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案例分析五个(完整)

合集下载

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系统案例分析 (6)

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系统案例分析 (6)

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44岁的男性患者被带进急诊室,症状包括胸痛、气
短和心悸。

他表示症状开始于早上,当时正在工作时突然
感到胸痛。

他的家人称他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家族史。


格检查显示患者面色苍白,心率110次/分钟,血压
150/90 mmHg,呼吸频率24次/分钟,肺部听诊有轻度
干湿性啰音。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动过速和ST段压低。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诊断该患者患有冠心病。

分析: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胸痛、压榨
感或窒息感,可能向左臂和颈部放射。

胸痛通常由于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可以通过心电图变化来确定。

在该案例中,患者出现了胸痛、气短和心悸等症状,这些
都是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这位患者还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
家族史,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他患冠心病的风险。

体格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面色苍白,心率较快,并且有轻度干湿性啰音。

面色苍白可能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

心率增快可能是为了弥补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

干湿性啰音可能是由于肺充血引起的。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心动过速和ST段压低。

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

ST段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进一步支持了冠心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可以初步诊断该患者患有冠心病。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认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等。

最终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介入手术或冠脉搭桥术等。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并培养其思政素养。

通过生理学的,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实例设计1. 实例名称: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通过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思辨能力。

- 内容: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 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验结果。

2.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健康生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 内容:介绍生理学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生理学原理和健康指导。

-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健康生活实践活动,如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等。

- 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社会责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内容:介绍生理学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与生理学相关的社会议题。

- 教学方法:开展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专家讲座和社区调研,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结语通过以上课程实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遵循简单策略,确保教学过程中没有法律纠纷和不可确认的内容。

同时,教师应独立作出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课程思政案例】《生理学》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生理学》教学案例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生物医学工程大二· 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一)总体思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新工科” 和“新医科”改革背景下医工交叉融合的典型专业,专业目标是培养“懂医学知识的工程师”。

生理学是其中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了解人体功能、运行和调节机制的唯一渠道,能够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为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认知基础。

课程团队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医工结合生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围绕“医工思维、临床为本、实验创新”理念,深入挖掘出课程蕴涵的四方面思政元素,即: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专业认同与职业道德、生命伦理与社会责任。

团队教师以临床案例、时政新闻、科技前沿、学科发展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经历等思政素材为载体,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巧妙的教学设计、多元的教学手段、超强的亲和力,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入耳入脑更入心的目的。

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从肺通气到“战疫”重器(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节肺通气的原理)(二)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肺通气动力原理、胸膜腔的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2. 熟悉呼吸机改善通气障碍的原理。

3.了解人工呼吸、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其原理、ECMO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1. 分析问题能力:能运用已学心脏泵血机制原理迁移分析出肺通气的动力,运用肺通气原理类比分析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2. 思辨能力:深刻理解肺通气动力与阻力的辩证关系,并能据此分析具体病例中临床症状的原因。

思政目标:1.以临床案例问题导入、最新科研进展和病例讨论环节,使学生认识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专业本质,激发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设计了一个以“从肺通气到‘战疫’重器”为主题的思政教学案例。

本案例旨在通过讲解肺通气的原理及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精神和社会担当。

二、案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肺通气动力原理、胸膜腔的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以及呼吸机改善通气障碍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能运用已学知识迁移分析实际医学问题;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生理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

3. 思政目标:通过案例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识以人为本的学科本质。

三、案例内容(一)导入环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通过展示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使用呼吸机救治患者的真实场景,引出肺通气原理及其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呼吸机会成为‘战疫’重器?它如何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理论知识讲解1. 肺通气原理:详细讲解肺通气的动力来源、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等。

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2. 呼吸机原理:介绍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其如何模拟人体自然的呼吸过程,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通气支持。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呼吸机在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方面的具体作用。

(三)思政融入点1. 爱国情怀:通过介绍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医护人员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鼓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职业精神:结合医护人员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生理学心血管系统案例分析

生理学心血管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一:王女士死于38岁.她是个家庭主妇,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她原本是大学助教,不过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没出工作了,因为光是带孩子和家务就让她忙不过来。

为了保持身材,她参加的当地社区中心的有氧舞蹈课程。

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只是觉得有点累。

然而近6个月,她不论运动或者休息都会喘,而且脚开始水肿。

于是她找医生求助。

医生检查发现,她的颈静脉怒张,也有肝脾肿大,而且发现有腹水和下肢水肿。

同时可以在她的右心室听到第四心音。

医生马上安排了胸部X片、心电图和心导管的检查。

胸部X片显示:右心室变大和明显的肺动脉。

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

心导管的检查结果如下:压力数值平均肺动脉压35mmHg(正常15mmHg)右心室压力上升右心房压力上升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医生认为王女士患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种罕见的广泛性肺动脉病变。

这种疾病会导致肺部血管压力升高,最后右心功能衰竭。

王女士开始服用血管扩张剂,但没有效果。

她登记为等候心脏移植的患者之一。

但在合适的的心脏出现之前,她就因为右心衰而去世了。

1.为何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使得右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留到外周减少,导致肺动脉内暂存血量增多,对管壁的侧压力便增大,故而出现肺动脉高压。

