贵的网络处理器构成的GSR等,此外现在有更高速CPU推出,但也很难超过1MPPS 【3】)。
网络处理器价格高昂在于它除了三层交换部分本身比较复杂外,它还有很强的QOS,POLICY等功能。
以IBM的Rainer处理器为例:它的硬件可管理上千个流,软件配置不同流的带宽,内嵌PowerPC 处理器;拥有大量的协处理器和硬件加速器,可以并行地处理数据。
而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部分为了降低成本,根本不可能线速支持上千个流并有能力进行带宽分配。
原来有人有一种观点,那就是用最长匹配实现大路由表查找的CAM很贵,换句话说用硬件来实现大路由表的最长匹配搜索成本很高,从调查资料来看,这种观点看来并不一定对。
路由表的搜索采用CAM实现成本也并不高。
以Kawasaki LSI公司的支持最长匹配搜索的的CAM芯片KE5BLME064为例,它支持64K的路由前缀项,每个ENTRY 40bit 宽,包搜索速度可达6.7Mpps,时延为数百个纳秒,而价格不到60美元【6】。
当然减少支持的路由表项无疑能降低成本,而且就三层交换机通常的应用环境来看不需要太多的路由表项,因此一般三层交换机支持的路由表项比GSR要少,例如CISCO 4000系列只支持到16K--32K路由表项,北电的ACCLER 1000支持32K。
阐述第三层交换机原理及其使用技巧

阐述第三层交换机原理及其使用技巧第三层交换机是一种用于构建网络的网络设备,也被称为路由器(Router)。
它在网络中负责从一个子网传送数据包到另一个子网,使得数据包能够跨越不同的网络进行传输。
第三层交换机通过识别网络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将数据包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
下面将详细阐述第三层交换机的原理及其使用技巧。
一、第三层交换机的原理第三层交换机的原理主要基于路由技术,它的核心功能是根据目的IP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送。
具体来说,第三层交换机通过建立路由表和邻居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1.路由表:第三层交换机中存储了一个路由表,包含了目的IP地址与对应出口端口的映射关系。
当数据包到达第三层交换机时,它会查找路由表,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正确的出口端口,并将数据包发送给该端口。
路由表的更新是通过路由协议(如RIP、OSPF等)来实现的,它能够动态地根据网络状况更新路由信息。
2.邻居表:第三层交换机中还存储了一个邻居表,记录了与该交换机直接相连的设备的信息,包括相邻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
邻居表的作用是帮助第三层交换机识别与其相邻的设备,从而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基于以上原理,第三层交换机能够将数据包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二、第三层交换机的使用技巧1.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使第三层交换机能够正确地识别不同子网,需要对其进行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置。
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或Web界面进行配置。
2.配置路由协议:如果网络较为复杂,可以使用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
在配置路由协议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协议类型,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3.配置静态路由:如果网络比较简单,可以使用静态路由来手动配置路由表。
静态路由需要手动添加路由表项,包括目的IP地址和出口端口。
4.配置网络安全:第三层交换机通常具备一定的安全功能,可用于实现访问控制列表(ACL)、入侵检测系统(IDS)等功能,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的网络设备——第三层交换机
计042班0404991074 汪兴者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
提高,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又推动着新的网络技术的涌现。
这些技术使得网络在可扩充性、灵活性、透明性以及速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众多的网络产品中,交换机对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同样令人瞩目。
现在,"第三层交换"这个词在业界已经比较流行了,在大中型网络中,已经有了很多以千兆第三层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
随着我国企业网、校园网以及宽带网的迅速发展,第三层交换机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它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层。
关键字:第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应用
一,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要论述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从传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现原理中入手。
简单地说,传统的局域网交换机是从网桥发展来的,属于第二层设备。
它是一个可以将发信方源地址与收信方目的地址连接起来的网络设备,该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单元中的头信息,将来自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的信元或帧移动到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完成信息发送过程的交换。
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快,因为它仅需要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而直接根据MAC 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ASIC芯片实现。
所以,第二层交换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处处交换”的廉价方案,虽然也能支持子网划分和广播限制等基本功能,但控制能力较小。
传统的第三层路由器属于第三层设备,它是根据IP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功能的。
在局域网中的作用主要是路由转发、网络安全和隔离广播等,即在完成子网的网间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隔离子网间的广播风暴,可以控制一个网络非法信息进入到另一个网络中。
由于在路由转发中,路由器普遍采用的技术是最长匹配方式,而该方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所以只能利用软件来完成,自然会对网络带来一定的延迟。
由此可见,传统交换机是同一网络系统中主机之间端口连接的网络设备,传统路由器是同类或异类网络系统中各子网之间连接的网络设备。
再来看一下第三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实际上是将传统交换器与传统路由器结合起来的网络设备,它既可以完成传统交换机的端口交换功能,又可完成部分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当然,这种二层设备与三层设备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各取所长的逻辑结合,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当某一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流进入第三层交换机后,其中的路由系统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 地址映射表,并将该表存储起来,当同一信息源的后续数据流再次进入第三层交换机时,交换机将根据第一次产生并保存的地址映射表,直接从第二层由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而不再需要经过第三层路由系统处理,从而消除了路由选择时造成的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包的转发效率,解决了网间传输信息时路由产生的速率瓶颈。
