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GIS 设计概述

1.1 系统设计的目的

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功能和内容,可以分为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所谓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工具型或基础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经过二次开发,建成满足专门用户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用户和应用目的,具有为满足用户专门需求而开发的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它继承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和软件,以及具有专门开发的用户应用界面等。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其应用层次的高低,又可分为空间事务处理系统(STPS)、空间管理信息系统(SMIS引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STPS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应用GlS的数据库技术,实现由传统的事务处理向计算机处理的转换,例如在房产、地籍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SMIS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空间信息管理的高效率、模型开发和空间数据的动态更新,其功能不但表现为数据的查询和统计,还具有专业模型的分析应用等功能,它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管理、管网规划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SDSS主要用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除了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它在宏观决策、行业发展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建立这些应用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要求功能能满足需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系统应用能达到高效益,实现业务操作的手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根本转变,以便提高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和科学化。

1.2 系统设计的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的设计模式,是由Calkins在1972年,由国际地理学会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地理数据处理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了几次修改和补充。这个最早的设计模式称为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图7-1):①通过访问用户,调查用户的需求和数据源,确定系统的目的、要求和规定;②描述和评价与系统设计过程有关的资源和限定因素,例如现有的硬件、软件和有关的政治、法律因素等;③说明和评价所拟定的不同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所规定的要求;④对拟定的系统作最后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运行的系统。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对用户的调查和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在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写成有关的文件,以便进行评价,以及用户要参与系统的设计,以免系统设计的失误。

自从这个最早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式诞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原来的设计模式是假定系统的大部分组成(除硬件外,包括所有的软件和数据库)都需要由系统设计人员来完成,有时甚至包括处理空间数据的某个专门的硬件。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不但有许多处理空间数据的重要软件,而且有现成的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因此需要对原来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式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式如图7_2所示。其主要的设计思想,是强调对现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库,进行深入、认真的评价,以研究其

满足系统功能的程度,保证所设计系统的实用可靠,及有效地处理数据和使用周期长等要求。该模式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的一些设计理论,包括:

(1)目的与任务。每个系统都要对目的和任务作详细的说明,指出该系统的目的,谁是主要的用户,以及如何使用该系统。关于任务,要说明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总体评价所采用的方法,目的和任务的说明要非常详细,以便用户进行评论和评价,而且这种说明代表着用户和系统设计人员对话的开始,并且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继续进行这种对话。

(2)概念的定义。介绍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按照输入、输出、主要过程和数据库来说明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模块、系统开发的主要资源、主要的限制条件等。

(3)功能的要求,具体说明该系统要做什么,对每一种功能要求都要说明,包括功能的技术特征、功能的目的、具体的标准和满足的条件等等。功能的要求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该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②如果时间和资源条件允许,希望具有的功能;③其他有意义的功能。

实际上只有第一类功能才是系统的真正要求。每一种功能要具体规定:①输入(来源、数据、频率);②输出(格式、数据量、用户);③功能需要的处理步骤;④功能成功地实现所需要的条件;⑤功能生成的数据。

图7_1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

(据H.W Calkins修改)

除了规定要完成的功能外,还要说明该系统期望的性能和特征,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该系统与其他部分的接口等。

显然,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要求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要制定专门的计划进行处理。

(4)性能测定。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对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测试,对综合以后的整个系统要进行最后的测试。具体测试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模块、数据库的质量控制等。测试根据所说明的功能要求和规定的标准进行,测试应考虑以下各种条件:①系统的正常操作条件;②重点测试,包括最坏情况和极端操作条件;③逻辑测试,指检查各种可能的逻辑条件;④线路测试。

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的测试,是对系统进行总体评价的最后阶段,那么,在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谁进行这种评价。显然,在目的、任务和要求的评价中,与用户有关。而对系统设计其他方面的评价,则需要其他有关的技能,一个系统的有效性取决于软件的质量,而对软件的评价,则必须由具有软件工程专门知识的专家来进行。

以上是H.WCalkins于1984年提出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思想在应用型GIS开发中的应用。它针对系统开发中存在的用户需求不明、开发过程无序、开发人员之间缺少

有效交流等几个主要问题,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支持技术和方法,力图将系统开发这种只存在于开发人员头脑中的抽象思维活动,转化为一组明确的、可控制的和可以检查的具体任务,要求做到对用户需求的充分了解和定义,严格有序的开发过程和组织管理,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重视系统建设文档的完整和规范,以及加强系统开发综合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等,最终实现以较少的人员、时间和投资,开发出尽可能符合用户要求的、高质量的应用系统的目的。

1.3 系统设计的流程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图7-3)。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系统的生命周期,如果系统设计按阶段进行,预先规定每一阶段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一定的准则顺序开发实施,这种方法被称为生命周期设计法。由于生命周期法严格分阶段进行,便于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但是也存在许多缺陷,例如系统开发过程比较长,新系统实际效果的可见性差,来自最终用户的反馈比较迟,不容易把握用户需求的变化等。为此人们设法寻求另外一种新的开发思路,称为原型化设计法。

所谓原型化设计法,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人员共同商定其中重要和基本的开发目标,然后选择一个试验区,设计出初步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初步原型或系统雏形,交用户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加以修改或扩充,产生一个新的原型版本,如此反复和迭代,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原型化设计法的开发过程如图7-4所示。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相比较,原型法能使用户更积极地参与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使开发人员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意见,能更快地看到系统的实际效果,能使系统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但一般认为,当用户对于新系统的功能需求十分明确时,系统设计可直接采用生命周期法,而不应该采用原型法,以利于开发经费和开发时间的控制。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一词源自美国的兰德公司(R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其基本思想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它的任务是对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和结构方案,系统分析是使设计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步骤,其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新系统的设计质量和实用性,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用户需求调查即调查系统用户对开发的GIS系统的功能要求和信息需求情况。具体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Who,谁使用该系统,该系统的用户结构如何,哪些是直接用户,哪些是间接用户,哪些是最终用户,哪些是潜在用户。当前本部门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和职能情况,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效率等。

·What,新系统是做什么用的,它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它应能解决和处理哪些类型的问题,因此需要具有哪些设备、资源、数据等。

·Why,为什么需要具有这些功能和条件,具有这些功能以后与常规的业务流程有哪些不同点和优越性,对现行系统和建立的新系统从功能、效率、效益等方面做详细调查及对比研究等。

