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北大):第七讲 民主化
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变迁

李路曲: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变迁来源:《新视野》2009年第5期摘要:比较欧美和东亚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的变迁,是认识政党制度的一个有效视角。
宪政架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大众传媒状况构成了政党制度特色及其运作的基本的外部条件,而从以忠诚为价值取向的群众型政党向以忠诚和“问题”为纽带的全方位政党的转化是建立稳定而民主的政党制度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欧美和东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其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原因。
无论欧美还是东亚,都要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在各自的政党或政党制度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或者说在竞争性与合作性政党关系之间达成一种妥协,这是政党制度高效运作和提高自己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水平的一条基本路径。
关键词:政党制度;民主化;制度化;竞争性政党制度;合作性政党制度政治环境对政党制度的影响政党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或外部环境,要有一个承认政党合法性和允许它自由运作的政治环境,而确定政治环境的自由度或政党运作边界或政党制度的是宪政架构、选举制度和大众传媒。
也就是说,政治规则和程序对所有政党是否公平,要看政党是否能够平等而自由地与政府和媒体进行交流。
从欧美的情况来看,作为民主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宪政框架给政党的运作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宪政架构是从两个基本方面来规范政党的活动或政党制度的:第一个方面是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宪法规则对政党的运作有重要影响,这表现在总统制、半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差异对政党和政党制度有不同的影响。
美国实行的是典型的总统制,这种情况显然导致了政党凝聚力的下降[1]和组织结构的松散,使政党对政府没有多少约束力。
在那里,有两个长期存在又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由于一个政党会推出一个以上的总统候选人进行长时间的、竞争激烈的党内初选,这种竞争甚至与党与党之间的竞争都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因而这通常会加深党内的分裂,其裂痕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愈合。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议会制中党的议会党团之间争斗的时间较短,通常也不会很激烈,不仅普通党员不会为了支持自己的候选人而与党的其他派别或地区推出的候选人分裂,而且党的领导集团也是如此。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 第一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类型 – 第三节 政党的地位 – 第四节 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
第七章 代议制度
–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代议制的组织结构 – 第三节 代议机关的职权 – 第四节 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与程序 – 第五节 代议将政治现象独立于其所处情境而
意义
作出有意义的归纳
描述,科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对 解释,将科学模型通过一些修正应用
人类行为的研究
于政治研究
几个主要西方强国的宪政模式 情境因素:历史经验、地理环境、社 会结构、文化
逐个对国家进行分析
按主题来分析材料,跨越国家和文化 进行归纳
对政治现象的感性理解
政治的必要性源自于人类生活的集体特征。政治是不可避免 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
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而作出具有约束 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 – 政治是一种集体行动 – 政治假定观点多样性 – 政治通过讨论与劝说来调解分歧 – 政治决策成为群体的权威性政策
政治的内容实质是价值(利益)的权威分配。
张友渔:“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经济基 础的上层建筑和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间 权力斗争的关系,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和运用 的关系。”
词典:“政治就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 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 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
比较政治制度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书本必须要由科学来指引,而不是由 书本来指引科学。”
————弗兰西斯﹒培根
教材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2)

政治文化:公众对政治的态度和他们在政治体系中的角色。
体系层面:公民和领导人对构成政治体系的价值观和组织的看法。
体系体现了对政体和国家的基本忠诚。
民族自豪感是政治文化的突出例子。
政治合法性为成功的政治过程奠定了基础。
合法性高的政治体系和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将更为有效,更有可能克服困难和噩运。
过程层面:对政治应当如何运转的期望及个人与政治过程的关系。
公民在政治过程中所扮演角色有三种模式:参与者 政治消息灵通并提出政治要求,基于绩效而给予政治领袖支持。
顺从者:消极地服从政府官员和法律,但是他们不投票也不积极参加政治。
政治盲:几乎不知道政治是什么(文盲,偏远山区的农民,忽视政治的人)现代工业民主国家:大规模的参与者:提供了足够的政治积极分子,以确保政党竞争和投票率。
也为各政党、候选人和压力集团关于公共问题的辩论提供了有鉴别力的听众。
权威工业国:(东欧的前共产主义)大部分是顺从者,被政党,官僚部门和政府控制下的大众媒体等政治机构动员起来。
人们被鼓励甚至被强迫象征性投票…权威转型国:反体制和体制内的政治参与,大部分是顺从者…前工业民主国:最大的群体是政治盲,培养公民意识是巨大的挑战。
政策层面:公民和领导人对政府的政策期望。
