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家畜育种学》

二、评定各类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
1.产肉性能指标
2.产乳性能指标
2学时
掌握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势;掌握产肉、产乳性能的一般指标及测定方法
3.产毛性能指标
4.产蛋性能指标
5.繁殖性能指标
三、影响家畜生产性能的因素
四、评定家畜生产性能的原则
第四节 记录系统
2学时
P107习题四
了解产毛、繁殖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掌握产蛋性能指标的测定;掌握测定结果的记录原则和方法
四、伴性性状选择和伴性基因频率计算(自学)
五、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技术鉴定基因型(自学)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一、数量性状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二、数量性状选择原理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2学时
了解对杂合子进行选择的方法;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及其选择原理;掌握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四、数量性状选择方法
第四节 阈性状的选择
实习三 家畜个体育种值估计
3学时
掌握简化的复合育种值估计方法,加深对遗传力的理解
实习四 简化选择指数的制订
2学时
掌握选择指数制订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习五 群体有效含量的计算
2学时
加深对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的理解以及计算方法
使用教材
张沅主编,《家畜育种学》(动物生产类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第三节 引种与风土驯化简介(补充)
第十三章:育种的组织和措施简介(补充)
2学时
P331 习题十二
掌握保种的原理及保种方法,了解引种和风土驯化的含义及注意事项,了解育种工作组织的一般方法
专题讲座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
2学时
畜牧业的物种保护与遗传资源

政策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
展
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 和利用,提高畜牧业
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 促进畜牧业创新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加强信息共享,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政策协调,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遗传资源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遗传资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遗传资源的应用可以促进科学研究 的进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Fra bibliotek添加标题
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 研究角度和思路,有助于科学家发 现新的科学规律和原理。
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可以为科学 研究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确保 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应用领域: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等
应用方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遗传资源转化为生物医药产品 实例:利用猪的胰岛素基因生产人用胰岛素,利用鸡的卵清蛋白生产药物 等
遗传资源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为生态修复提供丰富的基因库
遗传资源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遗传资源的利用: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改良品种,增强生态修复能力 遗传资源的保护: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修复可持续发 展
目的:保护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 选址:选择适宜物种生存的自然环境 管理: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规定 监测:定期对保护区内的物种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制定物种保护法规
法规制定目的:保 护濒危物种,维护 生物多样性
12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绵羊和山羊品种
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 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 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 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 皮用山羊。 皮用山羊。 生态适应性特别良好品种:如蒙古羊、哈萨克羊和藏羊。 生态适应性特别良好品种:如蒙古羊、哈萨克羊和藏羊。 以快长速肥和“大尾”著称的乌珠穆沁羊。 以快长速肥和“大尾”著称的乌珠穆沁羊。 以独特二毛裘皮闻名的滩羊。 以独特二毛裘皮闻名的滩羊。 繁殖力高、适于舍饲、羔皮品质优良的湖羊。 繁殖力高、适于舍饲、羔皮品质优良的湖羊。 皮质优良的中卫沙毛山羊。 皮质优良的中卫沙毛山羊。 著名的辽宁绒山羊和内蒙绒山羊等 列入品种志的绵羊和山羊就有35个地方品种、 个培育品 列入品种志的绵羊和山羊就有 个地方品种、9个培育品 个地方品种 种和9个引入品种 个引入品种。 种和 个引入品种。
已发现和命名 1,500,000 种 植物 260,000 种 昆虫 700,000 种 脊椎动物 500,000 种 共有(包括未命名的) 5,000,000 ----30,000,000 种 (包括未命名的)
生态系统多样性( diversity) (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 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 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家禽品种: 家禽品种:
列入品种志的家禽就有52个地方品种、 个培育品种和 列入品种志的家禽就有 个地方品种、9个培育品种和 个地方品种 14个引人品种,其中包含引入的火鸡品种 个。主要有蛋用 个引人品种, 个引人品种 其中包含引入的火鸡品种1个 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 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 蛋用型;年产蛋量200枚左右的浙江仙居鸡 蛋用型;年产蛋量 枚左右的浙江仙居鸡 肉用型;成都黄鸡、内蒙古边鸡、辽宁大骨鸡,骨细、 肉用型;成都黄鸡、内蒙古边鸡、辽宁大骨鸡,骨细、 肉嫩、味鲜的北京油鸡、惠阳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 肉嫩、味鲜的北京油鸡、惠阳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 药用型;丝毛、乌骨、名贵药用的泰和鸡。 药用型;丝毛、乌骨、名贵药用的泰和鸡。
育种学-第十二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第一节品种学说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和品种: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畜牧学概念。
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条件:A、有新的变异产生;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型)品种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
其数量要求能维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6、足够的数量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三、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过渡品种:(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三)、按生态类型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B、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
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与生物资源保护

遗传多样性与生物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群内及其间的遗传变异的丰富程度。