·Where,建立新系统所需要的资源从哪里获取,特别是数据资源能否得到保障,以及解决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途径等。

·Quality,指具体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例如数据精度、运行速度、系统安全保障机制等,要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要求。

用户调查一般采用访问、座谈等方法。在调查前,应拟定出需求调查提纲。在调查中,重点应弄清用户对所要开发系统的功能、数据内容、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并详细考察用户原来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以及部门之间的联系等。在调查后,需撰写用户需求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用户对系统的要求,用户目前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可用的数据源情况,现有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等。同时,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着重从社会、技术和经济三大要素分析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确定哪些需求可以实现,哪些需求需要调整和简化,哪些需求作为近期目标或远期目标等。用户需求和可行性分析报告,这是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要用文字和图表详细阐述。用户需求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经过审批,表示系统开发项目得到立项,才能转入系统设计阶段。

2.2 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其任务是根据系统研制的目标来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并作出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以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最后撰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作为重要的技术文件提供论证和审批。

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用户需求。阐明系统的用户构成、不同用户对系统的要求、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等。

(2) 系统目标。阐明该系统的应用目标,属于演示系统或运行系统、单机运行系统或分布式运行系统、事务处理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等。

(3) 总体结构。根据系统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功能模块,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例如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7-5)。

(4) 系统配置。指系统运行的设备环境,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输入和输出设备以及网络等,并说明其型号、数量和内存等性能指标,画出硬件设备配置图(图7-6)。软件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并说

明其版本、数量和性能特点。

系统配置应遵循技术上稳定可靠、投资少、见效快、立足现在和顾及发展的原则,技术上稳定可靠是指采用国内外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为成熟的硬件和软件,同时以满足本系统的技术和性能指标为准则,不单纯追求最高档设备与昂贵的软件;投资少、见效快即根据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选择合适的配置,能较快地收到实际效果;立足现在、顾及发展是指应以完成目前的要求为主,并顾及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将来的发展。由于系统具体目标和服务范围不同,系统配置方案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多用户的系统,为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并行处理,这时客户/服务器结构、分布式数据库和网络化等配置方案,便是该类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系统配置方案的确定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系统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按信息内容,可将数据库分为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按数据类型,可将数据库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数据库设计要确定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模式,集中式或分布式的建库方案,采用的数据结构类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分类等。

(6)系统功能。由于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继承了开发平台所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的任务不在于解决基本功能,而在于解决用户所需要的特定功能。例如,以一个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例,其系统功能包括:①数据录入与查错,实时地将普查数据转

换为满足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以保障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与应用。②综合查询与统计,提供按图号、道路名、单位名查询任意范围的管线,并统计计算各类管线的长度、面积、体积等。③网络分析和诊断,分析各类地下管线发生事故或故障(如漏水、漏气等)时,影响区域的范围,涉及到哪些阀门需要关闭和维修等。④断面生成与分析,断面分析是道路与管线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础,也是地下管线工程综合的主要依据。断面分析分为纵断面与横断面两种,系统应能生成和分析任意位置和方向的横断面以及生成和分析连续管线的纵断面。⑤管线工程辅助设计,以国家有关管线工程的最小覆土深度、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等规范为准则,在地形图库、现状管线库、规划管线库、规划道路红线库等地图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系统实现对设计信息的处理,完成管线设计计算、分析、绘图及方案的比较,从技术上避免规划管线与现状管线的矛盾和重复设计。

因此,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同于开发平台的基本功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应用系统的这些特殊功能主要应该依靠基础GIS提供的基本功能来开发和实现。

(7)经费和管理。由于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系统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拟定好系统开发计划、系统管理措施、投资经费概算以及最后应提交的成果等。

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又称为实际设计,其任务是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阶段开发计划,紧密结合特定的硬件、基础软件和规范标准,进行子系统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用于具体指导系统的开发。

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子系统设计。子系统设计以对用户需求的进一步详细调查为依据,分别完成各个子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每个子系统设计的内容大体类似于总体设计的内容,但应更加详细和具体,作为各个子系统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2) 数据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源的分析与选择;数据分类与分层的确定;数据获取方案的规定;数据编码设计;实体属性表与属性关系的设计;属性数据类型的建立;数据质最标准的规定;地理定位控制的确定及其他有关问题的规定等。

(3) 功能模块设计。详细描述各功能模块的内容,实现的技术和算法,输入输出的数据项和格式等。

(4)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是人机对话的工具,它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做到各模块之间界面的形式一致,相同功能要用相同的图标显示。界面可以分为若干层,便于逐层调用。根据功能模块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菜单式、命令式或表格式的界面。所有界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界面友好、美观,并随时提供丰富的帮助信息,使用户易懂、易学、易掌握。

2.3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在系统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

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1)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及调试。其实施的步骤如图7-7所示:

 (2)系统数据库建立。其实施内容包括数据源的选择、数据源的现势更新和处理、数据格式的定义和转换、数据采集方法的确定、数据编辑处理、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库实体等。

(3) 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指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应用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利用基础软件提供的开发语言进行编程、以各种菜单形式建立用户应用界面、应用模块的开发、建立图形符号库、编写用户操作手册等。

(4) 系统测试和联调,对系统开发完成的每一个模块,均应进行测试。将模块组装成系统时,也应进行联调和测试。系统测试是指利用人工或自动方法测试和评价各个模块,验证模块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检查设计指标与实际结实果是否一致,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并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5)系统验收和鉴定。系统验收的内容包括文档、软件、数据库等。对于文档,要详细说明系统的文档资料是否齐全和规范,及其质量情况等。对于软件,要详细说明系统的软件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合同或设计的要求,软件运行是否稳定可靠,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等。对于数据库,要详细说明数据库的内容是否完整,数据的安全性和现势性,以及数据的标准化和质量情况等。在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系统开发的技术水平、质量和特点作出恰如其分的技术鉴定。

2.4 系统运行和维护

系统运行是指系统经过调试和验收以后,交付用户使用。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要认真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则。系统维护是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实际步骤,例如数据的维护,使系统数据始终处于相对最新的状态;软件的维护,使软件能适应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硬件的维炉,使硬件能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的状态等。

第三节 地理信息的标准化

3.1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理信息的标准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基本内容有:

l.统一的名词术语内涵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涵盖的学科领域广泛,以及自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对许多名词术语在使用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并筛