(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条件: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2.若要计算肺血管阻力,需要哪些数据?Q=ΔP/R即R=ΔP/QQ为血流量即右心室的每分输出量,ΔP为血管两端压力差即肺动脉压与肺静脉压之差,此处可使用左心房压代替肺静脉压,R为血管阻力)3.讨论关于“后负荷”的概念:肌肉收缩后受到的负荷。

对于心室来说就是开始射血时受到的阻力,一般指大动脉血压。

【教学实例】《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教学实例】《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教学实例】《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1. 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生理学》课程中,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案例旨在通过教学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与探讨相关的思政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

2. 案例描述在《生理学》课程中,教师希望通过一个实验来展示人体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然后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讨论。

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学生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2. 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运动时间和心率。

3. 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制作心率-运动时间曲线图。

4. 学生分析曲线图,总结人体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思政目标通过上述实验案例,可以达到以下思政目标: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数据和制作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案例实施及效果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心率-运动时间曲线图,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1. 学生对实验的完成情况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2. 学生对心率-运动时间曲线图的制作和分析的能力;3. 学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思想发展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5. 案例总结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研究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案例:患者,女性,31岁。

因发热.心悸和气急就诊。

近7个月来经常感觉活动后心跳加快,气喘。

1个月前足月分娩,产后有畏寒和低热。

入院前5天开始咳嗽,痰中带血,心悸和气急加重,夜间睡觉时呼吸困难,面部和下肢出现水肿。

查体: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高调的舒张早期杂音;X线胸透见左房、左室和右室增大。

心电图诊断左房肥厚和心肌损害。

检查抗“0”为125单位。

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心功能3级)。

问题: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对心脏功能有何影响?2. 为什么患者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和气急?3. 患者为何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提示:1.二尖瓣狭窄使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阻力增大,左心室充盈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左心房容量增加,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高压。

二尖瓣关闭不全使部分血液在左心室射血时返流回左心房,搏出量减少。

主动脉瓣狭窄增加左心室射血阻力,使心室后负荷加重,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部分动脉血液返流回左心室,搏出量减少,也可引起左心室扩大和心力衰竭。

2…由于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功能降低,安静状态下心脏经过代偿尚能维持一定的输出量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但在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需有更多的血量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

由于心脏的代偿功能有一定限度,心输出量不能继续增加,组织相对缺血缺氧。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引起心率和呼吸加快, 因而出现劳力性心悸和气急等症状。

3.为了克服主动脉瓣狭窄增加的阻力,维持足够的搏出量,左心室代偿性肥厚。

持久负荷过重的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工作能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左心衰竭。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

案例二有机磷中毒1设计流程2学习目标有机磷中毒VCL1RES情景报告Marsh Cuttino. MD3学习目的•识别有机磷中毒•认识到需要尽早进行气管插管4紧急处理•气道管理•保持氧基血红素•处理有机璘中毒的毒性•注射阿托品和解璘定5设定情景/设备基銭有控制者手动前进轻微喘息呼吸急促轻微低血压轻微神志不清恶化呼吸困难低血压出现心搏徐缓严重神志不清和神经错乱极端组织缺氧低血压呼吸衰竭昏迷死亡患者死亡恢复缓解症状设备/所需供给气道设备:喉镜,探针,注射器,苏醒球,听诊器,面罩,氧气供给,适合的环甲切除术工具包6讲师注释有机磷畏一种很强的拟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大剂量使用时会造成植物神经紊乱例如GB (沙林)。

可通过皮肤、口和呼吸道快速人体皮肤所吸收,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合成。

在中毒后5分钟之内可出现症状,通常在12-24小时之内出现。

由于毒草碱作用导致出现DL1MBELS综合症状(腹泻,频尿,瞳孔缩小,心搏徐缓技气管痉挛,呕吐,流泪,流涎)由于胆碱受体过度剌激而引起心搏徐缓,血压过低,流涎,恶心,呕吐,腹痛,哮喘,咳嗽,噫孔缩小(可不同),流泪,痉挛,混乱,运动性共济失调,呼吸减弱,战栗,构音障碍。

阿托品在毒蕈碱受体出阻断乙酰胆碱,反之过量阿托品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

璘定会减弱有机璘的烟碱作用,也可以减弱一些CNS作用。

7注释治疗首先要脱掉患者的衣服,用水进行清洗。

如果没有这样做,有可能会造成急救人员有机璘中毒。

然后给患者吸100%的氧气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还应该包括阿托品和气管插管。

应该进行低开口插管。

通常是由于呼吸衰竭引起患者死亡。

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大剂量的阿托品,首先给患者进行2-4ml静脉注射,可根据情况重复进行。

阿托品的剂量要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定。

磷定可在中毒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

要避免使用琥珀酰胆碱,因为会增加类胆碱的刺澈功能。

技术注释在模拟之前应准备:1•缩小双侧瞳孔2•填充GU输出袋当情况恶化时,打开GU输出袋。

案例三co中毒案例:患者,女性,45岁。

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

2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诊入院。

患者以往身体健康。

体检: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其他无异常发现。

实验室检查:PaO?12, 6kPa,血氧容量10. 8ml%,动脉血氧饱和度95%, HbCO 30%。

入院后立即吸0.,不久渐醒。

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临床诊断:CO中毒,缺氧问题:1•致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发生机制。

