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变化同步练习
教科版《3.4机械摆钟》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3・4机械摆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4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燃香钟、水钟这些计时工具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这些时钟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摆钟的摆,发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并认识单摆,并通过对单摆的初步研究,了解摆的等时性, 从而让学生明白摆钟可以用来计时的原因。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在对摆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学生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要求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磨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科学探究目标1.能较准确地重复观测钟摆及自制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能根据钟摆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科学态度目标1.准确地测量摆的摆动次数,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手表(秒表)一只、摆锤一个(螺帽或别的重物)、摆绳一根(棉线)、支架(铁架台或别的支架)一个、记录表两张。
为教师准备:一个大摆钟、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燃香钟、水钟)古人虽然有很多计时方法,但都不是非常准确,人们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今天我们来研究机械摆钟。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燃香钟、水钟等计时工具,发现这些计时工具都存在计时不够准确的问题,自然引入人们希望有更精准的时钟,随后出示今天研究的课题《机械摆钟》,迅速聚焦研究内容。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是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马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
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1)照样子,写词语。
梨黄______、______一模一样 ______、______金灿灿______、______(2)写近义词。
一转眼——______ 凶猛——______(3)照样子,写出马变化的句子。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看着看着,______。
(4)填空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一会儿”说明了______,这段文字写出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2. 读二读,回答问题。
蚕宝宝,睡蚕床。
吃桑叶,吐丝长。
蚕丝送进加工厂,织出彩绸多漂亮!蚕宝宝吐的丝能织出______。
(填序号)①彩绸②蚕丝3. 课内阅读。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刘老师笑着讲女娲甩泥造人,结果自己的腿也被甩掉了,表现了刘老师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重复与变化》同步练习

《重复与变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鳟鱼枯躁寥寥数笔B.赋与自己前瞻后顾C.琢磨瓦垄荒谬绝伦D.辨证青睐一如即往2.选字填空。
嘻嬉换幻⑴先贤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而荒于()”。
⑵蓝天之上;云朵不断地变()着形状。
3.解释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⑴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奏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个例子。
取得统一:⑵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杰出:⑶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千篇一律之尤者:⑷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损人”且不“利己”:4.课文原标题为《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副标题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说说“通感”指的是什么;再结合你喜欢的乐曲或绘画谈谈理解。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二、同步解读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变化的问题。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6、这一段是理解全文的“纲”;其中包含了以下三个意思:⑴⑵⑶7.本文脉络清楚;原因之一是多处采用了段首概括的方法。
请举出三处段首概括的例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⑵⑶8.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三、美文赏读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特殊的一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开始;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⑴艺术形式以及⑵艺术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拼合艺术、光效应绘画——它们或先或后;或以原作展;或以印刷品;蜂拥而至。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练习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2、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5、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小蜗牛》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对duì(对面、对立、不对)妈mā(妈妈、姑妈、大妈)全quán(全部、完全、全体)回huí(回来、回家、回去)二、我会认住zhù(居住、住房、住下)孩hái(孩子、小孩、女孩)玩wán(玩笑、游玩、玩游戏)吧ba(走吧、来吧、去吧)发fā(发生、发明、发现)芽yá(发芽、嫩芽、豆芽)爬pá(爬呀、爬走、爬行)呀ya(来呀、走呀、去呀)久jiǔ(许久、很久、多久)变biàn(变化、变动、改变)三、认识新偏旁王:王字旁,做左偏旁时,下面的横变成提,带“王”的字大多和“玉”有关。
带这个偏旁的字,比如“珍、珠”等。
四、多音字fā(发现)fà(白发)五、近义词旁边——附近许多——很多好久——很久六、近义词对——错快——慢许多——极少好久——瞬间七、理解词语发芽: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
许多:很多。
盖:由上而下地遮掩。
过冬:度过冬天。
八、句子解析1.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写出了小蜗牛爬的时间长,爬得慢。
2.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不但写出了叶子的颜色,也体现了夏季小树林的美丽。
3.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蜗牛妈妈的话说明蜗牛冬天呆在家里过冬。
九、问题归纳小蜗牛为什么每次都不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因为小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所以它每次爬回来的时候季节都变了。
十、课文主题本文讲了从春天到秋天,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
【同步练习题】一、填空。
1.对:部首为(),()结构,组词()。
2.妈:共()画,笔顺是()。
3.回:共()画,第二笔是(),组词()。
第9课《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论教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如今有些旅游城市,家家旅舍,户户商家,原住民整体迁出,虽然装点辉煌,货物山积。
