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植物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分类方法对植物进行归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植物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参考。

3.准备分类卡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植物分类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分类。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植物的特点,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分类卡片对植物进行分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科版 (10)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科版 (10)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植物实物【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的教室格外有生机,同学们,你们知道多了什么吗?生:植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植物,向同学们介绍.老师知道你们也精心准备了一些植物资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介绍一下你的植物.师:植物数量,种类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种多样的植物.板书课题.二、课件展示课本上11种植物信息.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植物图片,我们来看一看.逐一介绍各种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开花,生长特点等。

三、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1.提问: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我们怎么样科学的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呢?2.学生思考交流。

(根据已有的科学经验,他们会想到分类的方法)四、给植物分类1.介绍分类要求.2.以小组为单位给我们认识的这些植物分类.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师板书分类方法.4.播放视频,(师提出要示:请大家观看视频,注意里面提到了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提到的?看谁看得最认真,收获最多.)看完谈感受.五、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1、科学家把植物分成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你们知道的开花植物有哪些?不开花植物呢?2.看课件不开花植物有哪些.六、给生活中的植物分类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给植物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观察我们周围这些植物你觉得它属于哪一类?七、小结:植物世界是美丽而又神秘的,我们今天学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是很多的知识等待大家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八、板书设计:多种多样的植物是否开花: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等)生活环境: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否落叶:常青植物落叶植物茎的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课后反思:1.第一个环节学生在展示植物过程中,学生在介绍过程中,搜集信息更全面,介绍更充分,语言组织能力也提高了.2.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气氛很活跃.3.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了具体要求,学生观看更认真,收获也多了.4.我把教材上对11种植物分类,改为对你身边认识的植物分类.这样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去,分类标准更多了,对植物的分类不只局限于这11种植物上,让学生体会到了植物的多种多样.。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以及各类植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植物的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植物分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明确各类植物的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植物分类体系。

此外,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掌握各类植物的特点,认识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的分类,各类植物的特点。

难点: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植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体系,让学生明确各类植物的特点。

3.实例讲解:分析具体植物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植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5.课堂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观察植物标本,加深他们对植物的认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植物分类和特点的记忆。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世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植物分类和特点。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变化》、四年级《新的生命》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过《校园生物大搜查》及《校园生物生布图》,从对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下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即可以通过对事物进行逐级分类,认识和研究事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也已经种植过植物,再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

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大树和小草》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按生长年限的长短,我们可以把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按照茎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采用举例法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的学习,学生知道按生存环境来分,可以把植物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

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较多,而对不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认识不多,需要向学生介绍:苔藓、蕨类、藻类。

教师课前尽量搞些实物来供学生观察了解。

分类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思想,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方法并再次使用,相信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_15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_15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3节内容。

在对校园生物实行大搜索和做校园生物分布图之后,本节课将这种角度扩大到大的范围,孩子们所熟悉的植物世界,在本节课中着重学习的内容是向植物学家一样,将植物实行简单的分类。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等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实行分类,但学生们尚未掌握这种水平,在本节课上,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几种植物和教材上的植物实行简单分类。

同时,对根据植物是否有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也实行了简单的介绍。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藻类。

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只需知道不开花植物也能够分成不同类别,能区分常见一些植物就能够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将在七年级上册中继续学到。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植物,通过前面的两节课对校园生物实行了大搜索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他们对植物,特别是校园里的植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且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科学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植物,对于植物,他们有一定的理解。

特别是植物当中的一部分,如一些花、水果、蔬菜等。

这样一些植物,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

但是对于不开花的植物,他们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

分类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思想,且在其他科目(比如语文、数学)中也有涉及到分类的方法,所以这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再次使用,相信学生能进一步提升其理解周围世界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90%以上知道植物能够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2、绝绝大部分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提升合作交流和实践水平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3、通过课后相关资料搜集,制作校园植物名片,提升知识迁移和应用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等。

但是,对于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各类植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会被称为这个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同时,教师讲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描述该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讲解,完成植物分类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根据植物的特征可以把植物分为不同的种类。

(2)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确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的生物种类。

(2)通过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能够说出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给植物分类,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欣赏并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1)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根据植物的特征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区别和种类。

【教学方法】分类研究法【课前准备】植物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儿歌:《在花园里》。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在花园里玩吗?花园里有很多漂亮的花朵,为我们带来了嗅觉上的清香和视觉上的美感。

那么,花园里有哪些植物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多种多样的植物,相信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些花园里常见的植物:荷花玉兰、大叶黄杨、凤仙花、牛筋草、小叶女贞、苦苣菜、葱兰、小叶黄杨、雪松、荷花和圆柏。

(二)深入了解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植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

荷花玉兰:适宜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木本常绿植物。

开花,陆生。

大叶黄杨:也叫冬青,常绿灌木。

四季常青树。

开花,陆生。

凤仙花:草本双子植物,开花(花两性),落叶,陆生。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开花,陆生。

小叶女贞:落叶灌木,开花,陆生。

苦苣菜:落叶灌木,开花,陆生。

一二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边荒野处,开花。

葱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花。

小叶黄杨:常绿木本植物,花簇生叶腋或枝段,4-5月开放,花黄绿色。

雪松:常绿木本植物,雌球花绿色或带紫色,桶状,具树脂,著生在短枝上。

荷花:别名莲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藻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_3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_31

六上第四单元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继三年级的《植物》、《植物的生长》以及四年级的《新的生命》和五年级的《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基础上实行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从校园植物多种多样的理解,拓展到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度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理解,并且领悟到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通过研读教材我认为本课的主要活动有两个:多种多样的植物给植物分类观察不开花的植物分类的意义给常见的植物分类藻类苔藓蕨类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我认为学生可能对植物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现举例子如下:1、根据生活环境不同分为水生(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耐阴植物)。