选出与GIS关系密切的名词术语,例如测绘基本术语、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地图制图术语等,给出规范的释义和标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是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2.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

GIS数据库涉及的数据种类多、数据最大,在数据采集时应遵循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例如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最基本数据,当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与它有矛盾时,以统计部门为准。统计部门未进行统计的指标,以各地最直接的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通常只采集和存储基本的原始数据,不储存派生数据,以及要采集的是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现势性的数据等。在数据采集时,必须遵照已经颁布的规范标准,例如我国制定的l:500~l: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测量规范等。

3.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

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是为各种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匹配处理提供共同的地理坐标基础。这种坐标基础可以归化为地理坐标、网格坐标和投影坐标这三种坐标系统。当数据信息的来源不同时,必须将它们统一到这三种坐标形式之一的基础上来。

根据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组的建议,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所配置的投影应与国家基本图系列所采用的投影相一致,即l:l0000~1:500000的比例尺图幅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其输入、输出的基础;l:l000000及更小比例尺的图幅采用等角圆锥投影。高斯_克吕格投影在每一幅图范围内可以看成无角度变形,在整个国土范围内的长度变形也不超过0.14%,面积变形不超过0.28%,精度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关于格网系统的选择,提出基本格网、加密格网、合并格网和辅助格网四种划分方法。其具体划分的方案如下:

(1) 基本格网。分为三级:

①一级格网。△λ=6°M,伊,△φ=4°(相当于l:l000000图幅);

②二级格网。△λ=30′,△φ=20′(相当于1:100000图幅);

③三级格网。△λ=3′45″,△φ=2′34″(相当于1:10000图幅)。

(2) 加密格网。它是在基本格网基础上再细分为六级:

①1/2格网。相当于l:5000 图幅,实地约6.5km2;

②1/4格网。相当于1:2500 图幅,实地约1.6km2;

③1/8格网。相当于1:1000 图幅,实地约0.4km2;

④l/16格网。相当于1:500 图幅,实地约0.lkm2;

⑤1/96格网。相当于1:100 图幅,实地约2800m2;

⑥1/384格网。相当于1:25 图幅,实地约175m2。

(3) 合并格网。它以基本格网为基础,按需要进行格网整倍数的合并表分为五级:

①2倍格网=1:25000图幅;

②4倍格网=1:50000阴图幅;

④24倍格网=1:250000图幅;

⑤48倍格网=l:500000图幅。

(4)辅助格网。指对于从1:10000~1:50000比例尺的数据文件,通过采用平面直角坐标作为辅助格网,例如格网的边长可以为

lkm×lkm,250m×250m等等。除辅助格网外,三种类型的格网均以经纬度的细分作为格网划分的依据,与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系列一致,容易实施分幅检索和区域拼接。

4. 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

数据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存储、编码、检索等的需要。分类体系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组织、系统间数据的连接、传输和共享,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质量。因此,它是系统设计和数据库建立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国家规范研究组建议,信息分类体系采用宏观的全国分类系统与详细的专业系统之间相递归的分类方案,即低一级的分类系统必须能归并和综合到高一级的分类系统之中。为此,首先按照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资源与能源三大类,作为第一层。其次,根据环境因素和资源类别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差异,再划分为十四个二级类,作为第二层。第三,按每一个二级类包括的最主要的内容,作为第三级类别。最后,按照各个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拟订区域的分类系统和每一专业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

5.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存储的空间要素具有时、空、属性的复杂特征,需要通过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体系来提供数据信息的地理分类和特征描述,同时需要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以实现地理要素的计算机输入、存储,以及系统间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我国现有的信息编码系统已经施行《GB_2260_80编码》《GB_2659-81编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分区编码》等。对于地理信息及其属性的编码系统和标准尚在研究中,但是一般要求:

(1) 凡国家已施行的编码规范和标准,均按国家规定的执行;

(2) 科学编码系统的设计必须可靠地识别数据信息的分类,以较少的代码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以及根据代码结构能进行数据间关系的逻辑推理和判别;

(3)编码不宜过长,一般为4-7位,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和节省存储空间。对于多要素的数据信息,通过设置特征位来有效地压缩码位的长度;

 (4) 编码标准化,其内容包括统一的码位长度、一致的码位格式和明确的代码含义,不能出现代码的多义性等等。

6. 统一的数据组织结构

数据结构是地理实体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应包含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矢量数据结构的点状实体,应表示统一序号的惟一标识码、实体类型的分类、实体位置的(x,y)坐标,以及与点相联的有关属性等;线状实体,应表示惟一标识码、线的类型码、起始结点、终止结点、空间位置坐标串,以及与线相联的有关属性等;面状实体,应表示每个多边形的封闭边界或弧段、每个多边形的邻接关系或拓扑关系、岛的结构及有关属性等。不说明数据结构或数据结构的内容不规范,不仅用户无法应用,计算机程序也无法正确处理。对于影像栅格数据、地理名称数据、三角网数据、三维数据、属性数据等,都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和结构标准以便不同系统的数据兼容和不同软件的计算机处理及应用。

7.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

数据记录格式是指地理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和输出数据在磁性介质内的记录方式,对不同来源(地图、遥感、社会统计等)和不同形式(点、线、面等)的数据都必须按照标准的记录格式记录,以保证系统对各种数据信息或资源的接纳、处理和共享。

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记录格式包括矢量、影像和格网三种空间数据及其元数据的记录格式,其数据类型及文件名后缀如表7-1所示。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文件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它包含了该文件的基本特征数据,如图幅范围、坐标维数、比例尺等。第二部分为地物类型参数及属性数据结构。地物类型参数包括地物类型代码、地物类型名称、几何类型、属性表名等。属性数据结构包括属性表定义、属性项个数、属性项名、字段描述等。第三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及注记。图形数据包含了目标标识码、地物类型码、层名、坐标数据等。注记包含了字体、颜色、字型、尺寸、间隔等,第四部分为属性数据,它包含了属性表、属性项等。

影像数据的交换格式,原则上采用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或BMP格式,但需将大地坐标及地面分辨率等信息添加到TIFF或BMP文件中。

格网数据交换文件由文件头和数据体组成。文件头包含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坐标单位(米或经纬度)、左上角原点坐标、格网间距、行列数、格网值的类型等;数据体包含该格网的地物类型编码或高程值等。