如上所述,第三层交换机是将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路由器两者优势结合成
一个有机、灵活并可在各层次提供线速性能的整体交换方案。
在第三层交换这种集成化结构中所支持的策略管理属性,不仅使第二层与第三层相互关联起来,而且还提供了流量优先化处理、安全以及Trunking、虚拟网和Intranet的动态部署等多种功能。
另外,第三层交换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只需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建立一条更为直接快捷的第二层通路,而不必经过路由器来转发同一信息的每个数据包。
事实上,第三层交换方案是一个能够支持分类所有层次动态集成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种多层次动态集成也能够由传统路由器和第二层交换机搭载一起完成,但这种搭载方案与采用第三层交换机相比,不仅需要更多的设备配置、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布线和更高的成本,而且数据传输性能也要差得多,因为在海量数据传输中,搭载方案中的路由器无法克服传输速率瓶颈
二,第三层交换机的功能:
第三层交换机通常提供如下功能:
1,分组转发:一旦源结点到目的结点之间的路径决定下来,第三层交换机就将分组转发给目的主机;
2,路由处理:第三层交换机通过内部路由选择协议(如RIP或OSPF)创建和维护路由表;
3,安全服务:处于安全考虑,第三层交换机一般提供防火墙、分组过滤等服务功能;
4,特殊服务:第三层交换机提供的特殊服务包括封装和拆分帧和分组,以及流量化。
第三层交换机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接收、处理和转发分组速度,减小传输延迟上,其功能是由硬件实现的,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而不是路由处理软件。
三,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具有的特征及优点:
作为网络互连的设备,第三层交换机具有以下特征:
1.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
2.完全交换功能;
3.可以完成特殊服务,如报文过滤或认证;
4.执行或不执行路由处理。
与传统的路由器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行传输的速率被接口的带宽所限制。
而三层交换机则不同,它可以把多个端口定义成一个虚拟网,把多个端口组成的虚拟网作为虚拟网接口,该虚拟网内信息可通过组成虚拟网的端口送给三层交换机,由于端口数可任意指定,子网间传输带宽没有限制。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由于访问子网内资源速率和访问全局网中资源速率没有区别,子网设置单独服务器的意义不大,通过在全局网中设置服务器群不仅节省费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3.降低成本:通常的网络设计用交换机构成子网,用路由器进行子网间互连。
目前采用三层交换机进行网络设计,既可以进行任意虚拟子网划分,又可以通过交换机三层路由功能完成子网间通信,为此节省了价格昂贵的路由器。
4.交换机之间连接灵活:作为交换机,它们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作为路由器,又可有多条通路来提高可靠性、平衡负载。
三层交换机用生成树算法阻塞造成回路的端口,但进行路由选择时,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为可选路径参与路由选择。
四,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及应用领域:
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其实很简单,主要用途是代替传统路由器作为网络的核心。
因此,凡是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用第三层交换机来代替。
---- 在企业网和校园网中,一般会将第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第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
这样网络结构相对简单,节点数相对较少; 另外,其不需要较多的控制功能,并且成本较低。
校园网连接了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及教职工生活区等大量的信息点,并涉及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电子教学、远程教育和互联网的引入以及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等大量的业务,这就要求校园网必须是一个实用的、高可靠、高效率、高扩展性及高安全性系统。
为使校园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的接入能力,并易于管理,易于维护,在网络设计及构建中始终应遵循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及网络分层的原则,如统一采用IP技术,统一规划IP地址及各种应用,采用开放的技术及国际标准,如路由协议、安全标准、接入标准和网络管理平台等,才能保证实现网络的统一,并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
为了减少网络中各部分的相关性,便于网络的实施及管理,在网络的构建中,从整体上可以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等3个层次。
各层之间功能明确,各司其责
---- 在目前火爆的宽带网络建设中,第三层交换机一般被放置在小区的中心和多个小区的汇聚层,第三层交换机的出现动摇了企业路由器的地位。
正如路由器统治广域网一样,第三层交换机将在今后主宰局域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 从当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第三层交换机发展势头良好。
可喜的是,许多国内厂商纷纷推出第三层以太网交换机,而且性能良好
目前,普遍应用于企业网络中的第三层交换技术,主要是VLAN,因为VLAN 打破了传统网络许多固有观念,可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多变、方便和随心所欲。
所谓VLAN就是不需考虑用户的物理位置,而根据信息端的IP地址、用户名等
直接与用户联系的特定标志及应用因素就可将用户在逻辑上划分为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工作组,且每个用户主机都连接在一个支持VLAN的交换机端口上,并属于一个VLAN。
同一个VLAN中的成员都共享广播,不同VLAN之间的广播信息是相互隔离的。
这就相当于将整个网络分割成了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从而加强了企业内联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因此,第三层交换机最适合于那些无需远程接入或以远程接入为辅的企业内联网络,或者大部分子网系统集中,而只有部分远程接入子网的企业内联网络。
三层交换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的普及应用,虽然只历经了几年的时间,但其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骨干层、中间的汇聚层一直渗透到边缘的接入层。
三层交换机以其速度快、性能好、价格低等众多的优势已经把路由器排挤到网络的“边缘”。
凡是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用三层交换机代替。
随着ASIC硬件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三层交换的技术与产品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第三层交换机作为新兴的网络设备,其前景将更加开阔、明朗!
参考文献:
1.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article/netyl/Switch/show/34631.html
2.第三层交换技术
/article/netyl/Switch/show/34645.html
3.三层交换技术解析/yzcc/jhj/105950.html
4.为什么要使用三层交换机/yzcc/jhj/1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