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汇编

中考语文: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汇编

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汇编一、望文生义1.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

形容文章或讲话等枯燥无味【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食物味道不佳”。

2.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坏事变成好事。

【易错点J望文生义。

注意“塞翁失马”强调的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变成好事,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塞翁丢失了马匹,即有所损失”。

3.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含贬义。

易错点】塱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全身心投入,忘记了周同的一切”。

4.本色当行:形容应当保持本色,也用来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领会为“保持原来的臉色。

”5.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死在合适的场所”。

6.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处在山谷中”。

7.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易错点】望文生义。

“销声匿迹”强调的是不出现,没有“停止、结束”的意思。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领会为“家里的墙壁很有特色”。

9.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施。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借误领会为“泥水混杂的场景”。

10.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进行表演。

后指在某些场合或碰到机会,随便玩玩,凑湊热闹。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遇到合适的场合演出戏劇”。

1.弥留之际:病重将要死亡。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将要离别的时候”。

12.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播。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多用比喻义而不是本身义。

13.豁然贯通: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路段、隧道等一下子贯通”。

14.望眼欲穿:形容盼望股切。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能错误地领会为“指眼神很好。

中考容易出错的46个成语

中考容易出错的46个成语

中考容易出错的46个成语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字词是要考查的基本内容,且病句题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搞得你晕头转向,不知道选哪个好。

下面是中考阅卷老师亲手总结的近5年中考最容易出错的50个成语,80%的学生都犯过错哦,赶紧收藏吧。

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受到灾难也作“身当其冲”。

【点评】这个成语应该是躺枪最多的,许多电视节目、杂志书籍…都在乱用将其勿以为是第一个做……事的人。

2、万人空巷人多聚集在一起,使街巷都空了。

形容某些事物把所有人吸引来的胜况。

【点评】如果单凭字面理解,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形容人少冷清。

3、空穴来风指某一传言并非毫无起因。

比喻流言乘虚而入。

【点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明白…4、七月流火比喻天气逐渐转凉。

【点评】很多人都认为是形容天气炎热。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5、可圈可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

【点评】误解为文章写得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下里巴人古代的一种曲调,常用来指庸俗的作品与阳春白雪相对(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

比如:这个人穿得土里土气,简直是个下里巴人)。

【点评】许多人误解成形容人的成语了。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点评】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躺枪多次)。

8、不刊之论比喻非常妙的文章。

【点评】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9、危言危行正直的话和正直的行为。

【点评】理解成了危险的的言行。

10、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写得极佳,不忍心一口气看完。

【点评】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

11、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学习的准则或榜样。

【点评】经常用成不值得教训,你中枪了么?12、不胜其烦指事物杂乱,不能忍受忍受。

是个贬义词。

【点评】把不胜其烦当成了不厌其烦。

然后它俩恰好是反义词…13、不肖子孙不像父辈的不贤子孙,指不能继承先人事业的后辈。

【点评】不肖不等于不孝。

14、文不加点形容文章一气呵成,文笔流畅。

【点评】理解成文章不加标点符号的孩子自己面壁去。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中学生最容易用错的成语

中学生最容易用错的成语

中学生最容易用错得成语250个(记一个,得一分,一分改变命运)1、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 含贬义。

2、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3、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4、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她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5、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6、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得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13、不可收拾: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4、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5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得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就是不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得期望,贬义。

孚,使信服。

16、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得干坏事(错)。

17、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还算让人大体上满意。

易误解为为不能使人满意。

19、抛砖引玉:就是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0、风声鹤唳: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1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得婉辞,意思就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

常错用于拒绝别人得要求。

23、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就是鬼神之作。

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4、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5、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瞧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瞧”。

26、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注意:不用于人得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中考语文容易误解的成语

中考语文容易误解的成语

中考语文容易误解的成语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zhì)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察言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罚不当罪:惩罚过轻。

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犯而不校:被人触犯也不计较。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固若金汤:工事非常坚固,不易攻破。