元数据文件应为纯文本文件,其记录格式包含元数据项和元数据值。

8. 统一的数据质量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是指该数据对特定用途的分析、操作和应用的适宜程度,因此,数据质量的好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其具体的含义包括:

(1) 数据完整性。指要素的完整性和属性的完整性,可用非定量的方法进行评定;

(2) 数据一致性。指逻辑的一致性和拓扑的一致性,可用非定量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定;

(3) 位置精度。包括绝对精度、相对精度、像元位置精度、形状的相似性等。其中像元精度用分辨率表示,其他精度用非定量方法表示;

(4) 时间精度。主要指数据的现势性,可用数据采集时间和数据更新的时间和频度来表示;

(5) 属性精度。指连续值、有序值、标准值的精度等,包括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及名称的正确性,通常用非定量的方法表示。

以上数据质量的含义,涵盖了空间数据的空间维、时间维和专题维的内容,以作为评定数据质量的依据。

3.2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制定

随着信息革命在全球的兴起,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工作日益受到关注。据调查,目前正在制订标准和规范的重要单位有:①ISO/TC211:国际标准化组织TC211专题组;②FGDC: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

会;③CEN/TC287:欧洲标准化委会;④OGC:美国openGIS协会;⑤MEGRIN:欧洲地图事务组织;⑥CGSD:加拿标准委员会。

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为例,其标准化制订工作分为:参考模型标准、数据描述(定义)标准、数据描述(技术)标准、数据应用模式标准、数据几何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数据定位标准等专题小组,负责专题标准的制订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TC211专题组,其主要任务是制订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并由五个工作组分别制订出以下一套结构化的相关标准:

第一工作组负责框架和参考模型,承担地理信息的参考模型、综述、概念图解语言、术语、一致性测试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设计地理信息标准的总体结框架,设计概念图解语言,定义名词术语,确定测试各项标准是否达到一致性的判断指标和方法。因此,该工作组是对ISO/TC211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总体规化,并提供基本原则和概念设计工具等。

第二工作组负责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和算子,承担地理信息的空间算子、空间子模式、时间子模式、应用模式规则等项目。这些项目的任务是确定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取、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的算子,定义地理空间目标空间特征的概念关系和时间特征的概念关系,定义地理信息应用模式的规则,包括应用模式的地理空间目标分类分级原理及其关系等。

第三工作组负责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承担地理信息的分类、大地参考系统、间接参考系统、质量、质量评价方法、元数据等项目。这些项目的任务是确定地理空间目标、属性和关系的分类方法,研究制订一套单一的国际多种语言分类目录的可能性,研制大地参考系统和间接参考系统的概念模式和参考手册,确定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指标及质量评价方法,确定说明地理信息及其应用服务的元数据模式。

第四工作组负责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承担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服务、地理信息描述、编码、服务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确定空间定位系统(GPS)与GIS标准接口,使空间定位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各项应用相集成,以人们能够理解的形式描述地理空间信息,选择与地理信息所应用的概念模式相兼容的编码规则,识别和定义地理信息的服务界面,确定与开放系统环境模型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地理空间数据应用和信息服务所急需的标准化内容。

第五工作组负责专用标准,目前只承担专用标准一个项目,主要任务是确定在ISO/TC2l1制订的全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某项具体应用,提取出专用标准子集的方法和参考手册。

ISO/TC211研制和制订地理信息标准是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将各项标准通过参考模型与概念描述语言相联系,正在开展20个标准的制订工作,这20个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如表7-2所示。

注:表中D表示A取决于B;I表示A与B有关;X表示A与B无关;C表示关系

尚不明确。

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制订工作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国家测绘局前头,吸收了生产、科研与教育部门参加,成立了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致力于标准的制订、协调工作。它们紧密跟踪国外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的进展,积极参与ISO/TC2l1工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当数量的地理息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我国基础GIS的共享建设提供了保障。

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大的方面对所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评定。基本做法是将运行着的系统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所预定的效果。然后对下列各项进行逐一审

议和考核:

(1) 系统效率。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均是效率的反映。例如系统能否及时地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所提供信息的地理精度和几何精度如何?系统操作是否方便?系统出错如何?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等。

(2) 系统可靠性。所谓可靠性即指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一般很少发生事故,即便发生也能很快修复,可靠性还包括系统有关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是否妥善保存,系统是否具有后备体系等。

(3) 可扩展性。任何系统的开发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求精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常常是从清查和汇集空间数据开始,然后逐步演化到从管理到决策的高级阶段。因此,一个系统建成后,要使在现行系统上不做大改动或不影响整个系统结构,就可在现行系统上增加功能模块,这就必须在系统设计时留有接口,否则,当数据量增加或功能增加,系统就要推倒重建,这就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系统。

(4) 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不仅在于它自身结构的合理,而且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它们不仅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而且能在其他型号设备上使用,要做到这一点,系统必须按国家规范标准设计,包括数据表示、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记录格式、控制基础等,郡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定,以保证软件和数据的匹配、交换和共享。

(5) 系统的效益。系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对系统建设的投入还比较大,可着重从社会效益上进行评价,例如信息共享的效果、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地学综合分析的能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决策的定量化和科学化、系统应用的模型化、系统解决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劳动强度的减轻、工作时间的缩短、技术智能的提高等等。

总的来看,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在长时间内逐渐体现出来的,随着新课题的不断解决,经济效益也就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说,只有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走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信息活动的激增、信息广泛而及时的交流,形成信息市场,出售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和软件,才能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契机,这时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目标也就自然地转向经济效益方面。目前,一批以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的经济实体正在发展或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三统一的发展趋势是肯定无疑的。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

