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常识
京剧的小知识20字

京剧的小知识20字篇1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150年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戏曲的优点和特点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也称“皮黄”,是因为它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演员们把它演绎得活灵活现、气势宏美,使它成为了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的题材主要以历史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故事大多取自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折子戏和台戏。
全国各地有不少戏迷,他们喜闻乐见,沉迷于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观众带入了艺术殿堂。
篇2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粹,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它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由徽剧、汉剧、昆曲和梆子等融合后,形成的新剧种。
京剧的形成过程中,它又汇集融化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成为了有北京味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是我国戏剧史上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剧种,因而人们称京剧为国剧。
因为我经常陪爷爷奶奶看京剧,所以对京剧也有一些喜爱。
知道了要看懂京剧,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和一些京剧表演艺术的常识,才能通过欣赏京剧,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看到那些穿着漂亮戏服,画着精致脸谱的演员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吸引人,我深深懂得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艰辛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通过观看京剧表演,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有丰硕的回报。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学习京剧知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
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穆桂英挂帅、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戏曲《穆桂英挂帅》片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里面的人物为什么画脸吗?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穆桂英挂帅——京剧)(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本节课由于学生不能提前预习,所以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京剧进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 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传向世界。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2、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后来将末角并入生角,形成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3、京剧脸谱
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多为正面角色(关公);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曹操);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宇文成都);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窦尔敦)。
2京剧趣谈

了解京剧特点
①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 马鞭是比较合适的。 ②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③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 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 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
古清
本功。
风韵
2.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
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
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
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
古清 风韵
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
素之一的“舞”。
3.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 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 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的特点?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京剧里用马鞭代替真马表演的艺术, 和京剧打斗环节中的亮相艺术,突显了京剧艺 术的奇妙。
了解京剧特点
默读课文,思考: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用什么道具来表演 骑马?有什么好处? 2.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 哪两个例子?
问题引领: 1.《亮相》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 场面? 2.说说《亮相》列举的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感知表达特点
京剧剧烈打斗中的“静”,这不是慢动作,是要 特别突显打斗人物的武艺高超,胜券在握;战胜 方的“杂技”表演,更显人物的英勇,也让观众觉 得剧情更加生动趣味。
拓展阅读资料
第七单元 梨园百花(一)——京剧常识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 大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剧 ,也叫国粹,迄今已有200多 年历史。在全国300多个地方 剧种中,它是第一个代表中华
民族的表演艺术走向国特点和优点逐渐演变而成的。
• 它的唱腔主要有:
•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旋 律色彩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 ,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 绪。
的男性角色。正净、武净等。
• 特点:通常表现那些灵巧、机敏、幽默、滑稽、狡猾
的小人物。文丑、武丑等。
•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妆手段,通过不同 的脸谱,塑造剧中人物角色形象。
• 典韦
关公
窦尔敦
伴奏乐器
• 文场主要有:京胡
京二胡
• 月琴
小海笛
•
唢呐等
• 武场主要有:板鼓
锣
钹
堂鼓 板
• 《甘洒热血写春秋》
• ------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 ------聆听并跟唱唱段,感受唱腔特点。
•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 -------选自京剧《霸王别姬》。
• 欣赏唱段,思考剧中主人公是谁? 属于哪一行当?
虞姬(旦)
欣赏并跟唱《说唱脸谱》
• 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融合的通俗歌曲。
• 二黄----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 旋律色彩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 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
京剧的四大行当:
• 特点:男性正面角色。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 特点:女性正面角色。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
• 特点:特殊男性角色,俗称“大花脸”。扮演豪放、威武、凶猛
文化常识——京剧的4大行当

京剧的4大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
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
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
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
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给你的出海的同学介绍一下中国京剧

给你的出海的同学介绍一下中国京剧京剧发展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11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点击京剧文化了解更多介绍)京剧曾一度于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摧残,当时发起人打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大旗,以铲除旧文化之名对京剧演艺工作者加以迫害,红卫兵将京剧演艺工作者贴上“反动派”的标签(另见电影《霸王别姬》);在时代结束后,于文革中幸存下来的京剧演艺工作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重建了京剧文化。
表现手法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行当划分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京剧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京剧欣赏》