在民主国家里,正在进行的关于“大政府”和“小政府”、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对政府规模的不同设想。
2.1家庭家庭是第一个社会化的来源。
参与家庭决策制定能够增强儿童的政治能力感,锻炼政治互动的技巧,并鼓励他像成人一样积极参与政治体系。
同样的原因,对父母决策毫无疑问的服从可能使儿童倾向于接受政治顺从者的角色。
家庭还确立了种族,语言,阶级,宗教关系,通过承认文化价值观,通过指导职业和经济目标来影响未来的政治态度。
2 学校学校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的知识,提供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的更为具体的信息。
学校还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
在形成对政治游戏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灌输公共责任的观念、发展非正式的政治关系等方面,学校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导言
第一编 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二编 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
–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 第五章 选举制度 – 第六章 政党制度 – 第七章 代议制度 – 第八章 政府行政制度 – 第九章 司法制度
内容简介:本书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讨论当代世界各主要政治制度的教材。
本书各章从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视角出发,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为 切入点,对当代世界主要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发展趋 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并对政治制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 和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描绘,视野广阔,脉络清晰,论述系统,有 助于读者在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进 一步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第六章 政党制度
– 第一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类型 – 第三节 政党的地位 – 第四节 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
第七章 代议制度
–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代议制的组织结构 – 第三节 代议机关的职权 – 第四节 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与程序 – 第五节 代议制度的作用与前景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迁 –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国家
国家指由政府、人口和领土所构成的政治共同体。
《比较政治制度绪论》PPT课件

▪ 联邦制国家:指由一些拥有相对主权的政 治实体,依据联邦制的原则,结合而成的 统一的国家。
▪ 邦联制国家:松散的政治联盟
d:国家机关体系(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政 权 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
e: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为了保证国家机器 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 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
SUCCESS
THANK YOU
2024/3/6
洛克: 法律是自由
的保障,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 不是 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而是为 了保护和扩大人类的自由。只 有实行法治才能实现政治的目 的。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 法治主张:首先政府必须依据 正式公布的、长期有效的法律 进行治理;其次,政府制定的 法律应该被世人皆知、中立的 法官来执行;最后,洛克还强 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 总和。
d:《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 》:在特
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 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 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而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 织形式。
(2)基本内容:
3、法治观
亚里士多德: 他是西方提倡法治的
第一人。他之所以选择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 原则,是因为在他看来正义是立邦安国的根 本原则。如果在平等的公民中把全部的力量 寄托在任何个人都是有违正义原则的。因此 要使国家的统治符合正义,就必须有毫无偏 私的中性的权衡,而只有法律是满足这样要 求的权衡。所以,在一个理想国家的内部, 最高统治者必然是法律而不是任何的个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统治,即使是最聪 明人的统治,也根本不可能达到法律般的中 性。他坚信“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 祗和理智来统治,但谁要是让一个人来统 治,就是在政治中加入了兽性的因素”。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一、名词解释1、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一个是统治阶级,哪一个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2、政体:所谓政体,也即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指的是国家权力如风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3、三、三制参议会制:所谓“三三制”,就是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正式提出“三三制”原则,要求革命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各级参议会制政权,并在陕甘宁边区部分区县首先试行。