第一章概论 1.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哪几类型?试举例说明。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各种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管理、查询、 分析和输出等通用功能,可供其他系统调用或允许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以建立应 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是建立应用型GIS的一条捷径。特点:对计算机 硬件适应性强,数据管理和操作效率高、功能强,具有普遍性和易拓展性,操作 简便且易掌握。示例:国外Arc/Info、GenaMap、MapInfo、MGE、GeoMedia,国 MapGIS、SuperGIS、GeoStar、CityStar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与特定地理区域相互联系的地理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 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来解决一类或多类特定应用问题,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具 有解决地理空间实体与空间信息的分布规律、分布特性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应用 模型和方法。分为专题GIS和区域GIS。特点:针对性明确、专业性强,系统开 销小。示例:“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面向数据流开展需求分析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一般 工程方法和有关结构概念,把它们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一般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演绎分析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是一个连续有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分 析系统的每个细节、前后顺序和相互关系,找出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接口。用结构 化的方法构筑地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和物理模型等。特点:软件结构描述较清晰, 便于掌握系统全貌,也可逐步细化为程序语句,是一种使用相对广泛,也比较成 熟和完善的系统分析方法。但结构化分析不适合需求经常改变的系统,因此结构 化分析的前提是:面临静态需求。 原型化的设计方法:常用的一种,在开发初期不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用户的需 求,是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大致了解,由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初始系 统原型。随着用户和开发者对系统理解的加深,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正、补充和细 化,用快速迭代的方法建立最终的系统,并提交给用户使用。步骤:确定用户需 求——开发初始原型——征求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原型——制定原型完成。 特点: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对于非专业人员和小规模系统设计来说更加实用,有 利于用户介入系统设计工作,是种动态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大大减少软件系统 的后期维护费用,使系统功能能够正确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对于较复杂和具有 不确定性的系统目标有较强适应性,可使设计与实施的结合更为紧密。 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法:基本思想:将系统所面对的问题,应用封装机制,按其自 然属性进行分隔,按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进行描述,建立每个对象的领域模型和 联系,既模拟信息实体的在结构又模拟动作机制,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表 现出问题求解过程。整个系统只由对象组成,对象间的联系通过消息进行。特点: 将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改进了与分析有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交流; 对需求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一致性、实用性;有 利于用户参与,容易扩充和重组。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开发方法?各自有何优缺点? 独立开发:不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利用专业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应用模型,直 接访问GIS软件的部数据结构。从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到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 果输出,所有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优点:无需依赖任何商业GIS工具软 件,独立性强,降低了开发成本。这种系统综合程度和效率最高。缺点:开发难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题目

三、名词解释: 1.空间叠合分析: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 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2.最佳路径: 3.空间索引:按空间位置(坐标)在空间数据库中存储和存取空间对象的技术方法,空 间位置通常是二维的平面位置。 4.仿射变换:可以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同时进行扭曲、旋转 和平移。 5.泰森多边形:将所有相邻气象站连成三角形,作这些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于是 每个气象站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直平分线,于是每个气象站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用这个多边形内所包含的一个唯一气象站的降度来表这个多边域内的降度并站的降雨强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 6.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 长度的一种压缩编码 7.拓扑关系: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互相关系。 8.空间分析: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9.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空间应用相联系 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硬盘、磁带、光盘等)之上。

10.数据压缩:是数据精炼的过程,其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节省存储空间,以利于后续 处理 11.S DE:一种能将空间图形数据也存放到大型关系数据库中管理的产品 12.地表粗糙度:反映某面积单元内地势起伏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地表面积反映某一面积单 元内地势起伏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 13.概括:交通地理数据的概括性一般是交通路线的化简综合和必要的取舍,是在抽样基 础上的进一步的数据综合。概括性并不是因为比例尺的限制使然,而是取决于研究对象的范围、环境和任务要求 14.圆锥投影:投影面为圆锥面 15.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的过程 16.拓扑邻接: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17.函数依赖:设R(U)是属性集合U上的关系模式,X与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 任意一个当前值r,如果对r中的任意两个元组t和s,总有t[X] ≡s[X],就必有t[Y]≡s[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18.概念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简化和抽象 19.主成分分析: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 四、简答题 1.地理信息的主要特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开发)【圣才出品】

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开发 一、简答题 1.请简述GIS设计的方法,以及GIS开发所需经历的各阶段内容。 答:(1)GIS设计的方法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②自下向上法; ③快速原型法; ④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⑤“演示和讨论”方法。 (2)GIS开发阶段 ①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工程调研、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等。其基本思想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它的任务是对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和结构方案。系统分析是使设计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步骤,其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新系统的设计质量和实用性,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②系统设计阶段 a.总体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其任务是根据系统研制的目标来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并做出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以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

最后撰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作为重要的技术文件提供论证和审批。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需求、系统目标、总体结构、系统配置、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经费和管理。 b.详细设计又称为实际设计,其任务是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阶段开发计划,紧密结合特定的硬件、基础软件和规范标准,进行子系统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用于具体指导系统的开发。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③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是在系统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系统实施阶段包括硬件安装调试、程序编制、数据库建立、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测试及试运行、系统验收和鉴定。 ④运行维护及评价阶段 系统运行是指系统经过调试和验收以后,交付用户使用。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要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则。系统维护是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实际步骤,例如数据的维护使系统数据始终处于相对最新的状态;软件的维护使软件能适应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硬件的维护使硬件能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的状态等。 2.请简述GIS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GIS详细设计的概念 详细设计是根据逻辑设计的要求,在具体的通讯和计算环境中,采用具体软件和工具,详细描述各个系统模块,指导程序员完成程序编写、测试和集成。 (2)GIS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子系统设计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外围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河南环保厅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Shanghai Digital Intelligence Systems Technology Co., Ltd.

