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比较概论
中外乐器论文

西方音乐与中国民乐风格可谓迥异。
西方音乐听起来感觉复杂、密集、重叠、犹如华丽织锦;中国民乐听起来感觉单纯、疏朗、绵延,犹如行云流水。
本文即对西方音乐与中国民乐各自的风格特征和成因进行探究。
一、西方音乐的风格特征西方音乐的风格特征体现在复调、和谐和和声三个方面。
(1)复调所谓复调音乐,就是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有内在规律的旋律声部同时并行的音乐,与中国民乐以线条状为主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就像盖被子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叠加,因而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
高级的复调音乐可发展到九条旋律同时并行,交相辉映。
正因为此,西方的音乐往往规模宏大壮观。
(2)和谐西方音乐的很多作品在乐句和旋律上讲究对称性,在曲体上讲究规整性。
旋律和伴奏分工清楚,各司其职,因而此类音乐作品整体给人以强烈的和谐感,音乐抒情性很强,能够引起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与中国民乐的和谐美有神奇的相同之处。
(3)和声和声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和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和声的运用填补了乐曲的空白,使得整个乐章饱满丰富,更具表现力。
这与中国民乐通过联想而达到的一种意境,通过音乐中的空白和休止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有很大区别。
西方音乐还融入了浪漫派所特有的丰富的半音旋律,使得音乐风格非常鲜明,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
通过大量运用全音音阶、东方的五声音阶和平行五八度,同时加入丰富饱满的和声来营造一种气氛,使听众升华到一种虚幻的意境之中。
这与中国民乐追求意境美的做法也有同工异曲之妙。
西方音乐注重立体的音响效果,在音乐创作中,通过和声的运用及多层乐曲并行的思维来构成音乐的框架,表现一种哲理,使得音乐有较丰富的逻辑性特征。
它利用音乐本体中的逻辑来贯穿组织音乐,使音乐内部充满张力,表现的思想和刻画的艺术形象都极为深刻,因此易于产生大型作品。
二、中国民乐的风格特征中国民乐的风格特征体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摘要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中西方在音乐上具有审美以及乐器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而舞蹈则具有舞蹈部位、表现目的、表现群体、舞蹈服装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舞蹈差异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一、音乐《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
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背景、不同环境导致中西方音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1.审美的差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既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因此比较客观。
高中一年级音乐教案西方音乐史概述

高中一年级音乐教案西方音乐史概述一、引言西方音乐史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了解西方音乐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概述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作曲家,为学生打下音乐历史的基础。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音乐史的起源。
古希腊和罗马人对音乐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希腊的音乐主要是合唱和器乐,而罗马则更加注重音乐的宫廷艺术性和娱乐性。
三、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音乐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教会音乐,宗教赋予了音乐非常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中世纪音乐包括格里高利圣咏、祈祷赞歌等。
这些音乐风格简单,以宗教性质为主。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与人文主义运动相结合。
作曲家们开始尝试创作各种声乐作品,如宗教合唱、歌剧、马德里哲理剧等。
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有帕勒斯特里纳、蒙台威奇等。
五、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庄重和华丽为特点。
巴洛克音乐注重音乐和故事的结合,强调曲式和对位法的运用。
著名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有巴赫、亨德尔等。
六、古典时期音乐古典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对称与平衡的构思,节奏更加统一。
古典时期作曲家们创作的音乐通常具有旋律优美、曲式清晰的特点。
著名的古典时期作曲家有莫扎特、贝多芬等。
七、浪漫时期音乐浪漫时期音乐在古典时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故事的叙述。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富于创造力和个性化,使用的乐器也更加多样化。
著名的浪漫时期作曲家有肖邦、舒伯特等。
八、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阶段。
现代音乐以多样性和实验性为特点,包括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如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
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有斯特拉文斯基、科布郎等。
九、总结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发展的脉络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中外音乐知识简介