(抗日战争时期)]4、代议制: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
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代议制又称议会制。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按各政党所获选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的制度。
6、单名选区制:又称小选区制,指在每个选区只选出1名代表。
7、国家元首:指依照宪法规定履行职能的人格化的国家机关,是一个政权组织的首脑部分或者国家的最高代表者。
8、总统制: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9、内阁制:内阁制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10、委员会制:它是指在一个行政组织或单位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个以上负责人来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的领导体制。
11、首长负责制: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比较政治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比较政治制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通过比较研究世界上主要宪政类型的代表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瑞士、印度、日本的宪政制度,寻找其共性和个性,总结其主要制度设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System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This course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Germany, Russia, Switzerland, India and Japan, which represent the main types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world, serv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设计思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为此我们主要选取了宪政制度的代表类型:内阁制、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委员会制进行比较研究,选取的八个国家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洲发展中国- 4 -家,有东方文明,也有西方文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宪政制度的共性,侧重宪政理论和制度;第二部分介绍宪政制度的个性,侧重国别历史和实践。
比较政治学考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

一、名词解释1.精神文明2.专制3.比较政治学4.腐败5.人类“主导产业”的“进化”6.政治7.权力8.政府9.民主制10.民主集中制11.计划经济12.市场经济13.“社会市场”二、简述1.评述关于“懒惰”的种族偏见2.现代的“阶级政治”和后现代的“认同政治”(这个到底是啥啊!书上有吗)3.官员的多数决选举制是“最不坏”和“没有更好的制度”4.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6.权力与政府权力7.治国的四个手段8.什么是腐败?腐败与制度、国家的强弱大小有关吗?治理腐败的手段、前提条件是什么?9.举出三个“人文学科”和三个“社会科学”学科;比较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有什么异同;10.说明“比较”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11.什么是权力?什么构成权力的内容?12.什么是政府?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3.什么是法治?法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4.韦伯关于政治权威的分类15.单一制和联邦制16.“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17.腐败的定义和治理腐败的原则18.心理上的“国际依附”三、论述1.结合你研究的国家,讨论论断“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方式”2.“科层制度”与“扁平体系”有何不同?如果“科层制度”中的“依法治国”是先进理念3.的话,那么这一理念能否运用于城乡“社区”的治理?为何各国都采用了某种程度的“社区自治”?4.请从理论上(概念、逻辑、道义、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效果上(各国的历史)来分析多数决对于国家“社会进步”和“政治秩序”的意义。
5.“民族国家”出现以后……“自由民主制”被视为是一种普遍的模式,但是非西方国家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却屡遭失败,请结合具体事例,绕论欠发达国家在“发展”上的经验与教训。
6.腐败的定义是什么?结合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治理腐败的原理7.指出民主选举的原则,并探讨其在不同社会构成及社会意识中的应用8.从经济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9.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西方的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开放的市场经济
– 政府干预经济越多,滥用职权可能性越大
民主化:波浪式前进?
本讲结束
1958-1975 1974-
+40
-22 +33
32.4(1962)
24.6(1973) 45.0(1990)
第三波民主化(1974-1990)的原因
• 威权体制合法性的衰落和政绩的困局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 –政绩——统治者合法性和制度合法性不可分
• 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
–长期的经济发展+短期的经济危机
• 捷径
–法国从1789-1792年 –二战后的德国、意大利、日本
多头政体的创立过程
I. 在一个已经独立的民族国家 A. 改良 (稳定) B. 革命 (倒退) C. 军事征服 (稳定) II. 在一个附属国 D. 改良 (稳定) E. 民族独立斗争 (压制异端)
英国 比利时 智利 哥斯达黎加 丹麦 日本(1868-) 荷兰 挪威 瑞典 瑞士 乌拉圭
掠夺性国家 predatory state
• 选举变成零和的血腥斗争 • 普通人不是公民,而是地方权势的扈从
– Patron-client (庇护关系) – 严重的权势不平等形成纵向依赖的链条
• 选举中煽动族群的傲慢与偏见 • 官员吃国家,强者吃弱者 • 政府的目的不是提供公共产品,而是为官员及其亲友提供 私人产品 • 腐败被看作常规 • 政治参与依靠自上而下的动员
• 现代民主作为西方的产物在多大程度上可以 在非西方社会扎根?