请保护环境,注意纸张的回收利用 版权信息 本文件涉及之信息,属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允许,文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散发。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并受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目录 第1章.引言 (5) 1.1.目的 (5) 1.2.文档概述 (5) 1.3.术语定义 (5) 1.4.参考资料 (6) 第2章.系统概述 (6) 2.1.系统开发背景 (7) 2.2.建设目标 (7) 2.3.约束条件与非功能需求 (8) 2.3.1.开发环境要求 (8) 2.3.2.软件系统架构要求 (8) 2.3.3.性能要求 (8) 2.3.4.质量需求 (9) 2.4.用户 (9) 2.4.1.组织机构 (9) 2.4.2.用户分类 (9) 第3章.概念架构设计 (10) 3.1.系统划分 (10) 3.2.系统架构 (10) 3.3.概念架构 (11) 3.3.1.B/S系统概念架构 (11) 3.3.2.C/S系统概念架构 (13) 第4章.细化架构设计 (14) 4.1.逻辑架构 (14) 4.1.1.B/S架构 (15) 4.1.2.C/S架构模式 (20) 4.2.开发架构 (20) 4.2.1.技术路线 (21) 4.2.2.B/S浏览器端开发视图 (22) 4.2.3.B/S服务端开发视图 (23) 4.2.4.C/S架构开发视图 (24) 4.3.运行架构 (27) 4.3.1.系统启动时序图 (27) 4.3.2.河流污染扩散模型时序图 (28) 4.4.数据架构 (30) 4.5.部署架构 (31) 4.5.1.系统部署架构 (31) 4.5.2.部署设计 (32) 4.5.3.网络和硬件配置 (33)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 班级:地信10701班 学生姓名:陈鹏 学号:200701144 指导老师:何贞铭刘少华邵燕林 日期: 2010年9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课程设计任务 (1) 三、空间数据建库 (1) 四、系统功能设计 (1) 五、系统界面设计 (2) 六、系统功能实现 (2) 七、实习成果展示 (2) 八、总结和体会 (2)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 (标题四号宋体加黑,正文五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18,首行缩进2字符) 本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工程》等课程 后开展的实践性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完成地图矢量化(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 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和部分功能的实现;通过本次实习对三个GIS平台软件(SuperMap、ArcView、MapGIS)的各个功能模块有了较深入了解、熟悉和掌握;通过这 次课程设计也进一步熟悉了基于GIS平台提供的组件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思路和 流程。其主要的目的概括为: 1、熟练掌握三种GIS的公共平台及其开发环境; 2、熟练掌握三种GIS二次开发组件开发GIS应用软件; 3、掌握GIS数据库建库方法和地物编码方法; 4、理解和掌握GIS工程原理及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G IS公共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环境开发一套“校园GIS软件”,在遵循国家基础地理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更详细的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实现校园内的地面建筑、道路、绿化面积等地物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查询,并可据此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 1.建立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各个教学设施,如各个楼层的编码等) 2.建立校园地物的空间拓扑关系; 3.建立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库(最好采用独立的商业数据库进行建库或设计数据库); 4.建立空间数据的查询系统; 5.实现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如道路的 缓冲区分析; 6.提交书面报告(编码系统、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流程和软件使用说明等)和校园 GIS系统软件运行程序及原始程序代码等。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 。。。。。。 (地图分层、属性库设计,数字化地图基本流程) 四、系统功能设计 。。。。。。 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1.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互联网公司城市路网底图和基础道路数据为依托,搭建XX市全市域(以城区路网为重点,兼顾城郊路网)路网完整、更新及时的可视化地图服务,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可视化地图支撑,构建集道路交通基础信息、业务专用图层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服务为一体的交通管理专用可视化地图系统。 1.1.1.1 系统概述 本项目建设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服务功能应至少实现地图基础服务(包括:地图展示服务、地图查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路径规划服务、交管专用图层叠加服务、信息标注服务及轨迹纠偏服务等功能模块)和GIS应用分析等功能。 系统采用与互联网公司共建的方式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司现有的地图资源,完善地图底图数据,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做大做强,贴合XX市交警需求。 1.1.1.2 系统特点 交通地理信息平台是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平台,以公安网为基础,以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1.集成不同栅格地图服务,对外提供统一接口 可聚合PGIS服务、其他互联网公司地图等地图服务的能力,同时容易扩展聚合其他地图服务。 2.兼容不同空间数据库引擎,对外提供统一接口 支持ArcSDE 空间数据库引擎、支持SuperMap SDX+空间数据库引擎、支持OracleSpatial空间数据库引擎,同时容易扩展兼容其他矢量数据引擎。 3.对外提供多元的二次开发接口 平台提供JavaScript 的二次开发接口。 4.对外提供丰富的业务图层样式 平台提供丰富的点、线、面业务图层样式。点图层样式包括选中、高亮、正常图标;线图层样式包括选中、高亮、正常的线颜色、线宽;面图层样式包括选中、高亮、正常的线颜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支撑及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化服务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5) 第2章可行性分析 (7) 2.1 目的及意义 (7) 2.2 指导思想 (7) 2.3 社会经济效益 (8)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0)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0) 3.2 基本对策 (11) 第4章交通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13) 第5章设计依据 (15) 第6章设计方案 (17) 6.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7) 6.1.1 系统概述 (17) 6.1.2 系统特点 (17) 6.1.3 框架结构 (18) 6.1.4 地图基础服务 (21) 6.1.5 GIS应用分析 (23) 6.1.6 数据采集要求 (25) 6.1.7 基础地图地理信息 (26) 6.1.8 地图图层数据采集 (26) 6.1.9 数据录入建库 (35) 6.1.10 电子地图开发内容 (38) 6.1.11 平台接口 (40) 6.1.12 性能设计 (41) 6.2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42) 6.2.1 概述 (42) 6.2.2 系统总体介绍 (45) 6.2.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53) 6.2.4 售后服务及承诺 (56) 6.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58) 6.3.1 前言 (58)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9) 6.3.3 系统基本构成 (60) 6.3.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66) 6.3.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69) 6.4 网络监控系统 (79) 6.4.1 系统构成 (80) 6.4.2 系统原理简述 (80) 6.4.3 设备选型说明 (81) 第1章打印 (199)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行业中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行业中的运用 卓旺建200529033 道桥05-1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在这学期在地理信息系统课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并结合我的专业(道路桥梁工程)在这个领域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做了介绍,之后提出了基 于GIS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框架原理做为实例,并通过这学期所学软件mapinfo建立地 理信息库。最后总结了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我专业中的前景。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mapinfo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GIS是英文名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自1963年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开发以来, GIS的理论与技术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GIS借助计算机,可将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可视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为直观的、清晰的表达形式,并具有很强的空间分析能力。成为政府、企业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及快速决策的强有力的工具。公路信息由于具有空间特征,GIS特别适宜于对公路信息的分析处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GIs在交通中的发展 2.1交通信息系统具有精度要求高、规则复杂、动态化、离散化等特点,原有的信息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应用的需求,而借助于GIs的强大功能,可以实现交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交通领域中GIs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整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GIS T具有较强的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它可以应用在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交通工程领域采用GIs技术和方法研究交通规划、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及其相关的问题,具有其他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3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英文缩写为GIS-T,是综合处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是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答案