西方音乐教育与实践
古典音乐教育
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艺训练,从基础乐理、视唱 练耳到乐器演奏都有严格的要求。
流行音乐教育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西方流行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发展,涵盖了创 作、演唱、演奏等多个方面。
教堂音乐与合唱团实践
西方教堂音乐和合唱团实践历史悠久,这些实践在西方音乐文化中 占有重要地位。
中西音乐的交流与共同发展
互相学习和借鉴
中西音乐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吸收彼此的优点和 特色,促进双方的发展和创新。
共同推广和发展
通过中西音乐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推广和发展双方的音乐文 化和艺术成果,扩大其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创造新的音乐语言
中西音乐的交流可以激发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既具 有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新的音乐语言。
京剧
古典音乐
中国国粹之一,集唱、做、念、打于 一体,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 音乐风格。
以传统乐器演奏为主,如琴、筝、笛、 箫等,注重旋律和音色的表现。
民歌
包括山歌、小调、号子等,具有地域 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了不同民族和 地区的生活和文化。
西方音乐类型
交响乐
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音乐作品, 通常包括四个乐章,具有宏大的
中外音乐知识简介
目 录
• 中外音乐历史 • 中外音乐类型 • 中外音乐家与作品 • 中外音乐风格与特点 • 中外音乐教育与实践 • 中外音乐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01
中外音乐历史
中国音乐史
01
02
03
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可追溯至新 石器时代,以钟磬乐、琴 瑟乐等为代表,强调和谐 与秩序。
近代音乐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中国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 影响,出现了学堂乐歌和 民族音乐改良运动。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音乐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本文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一、音乐风格和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注重肢体语言、节奏和韵律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调体系而闻名于世。
它强调五音的平衡和和谐,更注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西方音乐则源自欧洲,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和多元的音乐流派。
西方音乐注重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表达和探索,强调音色的多变和变化的动态特点。
它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有着更强的个人表达风格。
二、乐器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中国音乐独有的韵味和情感。
古琴散发着古老而又深远的音韵,二胡擅长表达浓厚的民族情感,笛子则具有悠扬的音色。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更为多样化,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方式上都经过了长期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演奏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
三、音调体系的区别中国传统音乐采用了五声音阶的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这种音调体系独特而纯净,音之间的跳跃较小,使得音乐具有稳定而舒缓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对节奏和声韵的处理,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
西方音乐采用的是七声音阶体系,即音阶的每个音之间的跳跃都较为均匀。
这种音调体系使西方音乐具有更多的音乐变化和探索空间,能够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性。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注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与自然的关系。
它强调对道德、伦理和美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西方音乐则在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强调个体和自由的追求,更加注重对个人情感和艺术表现的强调。
西方音乐中普遍流传的爱乐精神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个人追求幸福和多样化的价值观。
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

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
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可以拓展视野、培养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
第一章:西方艺术音乐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注重和声、曲式等方面的特点,代表作品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2.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
它以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曲式著称,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等。
3.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指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种音乐风格。
它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幻想,代表作品有肖邦的《夜曲》和舒伯特的《冬之旅》等。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1. 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有七根弦,以指法和弹奏技巧形成不同的音乐效果,代表作品有《广陵散》和《阳关三叠》等。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元素,代表作品有《长生殿》和《白蛇传》等。
3. 古筝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流行于民间音乐中。
它有十三根弦,以指法和演奏技巧演绎出各种音乐效果,代表作品有《广陵散》和《阳春白雪》等。
第三章:世界音乐文化1. 印度古典音乐印度古典音乐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音乐体系。
它以音阶和律动为基础,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意味,代表作品有《拉瓦妮》和《坦卜拉》等。
2. 非洲音乐非洲音乐是指来自非洲大陆的各种音乐形式。
它以强烈的律动和合声特点著称,代表作品有《森巴舞曲》和《非洲之声》等。
3. 拉丁音乐拉丁音乐是指发源于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
它以舞曲和热情的表达为特点,代表作品有《探戈》和《伦巴舞曲》等。
通过以上对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多样而丰富。
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初三音乐教案中西方音乐的对比与欣赏