历史上的民主化浪潮
民主化的波浪 与回潮 第一波 第一次回潮 时 1828-1926 1922-1942 间 民主国家数量 的净变化 +33 -22 民主国家占 的比例 45.3(1922) 19.7(1942)
第二波
第二次回潮 第三波
1943-1962
自由化、包容性与民主化
竞争性 寡头政体 多头政体
自由化 (公开争论)
I
III
II
封闭性 霸权政体 包容性(参与)
包容性 霸权政体
通向多头政治的历史顺序
• 自由化先于包容性
–英国、瑞典(竞争性政治的原则、惯例、文化先在少 数精英中发展起来,再扩大参与)
• 包容性先于自由化
–德国从帝国到魏玛共和国的道路
• 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由选出的代表来治理)
民主的程序性定义——选举民主
• 熊彼特
–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而取得作决 定的权力。
• 达尔
–竞争和参与
• 亨廷顿
–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 产生,在这种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自由地竞争选票,而 且基本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参加选举。
对民主信心的衰退
• 拉美
–民众只有1/5信任政党,1/4信任议会,1/3信任法院
• 亚洲
–菲律宾:相信民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的人从64% (2001年)降到51%( 2005年),对民主制的满意程 度从54%降到39%
• 非洲
–尼日利亚:认为政府致力于控制腐败的公众从64% (2000年)降到36%(2005年)
通向多头政体的可能道路
• 存在可供选择的信息来源
• 表达自由 • 组织起来的自由 • 自由公正的选举
亨廷顿:第三波
•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 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 书店1998年版。 •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民主化的浪潮
• 1974年以来,有90多个国家向民主过渡 • 世纪之交世界上有60%的国家是民主国家 • 高潮
–墨西哥、印尼 –格鲁吉亚、乌克兰(颜色革命) –黎巴嫩、伊拉克
民主潮流的衰退
• 尼日利亚、俄罗斯、泰国、委内瑞拉、孟加 拉国、菲律宾、肯尼亚 • 整个阿拉伯世界
–伊拉克:恐怖主义、政治和宗教暴力 –黎巴嫩:外部势力操纵的社会分裂 –埃及、约旦、巴林:威权主义
经济发展与民主
• 经济增长导致:
–城市化,识字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城 市工人阶级) –更多的公共和私人资源 –更为复杂的、难以受国家控制的经济体系 –独立的权力中心的产生和成长(资产阶级) –从长期看导致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 促进民主
文化与民主
• 现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社会多元主义、阶级制度、市民社会、对法治 的信念、亲历代议制的经验、精神权威与世俗 权威的分离、对个人主义的坚持——出现于 1000多年前的西欧
• 宗教改革
–教会从维持现状转变为支持政治改革
• 外部势力的新政策
–卡特,戈尔巴乔夫
• 示范效应
民主化的涨潮与退潮
• 民主的衰退 (democratic recession) ? • Larry Diamond,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The Struggle to Build Free Socie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imes Books, 2008.