填空 1,需求分析过程有:需求调查、需求分析、需求文档编写三个阶段 2,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外部实体,处理过程,数据流,数据存储。 3,总体设计的原则:1)完备性2)标准化3)系统化4)兼容性,通用性,可靠性,实用性,可扩充性。 4,GIS体系架构发展经历了:面向过程,面向系统,面向服务 5,按模型结构划分,应用性GIS分为:数学模型,经验模型,概念模型 6,地理编码的原则: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系统性。7,主要的用户界面技术:菜单,工具栏,状态栏,目录树,分式窗口,导航器。 8,GIS总体功能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空间分析模块,数据输出模块。 9,GIS数据库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设计 10,概念设计的结构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11,空间数据组织:纵向分层组织,横向分块组织 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是指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载体所表达的地表物体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 地理信息的特点:属于空间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2,系统分析: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根据GIS用户的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3,需求分析: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是通过与系统潜在用户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将收集的信息根据系统软件设计的要求归纳整理后,得到对系统概略的描述和可行性分析的论证文件。需求分析过程有:需求调查、需求分析、需求文档编写三个阶段 4,可行性分析是在对用户需求基础上,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对建立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系统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以确定用户实力、系统环境、原始数据、数据流量、存储空间、软件系统、经费预算以及时间分析和效益分析。 5,地理编码:是指在地理数据分类的基础上,以易于计算机和认识别的代码来唯一地标识地理实体类型,这种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 6,数据库设计: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用户请求,在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中,确定最优的数据模型、处理模式、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建立能反映现实世界中地理实体间信息的联系,满足用户要求、能被一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接受、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管理数据的数据库。 7,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形式组织后存储在介质上。 8,实体: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描述实际事物的计算机语义对象,是指客观存在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系统分析中必须定义实体的基本类型,确定描述这些实体的数据项及流程,进而弄清实体间的联系,为最终建立数据模型奠定基础。 9,属性:对实体和联系特征的描述。实体与属性是相对而言的。联系:实体之间通过联系相互作用和关联。联系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0,系统维护的任务是改正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含错误,扩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其目的是维护软件系统的"正常运作"。这阶段的文档是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修改报告,它记录发现软件错误的情况以及修改软件的过程。 11,对新开发的或改建的系统,根据预定的系统目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技术、经济、社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YANGTZE UNIVERSITY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 班级: 地信10701班 学生姓名:陈鹏 学号: 200701144 指导老师:何贞铭刘少华邵燕林 日 2010 年9月 期 1 / 4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课程设计任务 (1) 三、空间数据建库 (1) 四、系统功能设计 (1) 五、系统界面设计 (2) 六、系统功能实现 (2) 七、实习成果展示 (2) 八、总结和体会 (2)

一、课程设计目的 (标题四号宋体加黑,正文五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18,首行缩进2字符) 本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工程》等课程 后开展的实践性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完成地图矢量化(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 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和部分功能的实现;通过本次实习对三个GIS平台软件(SuperMap、ArcView、MapGIS )的各个功能模块有了较深入了解、熟悉和掌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进一步熟悉了基于GIS平台提供的组件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思路和流程。其主要的目的概括为: 1、熟练掌握三种GIS的公共平台及其开发环境; 2、熟练掌握三种GIS二次开发组件开发GIS应用软件; 3、掌握GIS数据库建库方法和地物编码方法; 4、理解和掌握GIS工程原理及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GIS公共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环境开发一套“校园GIS软件”,在遵循国家基础地理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更详细的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实现校园内的地面建筑、道路、绿化面积等地物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查询,并可据此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 1.建立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各个教学设施,如各个楼层的编码等)2.建立校园地物的空间拓扑关系; 3.建立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库(最好采用独立的商业数据库进行建库或设计数据库)4.建立空间数据的查询系统; 5.实现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如道路的缓冲区分析; 6.提交书面报告(编码系统、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流程和软件使用说明等)和校园 GIS系统软件运行程序及原始程序代码等。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 。。。。。。 (地图分层、属性库设计,数字化地图基本流程) 四、系统功能设计 O O O O O O C/S、B/S等等,系统总体结构图层次图,功能模块详细分述)(采用何种体系结构- 1 / 4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1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外围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研真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圣才出品】

第18章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 一、选择题。 GIS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定义域开发的整个期间,测试的过程是依相反顺序自底而上,逐步集成的过程,其测试的四个基本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2011年中山大学研] A.系统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模块测试 B.模块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系统测试 C.系统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模块测试 D.模块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答案】D 【解析】软件测试实际上分为4个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如图所示:

二、名词解释。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研] 答: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模型能够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可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常见的开发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GIS工程实践的步骤。[2015年浙江大学研] 答:GIS工程实践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工程调研、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等。 (2)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型设计和详细设计等。 (3)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包括硬件安装调试、程序编制、数据库工程、测试及试运行等。 (4)运行维护及评价阶段 运行维护及评价阶段包括数据库维护、软硬件维护及系统评价等。 在GIS工程实践的四个阶段中,最主要的是GIS系统设计阶段,它包括数据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数据设计侧重于空间数据结构和属性数据库结构的定义,系统结构设计定义GIS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过程设计则是把结构成分转换成GIS的过程性描述。

GIS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姓名:张泽英 13281150 班级:运输1305班 指导老师:王福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3) 1.1 GIS简介 (3) 1.2 GIS发展现状 (3) 2交通运输概述 (3) 2.1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3) 2.2将GIS运用到交通运输已势在必行 (4) 2.2.1必要性 (4) 2.2.2可行性 (4) 3 GIS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4) 3.1 GIS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 (4) 3.1 GIS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5) 3.3 GIS在交通港站方面的应用 (6) 3.4 GIS在运输管理领域的应用 (6) 4未来发展趋势 (7) 5结语 (7) 参考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张泽英13281150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1305班 摘要:本文简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概况,并阐述了将GIS技术运用于交通运输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接着,文章多方位的展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运输、轨道交通、港站选址设计以及运输管理方面的应用。最后对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做出了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运输;应用;前景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Zeying Zhang 13281150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GIS as well as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 prov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at’s more, it shows u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road traffic,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station