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毫发不爽:丝毫不差。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旷日持久: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

形容在较短期间可以成功。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钟灵毓秀:美好的山川孕育出优秀人才。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

正襟危坐: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身无长物:形容贫穷。

殊途同归: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死有余辜:罪大恶极。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

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很不足。

学而不厌:好学上进。

4.中考语文常用易出错的100个成语

4.中考语文常用易出错的100个成语

中考语文常用易出错的100个成语【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丘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

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下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可用于与自己相当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与“不负众望”常被混用。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误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

形容消息传布迅速。

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常加“忙得”、“打得”等。

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后借指事情坏到无可挽救的地步。

有人将此词与“发而不可收”糅到一起用,变褒为贬。

一发不可收,形容对发生的气势难以控制。

误例:自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误例:这些办事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可对那些初到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

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中考容易用错的成语

中考容易用错的成语

中考容易用错的成语关于中考容易用错的成语精选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中考语文中易错的成语

中考语文中易错的成语

中考语文中易错的成语中考语文中容易出错的成语125例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3.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

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5.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6.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7.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新的格局博闻强识:见闻广博强。

(正:记忆;误:认识)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10.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1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12.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13.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1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15.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16.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17.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学问;误:学习)18.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1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0.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正:脸色;误:颜色)21.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培育;误:树木)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

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咸鱼;肆:店铺。

1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

17.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徒手搏斗。

冯河:涉水过河。

18.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19.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蓝缕:破旧的衣服。

20.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1.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2.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新的格局。

23.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记忆;误:认识)24.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5.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

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27.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28.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使明白;误:作比喻)29.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0.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2.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33.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34.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36.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39.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0.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2.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作贬义。

44.不虞之事: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不虞: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46.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遗志的人。

不肖:不像其先辈。

47.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

速:邀请。

48.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49.不孚众望:没有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贬义。

50.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常可:永久认可的道理和成规。

51.不齿于人类:不能列入人类。

意思是不能算人。

齿:排列、并列。

52.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53.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5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5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正:对;误:这样)57.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8.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学问;误:学习)59.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正:邀请;误:迅速)60.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61.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正:约定时日;误:日期)62.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正:停止;误:已经)63.不可胜数: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

(正:尽;误:胜利)64.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65.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

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沧海:大海。

66.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67.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正:脸色;误:颜色)6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69.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正:太平;误:治理)70.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71.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72.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73.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

74.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塞住;误:充满)75.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76.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7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78.从善如登:登:升高。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79.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0.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正:情趣;误:景致)81.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82.弹(tan)冠相庆:《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

83.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正:偏袒;误:党派)84.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85.登堂人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8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7.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88.独具慧眼: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89.囤积居奇:把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

(正:储藏;误:居住)90.恶(e)衣恶食:粗劣的衣着和食物。

91.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2.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的贬义。

93.耳濡目染:经常接触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濡:沾湿;染:沾染。

94.耳根清静:耳边根清静,没有什么干扰。

形容生活平静。

95.二三其德:意为三心二意,没有定准,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96.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正:炫耀;误:讨伐)97.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正:相当;误:应当)98.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99.繁文缛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正:仪式;误:文章)100.犯而不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101.非异人任: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102.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原指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后来形容人的思想寓奇。

103.分庭抗礼: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正:对等;误:对抗)104.焚膏继晷(gui):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晷:日影。

105.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06.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算错。

107.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08.妇姑勃奚。

其中“妇”指“儿媳”。

“姑”指“婆婆”,妇姑勃奚指婆婆同儿媳争吵,后来比喻为无关紧要的细小事而争吵。

109.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作褒义。

110.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贬义。

111.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12.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113.高山景行:不是指高山美,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

114.高山仰止: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仰止:仰慕,向往。

115.高山流水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高妙。

116.高层建瓴:瓴:盛水的瓶子。

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117.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

这个成语原意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118.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恨。

119.工力悉敌;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不分高低。

常用来形容两个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12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

一般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