2、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和落叶(草本和木本)植物。

3、根据茎的特点不同分为木本(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及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禾本植物(高粱、水稻、小麦玉米、粟、牧草、毛竹、甘蔗)。

4、根据人类食用需要分为蔬菜、水果、粮食、药材和干果5、根据有无开花分为开花(陆生和水生或木本和草本)和不开花植物(苔藓、藻类、蕨类)6、根据年头多少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植物7、根据是否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可分为绿色和非绿色植物8、根据是否出现胚可分为低等(无根茎叶等器官,有藻类、菌类和地衣)和高等(有器官,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植物。

9、根据用途分为草、木、谷、果和蔬10根据气候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学习,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上都有了一些理解,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有了了解,这也就启动了学生原有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的生命》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

本课从对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

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

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2、领悟到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

1.科学概念:【教学重点】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2、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法学法】多媒体软件辅助,探究式学习,合作研讨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问卷;教学用幻灯片,植物图片(凤仙花图片,荷花图片,形状不同的仙人掌图片及介绍,猪笼草图片及介绍、苔藓图片及介绍,海带图片及介绍、蕨类图片及介绍、雪松图片、水葫芦图片,金鱼藻图片、狗尾草图片、香樟树图片、樱花树图片、芒果树图片及介绍等)每小组一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植物,而且在校园内观察过植物,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的植物,你能说说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植物呢?(学生自由发言:公园,花卉市场,农贸市场等)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

紧接着出示一组精美的植物风景图片(包括其中几张校园内植物的照片)让学生欣赏。

使他们感受到植物带给大自然的美和植物的种类很多。

老师再出示一些图,里面有许多种植物并注名。

分给每个小组,以一小组为单位看看有哪些植物?通过小组成员阅读、交流卡片上的植物名称和特征。

以及请小小讲解员用精炼的语言到展示台前来讲解卡片上的植物名称与特征。

再次让学生感受植物种类的繁多。

揭题并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此我实施开放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在图上的仅仅是植物王国中的一小点,这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他们呢?让学生感觉到植物有不同的类别。

引出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辨别和研究植物。

通过提问:我们如何给这些植物分类呢?学生思考分类方法,并指名回答。

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分类方法加以总结并激励学生学习新知。

(二)给植物分类师:同学们认识的植物还蛮多的,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植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展示)1.我们就把刚才的分类方法给书本75页上的这些植物分分类吧。

温馨提示:一种植物在同一种分类标准下只能列入其中一类,但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列入不同的类别。

比如荷花玉兰既是陆生植物,又是木本植物。

但不能既是木本植物又是草本植物。

2.学生小组合作,把书本75页上的植物进行分类,并填好分类表。

3.汇报分类结果。

指名上台展示。

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出示一组常见植物(包括校园内植物)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当中,哪些学校里有,叫什么?5.小组合作给校园内植物分类。

6.汇报分类结果。

7.小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描述植物的特征,并且能根据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观察不开花的植物1.师:在大家刚才的分类中有开花类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凤仙花,它是开花还是不开花的植物呢?生:是开花植物师:像凤仙花这类开花的植物的身体都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师:在我们地球上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开花的约占了一半以上,剩余的就是不开花的了,不开花的植物中除了刚才大家在分类的时候说到的,还有哪些类呢?3.自学不开花植物有哪些?学生汇报。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还有蕨类、苔藓类、藻类。

4.简介蕨菜。

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蕨类植物是一种一生都不会开花的植物。

它的繁殖是靠它的叶子,在蕨类植物有的叶子后面有很多的孢子囊群,这些孢子囊群里面就有很多的孢子,蕨类植物就是靠这些来繁殖的。

5.出示一张苔藓植物图片,介绍苔藓植物。

苔藓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植物体都很矮小,一般不超过10厘米。

有茎、叶的分化,但还没有真正的根,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有细胞群。

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简单,但具有似茎、叶的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6.取出一段海带,介绍藻类植物。

藻类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

主要水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藻类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很广。

某些可生活于土壤中,另一些生活雪中,少数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

此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的同时解决了难点。

三、课堂练习:(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判断。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质疑并总结:师: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的植物可以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也知道了这些植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自然界的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他们在不断的制造氧气供给人们呼吸,我们应该爱护这些植物。

解决疑难并对本节课加以总结。

五、拓展活动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

教师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六、课外延伸1.你能给校园里的植物做一张名片吗?说说可以写上些什么?2.提出制作名片的要求:(1)图片要做得精美,可以在上面画上一些画或用彩色纸。

(2)名片上的文字要规范,书写要清楚。

(3)要尽可能的充实资料,给植物作介绍。

(4)名片最好要硬化。

3.填制说明:植物名称、分类及同类植物、该植物的作用。

4.老师将根据大家制作的名片,每一种植物选择3张,下节课的时候请大家把它挂到相应的植物上去。

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以此形成知识的拓展。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对校园植物的了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植物。

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进行分类研究的植物,教材中出示了11种,但有部分是校园中没有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认为利用校园中学生观察过了解过的植物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把校园的植物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这些植物已有一定的观察认知基础,所以感触更深,对分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

在分类时,先确定标准。

分类的标准,学生除了依据书中介绍的草本和木本,水生和陆生之外,还能提出开花和不开花,有种子和没种子等分类标准,有些可以教师补充。

确定标准后,依据不同的标准给植物分类这项活动,提供各类植物的照片(名称),然后依据学生的汇报,用磁铁在黑板上排列分组,再换一个标准进行分类、排列,这样,就能很直观地发现: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而且有利于交流讨论。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