它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如今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流失和环境退化中,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保护生物资源。
首先,遗传多样性对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使得种群内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增加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那些具有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有更大的可能性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样的选择可以保持种群的健康和稳定,使其能够在面临挑战时继续存在。
其次,遗传多样性对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不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些物种逐渐进化出与环境更好匹配的特征和行为,以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物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存在,并对其适应。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全球的遗传多样性正在迅速减少。
森林砍伐、土地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栖息地丧失、物种灭绝,进而导致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恢复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将失去稳定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生物资源,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稀有和特有物种的栖息地。
这些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境,促进物种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加强对非法狩猎、盗猎和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维护物种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减少牲畜放牧等不合理利用的影响。
最后,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遗传多样性和生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
要实现遗传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公众和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法规,确保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家畜育种学课件方案策划

建议
加强家畜育种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育种效 率;加强家畜遗传资源调查和保护,保护生 物多样性;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育种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实现精 准育种,包括基因组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
育种目标与育种计划
育种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确定 家畜的育种目标,如提高生长速度、 产肉量、繁殖性能等。
育种计划
制定具体的育种计划,包括选种、繁 殖、饲养管理、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内 容,以确保育种目标的实现。
缺乏资金和技术支
持
保护家畜遗传资源需要大量的资 金和技术支持,但目前许多地区 缺乏相应的投入。
保护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策略和措施
建立家畜基因库
建立家畜基因库是保护家畜遗传资源的重要措施 ,可以收集、保存和繁殖各种家畜品种,确保其 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畜遗传资源的权属、 开发和利用规则,防止遗传资源的流失和滥用。
04
课件方案策划
课件内容策划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课件的教学目标,确保内 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能够达
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梳理知识点
对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和家畜 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 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安排章节结构
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逻辑关 系,合理安排课件的章节结构 ,使内容更加系统化。
编写讲稿和脚本
课件制作流程与时间安排
需求分析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受众需求等 进行深入分析,为制作课件提供依据。
02Biblioteka 制作计划制定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制作 计划,包括内容策划、设计、制作、 测试等环节的时间安排。
育种学-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精)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第一节品种学说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和品种: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畜牧学概念。
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条件:A、有新的变异产生;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型品种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
其数量要求能维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6、足够的数量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三、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过渡品种:(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三、按生态类型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B、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
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第十二章 家畜遗传资源 多样性保护孙东晓新综合楼1-111 sundx@根据张沅老师课件,张毅和孙东晓修订动物育种学的主要学科领域绪论优良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 畜禽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培育 利用杂种优势的繁育体系 畜禽品种资源及其保护本章内容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家畜遗传多样性概述 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和方法 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家畜遗传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引言¾畜产品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约4500个品种 ¾满足人类30-40%需求(肉 蛋 奶 毛 畜力 有机肥) ¾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40年前的2倍 ━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 ━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美国奶牛产奶量24500 22500 20500 18500 16500 14500 1250019 57 19 60 19 63 19 66 19 69 19 72 19 75 19 78 19 81 19 84 19 87 19 90 19 93 19 96 19 99z 基于丰富多彩 的遗传资源 z 畜禽品种提供 肉蛋奶皮毛 z 生活质量猪肉鸡肉畜牧业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畜牧业集约化、工厂化生产z 使少数优势品种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角(高产洋品种)• • • 