民主化的未来
• 未来民主的命运将不是决定于其范围的扩展,而 是决定于那些处在危险中的民主国家(at-risk democracies)的表现
恶治(bad governance)
• 恶治不是失常或病态,而是自然的情形
–任何精英的自然倾向都是垄断权力,而不是限制权力 –精英一旦巩固权力,就会限制经济上的竞争,从而只 为他们y state)
西方为什么没有认识到民主的衰退
• 只注重民主国家的总数,忽视了民主国家的大小和战略重 要性
– 正:印尼、墨西哥、乌克兰 – 负:尼日利亚、俄罗斯、委内瑞拉
• 满足于表面上的选举民主,忽视治理的好坏
– 警察滥用职权,地方寡头作威作福,官僚机构无能、冷漠,司法 机构腐败,统治精英贪污、蔑视法治 – 有选举,但只是腐败政党之间的竞争 – 有议会和地方政府,但不代表广大选民 – 有宪法,但没有宪政
避免掠夺性国家的办法
• 公民社会
– 独立的社团、媒体、智库
• 纵向责任(accountability)
– 选举:独立的选举部门,中立、诚实 – 听证会,对竞选资金的管理
• 横向责任
– 反贪:审计、议会监督、司法 – 问题:只调查反对派
• 制度
– 政党、议会、地方政府等的透明度、代表性
• 效率
– 政府的技能、资源、专业水平、组织能力 – 保障安全、管理经济、提供公共服务
选举威权主义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
• 定期的多党选举,文官治下的宪法秩序,总统选 举中的反对派,以及立法机构中的反对党成员, 都不足以克服选举威权主义 • 选举民主的严格标准
–演说、集会、辩论和竞选的自由 –公平、中立的选举机构 –解决争议的可信制度 –对大众传媒的平衡使用 –独立的投票监督
现代民主制涵义的发端
• 汉密尔顿
– 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 当全部或大部分的人都有发言及参与司法的权力时, 你必须预料到很多错误、困惑和不安将会发生 – 在代议制民主制度里,投票的权利将会被保障与规范, 而且行政、立法与司法的权力将会被交与所选出的代 表
第六讲
民主化
民主的定义
• Democracy
– 希腊文:Demokratia – Demos:人;Kratos:统治 – 柏拉图:穷人征服他们的对手,屠杀、放逐其中的某 些人,然后与剩下的人共同享有同样的自由与权力 – 亚里士多德:占多数的自由人与穷人被赋予政治权力 – 直到19世纪,仍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
法国(1789- 奥地利 1792、1848、 联邦德国 1870) 意大利 德国(1919) 日本 奥地利(1918) 西班牙(1931)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冰岛 新西兰 菲律宾
芬兰 印度 爱尔兰 以色列 美国
有利于多头政体的条件
最有利于多头政体 1 2 3 4 5 6 7 历史的顺序 社会经济秩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平等与不平等 亚文化多元主义 外来强国的统治 政治积极分子的信念 竞争先于包容性 分散 人均GNP超过700-800 美元 平等 少 脆弱或暂时 对多头政体的信念强 最不利于多头政体 包容性先于竞争、捷径 垄断 人均GNP低于100-200 美元 不平等 多 强大并持久 对多头政体的信念弱
实行民主的八项制度条件
• • • • • • • • 建立和加入组织的自由 表达自由 投票权 取得公共职务的资格 政治领导人为争取支持而竞争的权利 存在可供选择的信息来源 自由公正的选举 根据选票和其他的民意表达制定政府政策的制度
关于民主化的两种理论尺度
完全
公开争论
无 完全 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
掠夺性国家的极端形式:掠夺性社会
人们不是通过生产性活动或诚实地承担风险致富,而是通过操 控权力和特权、盗窃国家、压榨弱者和逃避法律致富 政客贿赂选举官员,打击反对党,暗杀竞争对手 总统通过威胁、拘禁、公审、谋杀等手段压制异议 政府部长们担心的首先是它们可以得到多少钱,其次才是政府 合同是否服务于公益 军官购买武器的依据是有多少回扣能进他们的腰包 警察和罪犯之间的界线模糊 警察不执法,法官不裁决,海关官员不检查货物,厂家不生产, 银行家不投资,借款人不还钱 每一项事务的处理都是为了某人能直接得到好处
达尔:通向多头政体的道路
• [美]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 反对》,谭君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 Robert A. Dahl,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