然矫揉造作....,虚张声势,有何看头!B.面对质监部门的检查,一些不法厂商随机应变....,妄图掩盖自己的造假行径。
C.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不顾,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D.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
都好听极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范(diǎn)恪.守(gè)箴.言(jiān)自吹自擂.(léi)B.涵.养(hán)允.诺(yǔn)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C.愚蠢.(chǔn)遗憾.(hàn)尴.尬(gān)絮絮叨.叨(dāo)D.谦.让(qiān)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g)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形象。
B.岳池县教育局建立了以学校为主线的安全工作网络。
C.我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D.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二、基础知识综合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馅。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0.1重叠问题 北京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10.1重叠问题一、单选题1.同学们到动物园去游玩,参观猴山的有28人,参观狮子馆的有32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人,去动物园的一共有()人。
A. 60B. 42C. 50D. 462.三(1)班共有52人,喜欢吃米饭的共有30人,喜欢吃面食的有29人,既喜欢吃米饭又喜欢吃面食的有()人.A. 7B. 8C. 93.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27 人参加书画小组,24 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3 人,那么三(1)一共有()人参加了书画和棋艺小组.A. 51B. 54C. 484.五(一)班有32位学生喜欢数学,27位同学喜欢英语,22位学生喜欢语文,既喜欢英语又喜欢数学有12人,既喜欢英语又喜欢语文14人,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语文的有10人,那么五(一)班至少有()人.A. 45B. 49C. 46D. 47二、判断题5.学校组织40个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其中有23人擦玻璃,25人收拾房间,有11人两样活都干了,剩下的人扫院子,扫院子的有6人。
6.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22人。
(判断对错)三、填空题7.六年级三班有42人,每人至少订了一种报纸,其中订《少年报》的有36人,订《小学生》报的有20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________人.8.如图∠1=30°,∠2=________ .9.小强爱吃的水果有:西瓜、苹果、梨、香蕉、葡萄。
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香蕉、石榴。
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________种。
10.在一次考试中,某班数学得100分的有17人,语文得100的有13人,两科都得100分的有7人,两科至少有一科得100分的共有________人;全班45人中两科都不得100分的有________人。
四、解答题11.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了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中国电视报34份,北京晚报30份,参考消息22份,那么订北京晚报和参考消息的共有多少家?12.如图1,一个长为2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从正方形的左边平移到右边,图2是平移过程中它们重叠部分面积与时间的部分关系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厘米.(2)当平移时间为多少秒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重叠部分面积是24平方厘米?五、综合题13.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5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13人.(1)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________ 人,(2)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________ 人.六、应用题14.三(1)班有40名同学,其中25人订阅了《一千零夜》,23人订阅了《伊索寓言》,有19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那么,有多少人两种刊物都没有订阅?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去动物园的一共有28+32-18=42人。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小猴子戴手套(tào)一只小猴子进城玩儿,看见男男女女都戴着手套,挺好看的。
小猴子走进商店,给自己买了一副手套。
回到山林里,小猴子戴上那副花花绿绿的手套到处炫耀(xuàn yào):“大伙儿都来瞧呀,我的手套多漂亮!”八哥儿随声附和(fù hè)道:“是啊,是啊,多漂亮,多漂亮!”喜欢拍马屁的小猩猩说:“嘿,猴哥,今儿个你戴了手套显得格外精神,既(jì)有风度又很潇洒(xiāo sǎ)!”只有上了年纪的驴(lǘ)子说:“手套是人的专用品,我们动物不能生搬(bān)硬套地使用。
猴子戴手套,我看有点儿不伦(lún)不类(lèi)。
”小猴子听了驴子的话,骂道:“你这蠢(chǔn)驴知道个啥!我看你是妒忌(dùjì)心太重了。
”没过几天,小猴子摔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戴着手套上树,握不紧树枝,从树上跌了下来。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用“____”画出驴子说的话。
3.小猴子为什么要戴手套?()A.他觉得戴手套很好看。
B.为了保暖。
C.他喜欢买东西。
D.为了更快地爬树。
4.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的原因是()A.树枝太细了,折断了。
B.他没戴手套,握不紧树枝。
C.他戴着手套,握不紧树枝。
D.他戴上手套,只顾着得意。
5.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做事要善始善终。
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中的事物。
C.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
D.做事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6.小猴子住进医院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二小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又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与变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鳟鱼枯躁寥寥数笔
B.赋与自己前瞻后顾
C.琢磨瓦垄荒谬绝伦
D.辨证青睐一如即往
2.选字填空。
嘻嬉换幻
⑴先贤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而荒于()”。
⑵蓝天之上,云朵不断地变()着形状。
3.解释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⑴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奏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个例子。
取得统一:
⑵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杰出:
⑶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千篇一律之尤者:
⑷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损人”且不“利己”:
4.课文原标题为《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副标题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说说“通感”指的是什么,再结合你喜欢的乐曲或绘画谈谈理解。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二、同步解读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变化的问题。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
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6、这一段是理解全文的“纲”,其中包含了以下三个意思:
⑴
⑵
⑶
7.本文脉络清楚,原因之一是多处采用了段首概括的方法。
请举出三处段首概括的例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
⑵
⑶
8.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三、美文赏读
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特殊的一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开始,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⑴艺术形式以及⑵艺术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拼合艺术、光效应绘画——它们或先或后,或以原作展,或以印刷品,蜂拥而至。
而在这一进程中,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平行关系或对立关系被有意无意地隐盖了,消弥了,甚至颠倒了;它们的虚实、优劣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杀了,甚至调和了。
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曾经盛行一时的审美观及其从属的价值观、历史观被毅然决然地否定、扬弃后,中国人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家的思想空间亟待填补,从数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文明形态中还一时难以提取与刚刚被否定、扬弃的一切都绝然不同的东西,推倒重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实用、最快捷的手段是拿来主义,但一扇陡然敞开的大门,不可能保证陡然进入的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面对一大堆食物,是不可能细嚼慢咽的,然而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既不是一个狭小局促的盒子,也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它需要充实,也需要秩序,需要精神空间的建构。
我们不否定近年来艺术家、理论家在艺术精神空间建构上的努力,但这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到如今除了画册越来越精美外,我们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背景,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清理与分析。
中国人、中国艺术家既应该撰写自己的美术史与美术批评史,也应该对世界美术及其批评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加以评说、检讨。
过去,艺术创作总是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艺术内涵上,强调浪漫主义;在艺术语言上,强调写实主义。
这样既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贫乏,也导致了艺术语言的单调。
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也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但是,中国人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人对自己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独特要求,或者说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对于世界美术史的独特贡献。
然而,由于艺术语言的相对贫乏单调,我们在国内常常看到的,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拙劣或巧妙的模仿,是对西方艺术思想的明确或模糊的响应——近来屡屡出现的变了味儿的行为艺术即是其中之一。
“入世”使西风更劲,面对斑斓世界,中国艺术家的新鲜感很快兑换成了失落感。
失落之后,或走向沉思,或走向浮躁。
遗憾的是,沉思者难得一见,浮躁者比比皆是。
浮躁的艺术家、批评家捡拾了太多的观念、主义、流派,刚开始还有些清醒,不久就眼花缭乱,心绪不宁了。
个中有少数智者,蓦然回首,顿时醒悟,开始清理,但又觉得头绪繁杂,理不胜理。
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抓紧对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的清理、检讨。
否则,中国美术史上的这一特殊之页将是没有句读的一页。
9.第三段中“批评”“检讨”的意思分别是和。
10.第二段中的⑴⑵处,依次应填入的一项是()
A.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B.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C.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D.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11.第三段中“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是什么意思?
12.第五段“西风更劲”指的是什么?
13.第四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中“艺术语言”指()
A.表现艺术内涵时,所具有的风格、形式以及采用的手段、材料。
B.表现艺术内涵时,所运用的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
C.创作或鉴赏艺术品时,人们所持的审美观、审美习惯。
D.艺术家在创作艺术时所持的创作主张。
14.文章句末“没有句读的一页”说的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1.C2.⑴嬉⑵幻3.⑴主题中有层出不穷的变奏,而变奏又离不开主题,他们是辩证统一的。
⑵指空间与世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⑶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似乎千篇一律,却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⑷指它们互不和谐,
相互减色。
4.这里的“通感”指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
副标题意为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乐曲中主题与变奏随时间持续表现出重复与变化,绘画的千态万状在时间与空间的持续中重复与变化,音乐与绘画,流动与静止,虚幻与实在,相同而和谐。
5.略6.⑴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⑵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一种是时间的持续,一种是空间的持续,一种是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⑶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7.⑴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⑵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⑶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8.略9.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
检讨:检验、研究。
10.C11.比喻的是“否定了过去的审美观后,亟待填补审美空间与思想空间的中国人。
”12.指的是“西方流行的所有艺术形式及艺术思潮蜂拥而至。
”13.A(从上文看,相关的内容是“在艺术语言上,强调写实主义……”,根据本段第一句可知,艺术语言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写实主义是艺术风格、形式,艺术语言也就是艺术表现形式、手法。
这个问题也可从本段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到,即由于“艺术语言的相对贫乏单调”,形成“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拙劣或巧妙的模仿”以及“对西方艺术思潮的明确或模糊的响应”。
所以,“艺术语言”这里并不是指语言文字、审美观念和创作主张。
)14.指“中国美术史的这个阶段在思想和形式上杂乱无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