老旦: 用本嗓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 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 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 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 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 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 不同的特色。
• 文场
京剧的场面
• 武场
专门翻跟头或以扑为主 的,叫翻扑生,内行叫 作撇子武生。
猴戏
2.旦: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闺门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
青衣:
又叫“抱肚子旦”,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 母型角色。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 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 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 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 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 青衣扮演的。
• 五法: • 手、眼、身、法、步 • 另说 • 口、眼 、身、手、步
唱的程式化
1.用嗓:旦角 小生 老旦 老生 花脸 丑
2.腔调、唱词:西皮 二黄 板眼 平仄 押韵
念的程式化 1.音乐性和节奏性 2.韵白和京白 3.各行当之间的区别
做的程式化 表演技巧(广义) 形体动作(狭义)
打的程式化
1.动作舞蹈化 2.动作丰富的节奏性 3.高度的“浪漫化” 4.穿插“打出手”、“剑入鞘”等 杂技
花旦:
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 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 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 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 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 也比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 义两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遗成功 •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列入其中。 •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 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 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丑
•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 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 “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 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 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 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四)丑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三招看懂京剧脸谱??? (一)看颜色
张飞
(二)看谱式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 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关羽(红整脸)
曹操(白整脸)
• 三块瓦脸:一般用于武将。用夸张眉、眼 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
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 得名,也叫三块窝脸。
有鞭无马 有浆无船 虚推有门 明灯如暗 圆场百千里 龙套百万军
综合性
诗文书画 乐舞杂技 服饰雕塑
程式化
强调价值观的统一 利于教化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二、京剧行当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四、京剧脸谱 五、京剧音乐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源于祭祀舞乐
娱神的巫------娱人的优
(二)演艺职业化
勾栏瓦舍 宋杂居 金院本
(一)唱(皮黄调 板腔调) (二)念(念白) (三)做(表演) (四)打(武功)
四、京剧脸谱
•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曲里男演员脸部的彩 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 丑(丑行)。它在形式、色彩和造型上有一定 的款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 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 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 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 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 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三)南戏与元杂剧
真正中国戏剧时代开始
(四)花雅之争
花雅之争
• “雅”指昆曲,由魏良辅、梁辰鱼改革南 戏“四大声腔”之首的昆山腔而成。
• “花”即地方戏,因声腔多样而被称为花。 • 乾隆年间,在京城展开“花雅大战”。 • 19世纪初,四大徽班京城压倒昆曲,“徽
汉合流”产生皮黄戏。
• 京剧历史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清末至民国 初年)
•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多 用于武将。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 仅以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人物面部主 色,再夸张的勾画人物的眉毛、眼窝,以 刻画人物特殊性格。
• 六分脸:特点是将主色缩为脑门上的一个 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 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一般用于年迈之人,以正直果敢的老将居 多。
•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 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 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 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 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 不同的人物。
•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 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 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 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 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如:《黑旋风》 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 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 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
以歪斜之感。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 彪。
你了解京剧吗?
京剧的特色 行当齐全:生 旦 净 丑 唱腔多样:皮黄调 板腔调 文武全能:唱 念 做 打 (手眼身法步) 脸谱独特: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为敢;
黄色猛烈草莽蓝,绿为侠义粉老年; 金银二色色泽显,专画妖神鬼判官。 剧目丰富:历史演义 小说传奇 才子佳人 鬼狐神怪
你了解京剧吗
看戏看什么? 虚拟性
二、京剧行当
• 京剧行当有:生、旦、净、丑
• 京剧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 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京剧 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有不 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
•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 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 娃生等几个门类。
• 代表人物:谭鑫培 杨小楼 王瑶卿
• 京剧历史的第二个鼎盛时期--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 代表人物:梅兰芳
• 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 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 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 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 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 《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 《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 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 象形பைடு நூலகம்: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 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 定谱式。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 龙。
京剧基本谱式
(三)看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 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 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老生
小生
武生
(二)旦
• 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 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 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刀马旦
老旦
花旦
正旦(青衣)
四大花旦
(三)净
•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 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 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 副净和武净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