初三音乐教案中西方音乐的对比与欣赏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使得音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以初三音乐教案为背景,探讨中西方音乐的对比与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
一、中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两者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力却有许多不同之处。
中方音乐以古代传统音乐为主,受儒家文化和宫廷音乐的影响较大。
而西方音乐在中世纪开始了宗教音乐的发展,之后逐渐从宫廷音乐演化为大众音乐,受到基督教文化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中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对比1. 音乐节拍和节奏中方音乐注重均匀的节奏感和自然的韵律,常常采用连绵不断的旋律,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而西方音乐则更加强调节拍和节奏的规律性,常常采用对称和对调的方式,给人一种有力和振奋的感觉。
2. 音乐调式和音阶中方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其中传统音乐常常采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而西方音乐则采用七声音阶,包括了半音和全音,常常使用大调和小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3. 音乐乐器和演奏技巧中方音乐乐器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演奏方式强调个人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展示。
而西方音乐乐器则丰富多样,包括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方式注重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和协调。
三、中西方音乐的欣赏与交流中西方音乐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发展了许多新的风格和形式,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在初三音乐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中西方音乐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1. 国内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国内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广陵散》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中方音乐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也可以介绍一些现代中国音乐家的作品,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周杰伦的《发如雪》等,让学生了解到中方音乐的多样性和时尚感。
2. 西方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学生可以感受到西方音乐的深厚底蕴和丰富情感。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打击乐器演奏形式。
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传统下的特色与风貌。
本文将从表演形式、乐器种类、演奏风格等方面对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进行简要比较。
西洋打击乐的表演形式通常是独奏、合奏或者伴奏,而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表演形式则更多地包括集体演奏、舞蹈伴奏等,具有浓厚的舞台表演特色。
西洋打击乐在交响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常常作为击打乐器组的一部分出现。
而中国民族打击乐则更多地与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音乐相结合,以其独特的音韵和节奏为表演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乐器种类方面,西洋打击乐常见的乐器包括鼓、镲、木鱼、钢琴等,其中鼓的种类繁多,如定音鼓、军鼓、大鼓等。
而中国民族打击乐则有更多的多样性,包括锣、钹、木鱼、铙钹、排鼓、芦笙等。
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打击乐器,如光胡等,这些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在演奏风格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洋打击乐强调节奏感和技巧性,注重乐曲的整体效果,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花式鼓、即兴演奏等。
而中国民族打击乐更注重节奏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常常会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和民族舞蹈元素,使得演奏风格更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
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在表演形式、乐器种类和演奏风格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源自于两者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音乐艺术特色和风貌。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通过对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简要比较,能够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音乐的了解和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
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一、中西方音乐的比较
从音乐的类型来说,在20世纪以前的中国汉族文化中,音乐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官方”巩固其中心地位的政治性利益的“雅乐”;出于民间、融于民俗、流传于广大民众之间的所谓“俗乐”,受汉族各地人民的语音语调、性格气质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表现出鲜活灵动的特征:中国特有的“文人音乐”,以古琴音乐为典型代表,讲究“中正平和”,追求“静远淡虚”的境界,其精神内涵表现出高度个人化的意识倾向。
从语言方面来看,音乐的语言特点,恩格斯说过,你只有将本民族语言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
近年来,民族音乐学通过语言学的方法开始注意到在各种文化的音乐中,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之间所体现的差异与其语言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有着各自的音乐语法结构。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音乐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语法、句法等结构。
1、中西音乐调式的差异专业术语:“西方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是四音音列。
包含两个全音音程和一个半音音程,有3 种不同样式的四音音列。
“而中国音乐的调式构成的本质和特征是五声性,其构成的核心是三音小组。
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相反的倾向:疏旷、单纯、简洁和明快。
西方追求细致、缜密,中国人则追求简朴、单纯,是因为这两种倾向各有其不同的文化本体,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张力。
2、中西音乐织体的差异专业术语: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倾向于纵向的立体思维,即特别注重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
与之不同,中国音乐体系在织体思维方面则表现为横线性,即注重各声部旋律自身的横向性线型展开。
3、中西音乐节奏的差异专业术语:西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强,因为它是强弱拍的极有规则的重复更替。
中国音乐也运用“功能性均分律动”,也有均匀、规则的强弱拍安排,但中国音乐常常又加入其它的变化性节奏,使乐曲的节奏更自由,更富变化。
中国音乐中的节奏是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由创作者自主决定的,在创作之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定要往上套。
二、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1、中西方由于音乐地域、民族以及时代的差异,所以中国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美学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源头是儒道两家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皆由春秋前萌芽状态的诸多音乐美学观点发展而来。
中国两千多年的音乐美学发展史,一直都是以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主流。
既追求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从音乐作品特点的比较,中西方因思维方式不同,在音乐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简而言之,中国为“一曲多用——重再创;西方为专曲专用——重原创。
”“一曲多用”是以尊重原有作品的风格和原有欣赏习惯为价值取向的,创作中仅将某“基本曲调”稍加变化,可赋予该曲以新的内涵。
“专曲专用”则以作品的个性为追求目标,无论在作品的形式上还是在创作技法上,均以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为原则。
3、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上看,中国与西方的创作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一二度创作的一体性等特点。
西方音乐作品属于作曲家个体劳动而为,体现出浓厚的个性特征。
同时,在一二度创作上呈分离状,即作曲家的创作仅仅是完成乐谱而已。
从审美观念来观察中西方音乐我们发现,中国音乐讲究作品的意境、气韵,强调创作的神妙,风骨,注重表现的含蓄、婉转,喜好艺术形式的中和适度。
而西方音乐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
宗教气息和道德教化色彩,表现形式较为固定,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
随着其自身的发展,西方音乐逐步加入上生活气息和现实性,对感情的表达直白、激烈,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能力。
到了20世纪,西方光怪陆离的音乐现象已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
但是,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将中国诗歌文学、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中国传统音乐技法,现代创作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
欧洲艺术世界此时受到东方文化的滋润并逐步渗透到欧洲的文化情趣和生活之中,而欧洲作曲家对中国音乐的兴趣,也开始从异国情调与题材上表现了出来。
打开了西方人的文化视野,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总之,随着文化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多元化,追求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已成为社会时尚,具备时尚品位、典雅风范的艺术歌曲其审美价值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艺术歌曲在人们精神享受空间中得到了空前繁荣。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是在与欧洲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交融,借鉴西方音乐精髓的同时,充分肯定其本土性,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逐步的借鉴、进步。
三由比较及思考
总体说来,西方人的思维具有分析性,他们的音乐是通过将音乐的音域发展最大化、音响最复杂化来表现世界。
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综合性,在一个小音域的范围内展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