2•缺氧类型是什么?有哪些血氧指标符合?提示:1•导致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是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原已有一定量的CO蓄积,为火炉添煤时因煤不完全燃烧又产生的大量的CO,结果引起患者CO中毒。

CO与Hb的亲和力比@约大250倍,使Hb丧失携氧能力,致使血氧含量下降。

CO还可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过程,使2.3-DF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也减少,从而导致患者严重缺氧致昏迷。

CO还有一极为有害的效应,即当CO与Hb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6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妨碍a的解离。

CO中毒既妨碍Hb与0,的结合,又妨碍对①的解离,所以其危害极大。

2•缺氧类型为血液性缺氧,本病例中,血氧容量为10. 8nil%属明显降低,但动脉血氧分压(12・6kPa)和血氧饱和度(95%)均属正常,符合血液性缺氧时血氧变化特点。

案例四慢性胆套炎,多发胆套结石案例:患者,女性,45岁,间歌性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10天。

该患者自述平时喜欢吃高油脂及油炸食品,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上腹部不适疼痛,疼痛呈间歇性隐痛。

曾诊断为“胆囊炎”,给予抗炎.利胆等口服药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近10天在饮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痛。

门诊检查腹部B超示:1•侵性胆囊炎2•多发胆囊结石。

临床诊断:侵性胆囊炎,多发胆囊结石问题:1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提示:1•胆汁是一种味苦的有色液体。

肝胆汁呈金黄色,透明清亮,pH为7. 4;胆囊胆汁为深棕色或墨绿色,pH为6.8。

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还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和黏蛋白等有机成分。

胆汁的作用:(1)乳化脂肪(2)促进脂肪吸收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3)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

2•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璘脂保持一定的比例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合成减少时,胆固醇容易沉积而形成胆结石。

任何影响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

案例五严重哮喘(青年人)1情景运算方法2学习目的严重哮喘的青年人第一阶段:认识急性哮喘突发的症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在年轻哮喘病人身上的作用认识了解呼吸失败的情况第二阶段:在急性哮喘病人身上氧气和支气管治疗的作用。

哮喘病人身上其他药物治疗的作用哮喘病人身上插管的作用在急性哮喘病人身上的B血-Blockade禁忌征候。

危急情况处理,间诊和检査监视身体关键生理变化氧气/喷雾器,静脉穿刺(CXR/类固醇)皮下肾上腺素(不是静脉穿剌)作为首要救援方法3情景/仪器自动执行组织集氣自动执行心动过速持续性病侖POX小于70时自动失去意识无意识如果SQ肾上腺素则手动解决4解决方案所须仪鬭供给NIBP,心电图监控,Sp02真繼:静脉穿剌孔/线,Ambu-bag,氧气面罩皐气罐皐气管•喷雾器,插管设备,CXR/viewer, TB 注射器/SQinj.可选/最好配备:y:弋line, Temp,麻醉机》泵EKG, EtC02,除颤仪(deactivated).病情自动生成为“持续性病情”,病人的情况会不断恶化,但这之间仍然有时间允许学生思考并接受指导(教师可以手动控制病情的恶化和好转以达到所须的教学目的。

)这时,医疗措施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学生自己执行。

学生的操作可能起作用也可能不起,可以通过老师的意见和模型的状态来反应。

如果组织缺氧严重,病人会自动失去知觉。

手动解决(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可以改进病人病情。

6讲师注释预先设置的心电图监控器接线图和“动脉线”可以持续监测血液压力,满足了教师的指导中的需要一如果需要更加真实的情景,学生必须自己操作监控仪并使用NIBP护腕。

注意:这个病例作为一个模板/例子仅满足了老师示教的意图。

它并不是一个有权威性的教学方法。

受训者在模拟系统上选择任何病例操作时必须由一个专家在旁指导,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性。

老师必须判断学生的操作是否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并要在过程中提供合适的指导。

模拟人发出的声音对联系是很重要的。

FacOiator要涉及“主要病情”和“患者背景”,指导病人的语言并回答受训者的提问(需要模拟一个真实的病人遭遇)。

当病人在一个情景中失去意识(如眼睛闭上),记住病人的要停止"说话7注释:治疗:学生在问诊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引出病人的病史,否则这些信息是无从得知的。

学生必须对“病人”做适当的身体检査,同时病人描述出身体的感受, 但有些是模拟系统无法感受的(如触诊时的疼痛)。

辅助性研究(如EKG, CXR.实验)和仪器(如靜脉穿刺皐气)在学生不要求的情况下是不会提供的。

这些研究和仪器可以模拟(如口头描述)或是与真实情况相连接。

在情景完成后(或在病情持续恶化之间)的报告和指导*很关键的(参眼事后学生和老师会希望回顾一下情景的录象带来进行讲解粗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