基于GIS的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班级:地信10-1班 姓名:高长春 基于GIS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国土资源、矿产资源管理、宏观决策、管线的布局设计、交通、移动终端电子导航等许多领域都有迫切的需求。特别是随着Internet 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地理信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对路径的分析,以寻求最短路径、最优路径,如出行路线的选择、管网和管线的设计。在交通方面,无论是时间最快问题、费用最低问题,还是距离最短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内容都是最短路径算法。所以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最短路径、最优路径空间分析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目前,WebGIS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深入到各个应用领域。随着国家和国际高速信息公路的建立,为全社会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互联网(Interne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改善着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共享、发布与分析。地理信息的特征是分布的,并具有基础性、共享性和综合性。融合空间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基于Internet的WebGIS则为地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发布、共享、查询与分析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需求旺盛。尽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道路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快速路为主架的道路交通网络,但由于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研究和开发先进的交通状态获取与融合。交通特征提取与态势分析以及集成应用基础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粒度区域交通状态评估。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评价关键技术和系统是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研究基于WebGIS的区域交通信息系统,能够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以及预测的各种交通流信息。各种评价指标和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以及各种参数的统计分析等多种数据信息,从而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指挥调度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支持。它不仅可以加强现有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寄予厚望的城市交通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现有交通地理信息和城市管理信息各子系统的融合,加快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为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的了一个开放的平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地发展,高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调度手段的广泛应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必将逐渐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将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指挥调度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前曰 本标准参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和根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实际经验在国 内首次制定,其目的是规范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 质量,实现城市地理信息的共享。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道生、王伟、王占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ing 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可参照本 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409-1990 地理格网 GB/T 13923-19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 14395-1993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 GB 14804-1993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3 术语 3.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GIS

GIS设计及应用复习题

GIS软件应用(MapInfo)(书) 一.填空题 1. MapInfo软件具备的GIS基本功能有、、、 和等。 1. GIS基本功能有、、、、和 等 地理信息输入、编辑、查询、显示、分析和输出 P8 2. GIS(mapInfo)中空间数据可用和数据结构表示。 2. GIS中目前主要采用和数据结构表示空间数据。 矢量和栅格 P9 3. 根据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可将代码分为、和三种类型。 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和字母混合型 P10 3. 根据代码符号的作用可将代码分为和两种类型。 P10 分类码和标识码 4. MapInfo中提供的坐标系统有、和三种类型。 经纬度表示的地理坐标系统、多种投影坐标系统和非投影(Non-Earth)坐标系 P13 4. MapInfo系统默认的坐标系统是,并用表示坐标值。 经纬度表示的地理坐标系统,用十进制弧度值表示坐标值。 5. MapInfo中提供的选取地理目标方法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定位区域属性 P25 6.地理数据采用的表示方法有、、和等。 文字、报表、图表、地图和数字地图等 7. MapInfo中地图标注可采用和两种方法实现。 自动标注或交互式标注 8. 通常一个MapInfo表包含、、、 和等五个文件。 属性数据的表结构文件(.TAB)、属性数据文件(.DAT)、交叉索引文件(.ID)、图形数据文件(.MAP)、索引文件(.IND)。 9. MapInfo中,除了一般操作的图层外,还有和两个特殊图层。 装饰图层、无缝图层 9. MapInfo中的图层控制工具可以控制、、和属性。 图层可见、可编辑、可选和可标注 10. MapInfo中,输入线的工具有、和 直线、折线、曲线

智能交通与GIS地理信息系统

、智能交通、公路GIS 交通GIS GIS、智能交通、公路 ---------公路GIS与公路测量与地图学及路况统计普查公路gis设计 基于GIS、公路测量与地图学及全国路况统计普查数据库的山西省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设计. 2005-05-2101:201456人阅读评论(3)收藏举报 基于GIS、公路测量与地图学及全国路况统计普查数据库的山西省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设计 GIS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显示公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目前,公路管理数据量大,且大部分存在于工程图纸上,数据查询十分不便。为此,本系统将以GIS技术,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图形管理,图形编辑,图形输出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方便,有效,快速地存储,更新,操作,统计,分析和显示所有交通网络信息,对公路交通管理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GIS的公路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另外GIS也可以应用于交通控制系统中,由于交通控制系统需要得到实时性很强的数据、大量的基础通信和控制设备的投入,建设需要的投入比较大,此处不做太多分析。 一、系统需求与目标: GIS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显示公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目前,公路管理数据量大,且大部分存在于工程图纸上,数据查询十分不便。为此,本系统将以GIS技术,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图形管理,图形编辑,图形输出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方便,有效,快速地存储,更新,操作,统计,分析和显示所有交通网络信息,对公路交通管理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南京路川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公路GIS系统的主要目标如下: 设计目标:利用电子地图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VisuallC++开发技术,研制具有电子地图显示、三维地形飞行浏览、空间分析、信息查询等功能的,集道路交通信息管理、交通规划、养护管理、公共信息对外服务于一体的GIS综合平台软件。

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前言


作为城市功能中最活跃的因素,交通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从全国 大城市来看,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城市的顽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然成为 城市交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这已经在国外大城市交通设施发展实践 中得到证实。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轨道交通设施的数量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已 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底,中 国己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2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4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共 计1395公里,此外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也达到了9万公里以上。根据国家的发展计划,到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预计将达到6100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也将达到12 万公里以上。 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工程极其复杂的项目,轨道交通线路网络的运营、 服务和管理更是一个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和运营线路,如何 保障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运营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转,如何满足乘客对轨道交通高 速、安全、舒适、便捷、经济等特性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发展中面 临的主要课题。 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教学机构及社会公众 现实的迫切需求。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为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 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得到 空前迅速的发展,成为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高新技术。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城市规划、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城市交通、社会服务等方面。 GIS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存储、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据挖掘的功能,同时也是 实现空间图形显示与空间信息查询、分析的有效工具。利用GIS的数据输入、存贮、检 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等功能,将轨道交通基础数据的空间信息与其相关的属性信息 结合,能够通过直观的表达方式进行线路规划、工程设计、指挥调度、安全保障、设备 管理和故障跟踪等。 ArcGIS作为全球领先的GIS平台软件,是美国Esri公司集近40年GIS研发经验,奉献给 用户的一套全面的、完善的、可伸缩的GIS软件平台,以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 量空间数据处理能力著称,使得基于ArcGIS构建的应用系统为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了科 学的计算结果和有力的决策依据。ArcGIS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领先的GIS产品,全球有 100多个国家在使用各个级别的ArcGIS产品,全球用户已经超过百万,为各行各业的用 户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