肉鸡:4大公司,Aviage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The Grimaud Group,Cobb-Vantress,Hybro 猪:Pig Improvement Company (PIC),Hypor, Topigs,Monsanto 牛:ABS Global, Alta Genetics Inc., Semex Alliance, DANSIRE International A/S,z 家畜品种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生产性能不高 具有地方特色z 与此同时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至1993年,全球3831个畜禽品种中,618(占16%) 已经消亡,还有30%-40%的畜禽种质资源濒于灭绝国外畜禽品种资源状况9 许多家畜品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在1433个调查品 种中大约有27%处于灭绝边沿 9 可以推测,目前全球的5000余品种中,大约有1200 到1600个品种处于危险境地 9 每年大约有50多个品种消失 9 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品种的数量正日益减少世界动物遗传资源概况各国畜禽品种数量 分析 年份 1993 1995 1999 哺各国 品种数乳类禽各国 品种数类有种群数据 的品种比例 (%)有种群数据 的品种比例 (%)涵盖 国家 131**** **** 533053 73 63 43 863 1049 3505 85 77 39172 172 1822006 10512*FAO动物遗传资源全球数据库资料,统计到2006年1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的品种资源:
• 我国的畜禽品种资源分类: • 1、原有地方品种:
(如:猪分为六大类型--华北型、华中 型、江海型、华南型、西南型、高原型); • 2、培育品种; • 3、引进品种
濒危动物的标准:
• 牛:母牛数在1000头以下;或母牛在1000- 5000头之间,且数量还在不断下降或公牛数少 于了20头的种群。
(三)、按生态类型分类:
• 1、按颅骨分类法; • 2、染色体分类; • 3、血液生化指标; • 4、免疫学分类; • 5、聚类分析法分类。
第二节 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一个品种就是一个特殊的基因库,是培育优质高 产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的良好素材。 •世界家畜品种资源危机:
A、地方品种急剧减少; B、品种高度单纯化; •产生原因:A、高产品种的推广使低产品种存在 的空间减小;B、各地在推广高产品种的过程中采 用盲目的杂交--导致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丢失或 灭绝;C、对地方品种掠夺性的开发利用。
3、过渡品种:居于以上两者之间,不稳定。
(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人工选择中, 使某些特性获得重点发展,或某些组织器官 产生突出变化,形成专门的生产力。
•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 A、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形成的原始品种, 生产力虽然全面但较低; B、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
三、品种的分类:
• (一)、按培育程度分类: 1、原始品种: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 3、过渡品种:
• (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
• (三)、按生态类型分类:
(一)、按培育程度分类:
• 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
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 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
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 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
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 6、足够的数量
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
• 社会经济条件; • 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
为繁殖群体中两性数目的调和平均数的2倍。
Ne 4N S N D NS ND
• Ne为群体有效含量,NS和ND分别为繁殖公畜和繁殖
•
母畜数。
每一代近交系数增量为:F
• 羊:母羊数在500头以下;或母牛在500-1000 头之间,且数量还在不断下降或公羊数少于了 20头的种群。
• 猪:母猪数在200头以下;或母牛在200-500 头之间,且数量还在不断下降或公猪数少于了 20头的种群。
二、保种的意义和任务:
• 保种:妥善地保护现有畜禽品种,使之免遭混杂 和灭绝。实质是保存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基因库, 使其中每一种基因都不丢失。 注意:无论目前该基因是否有利。
保种的原理:--(遗传漂变理论):
• 通常的保种群体往往是闭锁的有限群体,即使 没有突变、选择、迁移等的作用,也存在因为 群体较小而产生的抽样误差,造成基因频率的 随机漂变,使任何一对等位基因都可能固定为 纯合子,另一个消失,从而使群体中的纯合子 频率增高,杂合子频率减少,这就是瓦隆法则 (Wahlund)。其作用基本同于近亲繁殖,群 体近交系数增长的速度,与群体规模的大小直 接有关。
第十二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 第一节 品种学说 • 第二节 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 第三节 本品种选育 • 第四节 引种与风土驯化
第一节 品种学说
• 一、品种的概念:
– (一)种和品种:
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品种择的产物。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 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
• 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 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
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 在生殖隔离。 • 物种形成的条件:
– A、有新的变异产生; – 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 – 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
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 组型)
品种
• 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 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 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 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其数量要求能维 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 保种的标准: 1、群体近交系数不上升,至少缓慢上升; 2、性状的遗传力保持稳定; 3、种群的优良基因不丢失; 4、生产力水平保持稳定
三、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 条件:群体有足够的数量,实行随机交配, 使之不受突变、选择、迁移和漂变等的影 响。
• 方法: 原位保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一个活体 家畜群体。 易位保存:利用冷冻; 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 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 资源。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 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 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
• 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 特点:A、生产力高,且专门化;
B、早熟,性成熟早,体型大,经济成熟早; C、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较高,其品种特性需要 配套的选种选配技术来维持; D、分别区域广; E、品种结构复杂,形成许多品系和品族; F、育种价值高,可起到杂交改良作用。
群体规模大小的度量:
• 采用群体有效含量(Ne):群体遗传学中, 采用有繁殖能力的有效个体平均数来表示 实际群体的随机漂变程度和近交速度,相 当于理想群体(世代间群体规模恒定、公 母各半、随机交配、小群体间无迁移、世 代间无交叉等)成员数。
群体有效含量的计算方法:
• 1、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时:公畜数一般少于母 畜数,留种时不照顾家系。此时,群体的有效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